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想到將社群媒體用在生意上就覺得棘手。讓我為你解謎:你的商業社群媒體應該把消費者導向你的部落格——就是這樣!這就是重點。要有出色的社群平台,你必須擁有一個「著陸頁」,讓所有社群管道都指向那裡;而最好的著陸頁就是部落格。如果你的精彩 FACebook 專頁沒有導向一個由你完全擁有並能掌控的頁面,那就毫無意義。你的社群媒體品牌設計,應該直接把人帶到你的網站或部落格。
無論部落格架在哪裡,重要的是:要持續更新新內容來「餵養」Google 與其他搜尋引擎;你也應擁有該網域名稱。想像一下,若你幾年前把主要顧客連結放在某個社群平台(像是 MySpACe),結果人們轉向其他地方、帳號被拋棄,瞬間變成「鬼城」。把其他社群管道當作工具,把那裡的流量導回你的部落格。每當你花時間經營 Twitter、FACebook 與其他社群平台時,部落格就是你要把大家帶到的「球門」。務必讓內容能在你的部落格讀得到,而不是只出現在社群平台上。
我從 2007 年開始寫部落格。我發現:如果你打造一個誠實、透明、且有幫助的部落格,讀者就會來。我早在 1998 年就創立了一間以網路為核心的公司,靠著網路搜尋的力量大幅成長。因為部落格的重要性,以及它能源源不絕產出新內容,本文將聚焦在「寫部落格」。
還記得剛開始寫部落格時,那真是份艱鉅的工作。最有印象的是:我發一篇文要花好久好久。因為不熟悉,所以整個流程緩慢冗長。現在,依主題不同,我幾分鐘、或至少不到一小時就能貼出一篇。起初會覺得壓力大,但寫得越多就越上手。
如果你一度中斷寫作,或才剛開始,不必寫文向讀者致歉。多數讀者是透過 Google 搜尋或社群分享來到你的文章,除非他們第一篇看到的正好是你那篇道歉文,否則根本不知道你曾缺席。直接回到寫作正軌即可。當然,你可以把消失期間發生的事寫成回歸故事,但別道歉。
你有何特別之處?你有哪些獨特性?讀者可以因為什麼與你產生連結?你熱情所在是什麼、什麼能讓讀者相信你在你的領域是專家?想清楚這些來界定你的利基。但也別窄到只有極少數人覺得有共鳴或有用。
當你有明確利基時,產出內容更容易。你不必苦思要寫什麼——因為你有利基可延伸。利基會讓整個部落格自然成形。明確利基也讓 SEO 關鍵字研究容易,搜尋引擎更會喜歡你與你的部落格。當你在社群分享內容時,也能自然找到受眾。人們喜歡與能產生認同的部落客連結;當你分享,就會吸引更多讀者。明確利基也能避免寫作卡關,因為你本來就熱衷於此。若你日後要讓部落格變現,清楚的利基也能幫助你找到贊助商——或讓贊助商找到你。
提供對讀者有幫助的內容。一開始你可能需要嘗試不同型態,直到找到你的強項。我曾每週四早上寄出一封動機型的部落格/電子報。起初我不確定它是否有效,直到陸續收到讀者的來信,說他們每週四早上都會一邊喝咖啡一邊等著看。後來我收到了許多令人動容、真摯的來信。讓你的文章具有娛樂性、教育性、資訊性,或能激勵人心。
現代部落格的源頭是公開的線上日記——把個人日誌公開分享。今天仍有些部落格是日記,但在多數情況下,它們是商業工具。但這不代表它們必須冷漠或缺乏人味。個人化、誠實、透明的分享,正是現代部落格吸引忠實讀者的關鍵。依你的產品線不同,你可能把它稱為「部落格、新聞、網誌」等等。
你可能以為沒人會這樣做,但事實上非常常見。在出版我的書《芳香療法的藝術、科學與商業》之前,我用 Google 再次核對早年的資料來源。大吃一驚的是:自 1998 年起我在舊部落格與網站寫的內容,逐字出現在數百個部落格與網站上。我沒有逐一追究,而是重寫了自己的內容。抄襲就是作弊,讀者看得出來。如果你真的很想分享某段內容,就把作者掛名清楚並連回原文。常有部落客來詢問是否可以引用我、甚至轉載整篇文章;我只要求標註出處並加上連結。你的讀者與其他部落客會因此喜歡你。當你鏈結到他人文章時,對方也會知道——像是 Wordpress 會寄來 pingbACk 通知,通常我就會好奇點回去看;也很可能分享對方內容並留言。
