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帝內經》談精油:升降、寒熱與“完圓”的選油法(上)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20 冬季

NAHA期刊
2025-09-19

天地相連之氣 I:精油香氣性質與經絡歸經(上)

相關文章:【從《黃帝內經》談精油:升降、寒熱與“完圓”的選油法(下)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21 夏季


近來許多同學閱讀我的著作,對於當前中醫芳療理論之間的差異提出了不少問題。特別是我在新書《中醫芳療全書》中關於氣味屬性與各種精油歸經的部分,讀者很感興趣。為此,本文將進一步說明我在此議題上的依據與理由。

在《中醫芳療全書》中所列中藥與西方藥草的精油檔案,可查到各自之氣味屬性與歸經分類。我對氣味屬性與精油歸經的歸納,乃以《黃帝內經》以及中國文化中相通的深層觀念為基礎。


萬物之性與通天接地之氣

中華文化體系與其他文化體系在本質上存在差異。我們認識事物,強調一個獨特的面向,即,也就是事物的屬性。人有人性;藥有藥性;水有水性;大自然自有天性。我們栽花、養寵(貓也好,狗也好),都須先了解其性,依其性來栽培與餵養。


《黃帝內經》依五行之理,將世間動物分為五蟲。在中國文化中,生靈歸為五蟲:毛者為毛蟲,性為木;羽者為羽蟲,性為火;介殼者為介蟲,性為金;鱗片者為鱗蟲,性為水;裸露者為裸蟲,性為土。各類群各有其首領:介蟲有龜,毛蟲有麒麟,羽蟲有鳳,鱗蟲有龍;至於裸蟲,其首領為人。依五行之理,人之本性屬土,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基本屬性。因此在中醫領域常言:脾為後天之本,脾之性亦屬土。養生多從健脾胃著手;健脾胃之氣,亦即充盈人的正氣。


因此,吾人日常所為,最終皆應遵循、維持人之土性。既然如此,就要問:人體的中心在何處?答案不是脾胃,而是人中(人中穴)——人中之上為鼻,納天之氣;其下為口,攝地所養之食。也就是說,人中位於天地之中。因此急救時掐人中,正為開啟天地之氣之門


判定萬物屬性的依據

《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述宇宙運行之氣機及其對人的影響,其中提到天以五臭養人。其義為:天以五種氣味滋養我們的身體——“臊臭入肝,焦臭入心,甘香入脾,腥臊入肺,腐臭入腎

至於地,則地以五味養人,即酸、苦、甘、辛、鹹。酸屬木,入肝;苦屬火,入心;甘屬土,入脾胃;辛屬金,入肺;鹹屬水,入腎。

此外,萬物之性由天地之氣所定。除氣味與滋味,顏色亦為定性之要素。烹飪講究色、香、味,當一道菜成就其固有之色香味,其性便由此而生。故色、香、味乃判別萬物屬性之重要依據,也是我們辨識本草與精油屬性的方式。


“完圓”與精油

《黃帝內經》另一個重要觀念是上古天真論中所述的完圓(亦可理解為天真之全備)。意指中國文化追求圓滿:我們飲用有生命力的水,勝於死水;我們偏好受天地之氣滋養的食材,而非人工造作。至於用於蒸餾精油的芳香植物,會考量其生長時序、土壤屬性、原產地、採收與萃取方法,這些因素決定了其完圓是部分或全備。

老子《道德經》言:受而全,可作為一種圓滿成其圈的理解。就植物而言,唯有經歷一年四時之天地之氣——春發、夏長、秋收、冬藏(皚然覆雪)——其生命之圓圈方得完成。

評估精油圓備度時,首先考量植物是否以全株蒸餾。以草本為例,若以全株(含芽尖、花穗、根莖)蒸餾,可視為較完整。其次考量其所含天地之氣之厚度:多年受四時之氣滋養的木本莖幹,往往較一株草本全體更具天地之氣。因此在保健應用上,傾向選用全株萃取、且更含天地之氣的精油。

