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苔蘚,大大連結:萜烯如何守護森林健康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22 冬季

NAHA期刊
2025-10-17

從窗外開始的冬季觀察

望向窗外,我們很快會發現,許多開花植物正準備過冬。部分植物透過產生種子來度過冬季的乾燥與低溫;也有一些會回縮,只留下位於地表下的小小部分(如鱗莖或球莖),以等待寒冷與日照不足的艱困時光過去;但也有另一些植物,會維持仍在運作(雖大幅降低)的代謝,完整享受四季的變化——苔蘚便屬於這一類。

芳療師很快就會熟悉「花朵」與「針葉樹」,但常常忽略那些不屬於這些「其他」類別的植物。不過,當你意識到所有植物──即便是這些最微小的──都含有精油時,你可能就會想更深入認識它們。科學家之所以研究苔蘚群落,是因為它們對於闊葉林與常綠林的生態支持與整體健康至關重要;苔蘚被視為充滿生命與生物連結的「迷你森林」。

今天,讓我們像愛麗絲一樣,縮小身形,走進由水苔(Sphagnum)、金髮蘚(Polytrichum)、溫斯托夫蘚(Warnstorfia)、叉齒蘚(Dicranum)與羽狀大絨蘚(Hylocomium)等構成的精緻森林。如此一來,你會更能談論精油在所有植物中的植物學角色。沿路上,你也會遇見和瘋帽子一樣迷人的新角色。


建立迷你生態系

苔蘚雖小,卻具有能在微小身體中保留與運輸水分的適應特徵;不過,它們並不擁有稱為木質部或韌皮部的維管組織!苔蘚可以是陸生、半水生,或以附生(生長於其他植物上)的型態存在,且分布於世界各地。它們以孢子繁殖,而這些微小結構會被風帶往新的地點。因此,有些苔蘚物種被認為至少已繞地球「旅行」過五次。苔蘚常見於潮濕陰暗處,但也能忍受長時間乾燥,因此在沙漠與苔原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在北方生態系中,苔蘚作為植物群落的重要組成,協助養分、碳、氮與水分的循環。苔蘚具備多項結構特徵,能幫助它們在寒冷中存活;在代謝層面則會放慢酵素反應,但仍能運作。即使在嚴寒、光照強度與品質都很差的環境,二氧化碳交換依然可以發生。苔蘚並會與藍綠菌形成共生關係,為北方針葉林貢獻最多可達 50% 的氮輸入。此外,隨著緯度升高而使維管植物的物種豐富度下降,反而讓苔蘚得以在競爭減少的情況下生長;因此,在某些北方生態系中,苔蘚可能是唯一常見的植物。

在北方針葉林中,森林往往由少數常見樹種所主導,並伴隨生長於它們附近的苔蘚。當這些森林遭遇皆伐時,土壤與植物會經歷溫度與濕度條件的變化。就地存在的多種苔蘚能幫助調節濕度,並在多年凍土條件下的氣候暖化情境中,保護有機質土壤。半乾旱生態系也觀察到類似的土壤含水影響,但在此情境中,季節與土層深度會影響結果。研究亦發現,在美國西南部的森林裡,某些苔蘚對於野火之後的森林恢復與土壤功能提升至關重要;它們協助抑制侵蝕、改善水文功能,並為脆弱土壤提供覆蓋。


迷你森林的動物們

苔蘚在開闊棲地多呈叢狀生長;作為附生植物時,則會形成毯狀、織帶狀或垂墜狀群落。這些不同形態的群落,為其他生物──尤其是無脊椎動物──提供獨特的生態位。苔蘚斑塊常是過渡地帶的關鍵要素;例如,當苔蘚生長於陸地區與濺水帶之間時,會被來自陸生、半水生與水生區域的動物所定殖。這些動物把苔蘚當作棲身、隱蔽與覓食之處;因此,苔蘚成為在地食物網(由食腐者、食藻者、雜食者、掠食者與寄生者構成)的重要角色。

常見的苔蘚居民包括輪蟲綱中的「杯形輪蟲」(bdelloid rotifers)、水熊蟲(tardigrades)、線蟲、雙翅目昆蟲與水蟎。在溪流系統中,杯形輪蟲是由苔蘚架構出的「巢狀式群落」的一部分;在北方針葉林裡,水熊蟲會遷移至苔蘚叢以維持體內水分;在泥炭地中,棲於苔蘚的輪蟲會在凹地與隆起地之間形成多樣化的社群,構成獨特而專化的群集。苔蘚對其住民具有極佳的保護作用:有研究顯示,一隻南極水熊蟲能從冷凍超過三十年的苔蘚樣本中復甦!


