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文獻
Trending Literature
改善皮膚長痘痘及痘疤
個案由於單位的調動性太高,以致許多案子很難進行和完成,環境的高變動性讓他感到焦慮煩躁、職業倦怠,這也影響到他的睡面品質,加上辦公室性質,每天久坐、也很少喝水,還經常喝含糖的手搖飲料。他的皮膚問題在我們合作之前就已經有大半年了,除了舊的痘疤,也有許多新冒的痘痘。
分析個案的生活作息後,認為他屬於壓力型痘痘,因此第一次調油時,想要同時改善皮膚問題、內分泌平衡、身心放鬆,一瓶油裡的配方太多,有點太貪心了,效果看起來也有限。其實個案的問題只要能減輕壓力來源、作息和飲食都調整好,一定很快就能改善,因此後來三次配方我都著重在臉部抗痘抗菌,身心部分就以陪伴的方式,陪他抱怨、引導他看見不同選擇及可能性,而不一直受困在現況和負面情緒中,同時也鼓勵他多喝水、少吃糖、早點睡。
後期我也更多以陪伴的方式協助個案,心念轉了,自然能為自己做出不同選擇,只要相信自己會變好,一切就會神奇地好起來。
個案於今年初也決定離職(壓力來源),雖然跟主管拉扯了一陣子,最後主管應准離職時,個案也立即通知我,於是我們也有一起去慶祝。
個案的心情放鬆後,皮膚問題就更加速改善了。期間個案沒有對芳療的效果有限感到失望,因為他本身知道皮膚問題需要時間,也明白自己的皮膚問題是出於內在壓力和飲食作息,整體合作的過程都很輕鬆,聊天、支持、鼓勵。也很感謝個案願意信任我、信任芳療。
後續個案也有繼續和我分享他的皮膚狀況,至今仍有越來越好,後面三次的抗痘配方,個案覺得很有感,因此剩下的油也還有繼續在使用。文獻查證
1. 病因
皮膚容易長痘痘和膚況不穩定的醫學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過度分泌油脂:皮膚過度分泌油脂可能導致毛孔堵塞,促進痤瘡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引起痤瘡和其他皮膚炎症。
2.
細菌感染:常見的痤瘡菌是一種常在皮膚上生長的細菌,它們可以在毛囊和皮脂腺中生長,並引起炎症和發病。
3.
荷爾蒙失調:荷爾蒙失調是青春期痤瘡的主要病因之一。荷爾蒙失調也可能導致其他皮膚問題,如油脂分泌增加和皮膚乾燥。
4.
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如空氣中的污染物和毒素,可能對皮膚產生負面影響。其他環境因素,如溫度和濕度的變化,也可能對皮膚產生不良影響。
5.
飲食:飲食對皮膚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高糖和高脂肪的飲食可能導致毛孔堵塞和油脂分泌增加,從而導致痤瘡和其他皮膚問題。
6.
壓力:長期的精神壓力可能對身體和皮膚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並可能導致痘痘和其他皮膚問題。
7.
錯誤的護膚程序:不當的護膚程序可能導致皮膚敏感、乾燥、炎症和痘痘。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護膚產品和正確的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2. 臨床症狀
皮膚容易長痘痘和膚況不穩定的臨床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痤瘡:皮膚上出現紅色或白色的小疙瘩,可能伴隨有膿液或黑頭粉刺。痤瘡通常出現在臉部、背部和胸部等部位。
2.
紅斑:皮膚出現紅色、腫脹和疼痛的斑塊,通常是由炎症或過敏引起。
3.
皮膚乾燥:皮膚出現干燥、粗糙和脫屑等症狀。乾燥的皮膚容易出現皺紋、瘙癢和敏感。
4.
油脂分泌過多:皮膚出現油膩、光澤和毛孔粗大等症狀,可能會導致痤瘡和其他皮膚問題。
5.
皮膚敏感:皮膚出現紅疹、瘙癢、刺痛和灼熱等症狀,可能是對某些護膚產品、食物或環境因素的過敏反應。
6.
色素沉澱:皮膚出現黑斑、雀斑和色素沉澱等症狀,可能是由於紫外線曝露、荷爾蒙失調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3. 治療方式
皮膚容易長痘痘和膚況不穩定的治療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1.