(圖)大蒜(Allium sativum


升降之性

論及香與味,必談其升降。香主升,味主降。以大蒜與辣椒為例:大蒜味重而香更重,其氣上行,所以食蒜後滿口蒜香;反觀辣椒,香較弱而辛辣之味甚烈,其氣下行,吃完時旁人未必聞到,但入廁時自知其下行之力。

此外,大蒜之上行屬陽,影響多於(此處泛指體內一切津液)。吃蒜不見出汗;辣椒之下行屬陰,影響,吃辣則血行加速、體內發熱,繼而出汗。

若見欣快、煩躁、欲望亢進、失眠等,從此角度可謂升有餘、降不足。要調之,宜引其下降;方法很多,芳香療法即其一。香氣強烈者,多具上行之性;香氣柔和者,多具下行之性,能斂能寧。其斂與安的力度越強,寧神安心之效越著。


寒熱之性

接著論寒熱之性,涵蓋食物與精油。辨識的基礎仍在香與味。在中華文化中,香與味分論其濃淡厚薄。以下以大家熟悉的水果為喻*

香氣輕微、味清淡、水分高者——如梨(Pyrus spp.)、葡萄柚Citrus × paradisi)、西瓜(Citrullus lanatus——基本可判為寒。薄荷Mentha × piperita)、迷迭香(Salvia rosmarinus)、尤加利Eucalyptus Globulus)等以葉部水蒸餾所得之精油,多屬寒。


香稍厚、味不膩者——如桃(Prunus persica)、蘋果(Malus domestica)、香蕉(Musa spp.——多可視為平(中性)。真正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茉莉(Jasminum sambAC)、柏木(Cupressus sempervirens)、冷杉(Abies balsamea)、甜馬鬱蘭Origanum majorana)可歸此類。


香味皆厚者——如芒果(Mangifera indica)、菠蘿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榴槤(Durio spp.——多判為熱,食之過多,體內易覺上火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阿特拉斯雪Cedrus atlantica)、扁柏Chamaecyparis taiwanensis)、黑胡椒Piper nigrum)、茴香(Foeniculum vulgare)、錫蘭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屬熱。


性至極者,或香幾乎不見而唯存味。如荔枝(Litchi chinensis)、龍眼(Dimocarpus longan),無香而唯熱味。乳香Boswellia carteri)、檀香Santalum album)、玫瑰Rosa × damascena)亦具此等極性”——其揮發香不甚猛,卻有雋永渾厚之韻,氣味沉穩而能斂、能安。

本文就萬物之性與分類之基礎作初步導引,並討論了升降與寒熱之間的關係。下一篇將聚焦於:精油之性與其生長環境、臟腑之性,以及五行相生之理。


參考資料

1.     李春蓮:《中醫芳療全書》。台灣:麥浩斯,2019。取自:books.com.tw

2.     中華經典文獻庫:《黃帝內經》,檢索日期 2020-06-13

3.     Drrebornlai:〈道德經中英對照〉,檢索日期 2020-06-13

Dr. Li Chun Lian

李春蓮醫師為 CAREIN 品牌與 CAREIN 芳療學院創辦人、經絡本質國際研究院院長,著有《中醫芳療全書》、《經絡本質論》、《精油與經絡 I》、《精油與經絡 II:五行養生》。李醫師為 NAHA 臨床芳療師,從事精油領域二十餘年,熟稔中藥配伍與精油應用及其與經絡之相互作用。她認為透過塗抹、按摩、手法或穴位按壓,植物的力量能藉由呼吸與氣血運行而發揮。

更多資訊:carein.com.tw *編者按:本文以水果作為例證時,並非指對應的“水果精油”(儘管部分水果可萃取精油),而是用以比擬中醫所述該水果之性(例如:西瓜屬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