苔蘚的氣味:萜烯與溝通

那麼,精油在這類植物中的角色為何?在植物中,萜烯是一大家族,已知具有控制微生物、維持水分恆定等作用。植物產生萜烯的生理途徑由 TPS 基因(terpene synthase,萜烯合成酶基因)所調控;此基因出現在植物與綠藻分化之後。因此,學界推測植物演化初期至少發生過兩次基因重複事件,其中兩份拷貝參與「初級代謝」(例如 ent-角樹烯的生成),另一份則參與「次級代謝」。在苔蘚植物門(蘚類、苔類與角蘚類)中,已知至少有 1600 種萜類,且有數種為此類群所特有。此外,苔蘚還具有類微生物的萜烯合成酶樣基因(MTPSL),參與萜類生合成,並促成其多樣性。

在苔蘚中,萜類被認為具有多樣的生物與生態功能;其中最常見的是對抗生物性與非生物性壓力。具體來說,在 Entosthodon hungaricusHennediella heimiiHeims pottia)與模式物種擴展擬南芥蘚(Physcomitrella patens)中,當植物處於鹽分逆境時,萜烯的量會上升;而在柏葉蘚(Hypnum plumaeforme)中,萜烯則提供化學防禦。像其他植物一樣,苔蘚也會以萜類作為訊號,彼此之間、以及與鄰近植物互通森林健康情形。它們甚至能與生活在其間的動物「溝通」,提醒對方:啃食這些綠色葉片可能會讓你生病,甚至死亡。這套科學原理,同樣存在於這些微小卻充滿魔力的森林中,與我們在高大樹木身上觀察到的並無二致。你只需要把自己置身於苔蘚的世界即可。


結語

愛麗絲終究離開了仙境,而我們也必須在樹林中過日常。不過,我們的生活與苔蘚緊密相連──它們讓森林保持健康!苔蘚對於土壤健康與整體生態系支持皆至關重要。然而,我們也看到《歐洲苔蘚紅皮書》的名單年年增加。保育對我們的整體健康與福祉極為關鍵;由於苔蘚在土壤支持上的角色,我們在拯救地球時更應採取「整體觀」的作法。對苔蘚進行跨越數十年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監測自己造成的傷害。因此,當你關心那些開花植物或壯麗的針葉樹時,也別忘了那些同樣陷入困境、同樣需要你的「小型森林」。敞開你的心,走近苔蘚植物;理解它們的化學;理解它們的演化。因為它們是古老者──能為我們洞見其他所有植物的群體。


參考資料

1.     Poli, DorothyBelle2021)。非種子植物的芳療學:苔蘚植物。NAHA 芳療期刊,2021(1)7176

2.     Lindo, ZoeGonzalez, Andrew2010)。苔蘚圈:地球生物圈不可或缺且具影響力的組成。Ecosystems13612627

3.     Turetsky, M. R. 等(2012)。苔蘚在北方與北極生態系的韌性與功能角色。New Phytologist1964967

4.     Alvarenga, D. O.Rousk, K.2022)。解開苔蘚-細菌的共生互動與生態系功能。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73(13)44734486

5.     Harley, P. C. 等(1989)。輻照與溫度對阿拉斯加丘狀苔原水苔光合作用的影響。Oecologia79251259

6.     Rousk, K.Jones, D. L.DeLuca, T. H.2013)。苔蘚-藍綠菌聯盟作為北方針葉林氮素來源。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4(15)110https://doi.org/10.3389/fmicb.2013.00150

7.     Vitt, D. H.Pakarinen, P.1977)。Bryophyte Vegetation, Production, and Organic Components of Truelove Lowland. 收錄於 Bliss, L. C.(編)。Truelove Lowland, Devon Island, Canada: A High Arctic Ecosystem。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出版社,225244