病因治療:治療皮膚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關鍵。如果是由於荷爾蒙失調或其他內分泌問題引起的,可以考慮使用口服避孕藥或其他荷爾蒙治療方法。如果是由於紫外線曝露引起的,可以考慮使用防曬產品等。
2.
藥物治療:可以使用外用或口服藥物來治療痘痘、紅斑等問題。常用的藥物包括過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維A酸、角質溶解劑、非類固醇抗炎藥等。
3.
局部治療:可以使用局部治療產品來改善皮膚狀況,如抗菌清潔劑、去角質劑、保濕劑等。局部治療產品的使用應當遵循醫生的建議,因為不當的使用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皮膚問題。
4.
脈衝光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法,通過高能光線來縮小毛孔,殺死痤瘡引起的細菌和減少炎症,從而改善痤瘡症狀。
5.
化學換膚:是一種去除皮膚表面的死皮細胞和角質的治療方法,可以改善皮膚質地和光澤度。但化學換膚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因為不當的使用可能會引起過敏或更多的皮膚問題。
4. 照護措施
皮膚容易長痘痘和膚況不穩定的照護措施可以幫助改善皮膚狀況,包括以下幾點:
1.
清潔:定期使用溫和的清潔產品清潔臉部,特別是在卸妝前後和運動後。避免過度清潔或使用含酒精的清潔產品,這些會刺激皮膚,使其更容易受損並導致痘痘。
2.
保濕:使用輕盈的保濕產品保持皮膚水分,特別是在使用治療產品時,因為這些產品可能會使皮膚乾燥。選擇非粉刺性的產品,以避免堵塞毛孔。
3.
避免擠壓痘痘:擠壓痘痘可能會導致感染和炎症加重,並可能導致痘痘留下疤痕或色素沉澱。因此,最好不要擠壓痘痘,讓它們自然消失。
4.
飲食:飲食對皮膚狀況有影響,建議飲食均衡、多攝取蔬果和少吃糖分和油脂高的食物。還有些食物被認為對皮膚健康有益,例如含有維生素A、C和E的食物,以及富含ω-3脂肪酸的食品。
5.
避免紫外線:紫外線會使皮膚受損,導致紅斑、痘痘和色素沉澱等問題。建議在外出時使用防曬產品,佩戴帽子和太陽眼鏡等防護措施。芳療措施使用建議:
1. 第一次的早晚用油,早為白天洗臉後取代面霜塗抹臉部,其他時間也可以用在身體部位、及聞香,晚為睡前用油,放鬆身心以助眠。
2. 後續三次皆為臉部用油,建議於早晚洗臉後,作為保養品取代面霜使用
3. 增加每天水分攝取量,建議2000ml,或至少1500ml。4. 增加睡眠時數,建議至少12:00前入睡。
5. 減少吃辛辣及高糖份食物,避免喝含糖飲料。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3.08.12
改善消腫肚子之個案
此個案年紀約45歲的失婚上班女郎,因早期家暴及丈夫極度不安全感,導致訴求離婚,兩子女歸夫家養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法親近小孩,僅能偷偷至學校探望孩子,這骨肉長期的割捨分離,導致身心俱疲,幸有家人的
從旁支持與鼓勵,有走出陰霾人生,目前已有一份穩定工作,加上自我療癒,現已把自己調整為最佳狀況,但因久坐辦公室,喜愛美食佳餚,所以肚子脂肪有增多,故調製此配方精油使其按摩,但因本身仍嗜吃美食佳餚,故消肚子脂肪成效有限,將定期為其檢視與關心,希望她能持之以恆的消脂習慣。文獻查證病因:消脂肪
體脂肪是吃下去的油、碳水化合物囤積而成。油變成脂肪很容易理解,但是碳水化合物呢?碳水化合物經過小腸分解後,最終會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變成身體能量來源。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也就是血糖濃度一升高,胰島素就開始分泌,胰島素是開啟脂肪細胞大門的鑰匙,可將葡萄糖從血液中運至脂肪細胞,使它們變大。所以就算在飲食中不吃脂肪,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會讓脂肪細胞變大,讓身體肥胖。