寫部落格時,保持透明很重要。沒有人會真的相信一個把一切都寫得完美無缺的人。做你自己。生活是混亂的,讀者也在經歷——他們不想只看到不真實的完美。我的許多熱門文章,反而是那些坦露失敗、缺點與教訓的貼文。「裝到像為止」不是寫部落格的座右銘。享受寫作,不要把每篇文章過度思索到焦慮不安。有時你覺得哪篇怎麼看都不對,往往是有原因的,但也別因此動彈不得。找值得信賴的朋友或顧問幫你過一遍。
「一篇文章多長最好」一直有爭論。我主張精煉。有人推測搜尋引擎偏好長文,但專家也同意那只是理論、未被證實。讀者的注意力很短。我偏好 300–500 字左右的短文。我的想法是:如果讀者喜歡他們剛讀的內容,就會順著我在文末放的相關連結接著看。Buffer Social 發現 74% 被閱讀的文章,閱讀時間為 3 分鐘。Medium 發現 94% 的文章閱讀時間少於 7 分鐘。一般人閱讀速度約每分鐘 200 字、理解度約 60%。這代表你的文章若落在 600–1200 字之間,就大致符合 3–6 分鐘的閱讀時間。有時候主題很難寫短,想想是否能拆成兩到三篇系列文。若必須寫長文,也能讓長文「看起來」更短:用圖片、條列、子標題與短句分段;段落也要短,約 4–6 句。無論讀者偏好長文或短文,大家永遠都喜歡「高品質」的文章。
標題決定讀者是否願意離開舒適的社群平台,點進你的網站。它必須吸引人,讓他們想跨出那一步。為了 SEO,請把標題控制在 64 個字元以內,這樣才能完整顯示在搜尋結果可點擊的片段中。有專家說標題以 6 個詞為佳。無論如何,請把長度控制在 64 個字元以內。
完成初稿後,用 Google AdWords 關鍵字工具找出文中哪些關鍵字或片語的全球每月搜尋量最高。如有必要,把詞換成更友善搜尋的同義詞。把這些關鍵字用在「標籤(tags)」與標題中。
搜尋引擎用標籤來索引網站內容。早期網站會用隱藏關鍵字來提高排名,但這已經無效;搜尋引擎演算法已進化。標籤就是你為每篇文章設定的關鍵字,建議用 2–3 個詞的短片語。善用標籤是把陌生讀者帶到你的部落格的最佳方式。新增很簡單——找到「標籤」欄位,輸入以逗號分隔的單字或片語即可。
市面上有許多 SEO 外掛,務必用一款。
各種部落格平台都有一堆外掛(小工具)可用,目的是讓分享變簡單。把分享按鈕放在文章頂端與底部:有些人讀到開頭就會按「讚」或分享,有些人會看完才決定。你的目標是讓兩種讀者都能輕鬆分享。
讓人們容易訂閱你的部落格。電子報與部落格訂閱不同:訂閱部落格的讀者,每當你發文就會收到通知;電子報則是你排程寄送。也別忘了在部落格上提供電子報訂閱。
每篇文章都放一張照片。它能分隔文字、讓頁面更好看。最重要的是:讓圖片適合在社群分享。你可以輕鬆把品牌加在圖片上。並且永遠「最佳化」你貼在文章裡的圖片——不是指畫質(畫質要高且無版權疑慮),而是指:用淺白的文字填寫圖片的檔名、替代文字(Alt Text)與描述。這些描述有助於 Google 搜尋,社群分享時資訊也會跟著圖片走,並能讓視障讀者理解圖片。Alt Text 是瀏覽器無法正確載入圖片時的文字替代;滑鼠懸停在圖片上時也常會顯示。加入 Alt Text 可把關鍵字與圖片建立關聯,帶來 SEO 價值。別過度最佳化——用自然的關鍵字即可。你也能在圖片上加字,例如放一句引言並附上你的網址,讓圖片被分享時你的網址也會跟著跑。你還能加「圖片說明」顯示在圖片下方說明內容。從相機存圖時,就用含關鍵字的檔名儲存;搜尋引擎不只抓文字,連圖片檔名中的關鍵字也會抓。
