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搞懂:種子 vs. 堅果,芳療基底油的關鍵差異與選用指南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19 秋季

NAHA期刊
2025-09-15

種子與堅果的差別(芳療應用視角)

回答「種子與堅果有何不同?」這個問題,往往並不簡單。因為「堅果」一詞在烹飪語境中的用法,與植物學定義並不相同。因此,許多你以為會結「堅果」的植物,實際上結的是核果或豆莢,例如杏仁(Prunus dulcis)與花生(Arachis hypogaea)分別屬之。

種子也容易讓人混淆。雖然許多可食用種子來自禾本科(Poaceae)植物,但名單其實可包含許多其他科屬。

最後,身為芳療專業人員,理解「精油」與「基底油」的差異十分重要。許多種子、堅果、核果與豆莢本身不具芳香性,但可經壓榨或萃取製成具有價值的基底油。本文最後一節整理了由這些植物部位所製成的基底油清單。


堅果(Nuts

堅果是具硬殼的果實,內含一至兩枚種子。當果實成熟並乾燥時,子房壁硬化,而種子在子房壁內保持不附著或自由狀態。外層硬殼不可食,需先敲開。堅果屬於山毛櫸目(Fagales)之下的山毛櫸科(Fagaceae)或樺木科(Betulaceae);然而,並非所有物種都結真正的堅果。

山毛櫸科(Fagaceae)的植物包含山毛櫸(Fagus spp.)、橡樹(Quercus spp.)與栗樹(Castanea spp.)。本科以喬木為主,亦含灌木,其堅果附著於有鱗片或帶刺的「杯殼」。1

樺木科(Betulaceae)的植物包含樺木(Betula spp.)、赤楊(Alnus spp.)與榛(Corylus avellana)。此科多為落葉喬灌木,具球果狀葇荑花序,成熟後形成堅果或具翅的種子。1

上述植物學定義與烹飪語境下的「堅果」概念不同。烹飪世界中的「堅果」常包含其實是種子、核果或豆類的食物,嚴格來說並非真正的堅果。


種子(Seeds

種子是被種皮包覆的小型「胚胎植物」,並具有儲藏的養分以供胚胎成長為植株。此胚胎即受精後的胚珠。2 有些種子在食用前需去除外殼。

我們食用的許多種子來自被視為「穀物」或「擬穀物」的植物。但也有數個重要的例外:

• 穀物(Grains

穀物(或稱穀類)為禾本科(Poaceae)植物所產之可食用種子。此類植物具關節狀、中空的花莖,其節點處可見葉片。1 來自此科的種子須先去殼並煮熟,方可消化。穀物常被煮成熱粥,或磨成麵粉食用。

穀物範例:大麥、玉米、小米、燕麥、稻米、黑麥、斯佩爾特小麥、小麥。

香茅屬(Cymbopogon)亦隸屬禾本科,包括檸檬香茅(C. citratus)、香茅(C. nardus)與玫瑰草(C. martini)。此類植物的種子通常不作食用,但其芳香的莖葉極具用途,且常被蒸餾為精油。

• 擬穀物(Pseudo-cereal Grains

外觀、用途類似穀物,但並不屬於禾本科。

擬穀物範例:蕎麥、奇亞籽、亞麻籽、芝麻、藜麥。

蕎麥(Fagopyrum esculentum)隸屬蓼科(Polygonaceae),該科亦包含高山酸模(Oxyria digyna)、大黃(Rheum rhabarbarum)與酸模屬(Rumex)等。蕎麥種子常被磨成麵粉。

奇亞籽出自唇形科(Lamiaceae)植物沙果鼠尾草(Salvia columbariae)。此種子高度親水,能吸收大量水分;浸泡後會形成高度黏稠、凝膠般的質地。

亞麻籽出自亞麻科(Linaceae)植物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與奇亞籽相似,遇水亦會形成厚實的凝膠。

芝麻出自胡麻科(Pedaliaceae)植物胡麻(Sesamum indicum)。種子可炒食,亦可冷壓為高品質基底油。

藜麥出自藜科(Amaranthaceae)植物藜麥(Chenopodium quinoa),與菠菜屬同科。藜麥為珍貴的無麩質擬穀物,含 916% 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與植化素。3