二、臨床症狀
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某些癌症、退化性關節炎及其他疾病的發生機會。而造成肥胖的主因常包括熱量攝取過多、欠缺運動及體質問題等,其他如基因缺陷、內分泌異常、藥物影響及精神疾病也可能造成肥胖。有種說法認為「肥胖的人由於代謝慢,因此即使吃得不多也會越來越胖」,但目前的科學證據傾向不支持此種論點,因為肥胖的人必須花更多能量維持較重的體重,所以他們的代謝率反而高於常人。
三、治療方式與照護措施
■飯後動一動,降血糖、消脂肪
大家都知道減肥的重要性,只不過一想到減肥馬上想到節食和運動──每天和卡路里斤斤計較,每週3次有氧運動。但是應酬的酒不能不喝,食慾也不是那麼容易降低;每星期3次的運動,只要心生放棄,馬上就復胖。
■選遠一點的餐廳
午餐如果必須外食,不要老是選公司隔壁的餐廳,走個15分鐘,找一家好吃一點的餐廳,吃完後也可以再喝杯茶,走回辦公室。
■整理庭院或陽台
如果有庭院,在飯後整理庭院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沒有庭院,也可以創造一個花園陽台,趁整理之便,行減少脂肪之實。
■打掃家裡
要稍微活動身體,打掃的程度剛好,如果是雙薪家庭,也可以把吃飯後打掃當成習慣。
■洗久一點的澡
吃完晚飯稍微休息30分鐘,就可以好好洗一個澡,如果再加上清洗浴室,效果更佳。
■夫妻互相按摩
晚餐後30分鐘夫妻互相按摩,被按摩的一方很舒服,按摩的人也是很好的運動。
改善飲食從簡單做起
飲食方面又該如何改善?日本HCE科學診所平尾紘一醫師提出以下建議。
■不喝含糖飲料
含糖飲料的熱量比想像的還多。一瓶300cc的飲料就有150卡,超過半碗飯的熱量。
■啤酒選罐裝
喜歡喝啤酒的人把瓶裝改為罐裝。這樣可以少喝一點,但是前提是,不能一罐接一罐地喝。
■不要因為愧疚感又吃一頓
常因為丈夫晚歸,可是太太已經煮好飯了,所以還要先生再吃一次,但是這樣會攝取過多的卡路里,血糖濃度上升,胰島素增加。
■甜食逐漸少吃
要求每天都吃甜食的人一下不吃,可能會要了他的命,所以可以漸漸減少。如三天吃一次,到一個星期吃一次,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逐漸改變。
要遠離代謝症候群,保持活力,必須降低體脂肪,只要掌握正確知識,抓到訣竅,讓贅肉優雅地消失,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難。芳療措施
芳療配方10ml滾珠瓶
名稱(Eo、Vo、Hy)
劑量
選用理由
濃度
基底油:橄欖油
10ml
好吸收、味道清香
檀香
2滴
增加免疫力,老化皮膚活化,再生除皺,減輕壓力
3%
花梨木
2滴
有效地刺激細胞,使組織再生,提升免疫力
3%
永久花
3滴
治療扭傷、拉傷、肌肉酸痛,關節炎
3%
使用建議:
建議每日睡前時塗抹於肚子四週、大腿內側、兩手臂。
養成早睡早起、運動習慣,勿熬夜。
可做仰臥起坐、跳繩運動,幫助消除肚皮脂肪。
勿就坐,勿食用高熱量食物(如油炸、奶油、醣類)。
可多泡澡,促進血液循環。
芳療評值
評值日期
評值內容
106.04.09
先於兩手臂內側及肩頸部使用精油按摩,尤其加強肚皮部位。
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用油時的感覺:
精油的味道真的會很讓人心情放鬆,我個人比較喜歡擦起來有涼涼的感覺。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除了用擦的,我也在百貨公司買了蒸氣式的並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味道,像是睡覺就用舒眠的
和安定神經的,然後加上薰衣草的香味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紀大的關係而喜歡上精油
我國小的時候很喜歡檀香的味道,,買來點~
整個房個散發檀香味,就覺得心情特別好吧。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因為本身每天都會擦一些精油或百靈油,所以我是穿插著擦,說真的我感不出來有什麼差,可能是擦太多種了…
