熱門文獻
Trending Literature
改善關節易位腰酸背痛
1.文獻查證1.病因
婦女在經過受孕、懷胎40週至生產,整個過程在生理及心理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於懷孕期間女性身體中的荷爾蒙會變化,體內的鬆弛素(Relaxin)
激素分泌增加,使母體韌帶延展性提高,以利於骨盆可擴大去承受逐日變大的子宮且能隨著寶寶成長而擴大,但相對造成關節穩定度下降,使得肌肉負荷上升。因此關節容易異位,造成腰酸背痛等問題。
因而薦髂關節和腰薦椎等受力大的區域就容易不穩,易有關節錯位。然而,鬆弛素濃度雖然會在產後3~6個月左右恢復正常,理論上因為關節不穩導致下背痛的問題就會改善。但是關節錯位致使神經壓迫卻不一定會自己回復,所以才會有許多下背痛媽媽在生完孩子後很久了還會痛。尤其對於一些需要長時間維持姿勢、較為費力、肌肉勞損度較高的工作型態族群、抑或是原本就有下背痛病史的婦女來說,肌肉的耐受度可能較差,懷孕後肚子變大對下背痛的病情無疑更是雪上加霜了。
2.
臨床症狀
產後下背痛的症狀跟一般人下背痛大致差不多。有的人從產前就開始。疼痛的部位在下背部,可能整片酸痛,也可能定點酸痛,也有人是因腰椎間盤突出而造成坐骨神經痛。通常都是抱著嬰兒坐太久或站太久會症狀加劇。
3.
治療方式
l
養成良好的坐姿習慣及持之以恆地運動外,藥物治療及復健治療同時併用可能效果較好。
l
配合核心肌群的訓練及復健,促進薦髂關節和脊骨的穩定性來維持並促進療效,減少日後的復發頻率。
l
針灸療法
4.
照護措施
l 維持正確的站姿: 站立時抬頭挺胸,縮下巴、收腹,腰背平直,避免彎腰駝背,穿細高鞋及長期站立。
l 長久站立時,雙腳輪流墊高,或適時變換其它姿勢或運動。
l 維持正確的坐姿: 坐靠背椅時,身體要平貼椅背,腳跟應能舒適著地,上半身維持直立姿勢,不可斜倚在椅子上
l 強化核心肌群: 訓練腹肌及強化背肌,可有效幫助且防範背痛或下背痛症狀惡化。
l 床墊軟硬適中,以硬板床上加一床棉被為宜。
l 仰臥屈膝於膝關節下墊一枕頭,側臥時髖關節及膝關節屈膝成蝦狀。
l 起床:先側翻,雙腳先下床,然後用手將上半身撐起來,再用雙手使身體站立。
l 勿趴著睡,以免增加腰部壓力,若必俯臥時,應於腹下墊一小枕。
l 撿地上物品時請蹲下來撿。抬舉物品時貼近身體,舉物莫高於胸部。
l 一般情況下,搬運物品時推比拉好。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8.24
改善富貴手
1.文獻查證1.病因:常被稱為「主婦濕疹」,或者是更學術一點的名稱像是進行性指掌角化症(Keratodermia
tylodes palmaris progressiva, KTPP),各式各樣的名稱常把大家搞得暈頭轉向,但其實富貴手是一種手部的乾燥性濕疹,主要和長期、反覆的手部皮膚刺激有關。
2.臨床症狀:富貴手俗稱主婦濕疹,是一種手部濕疹,其生成原因主要在於本身的膚質較為敏感,對於外來的物質,經反覆的刺激,而導致手部乾燥、脫皮、龜裂、指紋消失,尤其在冬天乾燥的季節更是雪上加霜,容易加重惡化。
3.治療方式:依照病情的輕重程度來給予不同治療。輕微到中度的富貴手,醫師通常會開立局部的外用類固醇藥膏,可以快速達到消炎的效果。如果傷口很癢,醫師也可能開立抗組織胺類的藥物止癢。再嚴重一點的患者會考慮搭配口服類固醇。不適合類固醇的患者,或醫師要避免長期類固醇使用的副作用,可能會使用免疫抑制劑(常見藥物如 topical
Calceneurin inhibitor)來搭配治療。
4.照護措施:遇到經常要碰水的狀況如洗衣、煮飯、洗碗等一定要戴防水手套。因有人會對橡皮過敏,所以最好不要買橡皮手套,盡可能買聚乙烯製品。手套裡面不要忘了再加一層棉紗手套,以免手被汗浸濕。但千萬不要在手濕了以後繼續戴手套或戴有破洞的手套,在這種情況下戴手套比不戴手套更可怕。
•
在廚房切薑、蔥、蒜、辣椒、洋蔥、檸檬、蕃茄、柳丁、剝橘子、葡萄柚、削馬鈴薯,處理生肉、海鮮等均需戴防水的手套。
•
不要用手直接去接觸汽油、酒精、地板臘、魔術靈、洗衣精、潔領精、漂白水、鞋油、洗衣粉、洗碗精。如要碰這些東西一定要戴防水的手套。
