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白芷全圖鑑:從神話到科學,食用、藥用與純露能量一次讀懂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20 春季

NAHA期刊
2025-09-15

天使般的歐白芷!

Angelica archangelica 這個名字(同物異名:Archangelica officinalis)既帶著美與優雅,也蘊含希望與守護。顧名思義,Angelica archangelica 的命名靈感來自「天使」。其名源於希臘語 arkhangelos,意指大天使,此草本也常被連結到天使的護佑與臨在。據傳,這株藥草的療效是由一位大天使啟示給醫師 Mattheus Sylvaticus,因此博物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採用這樣的命名。1

尼可拉斯.卡爾佩珀(Nicholas Culpeper)說:「……有人稱它為『聖靈之草』;更為謹慎的人稱之為『Angelica(天使草)』,因為它具『天使般的德性』……」2 歐洲還流傳一則神話:一名修士在夢中受天使指示,使用此草以對抗黑死病。3

多數芳療師對歐白芷純露(Angelica archangelica hydrosol)也許還不熟悉,但以其神聖的歷史來看,或許我們應該在芳療世界裡,給這株莊嚴且高度永續的植物與其純露更多關注。


Angelica archangelica:分布、植物學與棲地

歐白芷是一種眾所周知的芳香草本,自古即被栽培。原產於歐洲北部與東北部、俄羅斯、冰島、格陵蘭與喜馬拉雅山脈;3 有些來源認為它原產敘利亞,後來擴散至較涼爽的歐洲氣候。現今歐白芷廣泛栽培於北歐,以及比利時、西班牙、荷蘭、法國、德國羅馬尼亞、匈牙利、印度、泰國、美國與加拿大;既可作食材,也可作藥草。4


歐白芷亦名「archangel」「garden angelica」「Norwegian angelica」「masterwort」「holy ghost」「wild celery」「wild parsnip」等,隸屬繖形科(ApiACeaeUmbelliferae),與茴香小茴香(PimPinella anisum)、葛縷子(Carum carvi)、胡蘿蔔Daucus carota)、芹菜(Apium graveolens)、孜然(Cuminum cyminum)、蒔蘿(Anethum graveolens)、茴香(Foeniculum vulgare)、歐芹(PetRoselinum crispum)與歐防風(PastinACa sativa)等同科。5

此科包含多種具「光毒性」的植物,歐白芷即為其一;也包含幾種高度有毒的植物,如毒芹(Conium mACulatum)、水毒芹(Cicuta virosa)與斑點毒芹(Cicuta mACulata)。由於歐白芷與多種毒性近親相似,在食用前必須完全確認身分正確。

歐白芷為二年生草本,需兩年完成生活史。第一年長出基生葉叢;第二年則以壯觀而芳香的花莖、葉、花與種子現身,根莖為其基座。株高約 1.52.4 公尺,甚至更高。6 全株芳香,其味與香氣可比擬茴香(PimPinella anisum)。複葉呈淡綠色,三回羽狀分裂,葉緣具鋸齒或細齒;下部葉片可達 3 呎(約 0.91 公尺),單片小葉可長至 7.62 公分。6


花莖為中空的綠色粗壯枝條,基部帶紫;其「柱狀」氣勢據說啟發了古希臘建築的「多立克柱式」。3 花序極具辨識度,讓人聯想到煙火:細小的淡綠白色小花形成直徑可達 15.24 公分的複散形花序;花期在第二年的初夏至仲夏。有些人甚至把「Angelica(天使草)」之名,歸因於它的花期與傳統的「聖米迦勒顯現日」(5 8 日)相巧合。4,6

花為兩性花,自花授粉,亦由昆蟲傳粉;黑蠅與果蠅特別喜愛歐白芷,因此建議遠離門窗栽培,以免不速之客入室。花在夏末成熟為種子並易於散播。6 果實為小型、具稜的「分離果」(schizocarp),長可達 9 毫米;成熟後的褐色分離果會剖為兩枚含種子的「分果」(mericarps),這是繖形科的共同特徵。3


根外皮灰褐,內部白或乳白,覆有樹皮與樹脂點,顯示樹脂導管所在。根長多為 510 公分,直徑小於 5 公分;富含澱粉。草藥學者 Mathew Wood 指其性「相當油潤」,可刺激「腎之脂」(腎上腺皮質)。根味初甜辛,繼而轉苦。7

歐白芷可野生亦可栽培;偏好散射日照、潮濕且微酸性的土壤與較涼爽的氣候;在斯堪地那維亞向南至阿爾卑斯與庇里牛斯地帶長勢最旺;北美則自加拿大延伸至卡羅萊納州。6 美洲歐白芷(Angelica atropurpurea)遍布美國東部,為北美常用藥草,但其芳香性較弱,且新鮮根更具毒性。7 中國當歸(Angelica sinensis)則廣用於中醫,主治婦科與心血管健康。


