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NAHA《Aromatherapy Journal》的主題是「繁花之美(Rich Florals)」,這讓我稍微卡關,因為我擅長的主角——基底油(亦稱脂質油)通常不會帶花香。會有油脂味、草本味,偶爾有點「怪味」,但幾乎不會是花香。所以,這回我決定談談「帶果香」的基底油。
我所說的「果香」是指:覆盆子籽(Rubus idaeus)油、黑莓籽(Rubus fruticosus)油、黃瓜籽(Cucumis sativus)油等,帶著清淡的果味,有時甚至像過熟水果——前提是它們沒有被「過度精製」。
我曾遇過一款黃瓜籽(Cucumis sativus)油,香氣令人陶醉。若「黃瓜味」是一個詞,那就是它。它的果香清新到我把它當成淡香水使用。可惜好景不常,用完後我又下單補貨;新到手的那瓶卻毫無香氣,想像得到我有多失望。
在基底油的精製過程中,最先被去除的,就是氣味。隨之一起「被拿走」的,還有顏色、蠟質、植物固醇、維生素(如 E)與其他滋養成分。若極端追求「中性脂質基底」,除了脂肪部分之外一概精製剔除,結果就是一瓶「沒個性」的油。
要欣賞這些果香,得先談談脂質油的精製流程。
脂質油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占大宗(可超過 97%),是三酸甘油酯,也就是以一個甘油分子接上三支脂肪酸的「油脂」本體;幾乎整瓶油都是它們。第二部分則是剩下的一、二、或三個百分點——植物油的強烈色澤、明顯氣味與其他天然植物化合物,通常就藏在這一小塊。別小看這「幾個百分點」,它能為肌膚帶來大量的修護、滋養與保護。
以胡蘿蔔(Daucus carota)為例:胡蘿蔔之所以呈橘、紅、甚至紫色,來自「類胡蘿蔔素」。當這些色素存在於油中,塗抹在皮膚上可被吸收,帶來抗氧化防護,有助於抵禦日照、汙染與其他致氧化因子對皮膚的傷害。
其中一些類胡蘿蔔素(如 β-胡蘿蔔素)是維生素 A 的前驅物(因此稱「前維生素 A」)。植物本身並不製造維生素,但它們提供「通往維生素 A」的途徑——當我們吃下橘色食物、或把橘紅色油塗在皮膚上,身體會自行合成。
舉例來說,若把紅色油品拿去精製,類胡蘿蔔素就會被除去。這類非油脂成分被稱為「不皂化物」(unsaponifiables),這個名詞源自「皂化作用」——也就是把油變成肥皂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油脂本體會變成肥皂。
當顏色、維生素、抗氧化物、蠟質被去除時,氣味也會跟著消失。若全部清除殆盡,得到的油就不再有任何特質或辨識度。
來看看市面上越來越常見的幾款果香油。我提過黃瓜籽(Cucumis sativus)油,此外還有覆盆子籽(Rubus idaeus)油、蔓越莓(VACCinium mACrocarpon)油、黑莓籽(Rubus fruticosus)油。我手邊還有一瓶帶著淡淡蘋果香的蘋果籽(Malus domestica)油。細看那些帶淡果香的油,許多來自薔薇科(RosACeae);另一些則來自熱帶地區。
覆盆子籽油通常帶有果香,而且不太會被重度精製。榨油的籽來源,是食品工業處理果實後產生的大量農業廢料;有心人把這些廢棄物中的種子分揀出來,乾燥至特定含水率後,即可壓榨出油。
同屬薔薇科的蘋果籽油帶有輕微的「蘋果味」,富含 ω‑6 脂肪酸。其高比例的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有助於油脂快速、深層吸收,並為皮膚提供維持結構健康所需的必需脂肪酸。
甜櫻桃籽油略帶櫻桃香,並有一抹杏仁糖(marzipan)與苦杏仁氣息。身為薔薇科成員,這種「苦杏仁」香在這個家族頗常見;其中以李子(Prunus domestica)與杏桃仁(Prunus armeniACa)的油最為明顯。有趣的是,常見的甜杏仁(Prunus dulcis)油,通常已被精製掉這些氣味,因此幾乎聞不到味道。
草莓籽油有一縷淡淡的草莓果香。其脂肪酸組成均衡,伴隨植物固醇有助於舒緩發炎,並含 γ、δ 生育酚與維生素 E,可對抗自由基傷害。
木瓜籽油帶有島嶼與沙灘般的熱帶果香。它有助於減少色素沉著、均勻膚色;如同果實本身,亦能帶來溫和去角質效果,很適合添加於臉部與身體磨砂品。
百香果籽油的果香濃烈,幾乎像「熟過頭」的果味。它能安撫情緒,調入按摩或臉部保養油中,可幫人「把尖銳的邊」磨平。草本中的西番蓮(Passiflora incarnata)被視為鎮靜藥草,這類特質也能在其油品中看見。
總結來說,基底油可能香氣濃烈、也可能清淡,甚至完全無味。這取決於油品的精製程度、種子本身的天然香味,以及產品想要服務的市場需求——差異可能非常大。
Susan M. Parker 著有《Power of the Seed: Your Guide to Oils for Health and Beauty》(2014,Process Media),這是早期少數專注「脂質/基底油」的書籍之一,不再只把它們視為芳療的稀釋介質,或按摩與美妝產業的配角。
1990 年代初的一段藥草學徒經驗啟發她在 1996 年創立 SOLUM&HERBE——一間專注於膚護與局部外用的藥草房。她親手製作各式藥草萃取,包括自家園裡植物的油浸,進而激起她想要更深入理解「油品浸泡」的渴望。礙於當時找不到一本完善的指南,她決定自學。雖然學的是藝術、化學底子不多,她便與一位化學家好友合作,打好脂質油基礎化學;為了讓學習更紮實,她開始把筆記整理成文,並在 2001 年自費印製小冊子。
她運用 1970 年代所受的藝術訓練,剪貼編排成冊,印了 100 本分享給北加州當地的藥草社群。2015 年,歷經大幅擴充與研究後,由 Process Media(華盛頓州波特湯森)正式出版《Power of the Seed》。
身為自然健康的學習者、園丁、藥草師、花精愛好者、母親與(如今的)祖母,Susan 在 1990 年代師從 Pam Montgomery 與 David Hoffman。SOLUM&HERBE 在營運 22 年後於 2018 年結束生產;她持續在線上研究與授課。想更了解基底油,歡迎造訪她的 Lipid Oils Academy(脂質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