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窩進一張舒服的椅子,手捧一杯熱茶,閱讀或沉思的時刻。
在這個季節,異教與基督信仰對萬聖節與萬聖節次日(諸聖節)的連結,使植物愛好者很容易在腦海中浮現「智慧女子」與她裝滿草藥與各式自然材料的瓶瓶罐罐。人們被帶回中世紀:城堡、公主、騎士與戰事,成為充滿儀式、毒藥與魔法的時代背景。那時,人們相信疾病是上帝的懲罰;腐臭的氣味象徵著疾病與貧窮;芬芳的花朵與香水,為那些過著「敬虔生活」的人提供些許保護。
隨著基督信仰壯大,掌握藥草知識的女性被視為女巫而遭迫害。信奉教會的人認為,這些女性操弄撒旦的教誨,改變上帝的旨意。於是,蠑螈之眼與龍之血便出現在女巫的儲藏室裡,甚至在城市的藥房也以此名義上架——因為被視為「瘋狂」總比被認為懂得芥子(Sinapis alba)與樹脂的藥性來得安全。(關於這段歷史的精采論述,可參見 Toni Mount 2015 年著《Dragon’s Blood & Willow Bark: The Mysteries of Medieval Medicine》。)1
到了 12、13 世紀,英格蘭的動物誌(bestiary)充滿了獨角獸、龍與其他奇獸。2–3 多年來、跨越多元文化,這些神話生物都曾被視為活生生的存在。然而在十字軍東征期間,基督徒將龍的蛇形外貌與邪惡相連結。4 無論是《啟示錄》,或聖喬治屠龍的故事,聖經敘事中的撒旦多以龍或蛇的姿態出現,寓意最終戰勝邪惡之龍。5 甚至聖瑪格麗特也被說成從吞下她的巨龍腹中走出,因而被立為「分娩守護聖人」。然而在東亞,龍的名聲截然不同:牠象徵力量,而非貪婪或毀滅;牠沿著亞洲大陸,為帝王開道。6 可以說,龍深植於許多文化的民俗之中。
所謂「民俗」,是文化、故事,以及圍繞同一故事的各種說法的總和。7 從學術觀點看,這些故事映照出某一時期人們對特定主題的理解。至於植物學層面,「與龍相關的植物」的辨識,並非一條筆直的路。
龍形研究協作(Dragon Research Collaborative, DRC)是一個當代智庫,今年滿九歲。我們探索「植物化石—民俗」假說,試圖將古代植物「石松樹」(Lepidodendron)與世界各地的龍之傳說連結起來。8–9 同時,團隊也對其他「龍」植物的民族植物學興致盎然(例如金魚草,Antirrhinum majus)。「龍」的意象被奉為強大而凜然;當人們在俗名或學名裡使用「dragon/drACo」,往往是在傳達該植物與龍的形貌或行為相似。難怪新加入的研究者一聽到:在我們整理的清單中,近 400 種現代植物的俗名或學名含有「drACo/dragon」字樣(研究者自蒐資料,未出版),便會大受吸引。
在我們試圖替「龍之植物學」尋找歷史根基的過程中,「龍血(dragon’s blood)」成了 DRC 的一種小小執念。雖然「血」顯然來自植物樹脂,但這些藥材與商品製備究竟出自哪一株植物、哪一個產地,至今仍是謎。多年來,部分研究者轉而檢視這些植物如何呈現在藝術之中,期待從中獲得啟示;10 也有人關注「龍產品」的流通與貿易;11–14 另一些人則聚焦這些強勢植物的藥理特性。15 累積下來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更整體的視角,好在錯綜複雜的植物名稱與用途理據之海中導航。
嚴格說來,「龍血樹」並非芳療常用植物;然而英語中的俗稱「dragon’s blood(龍血)」卻有著神祕而深厚的歷史,並與芳療工作密切相連。你會在歷史療法裡遇見這個詞。理解「龍血」可能是什麼,以及人們如何使用它,能為芳療調配與文化連結帶來更多力量。
在傳說裡,龍之血是人們極力追尋的龍之部位之一。以北歐《沃爾松格傳奇》(13 世紀)為例:西古爾德在烤龍心時嚐了龍血,結果竟能聽懂鳥語。龍血也被認為能治盲、能溶金。16 希臘人用龍血止血;中東地區用它治療皮膚感染與緩解疼痛。17 蘇科特拉島的「龍血」常與蘆薈調合,被視為廣效療方。18–19 直到今日,「龍血」一詞依然常與「減輕皮膚紅腫、口腔黴菌感染」等功效劃上等號。20
檢索與「龍血」相關的植物學名時,兩個屬反覆出現:Daemomorops 與 DrACaena,合計占我們 DRC 彙整總量的 38%(研究者自蒐資料,未出版)。另外四個屬也時常出現:Calamus(為 Daemomorops 的同物異名)、Pterocarpus、Eucalyptus 與 Croton。於是人不免要問:「龍血」真的是同一種東西嗎?根據 1871 年《Official Guide to Museums of Economic Botany Royal Gardens, Kew》的記載,DrACaena drACo 提供一種「凝固的樹脂性汁液」,與市面上由棕櫚科 Daemomorops 物種取得的「商用龍血」不同。21