歐白芷的同義名稱與亞種

Kew Science 收錄了 Angelica archangelica  19 個同義名稱,包含:Angelica commutataAngelica discocarpaAngelica norwegicaAngelica sativa 等。有時亦區分兩個亞種,主要差於風味與莖的韌性:A. archangelica ssp. archangelica 莖較柔軟、易壓且氣味宜人;A. archangelica ssp. litoralis 莖較硬、氣味更辛烈。3

歐白芷(Angelica archangelica


歐白芷的食用與療用

歐白芷的用途極廣:從裝飾蛋糕與布丁,到作為藥草、利口酒的調味料,甚至作為蔬菜食用——可謂「既能享用歐白芷,也能吃到蛋糕」。

歐白芷可生食或熟食為蔬菜;但如前所述,請務必先確定物種辨識無誤。斯堪地那維亞傳統上會生食其嫩莖;有些栽培品種據說帶甜味。葉柄能去皮烹煮,吃法類似芹菜。在格陵蘭與法羅群島,人們會把其莖與葉柄與大黃同用;嫩花頭可燒烤或入蛋料理;生葉可作沙拉香草。3 如同多數藥草,化作食物的植物,往往兼具美味與益處。希波克拉底有言:「讓食物成為你的藥,讓藥成為你的食物。」

葉與莖亦可以糖漬或結晶糖裹覆,作為蛋糕與甜點的裝飾。大多數商業用於糖漬的歐白芷來自法國;西法城鎮尼奧爾(Niort)即以糖漬技藝著稱。3 歐白芷也常見於琴酒與味美思的風味配方。

在基督教興起以前,歐白芷在歐洲民間被用來避病與防巫。前述歐洲傳說亦稱,一名修士夢見天使指示,以此草防止黑死病蔓延。8


種子、葉、莖與根:療效與益處

歐白芷長久以來被用來舒緩消化不適,屬於「行氣驅風」類藥草。腸胃失衡,如絞痛、腸氣、蠕動遲緩與消化不良,皆可能受益於歐白芷。9,10

歐白芷特別適合處理腸胃道(GI)偏「遲滯、寒冷或機能下降」之證。苦味藥通常性偏涼,而歐白芷被認為偏溫;它有助調理 GI 道並支持肝功能。其苦味成分與糖類能觸發胃液與胃酸分泌。9,10 不過,若為 GI 發炎,可能另有更合適的藥草。3

歐白芷也被認為有助病後調養、作為肌肉補劑,以及改善厭食所致的虛損。9 它被用於處理組織萎縮與抑鬱的狀態,被描述為能「把營養帶到全身各處,刺激可能乾枯的關節液,重建包覆神經的脂肪層,並改善手、腳與子宮的循環」。8

據信它能平撫自律神經系統中交感與副交感兩端,並促進胃部與週邊循環;對於「體質虛弱、神經緊張、吸收不良」者尤為合宜。8 草本學者 Matthew Wood 把多毛、厚重、褐色的歐白芷根稱為「熊之藥」,呼應「象形理論」;事實上,熊在冬眠後確實會食其根以恢復體重。


歐白芷可能作用於腎上腺,提高血糖,故不適用於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患者。12

在呼吸系統方面,歐白芷常用於咳嗽、支氣管炎與因感冒/流感引起的呼吸道不適。尤其是種子有「把血與熱往外帶」的傾向,能引發體溫上升、出汗與發熱。10 歐白芷亦作為解痙與抗發炎之用;葉或根粉可作溫敷、濕敷或熱熨,用於鬱滯性感染或發炎。3,9,10

歐洲人抵達北美後,發現美洲原住民以美洲歐白芷治療呼吸道疾病,方式與歐洲用法相仿。8 史上也有以其作為腫脹之濕敷,並將其精油與樟腦合用於風濕病。13

在婦科方面,歐白芷被認為能支持子宮、改善骨盆鬱滯,並用於「經血過多、絞痛、囊腫或閉經」等。14 尤其是種子,對泌尿生殖系統具支持作用,兼具利尿、抑菌與抑真菌性,有助處理膀胱炎。3


