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香的科學:從花部解剖到精油萃取,一次讀懂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20 夏季

NAHA期刊
2025-09-16

芳香療法用花朵精油

花香在全球芳療師之間深受喜愛。這些氣味常令人倍感安定。順帶一提(雙關 intended),這裡有一則與精油有關的趣聞。

當我檢視芳香療法中最常見的六種花香時,發現這六種花分別來自六個不同的植物科!這相當令人驚訝。要理解為何這點有趣,必須先掌握一些基本的植物分類學,尤其是與「花的獨特性」相關的知識。

被子植物(開花植物)的主要分類方式之一,是根據花部構造的模式來分群。

本文首先簡述地球上植物的演化史,最終以被子植物(即各個開花植物科)告終;接著,我們將看看被子植物家族如何分類,主要聚焦於花部解剖結構。最後,會點名六種在芳香療法中最常見的花香,並摘要各自的採收/萃取方式與香氣特徵。


植物小史

令人驚嘆的是,地球上曾經存在的動植物,現在有超過 99% 已經滅絕!地球上的生命大約在 35 億年前始於海洋中的簡單細菌與藻類。其後,當約 20 億年前出現具有細胞核的細胞時,驚人的演化開始加速;約 10 億年前,大氣中氧氣濃度增加,生命持續演進。直到大約 1 3 千萬年前,地球才出現第一批開花植物。如今,被子植物(開花植物)是數量最為龐大的類群,物種多樣且超過 25 萬種。就被子植物的演化序列來看,木蘭類(magnoliids)與睡蓮等水生植物早於單子葉與真雙子葉植物出現。


如何判別被子植物為單子葉或真雙子葉/雙子葉

兩個最大的被子植物家族分別是:蘭科(單子葉;超過 28,000 種)與菊科(真雙子葉;超過 32,000 種)。

單子葉(Monocot

真雙子葉 / 雙子葉(Eudicot / Dicot

胚胎只有 1 片子葉

胚胎有 2 片子葉

幼苗以 1 片子葉展葉

幼苗以 2 片子葉展葉

纖維狀根系

主根系

莖的維管束散生

莖的維管束呈環狀

簡單分枝型態

較複雜的分枝型態

葉脈平行

葉脈網狀

花瓣多為 3 的倍數

花瓣多為 4 5 的倍數

花粉具 1 條溝

花粉具 3 條溝


植物演化順序

  • 綠藻
  • 苔蘚植物(孢子植物,無維管束的陸生植物:地錢、角蘚、苔蘚)
  • 石松類(最早的維管束孢子植物,具韌皮部與木質部)
  • 蕨類、木賊、俓蘚(具複雜葉片的維管束孢子植物)
  • 裸子植物(如蘇鐵、銀杏、原始針葉樹):產「裸露」種子
  • 被子植物(開花植物):


花的構造

在辨識植物是否為單子葉或真雙子葉之後,下一步要觀察該花的獨特性,這通常是界定其所屬植物科的關鍵。以下為花的基本構造:

  • 雌蕊(pistil:由柱頭、花柱、子房與胚珠組成。受精後,胚珠發育成種子。這些構件位在花的中心。
  • 雄蕊(stamen:由花粉、花藥與花絲構成。兩性花中,這些構件通常環繞雌蕊排列。
  • 花瓣 / 花冠(petals/corolla
  • 萼片 / 花萼(sepals/calyx


花部解剖的差異

花可分為完整花或不完整花。完整花為兩性,具備雄、雌兩性構件;不完整花缺少一個或多個基本構件。無完整兩性構件的花即為單性花,可能同株分別長出雄花與雌花(雌雄同株),或分屬不同植株(雌雄異株)。

另一個差異是規則與不規則。規則花的各部件形狀彼此相似;不規則花則有某些部件與其他不同。


芳香療法中的花卉

六種最常見的芳療花卉包含: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洋甘菊[羅馬(Anthemis nobilis)或德國(Matricaria recutita)]、玫瑰(Rosa × damascena)、茉莉(Jasminum officinale)、依蘭依蘭(Cananga odorata)與橙花(Citrus aurantium var. amaraflos))。以下將逐一細看其花的獨特性,並介紹常見的萃取方法。

1.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與其他薰衣草屬(Lavandula spp.

