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莓果籽油全攻略:從覆盆子到蔓越莓,給肌膚的抗氧化護盾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22 秋季

NAHA期刊
2025-10-17

秋日莓果籽油

本期 NAHAAromatherapy Journal2022.3 的主題是「莓果辛香」。我立刻想到那些能榨出足量脂質油、可作為皮膚用油的莓果。當我動筆時,正值夏末,當地農夫市集的莓果擠滿攤位、量多到滿溢——我們真是太幸運了。

不過和大多數逛市集的人不同,我看見的是「油」的可能性。當然,幾籃市集莓果不可能壓出多少油量,但「能榨油」這件事本身,令人非常興奮。


亞麻油酸與 α-亞麻酸

先讓我介紹一個專精於「從莓果種子榨油」的植物家族:薔薇科(RosACeae)。像是黑莓(Rubus fruticosus)、草莓(Fragaria ananassa)、覆盆子(Rubus idaeus)、雲莓(Rubus chamaemorus),以及玫瑰Rosa spp.)的果實(玫瑰果),都可視為「莓果類」。這些植物同屬薔薇科,是多產的「油籽」家族。

這個家族最有意思之處,在於其脂肪酸譜的多樣性。薔薇科的籽油大致可分為四種脂肪酸群,而就「莓果」這一支來說,灌木與藤本類普遍含有相當比例的兩種必需脂肪酸(EFA):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與 α亞麻酸(α‑linolenic ACid)。

同時具備兩種必需脂肪酸,讓這些油格外擅長安撫發炎、滋養皮膚所需的重要脂質化合物。下面就逐一看看各種油,以及它們如何有益於皮膚健康。


出自薔薇科的莓果籽油

覆盆子籽油(Rubus idaeus

覆盆子籽油是最輕盈、吸收最快的多不飽和用油之一。儘管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卻因富含抗氧化化合物而有著令人驚訝的良好保存性,這點從油品帶著深金色澤即可看出。

其中所含的類胡蘿蔔素(前維生素 A)與維生素 E,可保護油品與我們的肌膚免於環境暴露(包含日照)所造成的自由基傷害。不過,覆盆子籽油「不是」防曬品;它以抗氧化特性保護組織,協助降低輻射傷害。請務必以衣物遮蔽或使用天然防曬品來保護自己。


黑莓籽油(Rubus fruticosus

黑莓籽油富含亞麻油酸,而在本篇所述薔薇科籽油之中,它的 α亞麻酸比例最低(僅約 15%)。不過,這樣的 α亞麻酸含量仍足以透過必需脂肪酸與維生素 E(含生育酚與三烯生育酚)帶來對皮膚的益處。

黑莓籽油呈深綠色,癒合性非皂化物含量豐富;這些非皂化物包括 β谷固醇、類胡蘿蔔素與葉黃素,皆能提供抗發炎與清除自由基的效益,為皮膚帶來沈穩的保護。


草莓籽油(Fragaria ananassa

草莓籽油近年較容易取得,但價格偏高。部分原因在於必須將種子與果渣(榨汁後的殘渣)分離,才能進行壓榨,製程較為費工。

草莓籽油高度不飽和,α亞麻酸(LNA,屬於 ω‑3 脂肪酸)含量接近 30%,約為黑莓籽油的兩倍。此脂肪酸有助平撫發炎、改善較棘手的膚況。

草莓籽油亦含維生素 E(生育酚)與其他抗氧化物,並伴隨少量天然多酚,皆有益於皮膚健康。


玫瑰果籽油(Rosa rubiginosa

玫瑰果籽油長年為芳療界所熟悉,因其對修復疤痕組織的能力而受到重視,在肌膚保養上扮演重要角色。α亞麻酸與亞麻油酸比例幾近相等,使它成為最均衡的油之一。

以「前維生素 A」的角度來看,其類胡蘿蔔素含量可從油色看出:未經過度精煉的油呈現濃郁的金至深橙色;相對地,過度精煉的版本幾乎透明無色,而油品中許多「好東西」也會在精煉過程流失。

維生素 E 有助抵禦自由基傷害、滋養細胞並形塑保護性的脂質屏障,同時也是促進彈性蛋白與膠原形成的抗氧化化合物。單寧帶來的收斂特性,讓油在皮膚上的觸感偏「乾爽」而非「油膩」。


雲莓籽油(Rubus chamaemorus

雲莓籽油同屬薔薇科,α亞麻酸含量高。其常見名稱包括北國莓、低叢鮭莓、AverinBakeapple 等。這並不是市場上常見的油。

雲莓籽油在脂肪酸譜上類似玫瑰果籽油。雲莓果實本身營養價值高,含有維生素 E、植物固醇、類胡蘿蔔素與苯甲酸。

此油在乾肌上極為輕盈,幾乎瞬間吸收;但在濕潤肌膚上,觸感會更為厚實,近乎黏稠。


野櫻莓籽油(Aronia melanocarpa

本篇最後一種薔薇科籽油是野櫻莓籽油。它與蘋果(Malus spp.)與梨(Pyrus spp.)籽油一樣,亞麻油酸含量高,但不像多數灌木類籽油那樣含有 α亞麻酸;儘管野櫻莓本身就是灌木。