有時候還會忘記要擦了~~
常吃大餐,所以肚子一直消不掉..只能說敵人(美食)太強大了…
但那天妳幫我擦感覺很放鬆,如果能趴擦,一定很好睡~
謝謝妳那麼辛苦的幫大家調精油,真的很感動~
而且一次要調那麼多人的不同症狀,真的超專業的。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17.11.28
舒緩胃酸逆流的不適症狀
1、文獻查證1. 病因
控制的閘門鬆弛了。胃食道逆流症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張力鬆弛,造成關閉不緊,使得胃裡的
胃酸或氣體容易跑到食道裡。「胃食道逆流分為飯後型及夜晚型,」有些人是在吃完飯後胃酸分
泌旺盛,胃酸就容易嘔上來;而有些人則是因為晚上睡覺時平躺的姿勢,讓胃酸容易平順地逆流
到食道裡。正常情況下食道括約肌在沒有進食時,應該呈現關閉狀態,當吞嚥、食道蠕動時再打
開,將食物送進胃裡。但是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的食道括約肌關不緊,造成胃部裡的食物、胃酸容
易跑到食道來。 造成食道括約肌張力遲緩的原因,至今醫學界仍不完全清楚,但就目前所知的,
可大致分為幾類:1.生理構造問題:例如老化、肥胖、食道疝氣等。2.藥物引起:例如某些治療氣喘、高血壓的藥物,有可能造成括約肌鬆弛。
3.食物引起:例如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食物。
胃食道逆流症的症狀五花八門,大部份的人都是典型的症狀,但仍有少數人因為症狀非典型,而
容易被忽視,或找不出真正的致病原因。
2. 臨床症狀
典型症狀
1.火燒心(heartburn)或心口灼熱:「是最常見、最典型的症狀,」跟心臟沒有關係,而是從胃或
下胸部朝頸部這段距離,會有灼熱的感覺。2.酸液逆流:「感覺喉嚨有液體跑上來,」有些夜晚型的患者,常常半夜被嗆醒。
非典型症狀
有下列症狀,但沒有明顯的火燒心或酸液逆流感覺,建議先找各專科醫師排除其他器官的疾病後,
再轉診至胃腸科檢查。3.慢性喉嚨發炎:胃酸長期逆流侵蝕所導致。4.慢性咳嗽:胃酸刺激氣管所產生。 5.氣喘:胃酸嗆到支氣管,造成支氣管痙摩,而產生類似氣喘的症狀。 6.喉嚨異物感:「好像有一顆蛋一直吞不下去,」王嘉齊描述病人的主訴。 7.胸痛或胸悶:一定要先排除心臟方面的疾病。陳益程解釋,內臟神經對於痛的感覺是一整片的,
雖然刺激點在食道,但也可能表現為胸部的疼痛。 8.嗝氣:一般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的初期症狀,一開始只有氣體被嗝出來,慢慢地連胃酸及食物都
可能跑上來。症狀輕微者,容易被忽略,但會造成社交上的不禮貌。
3. 治療方式(1) 改變生活飲食型態:這是最基本且有效的方法,症狀輕微者,可因此而改善不必吃藥。 避免影
響食道括約肌張力的食物,例如油脂類、巧克力、薄荷類、甜食、菸、酒等。(2) 如果症狀嚴重,或是調整生活飲食型態後仍然無法改善,就得藉助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 .
制酸劑:俗稱的「胃藥」,可以中和胃酸。(3) 手術治療: 當症狀非常嚴重,以上方法都無法解決時,「手術是沒有辦法時的辦法。
4. 照護措施
1. 可用蘋果醋取代檸檬加在茶水中飲用。
2. 用餐後可嘗試咀嚼一片口香糖以刺激唾液分泌,可以降低食道中的酸水平。
3. 有研究表明右側躺睡容易加重症狀,所以建議朝左邊睡。
4. 每天起床在用早餐的 15~20 分鐘前先喝杯溫檸檬水可平衡體內的酸。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18.01.03
改善憂鬱症個案
主要是學習讓自己知識量更多,藉此了解芳療的應用,因為是自己的家人所以溝通上是很OK。接下來的每個個案都會慢慢累積自己的知識量,讓自己身邊的家人可以慢慢地得到改善,也希望芳療可以慢慢地推廣給大家。
這次的作法只能慢慢地去讓他感受接觸芳療,情緒及心理疾病讓我這次感受到不能馬上立即見效,必續不斷的持續才能有感受,當他變好的時候他會慢慢的離開本來不愉快的情緒環境裡。文獻查證一. 病因
1.