薰衣草隸屬唇形科(Lamiaceae),該科約有 180 屬、3,500 種,成員多為具香氣的草本,花為兩性、不規則。其花通常具四枚雄蕊、五枚合生花瓣(上二裂、下三裂)與五枚合生萼片;植株多見四稜形莖、對生單葉。

薰衣草屬(Lavandula)含 40 多個物種。花生於花穗,色澤偏紫。花萼與花瓣呈管狀,通常具五裂,上、下唇分明;下唇常見兩缺刻。

薰衣草精油多以水蒸氣蒸餾空中部位(多為花序或花),蒸餾後殘留的芳香水即為純露;多數人可直接噴灑於皮膚(對薰衣草過敏者除外)。薰衣草香氣濃郁花香、甜潤、草本,常帶鎮靜感。

2. 洋甘菊——德國(Matricaria recutita)與羅馬(Anthemis nobilis

菊科(Asteraceae)極為龐大,包含 900 多屬、25,000 餘種,如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金盞花(Calendula officinalis)、雛菊(Bellis perennis)、德國洋甘菊(Matricaria recutita)、乳薊(Silybum marianum)與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看似一朵的大花,其實是無數小花著生於碟形或錐形花序上;外圈一片片「花瓣」其實各自是一朵舌狀花。

德國洋甘菊精油以花朵水蒸氣蒸餾而得;氣味濃厚、乾草甜香,可帶來安撫效果。

3. 玫瑰(Rosa × damascena 與多個薔薇屬物種)

薔薇科(Rosaceae)含 3,000 多種,包括漿果、玫瑰、蘋果、杏仁、李子等。其花通常具有五枚萼片、五枚花瓣與眾多雄蕊;葉多為橢圓鋸齒緣。

薔薇亞科(Rosoideae)包含覆盆子、草莓、玫瑰等;此亞科的花多具多枚分離的雌蕊。有趣的是:若玫瑰「理應」只有五瓣,為何許多園藝品種花瓣繁多?答案是許多品種經雜交育種以產生更多花瓣。

玫瑰香氣柔軟、花香、甜美且富撫慰感。其萃取方式多樣;因蒸餾精油需大量花瓣、產率極低,價格昂貴,因此溶劑萃取之原精(absolute)較常見;玫瑰純露則是極佳的身體噴霧。

4. 茉莉(Jasminum grandiflorumJ. officinaleJ. sambacJ. odoratissimum

木犀科(Oleaceae)包含近 800 種藤本與灌木,多為對生葉(部分茉莉例外),花多為兩性、輻射對稱。花瓣數可能變異。

茉莉的灌木或藤本具銳尖羽狀葉,花香濃烈。J. grandiflorum  J. officinale 的花呈星形五裂。J. sambac 經高度雜交,常不結籽,多以扦插等無性繁殖培育;其花多於夜晚綻放、白天閉合。

茉莉常以溶劑萃取花朵而得原精,香氣濃郁、馥郁甜美、異國而撩人;多再經蒸餾得到所謂「茉莉精油」。

5. 依蘭依蘭(Cananga odorata

依蘭依蘭隸屬木蘭目(Magnoliales)番荔枝科(Annonaceae)。這個古老家族的化石記錄可追溯至 1 億多年以前;番荔枝科擁有 2,800 多種,是木蘭類家族中最大的科。

