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方針葉林的氣味與靜謐
當你踏入北方針葉林時,四周可能環繞著香脂冷杉 (Abies balsamea) 與黑、白雲杉 (Picea spp.) 的高大樹影。被這些古老樹木的壯麗包圍,泥土與樹脂交織的氣息充盈胸腔,森林的寧靜帶來深層的平和。當腳步碾壓植物組織、手臂擦過枝梢時,單萜烴隨之釋放;甚至枯樹樁也會散發單萜與倍半萜。
然而,作者邀請我們觀察這片森林的「雙重生命」:在巍峨針葉樹之外,還有被忽略的地表世界——苔蘚。人類的視角常以自身為尺度,誤以為巨木掌控一切;實際上,苔蘚(Bryophyta)才是維繫整個生態平衡的關鍵角色。
苔蘚:森林地表的無名英雄
苔蘚、地錢與角苔構成了森林地毯般的 bryophytes 族群,擁有非凡的保水與保養分能力,可防止土壤流失並幫助種子發芽。由於北方林地時常乾旱,苔蘚的蓄水特性格外重要。苔蘚的存在幾乎可作為森林健康的指標——苔蘚茂盛,森林即繁榮。
觀察一簇苔蘚,它宛如縮小版的森林模型。這些微型植被孕育了微觀生態系,水熊蟲與各類無脊椎動物在其中棲息,微生物則協助養分吸收,形成共生社群。苔蘚也能產生植物間的化學訊號——萜類、酚類與其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維繫群落間的交流。
苔蘚在碳與氮循環中的關鍵角色
苔蘚覆蓋森林地表,形成「活的土層」,對土壤形成與營養循環至關重要。它能鎖住碳、協助減緩氣候變遷;在乾旱時甚至進入暫時休眠狀態,仍固定碳元素,使微氣候穩定。此外,研究顯示苔蘚與藍綠菌共生時能進行固氮,成為氮的匯聚中心,即使在傳統降水或樹冠開放度無關的情況下,也能根據溫度與特定菌種關係進行氮固定。
這樣的碳與氮儲存能力,讓苔蘚能生成獨特的次級代謝物,其中不少正是精油成分。苔蘚產生這些物質並非為了巨木,而是調節自身微環境;樹木後來學會利用這些化學特性以維持整體森林平衡。
苔蘚的芳香化學與次級代謝物
苔蘚雖含精油,卻鮮少被人類蒸餾利用,因其體積微小、結構脆弱。然而整體而言,苔蘚層是北方針葉林中最大的反應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來源。其存在影響森林的健康與化學組成,間接左右樹木精油的品質與香氣特徵。
研究指出,蘇格蘭松 (Pinus sylvestris) 與挪威雲杉 (Picea abies) 在低溫下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釋放量極低,而溫度升高時 VOC 明顯增加。當植物受到人為干擾,如伐木或踩踏時,單萜烴釋放量亦提升。同一區域的兩株樹樁,其化學指紋可因溫度、擾動或土壤微生物活動而差異巨大。可見操控苔蘚層能改變森林巨木的化學行為。
精油控制精油?苔蘚對樹木芳香的影響
若說森林樹種能預測苔蘚種類,其實正相反:了解當地苔蘚組成,反而能預測哪類樹木會出現。研究顯示,微棲地的類型與性質才是決定苔蘚多樣性的主要因素,而非大型喬木本身。這也意味著苔蘚的存在不僅影響森林地被層的生物組成,更影響樹木所釋放的香氣化學型(chemovar),使森林精油的風格因地而異。
結論:渺小卻強大的生命網絡
苔蘚是北方針葉林中被忽視的英雄。它們雖不披斗篷,卻建構出可持續的生態系統,滋養冷杉 (Abies spp.) 與雲杉 (Picea spp.) 等樹木的生命。北方森林精油中常見的 α-蒎烯、β-蒎烯、檸檬烯與乙酸龍腦酯,正因苔蘚層孕育的微生物群落而更加純淨。適宜的土壤 pH、水分與溫度維持其抗菌與抗氧化特性,促進樹木成長。它們雖小,卻力量驚人。
參考資料
- Gao, Lei 等人(2024)。〈針葉林地表覆蓋操控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反應〉,《森林生態與管理》,第553期,121615。
- Juuti, Soile、Arey, Janet、Atkinson, Roger(1990)。〈蒙特利松之單萜烴釋放率測量〉,《大氣地球物理研究期刊》,95:7515–7519。