遇到壓力事件:當遇到壓力事件,只想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而沒有尋求親友協助,較容易出現憂鬱情緒。
2.
罹患重大疾病:如果身體出現持績或有威脅性的疾病,例如冠心病或癌症等,都有可能提高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另頭部創傷是一個已被證實會導致憂鬱症的成因,有部份的頭部創傷會引發情緒不穩定及相關的情緒問題。
3.
人格特質:如果你有一些負面人格特質,例如低自尊心或過份的自我批判,都會較易罹患憂鬱症。這些性格形成主要可能是因為遺傳、本質個性或是兒時一些負面的經驗。
4.
家族遺傳:如果家族裡有成員曾經罹患憂鬱症,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等,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
5.
生產:因為荷爾蒙及身體形態的改變,有些女性在懷孕後會因此罹患憂鬱症,加上要為新生命負責,讓他們承受沉重的壓力,導致較易得到產後憂鬱症。
6.
孤獨者:與朋友及家人關係疏離,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
7.
有酗酒或用藥習慣:有很多人會透過酗酒及藥物濫用來解決憂鬱症,但這只是會加深憂鬱而已。有些藥物可能有讓人放鬆的感覺,但已證實這些藥物會讓人罹患憂鬱症(例如大麻)。也不要利用酒精來解決自已的悲傷,它只會讓憂鬱症狀更嚴重。
二. 臨床症狀
1.
持續的悲傷:你可能感到低落、悲傷、或是空虛。你可能總是在哭泣,或者是感到麻木:既不高興也不悲傷。
2.
易怒:你會容易被激怒,以往從不會困擾你的事物,現在卻會讓你生氣。焦慮的感覺:你會異常的神經質、擔心,心中被不重要的關注所佔據,並且總是小題大作。你可能會感到坐立不安、腸胃不適、以及心神不寧。
3.
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喜樂感:你可能會失去以往能夠覺得享受的,從人群中、嗜好或是活動裡找尋喜樂的能力。
4.
忽視個人責任或是自我照顧:如果你以往在家事、工作、或是學校的活動上總是反應迅速,罹病時你卻可能會忘記付賬、在工作進度上落後、或是開始翹課。可能會比較忽視個人衛生(例如洗頭髮)。過去常在意打扮外觀的女性,此時卻可能穿著邋蹋地、沒有化妝就出門。飲食習慣改變:你可能會不覺得飢餓,而在不經意中變瘦。也可能會過量進食而變胖。
5.
睡眠習慣改變:你可能會在夜晚有入睡困難、頻繁地醒來、或是在清早醒來卻無法再度入睡。也有可能會睡得太多,把一天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床舖上。
6.
疲累以及失去活力:你可能總是覺得疲累,活力很低。身體動作可能變慢,說話也會更緩慢。
7.
專注力、持續力及記憶力降低:你可能會無法集中精神、持續專心致志於工作、學校或是家裡的事情。就算是簡單的事,要做決定也變得更困難。你也會容易忘記事情。
8.
極端的情緒改變:你可能會經歷情緒的劇烈擺盪,在短期內從喜悅變成絕望。
9.
無助感: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再也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你可能輕易地被壓力所傾覆,就算是簡單的事情也變得更依賴別人。
10.
無望感:你可能難以看到光明正向的未來,而覺得缺乏動機,也會對生命是否值得繼續存活感到疑惑。
11.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你可能會開始覺得自己比不上身邊的人,這會使得你開始遠離別人。也可能會無端的產生罪惡感。幾年前發生的、一點也不困擾你的一些事情,現在會佔據思考,變成一種負擔。持續的負向思考:你可能會變得悲觀、低自尊、並且不相信事情會改善。像是「我是不好的」、「我不夠格」、「重要的是什麼?」這樣的句子會經常出現在腦海中。
12.
對治療沒有反應的生理症狀:你可能會經歷頭痛、消化系統問題或是慢性疼痛。這些症狀經常和憂鬱症相關。
13.
增加酒精和藥物的使用:你可能會使用酒精、處方藥、或是非法藥物,來嘗試幫自己從憂鬱症狀中解脫。由於這些物質會影響腦功能,它們可能反而會惡化憂鬱症。
14.
尋短或自殺的念頭:你可能會希望自己已經死去,或是出現像「如果上帝可以帶我走,那將會是種解脫」、或是「如果我可以睡下去而不要醒來,對我的家人會比較好」這樣的想法,甚至會實際有想殺害自已的念頭。
三. 治療方式
1.