我很喜歡站內搜尋。某位讀者可能因為食譜連結來到你的部落格;如果他喜歡,就會想找其他食譜。即使你有「食譜」分類,他也可能直接用搜尋框找想要的內容。我自己也常用站內搜尋,當有人來信問我意見或要找特定文章連結時,這很好用。
我在部落格固定欄放了我的書籍圖片,並用 Amazon 聯盟碼連到 Amazon。這能確保讀者透過我的連結去 Amazon 購買時,我能獲得小比例的分潤。讓讀者能從文章直接前往購買頁面。寫文時,若有機會在不「過度推銷」的情況下連到你的產品,就做吧。
我最大的痛點之一,就是點了文中的連結,結果把正在看的頁面直接取代。最好讓連結以新視窗/新分頁開啟,讀者可以把它留著,之後再回到原文。我常在看完一篇文章後,接著去看作者推薦的連結。讓連結在新分頁開啟,能讓回到你的文章變得容易。
如果你想讓人們來讀你的文章並留言,最好的習慣之一,就是去別人的部落格留言。外面有很多部落格社群可以加入。
世界上真的有些很刻薄的人,無所事事在網路上找人攻擊。別讓他們影響你。為部落格留言設定你能接受的範圍——這是你的地盤。堅持政策,刪除粗魯、辱罵或低俗的留言。所有平台都有「審核留言」的選項。我只審核第一次留言的新讀者;一旦通過,之後會自動通過;當「巨魔」出現時我再視情況調整。我也遇過不少巨魔——他們就是純粹刻薄。甩掉他們、直接封鎖。
在你隆重對外宣告前,先花一個月練習寫部落格;或在建站同時先「回填」4–10 篇文章。這樣第一次來的人就有東西可看。之後你可以在新文之間,穿插宣傳那些回填的文章。
有 80% 的訪客會點進你的「關於」頁。這是展現品牌靈魂、讓讀者與你連結、了解你熱情所在的地方。花時間好好做,並隨時更新。
建議包含:
社群媒體的主題很龐大。先把「部落格」這個根基打好,你在各社群平台的努力才會更有果實、也更長久。
1. Buffer.〈Timing & Frequency, Social Media 101—Day 4〉。檢索 2019/01/19: https://buffer.com/email-courses/social-media-101/timing-and-frequency
2. Medium Data Lab.〈The Optimal Post is 7 Minutes Long. Understanding which Medium posts get the most attention.〉檢索 2019/01/19: https://medium.com/data-lab/the-optimal-post-is-7-minutes-74b9f41509b
3. Reading Soft.〈Speed Reading Test Online〉。檢索 2019/01/19: http://www.readingsoft.com/
4. Lucky Break Consulting.〈The Dirty Little Secret Behind “About” Pages〉。檢索 2019/01/19: http://www.luckybreakconsulting.com/blog/the-dirty-little-secret-behind-about-pages-2/
Kayla Fioravanti 是 Ology Essentials 的共同創辦人、得獎作家、認證芳療師與化妝品配方師。著有《The Art, Science and Business of Aromatherapy》,並與人合著 Amazon 暢銷新書《The Unspoken Truth About Essential Oils》。
更多資訊請見: www.ologyessentia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