8.     Wielgolaski, F. E. 等(1981)。苔原的初級生產。收錄於 Bliss, L. C. 等(編)。Tundra Ecosystems: A Comparative Analysis。劍橋大學出版社,187225

9.     Jagerbrand, A. K. 等(2006)。模擬環境變化下與未操弄高山苔原的苔蘚與地衣多樣性。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1544534475

10.        Grimingham, C. H.Birse, E. M.1957)。苔蘚生長型的生態研究 I:生長型與棲地的相關。Journal of Ecology45533545

11.        Jonsson, K. I.2003)。北方混交林中苔蘚棲居水熊蟲的族群密度與物種組成。Ecography26356364

12.        ODonnell, J. A. 等(2009)。含水量對阿拉斯加內陸黑雲杉生態系中苔蘚與有機土層熱傳導率之影響。Soil Science174(12)646650

13.        Xiao, B. 等(2016)。以苔蘚為主的生物被皮顯著影響半乾旱生態系中的土壤水分與溫度。Geoderma2633546

14.        Grover, H. S. 等(2020)。美國西南部森林中野火後的苔蘚殖入與土壤功能提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ldland Fire29530540

15.        Ingouille, M. J.Eddie, B.2006)。Plants: Diversity and Evolution。劍橋大學出版社。

16.        Kreuzinger-Janik, B.Traunspurger, W.Majdi, N.2022)。半水生苔蘚生態系中「誰吃誰」?Food Webs32e00237

17.        Lindo, ZoeGonzalez, Andrew2010)。苔蘚圈:地球生物圈不可或缺且具影響力的組成。Ecosystems13612627

18.        Kreuzinger-Janik, B.Traunspurger, W.Majdi, N.2022)。半水生苔蘚生態系中「誰吃誰」?Food Webs32e00237

19.        Fontaneto, D.Melone, G.Ricci, C.2005)。沿溪流之苔蘚棲居杯形輪蟲的後設社群之連結與巢狀性。Hydrobiologia542131136

20.        Bielanska-Grajner, I.Mieczan, T.Cieplok, A.2017)。泥炭地中苔蘚棲居輪蟲的生態:微棲地之社群分化。Biologia72(2)175183

21.        Tsujimoto, M.Imura, S.Kanda, H.2016)。自冷凍逾 30 年的苔蘚樣本中取回之南極水熊蟲的復甦與繁殖。Cryobiology727881

22.        Jia, Q. 等(2022)。植物萜烯合成酶家族的起源與早期演化。PNAS119(15)e2100361119doi:10.1073/pnas.2100361119

23.        Chen, F. 等(2018)。苔蘚植物的萜類次級代謝物:化學多樣性、生合成與生物功能。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37(23)210231

24.        Cosic, M. V. 等(2021)。三種選定苔蘚在鹽逆境下之萜類證據:組織化學分析。Flora285151956https://doi.org/10.1016/j.flora.2021.151956

25.        Yazaki, K.Arimura, G.Ohnishi, T.2017)。植物中「隱藏的」萜類:其生合成、定位與生態角色。Plant & Cell Physiology58(10)16151621

26.        Poli, DorothyBelle2021)。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不僅僅是授粉。NAHA 芳療期刊,2021(3)5966

27.        Chamovitz, D.2021)。What a Plant Knows: A Field Guide to the SensesScientific American/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8.        Hodgetts, N. 等(2019)。正在衰退的微縮世界:歐洲苔蘚、苔類與角蘚類紅皮書。布魯塞爾:IUCNhttps://doi.org/10.2305/IUCN.CH.2019.ERL.2.en

29.        Robinson, S.2022)。在古老的苔蘚森林之中:觀察二十五年的變遷。Griffith Review77154164

多樣性的「苔蘚迷你森林」示例。© DB Poli



DorothyBelle(DB)Poli

DorothyBelle(DB)Poli 博士是維吉尼亞州塞勒姆的羅阿諾克學院(Roanoke College)生物學正教授,亦為維吉尼亞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助理。她是研究植物激素如何影響軸形成的演化植物生理學家。DB 於 2005 年獲得馬里蘭大學植物生物學博士學位。此外,她畢業於 Aromahead Institute,為芳療認證專家,並在其品牌 Blue Bear Natural Skincare 中應用相關知識。她同時為「Dragon Research Collaborative」的共同主任,這是一個跨領域研究小組,探討植物化石如何可能促成世界各地的龍之民間傳說。

聯絡方式:poli@roanoke.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