向家庭醫師預約就診。
2.
請家人或是朋友推薦精神科醫師(psychiatrist)、心理醫生(psychologist)或是心理諮商師(counselor)。
3.
打電話給當地的社區心理衛生組織或是心理衛生中心。他們經常提供免費或是費用較為低廉的服務。
4.
向你的牧師或是靈性導師尋求建議及轉介。
5.
打電話給當地的諮詢服務或是生命線。
倘若懷疑自己有憂鬱症,儘快向家庭醫師預約看診(如果你有專屬的家庭醫師的話),或者向其他心理衛生專業工作者求助。若你的症狀嚴重、干擾維持正常日常功能的能力、對目前的治療似乎沒有反應、或者家庭醫師或其他健康照護專業工作者為你轉介時,你則需要向精神科醫師或是心理師求助。四. 照護措施
治療憂鬱症,通常會採取休養、身體療法、心理治療等三種方式。
1.
一般人常會忽略「休養」是最重要的。如果住在家裡,仍繼續工作無法獲得休養,不妨勸其前往住院療養。
2.
身體治療的主要作法包含藥物治療法與電療法、斷眠療法、高照度光療法等。藥物療法主要已使用抗憂鬱劑,因應需要,輔以使用抗焦慮藥物與助眠藥物。而抗憂鬱的藥物,一般至少需服用兩周,才會出現效果,所以千萬別心急,還是必須依醫師的指示來服藥,如果服藥或換藥過程中有任何的副作用或不適都可以提出來和醫師討論。如果症狀改善了,仍需繼續服藥四~六個月以免症狀再發,在與醫師討論減藥的速度和方法。因為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一致,因此治療的前六週最好每一至二周就要回診一次,讓醫師針對藥物反應及療效做適當的調整,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3.
所謂心理治療是指對患者的心理、思考,所採取的治療方法,有支持性心理治療與認知療法。憂鬱症的心理治療以支持性的心理治療(支持患者,產生共感)為主,不像精神分析一般那樣深入。所謂認知療法為憂鬱症患者的認知(對於事物的把握方式)有某種扭曲的類型,導致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因此經由認知扭曲來治療憂鬱症的方式已逐漸獲得重視。芳療措施
芳療配方
名稱(Eo、Vo、Hy)
劑量
選用理由
濃度
佛手柑+甜橙+甜杏仁油
3+3+3ML
感善情緒
1%
伊蘭+甜橘+甜杏仁油
3+3+3ML
感善情緒
1%
薰衣草+檸檬+甜杏仁油
3+3+3ML
感善情緒
1%
使用建議:
1. 選用配方建議於晚上洗完澡後或是早上起床後作為保養品護膚使用即可。
2. 避免刺激性食物,茶、咖啡因、酒精避免。防曬(戴帽、撐傘、長袖可擇一),避免處在高溫環境。 不要熬夜、維持心情愉悅。
3. 維持好的運動習慣有助於改善此狀況,多跟戶外做接觸,可以讓人的身心靈走出來,與人交談。
芳療評值
評值日期
評值內容
8/21
其實主要像是情緒處理出了問題,讓人看起來格外憂鬱,多去接觸人群,交談讓自己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停止抱怨自己的生活,正面思考。
9/25
其實慢慢的有變好,只是當旁人提起來,還是會瞬間回去本來的樣貌,其實是可以好好地往外走出來的。
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用油時的感覺:跟我一般擦的嬰兒油沒什麼不同,都是有味道的油,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後面有問了才知道有甜橙跟佛手柑。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我大概用了半年,中間有時候會忘記擦,自己感覺是沒有太多變化,但家人說我比之前開朗許多,我自己是沒有太多感覺。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如果家人覺得有變得比較好我就繼續擦吧,就當作嬰兒油一樣囉。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19.06.27