關鍵成分

除糖類、植物酸、類黃酮與固醇外,歐白芷富含揮發油,且以種子含量最高。其芳香/揮發性化合物包含:α、β-菲蘭烯(phellandrene)、α-蒎烯(Pinene)、α-側柏烯(thujene)、檸烯(limonene)、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芳樟醇(linalool)、樟腦醇(borneol)、乙醛(ACetaldehyde);並含有大環內酯、鄰苯二甲酸酯(如六甲基鄰苯二甲酸酯,hexamethylphthalate)、呋喃香豆素苷(如 angelicinumbelliferonepsoralenbergaptenimperatorin)等。9

雖然尚未取得歐白芷純露的 GCMS(氣相層析質譜)分析,但可預期會含有單萜醇、倍半萜醇、酮、醛、酯以及其他較親水的組分。


根部精油

根部精油主要由單萜烴組成,如 α-蒎烯、δ-3-蒈烯、α-與 β-菲蘭烯、(d-)檸烯與 β-月桂烯等;並僅含微量酯類、單萜醇與其他芳香物質。

此精油常用以緩解疼痛與發炎、減輕肌肉痙攣,並具有抗微生物特性;也被用來支持呼吸與免疫系統。能量層面上,它被認為能讓人更踏實與強健,幫助喚醒內在力量並支持堅定的行動。


歐白芷「根部純露」:性質與益處

有描述形容其氣味像「汗襪……之後轉為乾爽、甜美、青綠、草本的植物與精油氣息」。口感被說成宜人、略帶果香、強烈泥土調並帶些微青綠花香。15 就我(作者)個人的經驗(或許因為我是跑者,抑或我所用 Oshandi 的純露特別美好),我並不聯想到汗襪;在我聞來,它是令人愉悅的青綠、泥土、草本香,帶著淡淡的茴香氣息。

此純露的推估保存期限為 12 個月(或更長),pH 3.8。依 Catty 的說法,其應用多屬「實驗性」,但具有「落地、鎮靜、安撫」之性質;純露可幫助安定神經、減少壓力感,適合焦慮或高度壓力狀態。15

它可能有助於溫暖身體、增加食慾、調理消化系統(然而在消化調理上,精油似乎更為有效)。15 在能量上,歐白芷被稱作能「連結天地」,把第七脈輪與第一脈輪相連。精油與純露皆被認為展現出非凡的能量場,因此「使用意圖」會成為振動療癒中重要的加分因子。15

根據根部本身的化學性與能量特質,純露可能溫和支持肺與呼吸系統、舒緩痠痛、並提供輕度抗微生物保護。未來值得持續探索其療效與能量面向。

Catty 建議:將 5 mL1 小匙)歐白芷純露加入一杯水,慢慢啜飲,可減少腦中雜訊與過度思慮。


芳香酊劑

Catty 亦提到將歐白芷(與其他純露)用於「芳香酊劑」的益處。酊劑是把藥草浸泡在酒精、甘油或醋中製成;「芳香酊劑」則是把傳統草本酊劑與純露結合。Catty 形容此二者的組合是「魔法」。

製作方法有二:其一,將植物材料以「高度酒精」完全覆蓋,靜置 26 週;濾除藥材後,再以純露把酊劑稀釋至 60%。其二,先以純露把酒精(常見標示為乙醇)稀釋至 60%120 proof),再以此酒精+純露溶液浸泡製作酊劑。

Catty 建議可將黃耆(Astragalus propinquus)酊劑與歐白芷純露合用,如此的混合物可能同時提供免疫、呼吸與消化的支持,並兼具安定與落地的特質。

以其「神聖之名」而言,如同守護天使般——歐白芷的根部純露、精油與藥草,皆能支持身心,幫助喚醒內在力量,並帶來希望與守護的感受。作為芳療師,請使用它、研究它、在實務中試驗它;並分享我們所學,持續解鎖它豐富的歷史。

編按:常見的「高度酒精」約為 190 proof;工業用途亦可能購得 200 proof 的酒精。


天堂安睡支援噴霧

歐白芷根部純露具鎮靜、落地與強化之效,非常適合支持優質睡眠;同時提供呼吸與免疫支持。可噴灑於枕頭、空氣或皮膚上以放鬆或助眠。

容器

乾淨的 24 盎司玻璃噴霧瓶 1 只。

純露

  • 30 mL 歐白芷根(Angelica archangelica)純露
  • 30 mL 血橙(Citrus sinensis)純露

精油

  • 真正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38
  • 橘(Citrus reticulata38
  • 「永續來源」乳香Boswellia carterii38

