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計畫總是從同樣的流程開始:打包、擔心會忘了什麼、為所有電子設備多帶幾個行動電源,最後還是忘了帶棉花棒——只是,這一次完全不同於我過去任何一次旅程。多半時候,我的旅遊都是坐著我們家那台 1977 年的老廂型車,時速不超過每小時 66 英里,在美國各大國家公園「車窗觀光」。但這次不同:我要去埃及。我得先搭一班飛機,再轉一班,然後(天啊他們說要飛幾個小時?)飛「越過」大西洋,到一個我只在每一堂歷史課裡想像過的地方。沒錯——這是一生一次的旅行。當飛機著陸、而我緊抱著塞滿相機器材的背包時,我反覆對自己說著這句話。
一抵達,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上巴士直奔飯店用餐——那是無數次「盛宴」中的第一頓。巴士載著我們穿行開羅;這座城市讓我找不到任何可以類比的參照:我從未見過如此多的高大沙色建築,密密堆疊、同樣的樣式延伸至地平線,彷彿把除了道路以外的每一寸空間都填滿。更令這個小鎮女孩訝異的,是在建築與道路之間的每一個縫隙,都湧著人潮;我這輩子從未在任何地方看過那麼多人,一直在想:「如果你們都在外面,那那些建築裡又坐了誰呢?」
正式走訪農場與蒸餾廠的第一天,從隔天早上開始:吃飽、睡掉一些時差,並和同團夥伴相互介紹。我們的第一站是 Hashem Brothers 的工廠與農場。行程一開始,大家就笑著點頭,因為 Sohaila Hashem 女士向滿屋子「多半是女性」的來賓介紹公司使命:透過教育、提供彈性工時與福利的工作、以及在別處很難取得的機會,來改善社區中女性的生活、教育與力量。
簡報之後,行程夢幻得就像你想像的一樣:我們走進花田——茉莉、康乃馨、還有橙花。此時正逢橙花採收,工人用長竿敲打枝條,讓細嫩的花朵落在防護布上;如果你夠幸運,還會落在你的頭頂,來一場「橙花雨」。工人們對我們為這番景象的雀躍報以微笑與點頭;我只能想像,對他們而言,頭髮裡卡著橙花,大概早已不再浪漫了。
參觀了好幾個小時的工廠與農場,我們又被「小跑步」送往另一場盛宴。滿桌佳餚、還有那一大盤甜點,至今仍讓我在夢裡垂涎——哦,那些酥香的甜烘焙,淋上蜂蜜與奶油!而這一天其實還沒結束:我們得趕到自然史博物館,再去尼羅河上享用晚餐。
第二天的第一站是 El Shabrawy Group;前往鄉間的路,就已經是樂趣的一部分。離開高速公路後,就只剩狹窄的土路,擠滿了人與車,各自遵循著「良心的交通規則」。對我們這種大巴士來說,看起來充滿挑戰。我們沿途引來注視與招手、燦爛的笑容與幾聲喇叭,最令人難忘的,是一群孩子一路追著我們跑(我們其實開得不快),直到工廠大門,還對著鏡頭又笑又揮手。
抵達後,我們再度聽取公司使命簡報;說的是他們對社區與未來的承諾——我們剛剛才在路上親眼看見——如何為身邊的人提供教育資源與機會。隨後,我們出發前往農場;工人們微笑著迎接我們,停下手邊工作讓我們拍照,還讓我們拿著枝剪試試採收小柑橘葉(Petitgrain)。
農場之後是工廠,我們這群快樂的芳療師做了最喜歡的事:聞精油!另一座農場、另一座工廠、另一頓盛宴——這才是按下暫停鍵、好好沉澱反思的時刻:「這是在作夢嗎?」被人到處接送、被奉上珍貴的花朵讓我們嗅聞與觸摸、見到那些將作物從田間帶到瓶中的雙手,然後還被款待飽餐一頓——這真的已經超過一般旅人所能奢求的待遇。
在門廊上享受午後陽光、喝著當天大概第三杯土耳其咖啡的短短幾分鐘後,我們又被「帶走」——就轉個彎,來到 El Fakhry 工廠。又是一場簡短的會面,讓我們消化一下上一餐(也知道下一餐可能兩個小時內就到)。除了公司使命,我們還聽了一段這個家族與農場如何發展的歷史。整趟行程中,我一次又一次看到大家的微笑與點頭:Fakhry 強調的核心企業社會責任——雖不互斥——是「環境永續」。農場裡的每一個環節,都是提高生產力、降低碳足跡與浪費、減少投入帶來的負面效應、進而提升產出的機會。
Fakhry 可說是個發明家。他為我們設計了一場「採玫瑰比賽」,讓大家活動活動、踩點泥土,並學會要做出一小瓶玫瑰精油,究竟得付出多少勞動與玫瑰花。
「一、二、三,開始!」大家一哄而上去「採」(在此之前當然先示範了正確手法),把玫瑰丟進各自的籃子,最後過磅稱重。
他提醒我們:田地很鬆、泥濘。直到我盯著相機取景、沒留意腳下,踩進玫瑰行間「恰到好處」的那塊爛泥,才真正明白他說的「真的很泥、會下陷,要小心」。我在心裡重複著那句話,一邊把鞋子從泥裡「吸」出來,鞋面已經厚厚一層泥。環顧四周,看看是否只有我在掙扎,才注意到在田裡工作的婦女們都光著腳,在行間輕快地移動,絲毫不在意泥巴從腳趾縫鑽入。於是我也脫了涼鞋,加入她們,瞬間像回到南方的童年,在泥塘邊追青蛙。
幾分鐘後,籃子過磅,結果讓大家驚喜:Raghda 奪冠——而她那雙亮晶晶的高筒鞋怎麼能一點泥點都沒有,至今仍是謎!我們都看在眼裡喔,Raghda!