脹氣跟下背痛
個案剛好懷孕滿 5週,有些精油的使⽤是要更加的⼩⼼,雖說柑橘類的比較沒問題,但是又不能選擇會刺激交感神經
⽽影響晚上的睡眠。但調配給個案後我再閱讀到的資料發現以為只有葡萄柚會較刺激交感神經、但可調時差,⽽檸檬也
是會刺激交感神經(⾃⼰的筆記寫著可以平衡⾃律神經),又因個案較晚吃,怕會影響到入睡品質。後來追踪結果本來是
飯後使⽤改成飯前使⽤表⽰有比較改善⼀些,才稍稍安⼼些。
截⽌⽬前為⽌累積做了幾個個案,有時候建議上的事情無法配合也不能勉強對⽅,像孕期本來就會偏好哪類食物,像
個案就喜歡辣、油炸 ⼜味較重的食物才吃得下,但這些都是會導致產氣、腸胃脹氣變更嚴重,端看個案的意志⼒能堅
強選擇可以吃的食物是真的很困難,所以也只能更多了解其它的因素,(如吃鈣⽚建議磨粉降低便祕,個案很⾼興接受
了這個建議。) 避開排除來增加腸胃的舒適感。慢慢的會克制⼜慾,選擇對身體有益的食材來降低⽣理不適︔另外出現
的靜脈曲張,提醒她抬腳、靜臥不會好轉,只有配合運動才能有效的幫助靜脈的回流,個案也不得不接受需要運動這個
事實。身體已經出現了警訊,沒有認真去改變做出對⾃⼰有幫助的東西,情況也只是讓⾃⼰愈來愈⾟苦,同時,也深感
佩服身為孕期媽咪的⾟苦,真的是很不容易。1、文獻查證1.病因
原因1.初期.荷爾蒙分泌
為了因應懷孕,並提供胎兒完善的保護機制,母體會產⽣與平常不同的荷爾蒙,發揮功能,其中的
⿈體素與⼈類絨⽑膜促性腺激素(HCG),正是讓孕媽咪感到容易脹氣的主因。這是為了提供胎兒
⼀個安穩的居住空間,⿈體素會降低⼦宮收縮的速度,與消化道同為平滑肌的腸胃道也受到影響,
消化道肌⾁因⿈體素⽽鬆弛、亦放慢蠕動的速度,於是,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變長,排空的時間
也同步拉長。食物滯留腸道的時間延長,在細菌作⽤下發⽣腐敗與發酵,就會產⽣⼤量氣體,⽽讓
孕婦產⽣飽脹感︔同時,食物停在消化道的時間愈長,⽔分被吸收愈多,因此,還會衍⽣便秘問題。
至於⼈類絨⽑膜促性腺激素,在懷孕初期時,濃度會⼀直增加,約在第12週達到⾼峰,「這也會讓
腸胃道的蠕動速度變慢」。他表⽰,懷孕初期至四個⽉容易覺得脹氣,是因為荷爾蒙作⽤所致,甚
至還有噁⼼、嘔吐的不適。
原因2.中後期.結構改變
中後期容易感到脹氣,是因為愈來愈⼤的⼦宮往上頂住了腸胃道,不只讓胃的容量縮⼩,受到壓迫
的腸胃道也影響其中內容物及氣體的正常排解⽽感到不舒服」,狀況嚴重的孕婦,則可能還伴隨胃
食道逆流的問題。
2.臨床症狀
腸胃道內的平滑肌蠕動變慢,胃裡的食物就會更慢進入消化道,反胃不舒服,輕微的症狀可能是感
覺肚⼦脹脹的、胃⼜變差、飽⾜感時間過長等,嚴重時會有嘔吐的現象。在懷孕中期之後的⿈體素
過⾼,會使腸胃道的平滑肌蠕動功能差,便祕問題就會隨之出現。
3.治療⽅式
脹氣、便祕嚴重需詢問過醫師意⾒是否需開⽴藥物改善症狀。
4.照護措施
① 飲食上少吃易脹氣食物,如地瓜、⾖類、蛋類。
② 少量多餐。
③ 進食後不要⽴刻躺下,保持半個⼩時的站⽴⾛動加快食物通過胃部的速度以利消化。
④ 睡覺時可採右側半躺臥⽅式。
⑤ 多吃⾼纖蔬果以及補充適當的⽔分。
⑥ 適量的運動可增進腸蠕動、緩解脹氣。
⑦ 多做強化下背部運動亦可有效改善下背痛。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19.05.11
最新文獻
Latest Literature
改善橋本氏症
2020.06.15
改善痘痘
2020.06.15
改善睡眠
2020.05.26
改善水腫
2020.05.26
改善感冒症狀
202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