- Loreto, F. 等人(2000)。〈地中海松針葉受傷與完整狀態之單萜烴含量與釋放〉,《功能生態學》,14:589–595。
- Turetsky, M.R. 等人(2012)。〈苔蘚於北極與寒帶生態系中的韌性與功能角色〉,《新植物學家》,196:49–67。
- Tosun, Gonca 等人(2015)。〈土耳其苔蘚精油之揮發成分與抗菌活性〉,《天然產物紀錄》,9(2):237–242。
- Ucuncu, Osman 等人(2010)。〈土耳其苔蘚精油化學成分與抗菌活性〉,《土耳其化學期刊》,34(5)。
- Cansu, Tayyibe 等人(2013)。〈苔蘚精油的抗菌活性與化學成分〉,《土耳其化學期刊》,37。
- Kirillov, Vitaliy 等人(2015)。〈哈薩克北部殘遺植物 Pyrola rotundifolia 精油化學成分〉,《油科期刊》,64(10):1065–1073。
- Valarezo, Eduardo 等人(2018)。〈厄瓜多苔蘚精油成分研究〉,《含油植物精油學報》,21(1):189–197。
- Gao, Lei 等人(2024)。〈針葉林地表覆蓋操控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反應〉,《森林生態與管理》,第553期,121615。
- Markham, John H.(2009)。〈北方針葉林苔蘚相關固氮之變異〉,《生態學報》,161(2):353–359。
- Klavina, Laura 等人(2015)。〈苔蘚萃取物化學組成、抗菌活性與細胞毒性篩檢〉,《分子》,20:17221–17243。
- Isidorov, Valery A. 等人(2022)。〈寒帶與中緯度森林地表植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釋放〉,《大氣化學期刊》,79:153–166。
- Poli, DorothyBelle(2021)。〈非種子植物芳療學:苔蘚〉,《美國整體芳療協會期刊》,2021(1):71–76。
- Isidorov, Valery A. 等人(2022)。〈寒帶與中緯度森林地表植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之釋放〉,《大氣化學期刊》,79:153–166。
- Haapanala, S. 等人(2012)。〈森林管理是否為單萜烴的重要釋放來源?〉,《生物地球科學》,9:1291–1300。
- Tarvanen, V. 等人(2005)。〈溫度與光照對蘇格蘭松 VOC 釋放之影響〉,《大氣化學與物理》,5:989–998。
- Hakola, H. 等人(2003)。〈北方針葉林上方 VOC 濃度之季節變化〉,《大氣環境》,37(12):1623–1634。
- Dal Masso, Mikka 等人(2005)。〈芬蘭 Hyytiala 地區氣膠形成與成長八年資料分析〉,《寒帶環境研究》,10:323–336。
- Raisanen, Tommi 等人(2008)。〈伐木對蘇格蘭松森林單萜濃度之影響〉,《大氣環境》,42(28):6759–6766。
- Haapanala, S. 等人(2012)。〈森林管理是否為單萜烴的重要釋放來源?〉,《生物地球科學》,9:1291–1300。
- Baldwin, TrACey A.、Oberbauer, Steven F.(2020)。〈北極阿拉斯加毛杜鵑精油含量對生態系資源操控的反應〉,《北極科學》,8:916–934。
- Mills, Suzanne E.、MACdonald, S. Ellen(2004)。〈針葉林微棲地中苔蘚與地錢物種多樣性之預測因子〉,《植被科學期刊》,15(2):18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