依蘭依蘭花生於熱帶常綠的加南加樹上,葉片光滑、橢圓;花具六枚細長下垂的黃色花瓣。香氣濃郁、花香、甜潤、帶辛香,具有感官性的情緒氛圍。水蒸氣蒸餾花朵可得到不同分餾:特級(extra)、二級、三級與完全(complete)。特級的香氣較其他分餾更花香、更甜;完全型則為各批蒸餾的綜合。

6. 橙花(NeroliCitrus aurantium 亞種 amara bigaradia

柑橘屬樹木與灌木隸屬芸香科(Rutaceae),包含 150 多屬、2,000 多種。其葉多為對生、複葉、橢圓且具香氣。柑橘花常具 4 5 枚花瓣(也可能是 3 枚);橙花為五白瓣。苦橙樹花朵以水蒸氣蒸餾得其精油,香氣花香、柑橘調且醉人。少量研究顯示,橙花可能有助減輕焦慮情緒。


總結

作為演化上最「進階」的植物類群,被子植物(開花植物)跨越 400 多個植物家族、超過 25 萬種。耐人尋味的是:芳香療法中最受歡迎的花香,其來源各屬不同的植物科。

既然被子植物主要依花部解剖來分類,掌握基本花部構造與關鍵特徵,有助於判讀植物所屬的家族。

細看薰衣草、洋甘菊、玫瑰、茉莉、依蘭依蘭與橙花之後,我們會發現它們雖然外貌與香氣各不相同,卻有一個顯著共通點:這六種花香都能對我們的心情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影響!


花之幻想複方(Floral Fantasy Blend

精油

  • 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50
  • 德國洋甘菊(Matricaria recutita25
  • 棕櫚薔薇(Cymbopogon martinii12
  • 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10
  • 橙花(Citrus aurantium var. amaraflos))3

製作方式

將上述精油倒入一只小型琥珀玻璃瓶並旋緊,貼上成分與日期標籤。靜置熟成兩週。

使用方式

外用:將此複方 10 滴加入 1 盎司載體油(如荷荷巴、甜杏仁或椰子油)。

擴香:依擴香儀使用說明操作。一般冷霧擴香儀可按「每 1 盎司水加入 1 滴複方」的比例,並以 20 分鐘為一個擴香週期。

注意事項

  • 嬰幼兒(兩歲以下)與特定疾病族群外用前,請先諮詢專業芳療師。兩歲以上兒童與敏弱肌族群,建議 1% 稀釋。
  • 避免在嬰幼兒附近擴香。對特定疾病患者、寵物與密閉空間須特別留意;如有不適,立即停止。


小測驗

題目:以下六種植物——薰衣草、洋甘菊、玫瑰、茉莉、依蘭依蘭與橙花——哪一些是單子葉?哪一些是真雙子葉/雙子葉?

答案:這其實是道「陷阱題」!薰衣草、洋甘菊、玫瑰、茉莉與橙花都屬於真雙子葉/雙子葉;而依蘭依蘭既不是單子葉,也不是真雙子葉/雙子葉——它屬於木蘭類(Magnoliid)。


參考資料

1.     Elpel, T.2018)。Botany in a DayHops Press

2.     Emms, S.2002)。Evolution of PlantsBiology Reference

3.     Christenhusz, M. J., Fay, M. F., & Chase, M. W.2017)。Plants of the World。芝加哥大學出版社。

4.     Sanchez Jr, F. C. 等(2010)。Journal of ISSAAS16(2)126–136

5.     Moslemi, F. 等(2019)。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6.     Namazi, M. 等(2014)。Iranian Red Crescent Medical Journal16(6)

Kathy Sadowski

Kathy Sadowski為美國健康科學學院芳香療法碩士,熱愛閱讀草藥與精油的科學研究,建立了網站 EarthtoKathy.com,依植物種、療效與成分彙整 4,000+ 篇研究,旨在呈現草藥與精油健康應用的漸增證據。她是 NAHA 與 AIA 的專業會員、註冊芳療師(ARC)、執照按摩治療師,亦關注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活。

網站:EarthtoKath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