採玫瑰、逛工廠、學習如何讓蒸餾更永續、再來一頓美味的盛宴——我們又度過難以置信的一天。旅程才剛開始沒多久,當我們走回巴士、離開村莊時,每個人的笑容都咧到耳邊。
當夜色轉為黎明,我們出發前往第四座工廠:Fridal。這一段開往全然不同方向的車程,讓我們看見另一種樣貌的沙漠。大概一兩個小時的沿路盡是沙;我們不禁好奇:這樣的地方會有什麼樣的農場?但在遠處,一片片明亮的綠意出現了,景觀就這麼忽然變了。
我們受到食物、飲品與一條寫著歡迎的大布條款待。這般貴賓式的接待總是令人欣喜;我們到訪的每個地方,迎接我們的笑臉與熱切,都不曾讓人厭倦。這回他們換了個流程——先到農場。雖然茉莉尚未當季,但一整片的植栽足以讓大家雀躍;彷彿我們永遠都看不膩(老實說:真的看不膩)。
接著,我們參觀一些為食品製作香料油的蒸餾單元,而非精油。然而,看見不同的工法,確實把許多事放進了對的位置。對這些農場而言,精油蒸餾只是其中一部分;他們的大宗業務來自香水或食品產業。如何協調並執行各自的流程,是值得記下的有趣細節。
在參觀那座擁有遼闊土地、許多蒸餾單元與龐大員工的超大農場後,我們又見識到更小型的一面——村子裡一座小農場,同樣進行蒸餾,但規模小得多。只有幾套蒸餾設備、幾戶家庭耕作,專注於特定作物。我想,這是讓所有團員都深受感動的片刻:看見一個社群如何以這個產業(包含食品與香水)為中心而建立;也看見我們彼此之間的根,其實如此深厚。我們從人們身上得到的善意與笑容,勝過任何語言;他們拿出手機與我們合照的興奮,也不輸我們。
最後兩天,我們把觀光客的「必做清單」通通打勾。我想,許多人是因為能親眼看見我們所愛的精油如何自農場採收而興奮;但能以觀光客的角色踏上這個文化底蘊豐厚的國度,大概才是讓多數人滿心雀躍的關鍵。如果沒能在金字塔旁騎上一回駱駝,有些人會覺得不夠盡興——而我們果然不負所望。金字塔、駱駝、獅身人面像、清真寺與市集,最後兩天一個不漏;外加更多杯土耳其咖啡,以及那盤大家一致公認為「世界上最好吃」的炸豆丸子(Falafel)。最後一晚,我們看了聲光秀,聽見金字塔與埃及的歷史與魅力,並向我們一週以來的埃及摯友——導遊 Suzie——道別。大家淚眼汪汪、擁抱彼此,這一刻如此苦樂參半。道別很難,但能有機會相遇、踏上埃及,早已值得。
第二天再搭一趟長程飛機回到紐約甘迺迪(JFK)機場,我們彼此相擁道別。世上應該沒有太多場合,能把來自世界各地的二十位陌生人放在同一台巴士上一週,最後變成一家人。大家的善意、願意分享、無論我們有多「不同」仍彼此包容——而我們真的「非常不同」——都讓人深受鼓舞。每個人都有自己參加這趟旅程的理由;但因為那七天我們在一起,所以我們擁有了把彼此連結起來的某種東西:這段共同的經驗。所以,謝謝 Raghda、謝謝 Suzie、謝謝讓這一切成真的 Annette 與 NAHA 董事會。你們讓我們擁有許多不會忘記的時刻。當我坐在這裡寫下回顧、眼角攢著幾滴眼淚(我是個敏感的靈魂),我覺得自己能成為這個芳香療法社群的一分子,是非常非常幸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