DrACaena 一詞源自希臘文 drakaina,意為「母龍」。DrACaena cinnabari 常被稱作「蘇科特拉龍樹」,或許是最常與「龍血樹」俗名相連的植物。22–23 它分泌血紅色樹脂,為此得名,最初用作顏料。至於原產加那利群島的 DrACaena drACo,亦被稱為「龍血樹」。世界多地還有其他名稱相近的植物,如「墨西哥龍血樹」、「Drakenblodes」等。每一種所謂的「龍血樹」其實都是不同的物種,且在原生文化中用法各異;但它們的共通點是:樹脂呈紅色,待其硬化裂片後會碎成小塊,狀似血滴。24
某些物種的傳說尤其豐富。25 例如在普林尼《博物誌》與普魯塔克《泰修斯傳》所載的羅馬神話中,「龍血」與英雄傳說緊密相連:在希臘英雄海格力斯(羅馬作 Hercules)的第十一項功業裡,赫斯佩里得斯的金蘋果由百首巨龍拉冬(Ladon)守護;當海格力斯殺死拉冬後,龍血滲入土中,長出了龍血樹。26 在《舊約》中,故事則不同:那裡的「龍」是蛇,引誘夏娃吃下蘋果,結果是被逐出伊甸園。27 隨著此獸逐漸被魔化,希臘與羅馬的龍自日常文化中淡出,關於龍的傳說也愈發以恐懼為基調。28
那麼,現代科學裡是否有與「邪惡與恐懼」相關的線索,可幫助我們釐清「龍血」在當代的對應物?除了具體的植物史之外,我們還得看看相關產品,因為容易混淆的不只植物。砷化硫是一種稱為「雄黃」(realgar)的化合物,往昔用作蛇毒解藥。29 這化合物有許多名稱,其中兩個與我們相關——「朱砂」(cinnabar)與「龍血」。真正的「朱砂」是硫化汞,而非砷化硫,這讓情況更添一層混亂。再加上一層:雄黃常與植物與化石粉混合,用以中和某些毒素,其中一種添加物,正是「龍血」。印度的一則故事把朱砂稱作「兩兄弟之血」:一頭大象與一條龍(天敵)交戰,龍吸乾大象之血後,大象倒下壓死了龍;兩者混合的血,化為朱砂。30
考慮到「智者—藥草」之間的連結,以及命名植物與創造其性質故事的文化脈絡,「聰明的女巫」同時也必須是個學識深厚的藥劑師。她需要理解多元文化,熟悉各地植物,才能分辨手上藥材的不同用途。當然,睿智者也不會輕忽神話中龍的力量——這份知識早已滲入文化,深至生命之根。龍血究竟是滋養、療癒、毒害,還是生成之力?這是否取決於與樹本身相關的儀式、採集或使用其「血色樹液」的方式,抑或取決於它來自「龍」的魔力?智者是否會因其知識之深而受賞或被罰?這些答案全都因傳說文本而異——完完全全取決於不同脈絡下,關於「龍血」之物/之名所編織出的故事。
若你想購買所謂的「龍血」,請務必張大眼睛。只要簡單逛逛購物網站,便會發現:「龍血」在當代市場同樣不是一種清楚明確的商品。
你可以買到 DrACaena drACo(罕見樹種)的種子;也能買到「龍血樹脂」、樹脂粉末,以及標示為來自 Daemonorops drACo 的樹脂薰香。D. drACo 的種子據說曾是類渡渡鳥(不會飛、已滅絕)的食物來源;其發芽不易,且必須人工處理。一般認為,該鳥類的消化道會破壞種皮,利於自然發芽。植物學者因此提醒:這類種子應僅售予具備相應知識、能維護植物的買家。31 另方面,「龍血樹」多棲息於狹小且特殊的棲地;當前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許多物種仍以野採甚至盜採的方式取得,這很容易導致原住民地過度採集,或因西方市場壓力而讓某些物種瀕危或滅絕;因此,保育勢在必行。32–33
此外,藤棕(Calamus 屬)的一些樹脂也以「龍血」行銷,用來為清漆上色;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與仿玳瑁材,常以此樹脂染色。Calamus drACo 的果實產出條狀的「龍血」;而將小塊樹脂以棕櫚葉包裹、再以繩相連串成的,則被稱為「龍血滴珠(drops 或 beads)」;Calamus rotang 則常以鬆散塊狀出售,稱作「龍血之淚(tears)」。34
同時,你也能買到 Croton lechleri 的液態樹汁,作為腸胃支持;其常見名為「Sangre de Grado」。市面上以此物種為原料的產品相當多:有「原液」、也有作為香氛油加入乳霜與按摩油者,甚至還有「滴在鼠尾草葉上」供靈性用途者(檢索日期:2022-07-20)。
另有一種常見的「精油」容易與「龍血」混淆,但其實風馬牛不相及,那就是「摩爾多瓦龍頭草(DrACocephalum moldavica)精油」。此油以葉與花頂蒸餾而得,氣味草本、帶微妙檸檬香。
1.Mount, Toni(2015)。Dragon’s Blood & Willow Bark: The Mysteries of Medieval Medicine。Amberley Publishing, Gloucestershire, UK。
2.Phillips, Ellen(1985)。Mythical Beasts。Time Life Books, Chicago IL。