當我以為找到了某種「規律」並希望它能一以貫之時,大自然總會丟來例外。野櫻莓籽油屬於「高亞麻油酸群」,脂肪酸譜類似蘋果與梨籽油;但植物是灌木,而油色又呈亮綠色——這通常與灌木類薔薇科籽油相呼應。於是它像是跨越兩個群組:脂肪酸譜接近果樹籽油,油色與生長型態則像灌木籽油。

不過,這種亮綠色實在迷人,也顯示野櫻莓的果實與種子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原花青素、黃酮與酚酸。我們也可期待這些非皂化分率在種子油中有所保留。


出自杜鵑花科(EricACeae)的莓果籽油

蔓越莓籽油(VACCinium mACrocarpon

蔓越莓生長於地球的北方地帶。就「皮膚觸感」而言,這款油的表現幾近完美,並在油酸與兩種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與 α亞麻酸)之間取得良好平衡。

蔓越莓籽油富含多酚、類胡蘿蔔素、槲皮素、花青素,以及維生素 E(同時含生育酚與三烯生育酚),共同滋養皮膚、對抗氧化與自由基傷害。植物固醇與磷脂有助肌膚維持彈性與柔韌,鎮靜發炎,並支持膠原與肌膚組織健康。


藍莓籽油(VACCinium corymbosum

藍莓籽油在組成上與蔓越莓籽油幾乎相同。經精煉的藍莓籽油呈透明無色;精煉程度較低者則可能呈現綠色或紫色。

它富含植物固醇、類胡蘿蔔素與維生素 E(三烯生育酚),即使只使用低比例,也是相當有力的基礎保養原料。藍莓籽油可防禦氧化傷害、減少發炎、修復肌膚損傷並降低疤痕形成。


越橘籽油(VACCinium vitis‑idaeaLingonberry

Lingonberry 亦見作「越橘籽油」、「紅越橘籽油」,又稱雞莓籽油、牛莓籽油。這是富含抗氧化物的強效用油,具備相同的兩種必需脂肪酸與維生素 E(含生育酚與三烯生育酚)。三烯生育酚屬於維生素 E 家族,是積極的自由基清除者。

越橘籽油有助減少肌膚損傷並提供保濕,同時改善皮膚彈性。它亦具有提亮膚色的效果,有助於減少膚色不均與老年斑的外觀。

圖片說明:越橘與藍莓(© Susan M. Parker)。


結語

上述各種籽油整體來說都相當均衡,單獨使用在皮膚上就已十分舒適,未必需要再與其他油調和。當夏季漸入秋分,請盡情享受這個季節的莓果,也把它們的「籽油」用在肌膚上,幫皮膚為即將到來的冬寒做好準備。


參考資料

  • 各油之脂肪酸百分比:彙整自作者近十年來的研究筆記(綜合多個來源)。
  • 各油之非皂化分率:Fontanel, Didier, 2013, Unsaponifiable Matter in Plant Seed Oils, Springer。連結: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3-642-35710-7

編者附註:本文以「作為載體油(基底油)」的觀點撰寫,並不倡議將文中提及的莓果作為口服食材。

若採集野外植物,務必在食用前正確辨識,因其中可能含有有毒或具毒性的種類。


注意事項

本文所提及的載體油多半因高度多不飽和而相對脆弱,應遠離光線與熱源並盡速使用。這些油並不適合久置囤貨。

Susan M. Parker

Susan M. Parker 著有《Power of the Seed: Your Guide to Oils for Health and Beauty》(Process Media, 2014),這是少數專注於脂質油(載體油)本身的著作,而非僅把它們視為芳療稀釋或按摩、保養產業的輔助材料。 受到 1990 年代早期草藥學徒訓練的啟發,Susan 於 1996 年創立 SOLUM&HERBE 草本藥房,專注於肌膚照護與外用處方。她親手製作的草本浸劑(包含油浸)讓她對脂質油產生更深入了解的渴望。當時找不到足夠全面的指南,她便自學研究。 Susan 具藝術背景、化學基礎不足,於是與化學家朋友協作,理解脂質油的基礎化學。為了紮實學習,她開始整理筆記,並於 2001 年自費出版了一本小冊子。 編註:當時她以美術科班出身的方法剪貼排版,影印 100 本,在北加州的草藥圈發行。

2015 年,內容大幅擴充且研究更臻完整的《Power of the Seed》由 Process Media(華盛頓州 Port Townsend)正式出版。 作為自然健康的學習者、園丁、草藥師與花精愛好者,Susan 在 1990 年代師從 Pam Montgomery 與 David Hoffmann。SOLUM&HERBE 於 2018 年停止生產;她持續在網路上研究並教授脂質油。

脂質油研究基地:https://lipidoils.com/;更多關於 Susan:https://susanmparker.com/;書籍資訊:https://susanmparker.com/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