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對 Syzygium aromaticum 這個學名(同物異名:Eugenia caryophyllata、Eugenia aromatica L.)不太熟悉,但它的芳名「丁香花苞」一定能喚起許多秋天氣息的記憶。那股甜中帶辣的香味,辨識度極高。
在美國與世界多國,丁香(S. aromaticum)常與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薑(Zingiber officinale)並列,偶爾再加上多香果(Pimenta dioica),組成家喻戶曉的「南瓜派香料」——每到秋天,它就出現在拿鐵、餅乾,甚至是令人意外的食物如麵條或鷹嘴豆泥裡。
丁香花苞(S. aromaticum)在食物、草藥與芳香醫學上都有悠久歷史。像許多珍貴香料一樣,它的過去充滿衝突、血腥與走私。本文將帶你一探這株植物的辛香祕密人生,以及作為藥草與水精油的潛力。
丁香花苞隸屬桃金孃科(MyrtACeae),為常綠喬木 Syzygium aromaticum 上「高芳香性」的未開放花苞。
原生於印尼摩鹿加群島(Maluku Islands),S. aromaticum 樹高約 4.5–20 公尺(15–65.6 英尺),葉片單生、具光澤且革質,長約 7.6–12.7 公分(3–5 吋)、寬約 2.5–5 公分(1–2 吋)。1,2
植株約四年後開始著生花苞,初為淡綠色頂生小簇,長 1.5–2 公分(0.59–0.79 吋),排列似聚繖圓錐花序;成熟轉紅,苞端可見三角形萼片。採收時,花瓣仍緊緊包覆雄蕊與花柱,乾燥後即為香料丁香。1
成熟花開放時,淡黃色雄蕊繁密、花柱單一。開花約九個月後,結出含 1–2 粒種子的紫紅色卵形果實。1
市面多來自栽培來源;自 17 世紀起,野生丁香樹曾面臨砍伐與破壞。現分布於印尼、印度、坦尚尼亞(尚吉巴)、馬達加斯加、斯里蘭卡、加勒比海與巴西。1
丁香適合炎熱、濕潤的熱帶低地,日照從全日照到半陰皆可;短暫乾季有助開花。較冷地區可於溫室栽培。
屬名 Syzygium 來自希臘字 syzygos,意為「成對、相連」,原本用於牙買加某種枝與葉成對的植物(Calyptranthes suzygium);種小名 aromaticum 則是「芳香的」。2
英文名 clove 源自法語 clou,意為「釘子」,恰如其分描述乾燥花苞的外形。2
丁香是已知最早參與貿易的香料之一。早年難以在原產地之外成功栽種——摩鹿加群島是一組距赤道約 50 英里的小型火山島。3
約西元前 1500 年,南島語族已透過海上網絡將丁香輸出,之後成為「海上絲路」的一部分。西亞使用丁香的最早證據,出土於敘利亞特爾加(Terqa)一處西元前 1720 年的遺址;西元一世紀傳至羅馬。4
中國漢代文獻(西元前三世紀)稱丁香為「雞舌香」,最初用作口氣清新。5 幾個世紀後傳入古印度社會,並在阿育吠陀醫學中占有一席之地。5
同時期斯里蘭卡、波斯、阿曼等地也有記載,但時常將其與桂皮(Cassia spp.)、真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或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混淆。
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23–79 AD)在《自然史》中提及丁香;希臘醫師蓋倫(129–216 AD)時期的歐洲藥材學首次對丁香作出較詳細描述。5,6
自 14 世紀末起,歐洲對丁香的進口需求逐漸增加,衝突也節節升高。16 世紀初,葡萄牙為掌控丁香貿易而與在地島民爆發嚴重衝突。7
17 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試圖壟斷丁香國際貿易,暴力砍除其控制範圍外島嶼的丁香樹,並以死刑威嚇未經授權的栽種與交易者;對當地社群與歐洲競爭者皆施以酷刑與屠殺。1
這場殘酷的壟斷為荷蘭帶來逾一世紀的財富,直到 1772 年法國人偷渡樹苗至模里西斯與留尼旺,19 世紀國際香料貿易利潤遂告下滑。1
如今,丁香花苞在全球甜鹹料理皆受歡迎:亞洲、非洲、泰國、印度、地中海、近東與中東菜餚用它為咖哩、肉類、醃料與水果增味;墨西哥與祕魯料理常與肉桂與孜然搭配。常見於瑪莎拉奶茶(Masala chai)等熱飲。
它也是南瓜派香料與荷蘭香料餅(speculaas)的重要成分——後者為丁香、肉桂、薑、胡椒(Piper spp.)、荳蔻(Elettaria cardamomum)與肉豆蔻的混合,在歐洲製作成香料奶油餅乾。
