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介紹與化學特性
我非常喜愛洋甘菊,無論是看著它在春風中搖曳、乾燥後泡茶、或是蒸餾成精油與純露,都令我著迷。尤其是那深邃的藍色精油,總帶來平靜與療癒之感。
學名: Matricaria chamomilla L.
科別: 菊科(AsterACeae)
原產地: 歐洲;栽培地含埃及、法國
採收部位: 地上開花部位
萃取方式: 蒸餾
氣味: 濃郁草本氣味,比羅馬洋甘菊(Chamaemelum nobile)更深沉。
主要成分: 精油中含高達 20% 以上的藍烴(chamazulene),賦予藍色。另含 α-沒藥醇(α-bisabolol)、倍半萜類等成分,具抗炎與鎮痙作用。
需注意,純露中並不含藍烴,但 α-沒藥醇含量可達 72%,仍具抗炎與鎮痙效益,適用於皮膚炎、消化痙攣與肌肉不適。
傳統用途與療效
德國洋甘菊具有抗菌、抗發炎、鎮痙、鎮靜、健胃、癒合與安神作用。常見應用包括:
- 清潔膿腫與皮膚炎
- 濕潤、難癒合傷口護理
- 肌肉痙攣、抽筋與關節僵硬
- 腸胃氣脹、絞痛與消化不良
- 蚊蟲叮咬、瘀青與皮膚損傷
- 曬傷、風燙傷與乾裂皮膚
- 焦慮、躁動、壓力與失眠
情緒與能量支持
德國洋甘菊能撫慰焦慮、恐懼、悲傷與過度敏感的情緒。對於失去伴侶或家庭成員的寵物與人類同樣有效。其能量溫柔而包容,適合用於環境轉變或情緒動盪時。
安全注意與過敏提示
若精油未正確稀釋,可能造成皮膚刺激,應停止使用並遠離兒童與寵物。若對菊科(AsterACeae)植物過敏,使用前應進行皮膚測試。部分對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過敏者,仍可能安全使用稀釋後的德國洋甘菊純露或茶液外敷。
另需注意市售精油可能摻有合成物,務必購買新鮮且來源可靠產品。確保使用的是正統德國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而非氣味相似但具刺激性的「臭洋甘菊」(Anthemis cotula)。
潛在藥物交互作用:可能影響 CYP2D6 酵素代謝之藥物。
實務應用與動物照護案例
德國洋甘菊精油可用於清潔小傷口、促進癒合;冷卻後的茶液或純露可濕敷於昆蟲叮咬、擦傷、膿腫與瘀傷部位。亦可加入泡腳盆或寵物蹄部清潔液中。
在情緒支持上,我偏好羅馬洋甘菊(Chamaemelum nobile)的香氣,但德國洋甘菊更適合助眠與鎮定噩夢。僅需將 1 滴精油滴於紙巾或香氛石上,即可促進安眠。對於創傷後不安的動物,可將純露噴灑於布上,讓牠們嗅聞以達鎮靜。
我曾協助一匹被救援的馬匹,牠的蹄部嚴重感染、發臭且極度敏感。經花精、芳療與顱骶治療後狀況好轉。我使用德國與羅馬洋甘菊精油,搭配永久花(Helichrysum italicum)與基底油(荷荷芭與紅厚殼油)局部塗抹,並每日以純露清洗蹄部。最終牠恢復健康,成為備受喜愛的教學馬匹,展現芳療療癒的力量。
園藝小技巧
若想種植德國洋甘菊,建議以中型花盆栽培,置於陽光充足且部分遮蔭的位置。寒冬時應移入室內以避免休克。培養完整的洋甘菊區域需時間與耐心,因為這種植物特別需要關愛與細心呵護,而這也正呼應了它療癒與照顧的象徵。
參考資料
- Battaglia, S. (1997). The Complete Guide to Aromatherapy (2nd ed.). Perfect Potion, Australia.
- Young, R., & Tisserand, R. (2014). Essential Oil Safety (2nd ed.). Churchill Livingstone, UK.
- Harman, A. (2015). Harvest to Hydrosol. BotANNIcals,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