•
使用溫水洗手,洗完手後馬上要把手擦乾。洗手時使用肥皂量越少越好,且要記得把手沖乾淨,尤其指縫間及戒指間特別要注意洗淨,擦乾後要馬上塗護手膏或潤滑油脂。
•
做家事時盡可能拿掉戒指,以免戒指下面藏污納垢。
•
不要用手去扭乾衣服、拖地,以避免手的皮膚受到摩擦與刺激。
•
天冷出門或騎摩托車最好戴手套,保護手不要接觸到冷風以避免手乾裂。
•
依醫師指示使用藥膏及護手膏,並養成勤擦護手霜的習慣,不要自己使用朋友或藥房買來的藥物。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11.08
改善急性胃炎
1.文獻查證1. 病因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因胃黏膜被破壞,增加的氫離子,直接損害胃黏膜的表面細胞,使
黏膜的再生能力下降,導致急性胃炎,急性胃炎經過治療後,症狀會改善或消失,但有時也會變
成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常見的有:「單純性胃炎」與「糜爛性胃炎」。
「單純性胃炎」,主要症狀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噁心和嘔吐。
「糜爛性胃炎」,主要症狀為上消化道出血、嘔血和黑便。
1.
飲食習慣:不良飲食習慣,三餐不定時及暴飲暴食,是主因。
2.
食物因素:經常食用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茶、咖啡、酸的水果、洋蔥、辛辣食物等),易使胃酸分泌過多,可能造成胃壁受侵蝕,導致急性胃炎。
3.
長期飲酒過量、吸煙及吃檳榔也會造成急性胃炎。
4.
藥物因素:長期服用消炎止痛、阿斯匹林、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藥物容易引發急性胃炎。
5.
精神因素:
精神焦慮緊張及工作壓力,使胃酸分泌增加,造成胃黏膜的抗酸能力下降,容易導致急性胃炎。
6.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微需氧的細菌,會分泌不同的消化酵素,破壞胃黏膜的表皮細胞,造成胃炎、胃黏膜萎縮、消化性潰瘍。
7.
其他細菌、濾過性病毒、黴菌等感染,也會導致急性胃炎的發生。
2. 臨床症狀
腹部灼熱感、胸悶、胃痛、胃酸過多、胃脹、
易有飢餓感、溢酸、打嗝、噁心、嘔吐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腹瀉、便秘
吐血、黑便、血便
3. 治療方式
1.
排除誘發原因,如停止 NSAID、酒精、過敏之食物等。
2.
對特定型態胃炎,如感染性胃炎給予抗微生物藥物治療,過敏性或克隆氏症給予類固醇治療等等。
3.
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
近年來,幽門螺旋桿菌被認為是造成胃炎(包括急性及慢性)之主要原因。有不少文獻報告顯示幽
門螺旋桿菌可能和消化性潰瘍、胃癌及淋巴瘤有關。有學者提出,用藥物消滅幽門螺旋桿菌可減
少日後潰瘍及癌病之發生。
另一方面,有學者提出很多胃炎之變化是不可逆性,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無法改變其病理變化,最
近多個臨床對照研究顯示,消滅幽門螺旋桿菌不能減輕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症病人症狀。幽門螺旋
桿菌消滅後,雖然或許可減輕胃部症狀,與降低潰瘍及胃癌發生率,但Labenz
等報告會誘發逆
流性食道炎,Barrett食道病變,甚至食道癌發生,加上抗生素本身之副作用,使目前單純幽門螺
旋桿菌之感染,應否一律給予治療仍屬爭論之課題。由於要證實幽門螺旋桿菌能直接引起癌病,
可能要再等很長時間,目前應否治療,取決於經濟狀況及病患之意願,無一定準則。
4.