• 其他非穀類種子

此類包括非穀物型態植物的種子。

非穀類種子範例:可可豆、咖啡豆、石榴籽、罌粟籽、南瓜籽、葵花籽。

(圖片說明)SesameSesamum indicum)。


核果(Drupes

核果包含所有薔薇科(Rosaceae)梅屬(Prunus)成員,以及部分其他被子植物與棕櫚類。這類「核果」外層為多汁果肉,包覆著堅硬的內殼,內殼裡為種子。

核果範例:桃、李、杏仁、胡桃南(pecan)、核桃與椰子。以桃為例,人們食用的是果肉;而在杏仁與胡桃南,則食用的是「種子」部分。

核果清單

巴西莓(Acai)、椰子(Coconut)、芒果(Mango)、胡桃南(Pecan
杏仁(Almond)、咖啡(Coffee)、油桃(Nectarine)、開心果(Pistachio
杏(Apricot)、棗(Date)、橄欖(Olive)、李(Plum
櫻桃(Cherry)、棗(Jujube)、桃(Peach)、核桃(Walnut


豆類(Legumes

豆類為豆科(Fabaceae)所有植物之總稱,具含多粒果實的豆莢。「豆類乾籽」則專指可食用的乾燥豆科種子。豆科植物具有不對稱花朵,成熟後形成豌豆般的莢果。

豆類清單

紫花苜蓿(Alfalfa)、菜豆(Kidney Bean)、豌豆(Pea
長豇豆(Asparagus Bean)、扁豆(Lentil)、粉花豆(Pinto Bean
鷹嘴豆(Chickpea/Garbanzo Bean)、甘草(Licorice)、雪豆(Snow Pea
苜蓿(Clover)、綠豆(Mung Bean)、大豆(Soy/Edamame
海軍豆(Navy Bean)、甜豆(Sugar Snap Pea)、蠟豆(Wax Bean
花生(Peanut


基底油(Carrier Oils

芳香療法常用的基底油,多從植物的種子、堅果、核果或豆類中萃取而得。必須區分「精油」與「基底油」的差異:精油通常以蒸餾取得,只含最輕、最易揮發的分子;

基底油則以壓榨、浸泡或溶劑萃取取得。一般偏好冷壓或壓榨油,因為加熱可能破壞油中的部分營養。4 精製過的基底油會移除某些成分,以改變其顏色、氣味、風味或質地;精製過程通常涉及高溫或化學藥劑,可能導致營養價值流失。4

精油高度揮發且化學反應性強,建議外用時以基底油稀釋。全身使用的標準建議濃度為 2%(約相當於 1 盎司基底油中加入 1012 滴精油)。對兒童、年長者與敏弱肌族群,則建議降至 1% 或以下。

以下為常見基底油的簡介。


常見基底油(簡介)

甜杏仁油(Almond Oil, Sweet

學名:Prunus dulcis  Prunis amygdalis;科別:薔薇科(Rosaceae)。
使用部位:核果仁冷壓;方法以冷壓為佳。4
油品描述:質地輕盈、氣味溫和、保存期長;易滲透皮膚,是極佳的芳療用基底油。

(圖片說明)AlmondPrunus spp.)。

杏核油(Apricot Kernel

學名:Prunus armeniaca;科別:薔薇科。
使用部位:核果仁,以冷壓為佳。4
油品描述:質地輕、氣味柔和、易吸收,不易殘留於皮膚表面。

酪梨油(Avocado

學名:Persea americana  Persea gratissima;科別:樟科(Lauraceae)。
使用部位:果肉(技術上為漿果)經壓榨。
油品描述:未精製冷壓油呈綠色;精製後轉為黃色。油體稠厚,適合乾性肌膚。

蓖麻油(Castor

學名:Ricinus communis;科別:大戟科(Euphorbiaceae)。
使用部位:種子壓榨;低等級者多為熱壓並佐以溶劑萃取。4
油品描述:質地極稠,氣味溫和、口感不佳。內服曾作瀉劑;外用作厚重的皮膚防護。

可可脂(Cocoa Butter

學名:Theobroma cacao;科別:錦葵科(Malvaceae)。
使用部位:發酵後的種子經烘焙,再以熱榨或溶劑萃取。4
油品描述:未精製者具濃郁巧克力香;精製者幾無香氣但營養較低。質地濃稠、於膚溫融化;未精製者富含維生素 E 與抗氧化物,滋養且具保護性。