3.McNeill, Lynne S(2013)。Folklore Rules: A Fun, Quick, and Useful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ACademic Folklore Studies。Utah University State Press,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US。
4.Johnsgard, Paul and Karin Johnsgard(1982)。A Natural History: Dragons and Unicorns。St. Martin’s Press, NY。
5.Niles, Doug(2013)。Dragons: The Myths, Legends, & Lore。F+W Media, Avon MA。
6.Niles, Doug(2013)。Dragons: The Myths, Legends, & Lore。F+W Media, Avon MA。
7.McNeill, Lynne S(2013)。Folklore Rules: A Fun, Quick, and Useful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 of ACademic Folklore Studies。Utah University State Press,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US。
8.Poli, DorothyBelle(2021)。Lycopodium: A Plant of Intrigue, Mystery, and Fire。NAHA Journal, 2021(4), 55–60。
9.Poli, DorothyBelle & Lisa Stoneman(2020)。Drawing New Boundaries: Finding the Origins of Dragons in Carboniferous Plant Fossils。Leonardo, 53(1), 50–57。
10.Baumer, Ursula & Patrick Dietemann(2010)。Identific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ragon’s Blood in Works of Art Using GC/MS。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 397, 1363–1376。
11.Oliver, Daniel(1871)。Official Guide to the Kew Museums... London, UK。
12.Archer, Thomas Croxen(1853)。Popular Economic Botany... London, UK。
13.Gupta, Mahabir 等(2014)。Costa Rica。載於 Compendium of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 The Americas。
14.Bussmann, Rainer W., & Douglas Sharon(2009)。Markets, Healers, Vendors, Collectors...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9(2), 128–134。
15.Gupta, Mahabir 等(2014)。Costa Rica。載於 Compendium of Medicinal and Aromatic Plants: The Americas。
16.Johnsgard, Paul and Karin Johnsgard(1982)。A Natural History: Dragons and Unicorns。St. Martin’s Press, NY。
17.Miller, Anthony G. & Miranda Morris(1988)。Plants of Dhofar... Sultanate of Oman。
18.Simeone-Senelle, Marie-Claude(1994)。Aloe and Dragon’s Blood... New Arabian Studies, 2, 186–198。
19.Simeone-Senelle, Marie-Claude(1995)。Magie et pratiques therapeutique... Proceedings of the Seminar of Arabian Studies, 25, 117–126。
20.Al-Fatimi, Mohamed(2018)。Ethnobotanical Survey of DrACaena cinnabari... Plants, 7(4), 91。