美式「南瓜派香料」由丁香、肉桂、肉豆蔻、薑(有時加多香果)組成。2016 年相關食品年銷售額約 5 億美元;星巴克 2003 年推出的南瓜香料拿鐵每年帶來逾 8,000 萬美元營收。8
幾千年來,丁香讓人類著迷:引發衝突、激發料理創意,甚至影響咖啡風潮;更重要的是,季節性與美食之外,它也是醫療能量強大的藥草。更幸運的是,如今它已能帶來「溫馨」,而非「衝突」。
丁香花苞富含揮發油,如丁香酚(eugenol)、β-石竹烯(beta-caryophyllene)、乙酸丁香酯(eugenyl ACetate)、酮類、甲基水楊酸酯(methyl salicylate)與香草醛(vanillin),並含有單寧與黃酮,兼具美味與藥效。9
花苞蒸餾所得精油通常含超過 70% 的酚類——丁香酚,還有可觀比例的 β-石竹烯與乙酸丁香酯,以及較少量的 α-石竹烯等成分。10
丁香在許多文化中都有悠久的醫療應用,其於藥物、保健品與天然產品上的開發潛力,從 680 頁的專書《Clove (Syzygium aromaticum): Chemistry, Functionality, and Applications》可見一斑。11
在口腔清潔與牙科產品中尤其常見。丁香對黏膜具麻醉效果,可緩解喉嚨痛、扁桃腺發炎與牙齦/牙痛。12 花苞能清新口氣;以煎劑或水精油漱口有助牙齦循環與消炎,對口腔衛生不佳的復原者有所助益。13
丁香的萃取物、精油與其成分具強效抗微生物性。在巴基斯坦信德地區的民俗醫療中,用於慢性傷口、癬、疥瘡與膿腫。14 常見於感冒、流感配方,尤其適合需要「溫暖、乾燥、清理壅塞」者。15
藏醫稱丁香為「六味上品」之一(bzang po drug),用以支持血管與神經。16 中醫認為其「溫中降逆,溫腎助陽」,與肉桂(Cinnamomum cassia)與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合用,可處理陽痿與腎陽虛所致的帶下等。17
阿育吠陀視丁香為「能量強、善動且帶有湍急性」,亦可能具刺激性,影響循環、呼吸、消化與生殖通道,以及血液、漿液、肌肉、神經與生殖等組織。傳統以草藥蒸氣或薰吸使用,這也解釋了印尼丁香菸(kretek)的流行。然而,吸菸已不被視為安全;精油擴香或草藥蒸氣更受推崇。18
在現代西方草藥學,丁香被視為「溫熱、乾燥」的循環刺激物,或納入配方以改善循環不佳、高膽固醇與高血糖;也可促進肺與胃的血流,並以強抗氧化能力降低體內氧化壓力,有助預防心血管、發炎性疾病與癌症等慢性病。13,19,20
對遲滯的消化功能,丁香能增進食慾、舒緩胃痛並抑制腸胃病原。9,17 其春藥效應可能有助於性慾低落、陽痿與早泄。15 含服 1–2 粒丁香,或可協助減輕對酒精、菸草、巧克力等刺激物的渴望。21
外用方面,丁香具防腐性,適合足癬或痤瘡;其止痛活性可緩解神經痛、搔癢或濕疹。用於扭拉挫傷與痠痛關節,具發紅(rubefACient)作用,促進血流以減輕疼痛。22,9
丁香的萃取物(特別是丁香酚)亦是調香、個人清潔、蠟燭、香包與薰香的重要成分;並展現作為天然生物農藥與殺真菌劑的前景。11
丁香水精油氣味甜辣,與藥材相近但較不複雜;比精油更柔和,入口略帶青綠,未稀釋即可輕微麻口。
作者樣品之 pH 約 3.9;妥善保存下,丁香水精油的保存期限約 12–18 個月。
氣相層析—質譜(GC/MS)顯示:如同精油,水精油亦以酚類丁香酚為主,另含極微量酚類甲基丁香酚(chavicol)、乙酸丁香酯與十餘種其他芳香成分之痕量。23
丁香酚具鎮痛、抗發炎、抗病毒、抗菌、抗黴、抗氧化與解痙等作用,亦被證實具保肝、神經保護、血管擴張與降壓效益。24 咖瓦酚(carvACrol)具相似益處,並能緩解焦慮、提升專注。24 乙酸丁香酯亦具有抗菌、抗病毒、抗黴與抗氧化特性。24
富含丁香酚的精油常用以緩解肌肉與關節痠痛、對抗病菌、溫暖並促進循環、口腔護理、支持消化;在能量層面上,帶來自信、提振,並在轉變期提供支持。水精油可預期在更溫和的強度下,展現相似走向。
由於丁香精油的皮膚劑量上限偏低,水精油在外用或口服時是一個既有效又溫和的選擇。
注意事項(總述):
1) 任何使用方式若出現刺激或不適應立即停止。
2) 避免在嬰幼兒、孕期與哺乳期、消化性潰瘍、凝血障礙者使用或接觸擴散。
3) 請勿在寵物周遭擴香。
4) 丁香酚為已知致敏原,敏感肌不宜外用。
5) 丁香酚含量高之精油不宜用於肝功能受損或凝血異常者;消化道熱性病(如潰瘍)亦應避免;高度發炎情況不建議。孕期、哺乳期、腎臟敏感或腎病者僅建議烹調劑量。水精油雖較溫和,仍宜審慎,尤其在上述族群中。24