其他治療
急性胃炎最適當作飲食療法,急性期間禁食,症狀稍緩後給予流質或半流易消化食物,待症狀消失後再回復正常飲食。 非特異性之慢性胃炎,無症狀可不必治療,若患者發生類似潰瘍之症狀,可給予抗酸藥物治療,蠕動不良症狀則可給予 metoclopramide, domperidone 或 Cisapride 等藥物。痙孿可給予抗膽鹼等藥物。若藥物治療無效,應再評估除胃炎外有無其他器官之病變。
5. 照護措施
1.
避免暴飲暴食,進食要細嚼慢嚥,用餐宜七分飽,且要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2.
飲食均衡營養且清淡,睡前兩個小時應避免飲食,戒掉吃宵夜的習慣,才能讓食物充分消化。
3.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
4.
禁酒、戒煙及不吃檳榔。
5.
少吃高油脂及刺激性食物,或是如糯米等較難消化的食物。
6.
多做運動,維持正常體重。
7.
培養樂觀的態度,保持愉快心情,減輕工作壓力,尋找適當抒發情緒的方式。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10.11
改善痛風
1.文獻查證1. 病因
痛風:是一種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覆發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關節液和痛風石中可找到有雙摺光性的單水尿酸鈉結晶為其特點。其臨床特徵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鹽結晶、沉積所致的特徵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間質性腎炎,嚴重者見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常伴尿酸性尿路結石。多見於體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絕經期後婦女。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方式改變,其患病率逐漸上升。高尿酸血症如果沒有出現急性關節炎等症状時,不能稱之為痛風。只有出現了症状,才能叫痛風。
2. 臨床症狀
痛風在臨床上可分為四個階段:
l
第一階段為高尿酸症期,病人除了血尿酸升高外,並未出現痛風的臨床症状;
l
第二階段為痛風早期,血尿酸持續性增高,導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突然發作,絕大多數人是在睡夢中像被刀割般的疼痛所驚醒,首發部位常是腳的大拇趾,關節紅腫、灼熱發脹,不能蓋被子,腳伸在外邊,若有輕微的風吹過或稍有觸碰,活動一下腳趾頭,立馬疼痛得像鑽心一樣,但在幾天或數周內會自動消失,這種「來去如風」的現象,稱為「自限性」。一次疼痛之後,看起來關節的炎症消除了,和正常人一樣,實際上尿酸的結晶並沒有消失,繼續作怪,漸漸關節變得腫脹僵硬、屈伸不利;
l
第三階段為痛風中期,由剛開始發病時的一個腳趾關節,痛風性關節炎反覆急性發作,幾次急性發作以後,逐漸波及到指、趾、腕、踝、膝關節等全身關節,進而周圍的軟組織和骨質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功能障礙,尿酸結晶不斷沉積,慢慢地形成了結石一樣的「痛風石」,此時,腎功能正常或表現為輕度下降;
l
第四階段為痛風晚期,患者關節畸形及功能障礙日益嚴重,痛風石增多,體積增大,易破潰流出白色尿酸鹽結晶,由於關節永久性畸形,影響了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給病人帶來極大地身心痛苦。尿酸鹽不斷沉積到腎臟里,形成腎結石等,臨床出現浮腫、少尿、蛋白尿、夜尿增多、高血壓、貧血等提示腎功能受到損害,腎功能明顯減退。病情進一步發展,則出現不易逆轉的腎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3. 治療方式
由於是代謝障礙毛病,如果控制飲食也未見成效,必須要長期用藥物控制。
常用藥物有:
l
丙璜舒(probenecid):尿酸排泄劑的作用機製為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增加尿酸從尿液中排出,從而減少血中尿酸的濃度,最終減少尿酸鹽沉積在軟組織里,減少痛風炎症的發生。下列病患不宜使用;泌尿系統結石,血液失沖,化療及癌腫引起的尿酸症。
l
苯溴馬隆(Benzbromarone):本品為苯駢呋喃衍生物,具有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作用因而降低血中尿酸濃度。口服易吸收,其代謝產物為有效型,服藥後24小時血中尿酸為服藥前的66.5%。本品與乙醯水楊酸及其它水楊酸製劑、比嗪山胺同服,可減弱本品的作用。不良反應可出現粒細胞減少,故應定期
4. 照護措施
