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青春痘的成因是毛囊及皮脂腺阻塞,進而產生發炎反應。但進入青春期後,受到性賀爾蒙的影響,皮脂的分泌增加,毛孔也會跟著變大。正常的狀況下,毛孔可以把分泌的皮脂與角質順利排出,但在青春痘患者身上,這個過程的其中某個關鍵出了問題,就可能產生痘痘的問題了。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

  1. 皮脂分泌過多。因為賀爾蒙皮膚表面溫度飲食外界刺激等因素,皮脂就可能增加分泌。當毛孔沒辦法順利排出皮脂和角質時,開放性粉刺就產生了。
  2. 皮膚表面的角化異常。異常的角質代謝,會使毛孔附近的角質把毛孔蓋住,皮脂和角質就更不容易排出,這時候就形成閉鎖性粉刺
  3. 毛囊周圍發生發炎反應。當粉刺無法順利自然排出時,就會擠壓毛囊周圍的組織,進而發生發炎反應,導致紅、腫、熱、痛等症狀。這時表現的就是一顆紅腫的發炎性青春痘了。
  4. 痤瘡桿菌感染。封閉的毛孔內環境,會提供厭氧的痤瘡桿菌很好的生長環境。一旦發生感染,就有可能進一步形成膿皰型青春痘( Pustule Acne )了。

 

2.  臨床症狀

 

好發於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瘡的非炎症性皮損表現為開放性和閉合性粉刺。閉合性粉刺(又稱白頭)的典型皮損是約1毫米大小的膚色丘疹,無明顯毛囊開口。開放性粉刺(又稱黑頭)表現為圓頂狀丘疹伴顯著擴張的毛囊開口。粉刺進一步發展會演變成各種炎症性皮損,表現為炎性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炎性丘疹呈紅色,直徑15毫米不等;膿皰大小一致,其中充滿了白色膿液;結節直徑大於5毫米,觸之有硬結和疼痛感;囊腫的位置更深,充滿了膿液和血液的混合物。這些皮損還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塊和竇道等。炎症性皮損消退後常常遺留色素沉著、持久性紅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臨床上根據痤瘡皮損性質和嚴重程度將痤瘡分為3度、4級:1級(輕度):僅有粉刺;2級(中度):除粉刺外,還有一些炎性丘疹;3級(中度):除粉刺外,還有較多的炎性丘疹或膿皰;4級(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膿皰外,還有結節、囊腫或瘢痕

 

3.  治療方式

 

痤瘡治療的常用方法

1)局部外用藥物 A酸類(維A酸乳膏、阿達帕林凝膠、他扎羅汀凝膠)、過氧化苯甲醯、抗生素類(克林黴素、紅黴素、氯黴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劑等。

2)口服抗生素 首選四環素類(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等),其次為大環內酯類(紅黴素),避免選擇常用於治療系統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療程通常612周。

3)口服異維A 對於嚴重的痤瘡,口服異維A酸是標準療法,也是目前治療痤瘡最有效的方法。療程以達到最小累積劑量60mg/kg為目標。

4)抗雄激素治療 如口服避孕藥複方醋酸環丙孕酮片,適用於女性中、重度痤瘡患者,伴有雄激素水平過高表現(如多毛、皮脂溢出等)或多囊卵巢綜合徵。遲髮型痤瘡及月經期前痤瘡顯著加重的女性患者也可考慮套用口服避孕藥。

5)口服糖皮質激素 主要用於暴發性或聚合性痤瘡,遵循短期、小劑量、與其他方法聯合套用的原則。

6)其他 對於不能耐受或不願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還可考慮物理治療,如光動力療法(PDT)、果酸療法、雷射治療等。

 

4.  照護措施

 

日常護理

每日一到兩次溫水洗臉,清潔皮膚,忌用手擠壓或搔抓皮損。忌用油脂類、粉類化妝品和含有糖皮質激素的軟膏及霜劑。

 

青春痘的保養原則,基本上就是:清潔、保濕、控油、防曬

 

基礎的清潔很重要,最簡單的做法是,選用溫和的洗面乳,每天用室溫水洗臉兩次,如果怕冷,最多用微溫水就行。過度清潔會導致正常的皮脂膜受損,如果皮膚比較乾的人,甚至早上使用清水洗臉就可以。

 

適度保濕絕對不能忽略。皮膚的角化流程要能正常,必須要有正常的濕度。當皮膚太過乾燥時,反而會導致角化異常,進而誘發或惡化青春痘。保濕成分從偏水性到偏油性的都有,青春痘患者通常建議使用質地清爽的乳液或凝膠即可,擦拭到皮膚摸起來滑順不粗糙即可。通常不建議選用太油的產品。

 

控油則可以先從避免吃高糖類食物避免熬夜保持肌膚涼爽做起。如果皮脂分泌仍然非常旺盛,可考慮選用含有葡萄糖鋅( Zinc Gluconate 這類成份的產品,可抑制皮脂的分泌。

 

防曬並不是只有擦防曬乳這個選項。嚴重青春痘的患者可優先選用帽子、口罩等物理性的方式遮蔽陽光。輕微青春痘的患者則可優先選用較清爽不油膩的防曬乳,有些人會迷信選用純物理性防曬,認為比較安全,但純物理性防曬通常會比較偏油,對青春痘不一定是好事。做好防曬除了可以避免紫外線造成的皮膚傷害外,也可以避免痘斑或痘疤顏色變深。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