以溫暖的丁香與肉桂水精油為基底,搭配薑、肉豆蔻、胡椒薄荷與香脂冷杉精油,為秋冬與節慶營造氛圍;同時具淨化氣味與抑菌之效。
以 70% 異丙醇消毒工作區與器材。於量杯中加入助溶劑,滴入所有精油並攪拌均勻。於第二量杯混合兩款水精油。邊攪拌邊將「助溶/精油混合液」慢慢加入「水精油混合液」,拌至均勻。用刮刀將殘液刮淨,裝瓶。
在空間中噴 1–2 下,營造節慶氛圍並潔淨空氣。建議 3–6 個月內用畢。
避免噴灑於皮膚、眼睛或黏膜;孕期、哺乳期、兒科、潰瘍或凝血障礙者,對「高丁香酚植物」的水精油使用宜更審慎。
丁香具鎮痛、抗發炎與解痙作用,加入凝膠中可緩解痠痛;温暖調性的精油可進一步支持。以下配方可製作 300 g(10.6 oz)。
以 70% 異丙醇消毒。將甘油入杯,撒入黃原膠拌成漿。另杯混合水精油、蒸餾水與蘆薈汁。將「甘油/黃原膠漿」慢慢加入「水相」中攪拌成凝膠。第三杯放助溶劑並加入精油攪勻後,倒入凝膠中拌勻;再加入防腐劑拌勻。裝瓶。可依喜好微調黃原膠以改變稠度。
取少量按摩於痠痛關節、肌肉或扭拉挫傷部位。
限成人外用。若有敏感即停用。略具光敏風險。孕期、哺乳期、兒科、潰瘍或凝血障礙者,對「高丁香酚植物」的水精油使用宜更審慎。
1.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Syzygium aromaticum,檢索:2022-08-01。連結:https://powo.science.kew.org/taxon/urn:lsid:ipni.org:names:601421-1/general-information
2.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Syzygium aromaticum,檢索:2022-08-01。連結:https://www.missouribotanicalgarden.org/PlantFinder/PlantFinderDetails.aspx?taxonid=282873
3.Crawfurd, J. (1868). On the history and migration of cultivated plants used as condiments. TransACtions of the Ethn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6, 188–206。https://doi.org/10.2307/3014258
4.Arimalala, N. 等(2020)。Clove based cropping systems... Agroforestry Systems, 93。10.1007/s10457-018-0268-9
5.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The Early History of Clove, Nutmeg, & MACe。檢索:2022-08-01。連結:https://www.worldhistory.org/article/1849/
6.Stannard, J. (1966)。Benedictus Crispu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 21(1), 24–46。https://doi.org/10.1093/jhmas/xxi.1.24
7.Encyclopedia Britannica,Moluccas islands, Indonesia。檢索:2022-08-01。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Moluccas
8.Insider,A brief history of how pumpkin spice took over our lives。檢索:2022-08-01。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how-pumpkin-spice-took-over-fall-2016-10
9.Pole, S. (2006)。Ayurvedic medicine: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prACtice。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