(1)飲食方面:①豬、牛、羊肉、火腿、香腸、雞、鴨、鵝、兔以及各種動物內臟(肝、腎、心、腦)、骨髓等含嘌呤量高,應盡量不吃;魚蝦類、菠菜、豆類、蘑菇、香菇、香蕈、花生等也有一定量嘌呤,要少吃;大多數蔬菜、各種水果、牛奶和奶製品、雞蛋、米飯、糖等可以吃。②多飲水,要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因尿路結石的發生和小便尿酸濃度及小便的酸鹼度有關,必要時可服用鹼性藥物,以預防尿路結石的發生。③避免暴飲暴食或飢餓。④節制煙酒,尤其不能酗酒。⑤不喝濃茶、咖啡等飲料。
(2)妥善處理誘發因素,禁用或少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如青黴素、四環素、大劑量噻嗪類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劑、維生素B1和B2、胰島素及小劑量阿司匹林(每天小於2g)等。
(3)肥胖者要積極減肥,減輕體重,這對於防止痛風發生頗為重要。
(4)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勞、精神緊張、感染、手術,一般不主張痛風病人蔘加跑步等較強的體育鍛煉,或進行長途步行旅遊。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9.15
改善新冠後遺症
1.文獻查證
一、病因
根據「世衛組織與中國 2019冠狀病毒疾病聯合專家考察報告」(WHO-ChinaJointMission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指出,針對全球逾 55,000COVID-19 確診患者統計之典型症狀包括:發燒、
乾咳、倦怠、 有痰、 呼吸急促、 肌肉痛、關節痛、頭痛、畏寒、噁心、嘔吐、 鼻塞、 腹瀉、 咳血、 結膜充血。
再以世界衛生組織 WHO目前的定義來看,感染新冠肺炎的
4週內稱為急性期,而
4-12週持續出現或延後出現的症狀,醫學上稱之為 「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 (Post-COVID-19
syndrome)」,簡稱「長新冠 (LongCOVID)」。以目前的研究來看,「長新冠」發生率介於 10-20%之間,即便感染的是輕症,健康的成人、兒童都可能出現長新冠,且症狀大多類似。
「長新冠」為何發生?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美國醫學協會(AMA)的指南提及,長新冠分為
3 大種類:第一,因感染病毒而造成的直接性細胞損傷;第二,中重症者於住院時所引起;第三,康復後才出現相關症狀。長新冠的發作時間目前仍難以定論,可能與患者本身的健康程度、是否施打疫苗有所關聯。
英國國民保健署傳染病專家 DavidStrain接受專訪時提及,根據現有的資料,可得知 4類民眾染疫後較容易出現長新冠現象:血栓與微血管有損傷者(如心血管疾病)、先天免疫缺陷者(如免疫缺陷症)、神經系統異常者以及新陳代謝系統受損者(如糖尿病、胰島素阻抗)。
「新冠病毒可能使微血管阻塞、導致體內細胞中的「粒線體」迅速受損。這也是為什麼罹患長新冠的患者容易筋疲力盡。」Strain
列舉《Biochemical Journal》的研究表示,血液中微小的「凝塊」,可能透過阻止氧氣輸送到身體組織,產生長期新冠症狀。意即體內血管氧氣輸送功能不彰者,罹患長新冠的機率將會提升
二、臨床症狀
依據目前文獻中已記錄的「長新冠」後遺症就有 200多種,其中常見的症狀又以疲勞、呼吸急促或困難、認知功能障礙(例如腦霧:包括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專注思考、記憶變差、失眠等)最為常見。
至於其他常見症狀包括:
(一)心血管症狀:心悸、胸痛、胸悶、心肌梗塞
(二)腸胃道症狀:噁心、腹瀉、胃痛、食慾不振
(三)耳鼻喉症狀:喉嚨痛、嗅覺或味覺異常、耳鳴、耳痛
(四)神經症狀:頭暈、頭痛、肌肉疼痛、關節疼痛
(五)心理問題:沮喪、憂鬱、焦慮
2022年
3月,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及傳染病小組
JanetDiaz醫師指出,確診三個月內可讓多數患者從急性期中恢復,若是三個月後還有其中一種疑似長新冠症狀,就必須高度懷疑並接受醫師評估。
三、治療方式與照護措施
由於長新冠是一種多重器官系統性疾病,故目前並沒有針對所有患者的單一療法。治療原則須以個別患者為中心,透過生活管理、衛教、藥物輔助來改善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如果患者感到疲勞,在疲勞時應減少活動,選擇在相對不疲勞時進行活動;如果有認知障礙,則盡量不要同時進行多項任務,僅嘗試專注於正在處理的一項活動;若有失眠問題,則可以尋求醫師進行衛教來預防。
雖然絕大多數長新冠並無威脅生命的危險,但其症狀仍大大影響民眾的生活品質。WHO
醫師也建議,長新冠的預防與治療,可以透過最了解我們的社區醫師,藉由過去的個人病歷進行綜合性評估。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