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成分到功效:琉璃苣籽油的科學亮點與日常用法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20 春季

NAHA期刊
2025-09-16

琉璃苣油(Borago officinalis L.

就像它來源植物上那簇簇小巧的藍色花朵一樣,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籽油是一種美好卻也細緻的油。你或許早已聽聞,因為它以「所有常見植物油中 γ-次亞麻油酸(GLA)含量最豐富」而聞名;同時,人們也熟悉它能帶來愉悅、歡欣與安慰。因此,古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曾以 euphrosinum 為名,而蜜蜂也對它情有獨鍾,琉璃苣因此有了「蜜蜂之糧」的別稱。不過,「borage」這個名稱的真正源頭仍有幾種說法:一說出自拉丁文 cor ago,意為「心」與「我促動」;也有一說來自拉丁文 burra,意指「毛茸茸的外衣」,恰如其分地描繪了其葉片的質地。無論如何,這株植物不負其名,有太多值得喜愛的理由。

琉璃苣屬於紫草科(Boraginaceae),株形矮小且特徵明顯,高約兩英尺,灰綠色的莖與葉覆滿細毛,星形藍花點綴著一抹粉色。這株嬌美的一年生草本被認為原產敘利亞,如今已廣泛栽培。

琉璃苣籽油主要在加拿大、英國、紐西蘭與中國以冷壓方式從種子榨取。成品呈金黃或淡綠、質地收斂且觸感偏乾,帶有微弱而略顯奇特的氣味——「尖銳,還有點像濕狗的味道」,如同作家兼安寧照護教育者 Madeleine Kerkhof 的靈性描寫;所幸在建議稀釋濃度下,這股氣味很容易被遮蓋。


化學構成

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籽油在所有常見油脂中擁有最高濃度的 γ-次亞麻油酸(GLA),不同來源的數據介於 16% 30%GLA 是二高 γ 次亞麻烯酸(DGLA)以及第一系列前列腺素(PG1)的前驅物;與由花生四烯酸產生、具有促發炎性的第二系列前列腺素(PG2)不同,當體內較多生成 PG1 時,可能正是 GLA 在發炎性皮膚狀況中展現效益的關鍵。整體來看,其作用相當具抗過敏與抗發炎性。顧名思義,GLA 對皮膚十分溫和,適合處理多種皮膚狀況,亦有助於重建並維持正常的皮膚機能。


脂肪酸概況

  • γ-次亞麻油酸(GLA):16–30%
  • 亞麻油酸:35–40%
  • 油酸:15–20%
  • 棕櫚酸:9–12%
  • 硬脂酸:3–5%
  • 二十烯酸:3–5%
  • 芥酸:2–3%
  • 神經酸:1–2%

琉璃苣籽油中不可皂化物約占 1–2%,替已然出色的脂肪酸組成再添滋養價值。其酚類含量與胡桃油與月見草油相近,約 581 mg/kg,其中包含比維生素 E(生育酚)更具抗氧化效力的阿魏酸,賦予油脂保護與舒緩損傷的特性;同時也含有與膠原蛋白支持與維持相關的鞣花酸。

琉璃苣油的生育酚含量亦相當可觀,達 1603 mg/kg,其中 δ-生育酚占比超過 89%,有助對抗自由基,並可能對皮膚展現抗發炎效果。與之相比,月見草油的總生育酚約為 662 mg/kg。另一方面,琉璃苣油的固醇含量則顯著較低,約 197 mg/kg,其中以 β-豆甾烯醇約 56 mg/kg 最為突出;而月見草油的總固醇含量則達 857 mg/kg

最後還要一提,琉璃苣油也含有丹寧(鞣質),能在皮膚上帶來乾爽的觸感,並幫助舒緩泛紅、縮小毛孔。


琉璃苣籽油的傳統與現代應用

琉璃苣籽油的傳統應用歷史多元。早在中世紀,它就被用於外敷與其他止炎用途;更出人意料的是,當時人們還將其視為能確保「血液品質良好」的藥物。花序曾被泡製成茶,用於利尿、發汗與潤膚;葉與種子則被用來促進哺乳期母親的奶水。正如前述,它也以能振奮精神、撫慰憂鬱而聞名。

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的 GLA 水準下降;透過內外同時應用,琉璃苣籽油能大幅裨益皮膚與 GLA 的補充。內服方面,過往曾用於預防皺紋、對抗妊娠紋、強化指甲;亦可協助舒緩氣喘症狀、腸胃痙攣、神經病變,以及與糖尿病相關的代謝症候群。有文獻指出,與月見草油併用時,內服亦可能有助於減少膽固醇沉積。