10.Tisserand, R. & Young, R. (2014)。Essential Oil Safety。Elsevier,476–480。
11.Ramadan, M. F.(編)(2022)。Clove (Syzygium aromaticum): Chemistry, Functionality and Applications。Elsevier。
12.Khalsa, K. P., & Tierra, M. (2008)。The Way of Ayurvedic Herbs。Lotus Press。
13.Sinadinos, C. (2008)。Professional herbalist training program [Lecture]。Northwest School for Botanical Studies。
14.Folk Medicine Sindh(n.d.)。Eugenia aromatica (L.) Baill.(付費連結)https://herbarium.theherbalACademy.com/monographs/#/monograph/5170
15.Frawley, D. (2000)。Ayurvedic Healing(2nd ed.)。Lotus Press。
16.Cardi, F. (2005)。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ibetan medicaments。The Tibet Journal, 30/31(4/1), 91–108。
17.Tierra, M., & Tierra, L. (1998)。Chinese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Vol. II。Lotus Press。
18.Frawley, D., & Lad, V. (1988)。The Yoga of Herbs。Lotus Press。
19.Stansbury, J. (2018b)。Herbal Formularie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Vol. 2。Chelsea Green。
20.Fujisawa, S., & Murakami, Y. (2016)。Eugenol and its role in chronic diseases。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929, 45–66。https://doi.org/10.1007/978-3-319-41342-6_3
21.Mars, B. (2010)。Addiction-free Naturally。Healing Arts Press。
22.Stansbury, J. (2018a)。Herbal Formularies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Vol. 1。Chelsea Green。
23.Circle H Institute,Clove Hydrosol GC/MS Data。檢索:2022-08-01。https://circlehinstitute.com/chemistry/gc11/#CHI-1271
24.Aromahead Institute,Component Database(會員內容)。
25.Uniyal, S., Sharma, V., & Jamwal, P. (2011)。Folk medicinal prACtices in Kangra District... Human Ecology, 39(4), 479–488。
Tricia Ambroziak 為芳療師與化妝品配方師,婚齡逾 30 年、育有兩名成年子女。她熱愛探索植物、草藥、水精油與精油的力量,並以此支持健康。現經營 Aromatherapy by Tricia Ambroziak,為多家在地小型企業配方與代工,包括 Be Kekoa Hair Salon、Pure Silk Skincare & Beauty、Ethereal Day Spa、LuxLox Salon 與 Holbody Healing Massage Therapy。曾任科學教師,亦從事生物研究;擁有跆拳道三段黑帶,熱愛在陽光普照的南加州保持活力。
更多資訊:www.aromatherapybytriciaambrozia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