21.Oliver, Daniel(1871)。Official Guide to the Kew Museums... London, UK。
22.Walker, Colin(1999)。A Tale of Dragons – the PAChycaul Species of DrACaena。British CACtus & Succulent Journal, 17(4), 171–177。
23.Grieve, M.(1931)。A Modern Herbal。Dover, NY, 304–305。
24.Dobbie, J. J., & G. G. Henderson(1883)。On a Red Resin from DrACaena cinnabari...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30, 624–629。
25.Shuker, Karl(1995)。Dragons: A Natural History。Simon & Shuster, New York, NY。
26.Smith, G. Elliot(1919)。The Evolution of the Dragon。Manchester; Longmans, Green and Company, London, UK。
27.Niles, Doug(2013)。Dragons: The Myths, Legends, & Lore。F+W Media, Avon MA。
28.Johnsgard, Paul and Karin Johnsgard(1982)。A Natural History: Dragons and Unicorns。St. Martin’s Press, NY。
29.Mayor, Adrienne(2019)。Mithridates of Pontus and His Universal Antidote。載於 Toxicology in Antiquity(第 2 版), 161–174。
30.Milburn, Mark(1984)。Dragon’s Blood in East and West Africa, Arabia and the Canary Islands。Africa, 39(3), 486–493。
31.Attorre, Fabio 等(2007)。Will Dragonblood Survive the Next Period of Climate Change?...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138, 430–439。
32.Bussmann, Rainer W., & Douglas Sharon(2009)。Markets, Healers, Vendors, Collectors... 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9(2), 128–134。
33.Gupta, Deepika, Bleakley, Bruce, & Rajinder K. Gupta(2008)。Dragon’s Blood: Botany, Chemistry, and Therapeutic Uses。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15, 361–380。
34.Archer, Thomas Croxen(1853)。Popular Economic Botany... London, UK。
DorothyBelle(DB) Poli 博士 維吉尼亞州塞勒姆羅諾學院生物學教授,兼任維吉尼亞自然史博物館研究助理。她為演化植物生理學家,探究植物荷爾蒙如何影響軸生結構的形成。2005 年於馬里蘭大學取得植物生物學博士學位;並於 Aromahead Institute 取得芳療師資格。她是「龍形研究協作」共同主任,這個跨領域團隊探討植物化石如何促成世界各地的龍之民俗傳說。聯絡:poli@roanoke.edu。
Lisa Stoneman 博士 維吉尼亞州塞勒姆羅諾學院教育學副教授。2009 年於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VA Tech)取得課程與教學博士學位,專長為識字教育與跨領域教學。除教育相關課程外,她已教授民俗學課程逾 15 年。她亦為「龍形研究協作」共同主任。聯絡:stoneman@roanoke.edu。 Alexa Chapman、Diamante Cornish、Ryan Dill、Benjamin Schwartz 以上皆為羅諾學院與「龍形研究協作」校友。畢業後,分別投身工業界與自然療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