椰子油(Coconut

學名:Cocos nucifera;科別:棕櫚科(Arecaceae)。
使用部位:核果白色果肉冷壓;或以煮沸、壓榨、溶劑萃取種子。4
油品描述:未精製油在室溫呈固態、滋養肌膚與髮絲,帶淡椰香,保存性佳;精製油質地更輕、幾無氣味、保存性更長。分餾椰子油在室溫呈液態但營養較少。

葡萄籽油(Grapeseed

學名:Vitis vinifera;科別:葡萄科(Vitaceae)。
使用部位:種子多以熱壓、常合併溶劑萃取,萃得之油常再經精製以改善色澤與風味。4
油品描述:不油膩、易吸收,有助於修護受損肌;微帶葡萄香,於芳療與料理中易被掩蓋。

大麻籽油(Hemp Seed

學名:Cannabis sativa;科別:大麻科(Cannabaceae)。
使用部位:種子冷壓。
油品描述:略帶綠色、堅果香;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易酸敗,宜冷藏且避免加熱以保留營養。

荷荷芭油(Jojoba

學名:Simmondsia chinensis;科別:荷荷芭科(Simmondsiaceae)。2
使用部位:種子冷壓、過濾並再經巴氏滅菌生成蠟狀;精製版會漂白以去除顏色與氣味。4
油品描述:未精製油呈金黃色、氣味淡、保存期極長;其稠度與皮脂相近,易被皮膚吸收。低溫下可能固化或混濁,回到室溫即可恢復。適合臉、髮、敏弱與乾性肌;不油膩。

橄欖油(Olive

學名:Olea europaea;科別:木樨科(Oleaceae)。
使用部位:核果果肉發酵後壓榨並過濾;初榨稱特級初榨;後續再榨為較低等級油。
油品描述:廣用於肌膚與髮品以及料理。未精製油風味濃郁、香氣強、稠厚、色澤黃綠。

(圖片說明)OliveOlea europaea)與 AlmondPrunus spp.)樹。

花生油(Peanut

學名:Arachis hypogaea;科別:豆科(Fabaceae)。
使用部位:豆莢內的「果肉」壓榨。
油品描述:堅果香明顯、質地油潤;對花生過敏者須避免。

南瓜籽油(Pumpkin Seed

學名:Cucurbita pepo;科別:葫蘆科(Cucurbitaceae)。
使用部位:種子乾燥後冷壓。
油品描述:呈綠橘色、略帶甜味;營養豐富,適合乾燥或受損肌。富含歐米伽脂肪酸,建議冷藏。

紅花籽油(Safflower

學名:Carthamus tinctorius;科別:菊科(Asteraceae)。
使用部位:種子冷壓。
油品描述:淡黃色,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助於養護皮膚與髮絲。

芝麻油(Sesame Seed

學名:Sesamum indicum;科別:胡麻科。
使用部位:去殼種子冷壓並過濾;較低等級可能經熱製程與精製。4
油品描述:黃色、淡淡堅果香、保存期佳;具皮膚保護與柔膚作用。

葵花籽油(Sunflower

學名:Helianthus annuus;科別:菊科。
使用部位:種子冷壓;較低等級可能使用溶劑萃取。4
油品描述:質地輕、氣味甜、易吸收、具柔潤與保濕性;妥善儲存時保存期佳。

小麥胚芽油(Wheatgerm

學名:Triticum vulgare;科別:禾本科(Poaceae)。
使用部位:自穀粒分離小麥胚芽後壓榨/浸泡;亦可能使用溶劑萃取與熱壓。4
油品描述:極稠、具保護與滋養性,適合乾性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 E、維生素 K 與脂肪酸,並具顯著抗氧化與抗菌活性。5 對小麥過敏者避免使用。


芳療常用堅果與種子油的保育狀態

下列堅果與種子常被用於製作芳療基底油;其保育狀態與注意事項如下:

常見名稱

學名

科別

保育/永續現況

澳洲胡桃(Macadamia

Macadamia ternifoliaM. integrifolia

山龍眼科(Proteaceae

澳洲政府將此屬列為「易危」,棲地清除嚴重。6

棕櫚(Palm

Elaeis guineensis

棕櫚科(Arecaceae

大規模棕櫚種植導致東南亞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7 嚴重衝擊動植物棲地,並伴隨森林砍伐、水污染、土壤侵蝕、空氣污染與勞動權益爭議等。8