最新研究概況

近期研究帶來可期的消息:琉璃苣籽油可能有助於預防鬱血性心衰竭,並在肥胖相關疾患的預防或治療上展現潛力。研究同時進一步支持其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發炎性疾病的潛在助益,亦可能幫助預防與處置 UVB 誘發的皮膚光老化。

特別引起我注意的一項研究,探討琉璃苣籽油對 DNA 的保護效應。研究結論指出,琉璃苣籽油「透過調節氧化性遺傳損傷來保護黑腹果蠅的 DNA,延長健康壽命,並對早幼粒細胞 HL60 具有細胞毒性活性」。


對皮膚的外用益處

  • 高度舒緩皮膚
  • 潤膚
  • 柔軟肌膚
  • 抗氧化
  • 抗發炎
  • 保濕
  • 被認為可減少搔癢感
  • 修復肌膚,適合日曬後配方
  • 促進修護並緊實肌膚
  • 重建肌膚屏障功能
  • 降低經皮水分流失
  • 維持肌膚彈性與膠原生成
  • 預防皺紋並對抗早衰
  • 活化細胞機能
  • 保護並舒緩受日曬或天候損傷之肌膚
  • 緩和泛紅
  • 縮小毛孔
  • 常用於濕疹、乾癬、皮膚炎


用法、保存期限與注意事項

外用時,建議在修護肌膚的油類配方中以 5–10% 使用,或作為基底油配方的 10–30%。琉璃苣油屬乾爽的收斂型油脂,可用於油性肌,但更推薦用於乾燥、敏感或發炎肌膚,也很適合日曬後配方。

琉璃苣籽油目前無已知禁忌,且被視為對堅果與種子過敏者可用的良好替代油。不過亦有來源建議避免用於受損皮膚,因它在受損皮上滲透較快,可能因此引發刺激(作者個人的實務經驗並未遇到此問題)。

此油較為脆弱,保存期限約 6–8 個月。必須冷藏並遠離光與熱。另外也可選用其二氧化碳萃取物作為基底油替代品,其組成相近,但穩定度更高,在妥善製作並添加 0.1% 迷迭香抗氧化劑穩定的情況下,保存可達兩年。


配方示例:日曬後修護精華

基底油:

  • 琉璃苣籽油 0.1 盎司(若為延長保存,建議選用 CO2 萃取)
  • 向日葵籽油 0.9 盎司

精油:

  • 真正薰衣草 4
  • 蜡菊 2
  • 德國洋甘菊 CO2 萃取物(或精油)3

製作方式:若使用德國洋甘菊 CO2 萃取物,先稍微加溫至流動狀態。將所有原料充分混合(必要時可微幅加溫整體配方),裝入 1 盎司噴霧瓶並鎖緊噴頭。存放於陰涼乾燥處。

使用方式:噴出約硬幣大小於掌心,視需要輕柔按摩於受日曬之肌膚。

注意事項:避免用於受損皮膚。

附註:此配方以日曬後情境為設計出發,但我也很喜歡將它用於各種肌膚狀況。


溫和問題肌面膜

材料:

  • 高嶺土 0.5 盎司
  • 金縷梅純露(或純水)0.5 盎司
  • 琉璃苣籽油 0.25 盎司

精油:

  • 真正薰衣草 4
  • 茶樹 3
  • 苦橙葉 2

製作方式:先將精油加入琉璃苣籽油。取一小碗放入高嶺土,加入純露與油相混合物,攪拌至均勻滑順。

使用方式:取約硬幣大小,避開眼唇輕柔按摩全臉。本配方份量約可使用兩次;請分享或於三至四日內用畢,並存放於冰箱。

注意事項:避免用於受損皮膚;可能造成皮膚敏感。

Dawn Shipley

Rodriguez Dawn 畢業於 Sedona Aromatics 的 Linguistics of AromaticsTM 計畫,完成 250 小時專業芳療結業認證。她是註冊芳療師(RA),現為加州帕薩迪納 Cote d’Azur Spa 的駐館芳療藝術家,也是 Blue Dawn Aromatherapy 的創辦人,致力以芳香療法為基礎的天然肌膚照護與健康產品來提升生活品質。Dawn 亦主持放鬆主題聚會,倡議日常自我照護的重要性;在 Cote d’Azur 她提供「客製芳療體驗」服務,協助來賓帶回專屬的個人化配方。她也熱愛為零售與通路客戶創作客製化的肌膚保養產品,並分享關於芳療、健康與肌膚照護的一切知識。Dawn 同時擔任 NAHA 南加州區域主任。

更多資訊請見:www.bluedawnaromatherap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