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從黑麥麵包走向芳香療法
多數人對葛縷子(Carum carvi)的印象,停留在黑麥麵包或熟食中那股獨特的辛香。然而,這種「種子」(嚴格來說是果實)其實擁有悠久的歷史與豐富的藥用傳統,遠超過餐桌上的調味角色。讓我們一同探索這款香氣古老卻歷久彌新的植物。
植物學與分布
葛縷子(Carum carvi)又稱波斯孜然、經緯茴香,為繖形科(ApiACeae)草本兩年生植物,葉、果實與根皆可食用。原產於歐亞溫帶地區,從西班牙、俄羅斯到中國西部皆有分布,現今亦見於歐洲、格陵蘭與北非的田野與道路旁。
其外觀與胡蘿蔔(Daucus carota)相似,具羽狀葉與白色或粉紅色小花,花序為複傘形。所謂的「種子」其實是長約 3 公釐、扁平新月狀的分果,芳香濃郁。根系為主根型,直徑約 1 公分,白褐色略分枝,花期在夏季,果實於夏末成熟。
葛縷子喜排水良好的土壤與陽光充足環境,能吸引蜜蜂等授粉者,同時驅避蚜蟲等害蟲。
歷史與文化用途
葛縷子自古即為歐洲最早被栽培與食用的香料之一,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的西西里與斯堪地那維亞地區。希臘醫師 Dioscorides 最早以「Carum」命名,羅馬人稱之為「carvi」,成為現今學名 Carum carvi 的由來。
除在醃菜、黑麥麵包、肉類、起司、甜點與利口酒中常見外,它也是北歐烈酒 Aquavit(生命之水)的主要香料來源,該酒以馬鈴薯或穀物蒸餾,調和葛縷子、蒔蘿、孜然、荳蔻、八角與芫荽等植物香氣。
在香水製作中,葛縷子精油被應用於層疊出溫暖辛香與神秘氣息,亦常用於香皂、乳液與護髮產品中。
傳統與現代藥用
在藥草學上,葛縷子以其助消化與溫補特性著稱。它能刺激胃液與膽汁分泌,減少腹脹與噁心,並改善食慾不足。希臘醫學中,葛縷子被列為「四大熱種子」之一,與茴香、八角與孜然並列,用於促進消化與排氣。
近代研究指出,葛縷子對脂質代謝與體重控制具正向效果。一項為期 90 天的臨床試驗顯示,每日攝取 30 毫升葛縷子萃取液的受試者,在飲食與運動未改變的情況下,體重明顯下降。
此外,其酚類萃取物具抗菌與抗氧化作用,對大腸桿菌與黑麴菌具有強抑制力。傳統上亦用於製成敷布治療瘀傷與腸絞痛。現代臨床試驗中,以橄欖油稀釋的葛縷子精油敷布被證實能緩解腸躁症(IBS)症狀,約半數受試者獲得顯著改善。
其他用途包括調節生育、催乳、鎮痙與舒緩經痛,並可用於支氣管炎、氣喘與喉嚨疼痛。草本用法涵蓋茶飲、酊劑、膠囊與外敷等多種形式。
精油與純露的芳香應用
根據藥草學家 David Hoffmann 所述,葛縷子主要成分為揮發油(含香酮 carvone 與檸烯 limonene)、類黃酮、多醣體與固定油。GCMS 分析顯示精油中含 47–60% 香酮與 37–49% 檸烯。
香酮具有抗炎、鎮痙、止痛、抗菌、免疫調節與鎮靜作用;檸烯則具抗氧化與促進皮膚吸收之效。葛縷子精油氣味辛香、甜潤、帶甘草調,常與薑、荳蔻或羅馬洋甘菊搭配,應用於腹部按摩、肌肉放鬆與緩解消化不適。
其抗痙攣與抗炎特性適合製作按摩油或泡澡油,也能用於呼吸系統調理,如支氣管炎與咳嗽。純露雖較少見,但可作為漱口水、口氣噴霧或肌肉舒緩用噴霧。
配方一:輕盈舒緩按摩油(Easy Does It MasSage Oil)
這款配方靈感來自作者在按摩課程中的體驗,融合葛縷子精油的獨特溫暖香氣,能用於腹部或全身放鬆按摩,尤其適合消化不適時使用。
| 成分 | 比例/用量 |
| 荷荷芭油(Simmondsia chinensis) | 98 g |
| 羅馬洋甘菊(Chamaemelum nobile) | 0.25 g(約 6 滴) |
| 薑(Zingiber officinale) | 0.5 g(約 11 滴) |
| 甜橙(Citrus sinensis) | 1 g(約 22 滴) |
| 葛縷子(Carum carvi) | 0.25 g(約 6 滴) |
製作方式:將荷荷芭油倒入燒杯,加入精油並充分攪拌後裝瓶。 使用方法:取適量於掌心,搓熱後按摩所需部位。 注意事項:僅供成人使用,避免氧化精油造成敏化。
配方二:自在呼吸芳香配方(Breathe Easy Respiratory Blend)
這款複方有助於呼吸與消化調理,亦能帶來放鬆情緒。可作為擴香、吸入或胸腹部按摩使用。
| 精油 | 用量 |
| 香脂冷杉(Abies balsamea) | 2 mL |
| 葛縷子(Carum carvi) | 2 mL |
| 甜橙(Citrus sinensis) | 2 mL |
| 真正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 2 mL |
| 乳香(Boswellia carterii) | 2 mL |
使用方法: 可加入擴香器、吸入棒或每 30 mL 基底油/乳液中添加 10–12 滴製成胸腹按摩油。 注意事項:僅供成人使用,避免長期連續應用。
參考資料
- Royal Botanic Gardens of Kew. Carum carvi. link
- Neméth, É. (Ed.). (1999). Caraway: The genus Carum. CRC Press.
- Debaggio, T. & Tucker, A.O. (2009). The Encyclopedia of Herbs. Timber Press.
- Kazemipoor, M. & Cordell, G. (2015). Evidence-based Validation of Herbal Medicine. Elsevier Science.
- Wood, M. (2008). The Earthwise Herbal. North Atlantic Books.
- Hoffmann, D. (2003). Medical Herbalism. Healing Arts Press.
- Mahboubi, M. (2019).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9(1), 1–11.
- Kazemipoor, M. et al. (2013).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Article ID 928582.
- Thippeswamy, N.B. et al. (2013). Journal of PharmACy Research, 7(4), 352–357.
- Lauche, R. et al. (2015). Digestion, 92(1), 22–31.
- Tisserand, R. & Young, R. (2014). Essential Oil Safety. Elsevier.
- Aromahead Institute. Component Database: Carvon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