其他

  • Solubol(分散劑)2040

製作

將精油與 Solubol 滴入玻璃瓶並輕輕搖勻,使其先混合。再加入兩款純露,蓋上瓶蓋後輕輕搖勻。

使用

睡前或半夜過早醒來時,輕搖後噴灑 12 下於枕頭、空氣或皮膚上以支持睡眠。

注意

自製後兩週內使用完畢。避免直接噴入眼睛。僅限成人使用。一般認為歐白芷草本安全,但孕期與月經量過多者應避免使用;大量服用可能刺激腎與胃。由於含香豆素,草本可能與抗凝血藥物交互作用;亦可能升高血糖。歐白芷精油可能含高量「呋喃香豆素」,會引發光敏反應——這些成分不太可能出現在純露中。


落地防護噴霧

這款噴霧結合歐白芷、杜松漿果與賢者鼠尾草的「守護」特質,調出美好的配方,為空氣掃除不受歡迎的病原。

容器

乾淨的 24 盎司玻璃噴霧瓶 1 只。

純露

  • 30 mL 歐白芷根(Angelica archangelica)純露
  • 30 mL 白賢者鼠尾草(Salvia apiana)純露

精油

  • 杜松漿果(Juniperus communis24
  • 檸檬Citrus × limon58
  • 真正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58

其他

  • Solubol(分散劑)2040

製作

將精油與 Solubol 滴入玻璃瓶並輕輕搖勻,使其先混合。再加入兩款純露,蓋上瓶蓋後輕輕搖勻。

使用

搖勻後作為室內噴霧,幫助清潔空氣、支持專注、淨化並保護空間;亦可作為雙手清新噴霧或溫和的表面清潔噴灑。多數情境噴灑兩下即可。

注意

自製後兩週內使用完畢。避免直接噴入眼睛。僅限成人使用。一般認為歐白芷草本安全,但孕期與月經量過多者應避免使用;大量服用可能刺激腎與胃。由於含香豆素,草本可能與抗凝血藥物交互作用;亦可能升高血糖。歐白芷精油可能含高量「呋喃香豆素」,會引發光敏反應——這些成分不太可能出現在純露中。白賢者鼠尾草純露對「高血壓」者禁用,孕期亦應避免。


參考資料

1.     Otherworld Apothecary 網站,〈On Angelica〉,檢索:2020-01-25

2.     Culpeper, N.,《The Complete Herbal》,檢索:2020-01-25Project Gutenberg 電子版)。

3.     Kew Science: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Angelica archangelica〉,檢索:2020-01-25

4.     The HerbariumThe Herbal ACademy)網站,〈Angelica〉,檢索:2020-01-25(會員限定)。

5.     U.S. National Plant Germplasm SystemGRIN)網站,〈Angelica archangelica L.〉,檢索:2020-01-25

6.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網站,〈Angelica archangelica〉,檢索:2020-01-25

7.     Wood, M.2008),《The Earthwise Herbal: A Complete Guide to Old World Medicinal Plants》,Berkeley, CANorth Atlantic Books

8.     Bhat, Z. A.; Kumar, D.; Shah, M. Y.2011),〈Angelica archangelica Linn. is an angel on earth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trition, PharmACology, Neurological Diseases13650

9.     Hoffman, D.,《Medical Herbalism》,VermontHealing Arts Pressp.561

10.        Mills, S.; Bone, K.2013),《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hytotherapy》(2 版),EdinburghChurchill Livingstone

11.        McDonald, J.2009),〈Blessed Bitters〉,收錄於《Llewellyns 2010 Herbal AlmanAC》,Woodbury, MNLlewellyn Publications

12.        Grieve, M.1971),《The Modern Herbal》,卷 1New York, NYDover Publications

13.        Felter, J. W.; Lloyd, J. U.1898),《Kings American Dispensatory》,第 18 版第 3 次修訂,Cincinnati, OHOhio Valley Co.

14.        Wood, M.2008),《The Earthwise Herbal: A complete guide to old world medicinal plants》。Berkeley, CANorth Atlantic Books

15.        Catty, S.2001),《Hydrosols: The Next Aromatherapy》,VermontHealing Arts Press

Tricia Ambroziak

Patricia(Tricia)Ambroziak 是一位認證芳療師、作家、教育者、生物學家與導師,同時是擁有 26 年婚齡的妻子與兩位青少年的母親。她熱愛探索植物、藥草、純露與精油的奧妙與力量,並研究它們在健康支持上的角色。她經營 Aromatherapy by Tricia Ambroziak,並在 Be Kekoa Apothecary 擔任配方師與芳療師。Tricia 曾於 Elon University、Drew College Preparatory High School 與 Great Oak High School 任教,並在匹茲堡大學、Gladstone Institute 與 Genentech 任研究員。她亦是前武術教練、跆拳道三段、曾為大學籃球員,平日以跑步與重訓維持活力。

更多資訊:www.aromatherapybytriciaambrozia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