乳木果(Shea

Vitellaria paradoxa

科(Sapotaceae

為物種保育,建議避免使用;IUCN 瀕危名錄列為「易危」。9


打發身體乳(Whipped Body Butter

成品:約 8 盎司。

材料與器具

  • 高功率立式攪拌機與攪拌碗
  • 雙層鍋
  • 玻璃密封容器 1
  • 可可脂(Theobroma cacao 4 盎司
  • 椰子油(Cocos nucifera 4 盎司
  • 精油(可選)40

製作步驟

先以雙層鍋融化可可脂,加入椰子油一起加熱至完全融解。離火後倒入攪拌碗。

放置至室溫,再冷藏約 30 分鐘。取出後以攪拌機打約 5 分鐘,至呈輕盈打發狀。

最後可加入(可選)精油量,再攪拌 30 秒。由於可可脂與椰子油本身香氣濃郁,其實不一定需要加精油;若要添加,建議選擇香氣鮮明者,如薄荷(Mentha × piperita)、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快樂鼠尾草(Salvia sclarea)或薑(Zingiber officinale)。

裝入 8 盎司玻璃密封罐,標示內容物與製作日期。保存期依所用基底油之到期日而定;若出現異常顏色或氣味,請丟棄。質地會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如有變化,只需再次以攪拌機打發即可。

使用方式

取約 1 湯匙置於掌心,按摩塗抹於全身。

注意

若出現刺激感請停止使用。


薄荷牙膏(Peppermint Toothpaste

成品:約 8 盎司;請於 1 個月內用畢。

材料與器具

  • 小蘇打 4 盎司
  • 荷荷芭油(Simmondsia sinensis 4 盎司
  • 薄荷茶包 1 入(Mentha × piperita
  • 玻璃密封容器 1

製作步驟

以雙層鍋加熱荷荷芭油至溫熱,熄火後放入薄荷茶包,加蓋浸泡 2 小時。取出茶包,將浸泡完成的荷荷芭油倒入帶蓋玻璃碗中,拌入小蘇打。標示成分與製作日期;若出現異常顏色或氣味,請丟棄。

你也可以更換不同藥草來浸泡:例如自家花園栽種的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金盞花(Calendula officinalis)與百里香(Thymus vulgaris)。

使用方式

刷牙:取約 1/4 茶匙於牙刷上刷牙,刷後漱口並吐出,勿吞食。
臉部去角質:取約 1 茶匙置於毛巾上輕柔擦拭臉部後沖洗。

注意

若出現刺激感請停止使用。


參考資料

1.     Elpel, T.2018)。Botany in a Day APG: The Patterns Method of Plant IdentificationMontanaHops Press

2.     Christenhusz, M. J., Fay, M. F., & Chase, M. W.2017)。Plants of the World: a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Vascular Plant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Nowak, V., Du, J., & Charrondière, U. R.2016)。Assessment of the Nutritional Composition of QuinoaChenopodium quinoa Willd.)。Food Chemistry, 193, 4754

4.     Price, L. & Price, S.2008)。Carrier Oils for Aromatherapy and Massage(第 4 版)。EnglandRiverhead Publishing

5.     Mahmoud, A. A., Mohdaly, A. A., & Elneairy, N. A.2015)。Wheat Germ: an Overview on Nutritional Value, Antioxidant Potential and Antibacterial Characteristics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6(02), 265

6.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EnergyMacadamia ternifolia in Species Profile and Threats Database。檢索日期:2019-08-23。取自:http://www.environment.gov.au/sprat

7.     Fitzherbert, E. B. 等(2008)。How Will Oil Palm Expansion Affect Biodiversity?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3(10), 538545

8.     Tan, K. T. 等(2009)。Palm Oil: Addressing Issues and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13(2), 420427

9.     Makerere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1998)。Vitellaria paradoxa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1998: e.37083A10029534。檢索日期:2019-07-29。取自: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37083/10029534

Kathy Sadowski

Kathy Sadowski 擁有美國保健科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Healthcare Sciences)的芳療學碩士學位。她熱愛閱讀關於藥草與精油的科學研究,並創建網站 EarthtoKathy.com,依物種、療效與成分分類彙整超過 4,000 篇植物相關科研文獻,旨在呈現藥草與精油具潛力的健康用途之日漸增長的證據。Kathy 是 NAHA 與 AIA 的專業會員、註冊芳療師(ARC)、持照按摩治療師,亦是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活方式的倡議者。

網站:www.EarthtoKath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