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接到社區來電,請我把牆壁或屋頂裡的蜜蜂移走時,他們往往不知道,雖然我想拯救蜜蜂,但從屋主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移除蜂蠟。若蜂群仍在,牠們會在冬天保暖、夏天降溫,細心照護蜂蠟;一旦蜜蜂不在,其他害蟲會來把蜂蠟清空,或是蜂蠟融化,蜂蜜滲入結構與牆面造成損害。對蜜蜂而言,蜂蠟之於牠們,就像居家建築之於我們——是一個用來儲放一切、照顧家庭的結構。一旦新蜂群開始以蜂蠟築巢,牠們便擁有了家,稱為蜂巢。即使是多數人類、甚至養蜂人,也未必了解「蜂蠟對蜜蜂的價值遠高於蜂蜜」。
蜂蠟是工蜂腹部腹板下方「八個蠟腺」分泌出的脂性物質,類似介殼蟲與蚜蟲的分泌物,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飲食所產生的產物。1814 年 Huber 的研究證實,蜜蜂產蠟來自蜂蜜或糖為主的飲食。幼蜂在未滿十日齡時,以蜂王漿餵食幼蟲,同時自身的蠟腺發育;進入「中年期」的 10–18 天,蠟腺成熟並用於築巢;18 天之後,蠟腺萎縮,牠們轉而擔任守衛等其他工作。
為了築巢,成群蜜蜂會「串連垂掛」(festoon),從上方支點懸垂,以足部彼此相扣、保持不動。在先行飽食蜂蜜並懸垂靜止 24 小時後,蜜蜂腹部下方會出現可見的蠟鱗。一隻工蜂會把蠟鱗移到口部,與帶泡沫的液體混合,使其轉化為可延展的「細帶」,再捏塑成適當形狀,安置於上方的支撐處。這段「咀嚼—塑形—安裝」的過程可持續長達 4 分鐘,且由成千上萬隻蜜蜂不斷重複。
蜜蜂以蜂蠟作為牠們家的「骨架」。研究發現,要製作 1 磅(約 454 克)蜂蠟,需要 45 萬片蠟鱗;蜜蜂會以此建造 3.5 萬個巢房,用於儲存 22 磅蜂蜜。牠們精確計算每一個巢房的大小與形狀,以「用最少的蠟,儲最大量的蜜」。一英尺厚的蜂蠟巢脾可承載其自重 1,320 倍的蜂蜜。只是,這一切的建造需要龐大能量:要產出 1 磅蜂蠟,蜜蜂須消耗 5–6 磅蜂蜜。是的,蜜蜂儲蜜不是為了讓人類取走,而是供牠們的家族使用。
然而蜜蜂從不浪費,似乎能意識到築巢的資源成本高昂。研究者觀察到,蜜蜂會清理並重用舊蠟來進行新建造。蜂王房會合併鄰近的巢脾;舊封蓋使用後會被置於巢房壁的邊緣;舊蜂蠟會與蜂膠混合。這也是為什麼舊的育雛巢脾會比蜂蜜巢脾顏色更深。研究者甚至注意到,蜜蜂會把被撕裂、丟落到底板的巢片再次回收利用。
當蜂群分蜂遷入新洞穴,牠們會立刻開始工作;先建造足以滿足「育雛與儲糧」的巢脾,之後再擴展。短短幾日內,便能建出數個巢脾、共計約 2 萬個巢房;蜂王每天可在其中產下 1,000–3,000 顆卵。到了夏末,一個繁盛的蜂群會建成「初期幾日的五倍」的規模。由於築脾能量昂貴,因此多半限於春、秋兩季蜜源充足之時;這也限制了分蜂的時機——分蜂季通常在春季,然後在秋季再度發生。
要讓蜜蜂築起新巢,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蜜源流充足;二是有足夠空間可供儲放。若空間不足,蜂群可能因「蜜滿受困」(honey-bound)而選擇離開,尋找能建巢的新空間。實踐永續理念的養蜂人,會在春季蜜源開始流動時,移除多餘的越冬蜂蜜,讓蜂群有餘裕築起新巢、降低分蜂傾向。然而,若養蜂人取走蜂蜜巢脾,而蜂群卻遲遲不建造,這反而是「準備分蜂」的訊號:牠們會暫停在原巢築脾,以「保留資源」給即將在新址展開的大規模建造。
蜜蜂剛分泌出的蜂蠟呈白色;在巢中使用後,因混入花粉與碎屑而逐漸變深。天然、未處理的蜂蠟在熬製後會呈現各種深淺不一的黃色。雖然太陽熔蠟器可自然漂白蜂蠟,但市面上純白的蜂蠟通常是經漂白處理的。就香氣而言,蜂蠟的氣味複雜,由 48 種以上的化合物組成,帶來溫潤、奶油般的香韻,常被用於固態香水。天然、未漂白的蜂蠟,已被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列為「普遍認為安全」(GRAS)。
這項珍貴資源被人類使用了數千年、用途以百計,其中又以製蠟燭最為普及。除此之外,蜂蠟也長久用於珠寶鑄造、繪畫、木乃伊防腐、植物嫁接蠟、藥用膏劑、防水皮革、防護工具、化妝品等更多領域。希望下次你在作品中使用蜂蠟時,能想像背後有多少蜜蜂與心力,才成就出這一塊蜂蠟。
材料
精油綜合配方
製作
先在茶色玻璃瓶中將所有精油混合,備用。將所有草本浸泡油、2 盎司天然未處理蜂蠟與 1 茶匙辣椒粉,一同置於不鏽鋼或玻璃隔水加熱器具中,小至中火加熱並持續攪拌,使蜂蠟與辣椒粉均勻分散。當浸泡油與蜂蠟完全融化並混合後,離火,立刻倒入先前調好的精油綜合配方,持續攪拌。將混合物倒入約 1 盎司的小瓶(約可裝 16 瓶),放入冰箱快速冷卻(否則辣椒粉會沉到最底)。凝固後即可使用。
使用
視需要塗抹於關節不適處。
注意
僅供外用。勿塗抹於開放性傷口。孕期勿用。10 歲以下兒童勿用。
1. Ribbands, C. R. The Behaviour and Social Life of Honeybees. Bee Research Association, 1953.
2. Krell, Rainer. Value-Added Products from Beekeeping.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996.
3. Seeley, Thomas D. The Wisdom of the Hive: The Social Physiology of Honey Bee Colonies. ACme Bookbinding, 2008.
多年受環境疾病所苦後,Amanda 轉向整體療法。她於 2015 年在 Jade Shutes 的指導下完成超過 500 小時的學習,取得進階芳療與內服芳療證書,如今以 NAHA 認證臨床芳療師的身分服務社群。2016 年她創立 Bee Rooted,致力於倡議健康環境並救援造成民眾困擾的蜜蜂。同時,她也修習園藝學課程,並透過 Organic Landscape Association 與 Northeast Organic Farming Association 取得有機草坪照護專業認證。 作為一位走過環境疾病的倖存者,她覺得自己與蜜蜂有種特殊連結——蜜蜂同樣對微小的環境變化非常敏感。她結合自身經驗,推廣更健康的環境,並在全美進行整體個人照護、有機景觀與授粉者棲地營造的諮詢與演講。Amanda 亦擔任 NAHA 南加州區域主任。
更多資訊請見:www.beeroot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