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²水腫是腎臟科門診經常遇到的問題。一般人常會將「水腫」與「腎臟病」劃上等號,但是水腫一定是腎臟出了問題了嗎?飲食中的水與鹽份經由胃腸道吸收後透過循環系統及腎臟的調節在體內做適當的分佈,當調節過程中的任何環節出了差錯時,水及鹽份會在體內產生不適當的堆積而引起「水腫」。水腫是一種現象,臨床上除了腳部會腫脹,有時在按壓後會呈現凹陷之情形,一般而言均可在幾秒鐘內恢復。 ²腸氣的來源: 腸氣90%以上來自經口吞入,成分為氧和氮,其他腸氣則來自食物和腸道細菌發酵,產氣食物以二氧化碳為主,例如碳酸飲料、高碳水化合物,稀有氣體中的氫、氨、及甲烷,則和食物性質、腸道細菌種類,有密切關係。 腸道中的氧氣,可提供嗜氧性細菌代謝,二氧化碳可藉由腸道吸收,肺部呼出,下消化道排氣消除。 2.  臨床症狀: ¿心衰竭:病人除了水腫外,走路、爬樓梯或平躺後則會有喘息或呼吸困難出現。 ¿肝硬化:水腫都局限在下肢並有腹水,病人可能有慢性肝病,且經常會出現黃疸。 ¿特發性(體質性)水腫:以女性居多,患者多是比較容易緊張的體質,下肢水腫早上不明顯,下午或晚上嚴重。上下午體重可相差一公斤以上。病人的所有檢查均正常。可能的病因是下肢靜脈微血管的通透性改變而導致水分滯留,在久坐或是久站之後特別明顯。此時切勿濫用利尿劑,反而會加重病情。 ¿飲食相關:現在人外食居多,常常不經意攝取過多的鹽分,例如鹽酥雞或是麻辣火鍋等高鈉飲食,導致鹽分累積速率勝過腎臟的排出的速率,於是產生了水腫,此時需限制鹽份及水的攝取,穿彈性襪、常運動、抬高下肢,則可改善水腫情況。 ¿腎臟病:腎臟病引起的水腫最常見為「腎病症候群」,主要是大量蛋白質由尿液流失,血液的白蛋白過低所至。此外嚴重的腎功能衰退或是慢性腎臟病,水及鹽份無法適度排出亦會引起水腫。 ¿藥物:止痛劑、類固醇(美國仙丹)、避孕藥和部份抗高血壓藥物等,都可能引起水腫。在停止服用後給與適當的支持療法都可見改善,並不一定要使用利尿劑。 ¿內分泌問題: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腎上腺功能異常、婦女經期前後等。 ¿姿勢問題: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出國坐飛機或司機等,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也會造成水腫。 3.  治療方式: *利尿劑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尿液以及促進體液淨流失量,使得細胞外液的體液堆積減少。因此,會緩解或防止水腫的產生。但不探究病因而自行濫用利尿劑,一開始或許有用,但越吃越多會產生對藥物的依賴性。而且水排出去後,會刺激血管升壓素代償性的過度分泌,導致腎臟過度再吸收水,反而使水腫更嚴重。水腫的治療方式主要還是針對疾病為主,一味的使用利尿劑有時非但沒有助益反而更會加重病情。 4.  照護措施: ²請勿長期站立或維持固定姿勢,應時常改變姿勢。 ²臥床休息時,請將雙腳抬高超過心臟位置。 ²請避免使用任何約束帶、緊身腰帶,可穿寬鬆綿質易吸汗的衣物。 ²請每日定時測量體重,可瞭解水腫增加的情形。 ²請注意每天小便量是否有減少或水腫增加的情形。 ²請保持皮膚的清潔及完整性,注意骨突出處皮膚是否發紅。 ²長期臥床的病人,至少每二小時協助翻身一次,必要時請使用氣墊 床及水球,以減少部位壓迫。 ●飲食:請按醫師指示,採取低鹽飲食,少吃罐頭類等加工食品。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