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而令人安心的肉桂香氣,尤其在秋冬之際,常常瀰漫在許多家庭之中。肉桂以桂皮棒、桂片與粉末的形式,廣泛用於各國料理的甜食與鹹食、飲品調味。不過別讓它的甜香誤導了你——肉桂同時也是一味面向多元的強力藥材。
「肉桂」是幾種樹木的名稱,其芳香樹皮被採集後用作香料。這些樹皆屬樟科樟屬(Cinnamomum),其中若干物種被商業化種植以生產肉桂。¹
Cinnamomum
cassia(Cinnamomum
aromaticum的同物異名)是最常見的商用肉桂,也稱為「桂皮」或「中國肉桂」。其他物種包括:
• 印尼肉桂(Cinnamomum
burmannii)
• 越南桂皮/越南肉桂(Cinnamomum
loureiroi)
• 「真肉桂」或「錫蘭肉桂」(Cinnamomum verum,舊名
C. zeylanicum)
• 馬拉巴肉桂(Cinnamomum
citriodorum)
• 印度肉桂(Cinnamomum tamala)。²
可見「肉桂」其實是相當概括的稱呼,可能來自多個不同物種;甚至也有非同屬樹種的芳香樹皮被磨粉後以「肉桂」出售。然而,C. cassia與 C. verum最常見於烹飪與芳療用途,本文亦聚焦於這兩個物種。
作為香料時,C. cassia(有時標為 cassia/桂皮)產製的肉桂呈深紅色、較硬不易研磨,桂皮卷為單層;其風味通常較濃烈辛辣,很適合烘焙。³
C. verum(有時標為 Ceylon cinnamon/錫蘭肉桂)顏色較淺呈淺棕、較軟且更易研磨,價格也比桂皮高;其桂皮卷為多層且易碎,風味更細緻,香氣較桂皮溫和。³
購買草藥、精油或純露時,若為優質品牌,會標明學名與部位。由於不同物種、不同部位(葉與樹皮)的化學組成差異很大,了解瓶中真正成分非常重要。C. verum與 C. cassia(無論葉或樹皮)皆常用於醫療用途。
C. verum為熱帶常綠喬木,高約 8–18 公尺(25–60 呎)。其葉片革質,長約 11–16 公分(4.5–6.25 吋),尖端尖銳;葉序多相對生,葉形披針至卵狀,綠色明亮,伴隨帶紅的新葉點綴。細小、管狀、黃色的花成串垂生於葉旁,外觀樸素不顯眼;成熟時結 1–1.5 公分(0.25–0.5 吋)的黑色漿果。⁴
C. verum原產斯里蘭卡與印度南部,後引入馬達加斯加、東西印度群島、中美洲與非洲等地。⁵
身為熱帶原生種,C. verum喜溫暖潮濕與砂質土壤;現也於巴西與加勒比地區進行商業栽培。
香料來自樹木的內層樹皮。約第二年時將樹木矮砍(coppice)至樁並覆土;翌年植株以灌木狀生長,側枝大量萌出。隨後剝取這些新枝的樹皮並置於日光下曬乾;曬乾過程中,樹皮自然捲起成為桂皮卷。葉與樹皮皆可蒸餾製得精油與純露。⁶
C. cassia為常綠喬木,原產中國南方,也廣泛栽培於南亞與東亞。大多數桂皮來自印尼,此外越南、緬甸、印度、馬來西亞、臺灣與泰國亦有栽培。株高約 10–15 公尺(32–40 呎),葉片革質,長橢圓至披針形,約 10 公分(4 吋),先端尖狀;春夏開白花,漿果呈紫黑色,約 1 公分(0.25 吋),外有杯狀花被。與 C. verum相同,其香料來自內樹皮,常以矮砍之新枝剝皮曬乾製成桂皮卷。⁷
肉桂的歷史可謂「又辣又精彩」。身為史上最珍貴與重要的香料之一,其歷史充滿了關於來源的神話,以及探險家與君王爭相掌控其採收與販售的故事。
古人曾說肉桂出自鳳凰之巢,唯有巢自懸崖或高樹上墜落時方能採得;另有傳說稱它生於沼澤,受利爪巨蝠與翼蛇守護——這些傳說純為保護貿易壟斷而生。
其來源曾被香料商秘而不宣數百年。依據老普林尼(西元 23–79),一羅馬磅的肉桂或桂皮可達 1500 第納里——約相當於五十個月薪。他並揭露其來源為「衣索比亞人的國度」,並描述由利用信風的筏沿阿拉伯半島運送。⁸
古代各民族以肉桂調味並保存食物。今日我們知道,肉桂含有抗微生物化合物並能支持消化,難怪它既因香味受重視,也因能保護食物、遮掩腐敗異味、並維護腸胃健康而被珍視。
聖經數書提及肉桂樹皮;希臘字 Kinamomon見於《啟示錄》,學者一致認為所指為 Cinnamomum zeylanicum(同物異名 C. verum)。希伯來人極為推崇其香氣,並用作香水。⁹
早在西元前 2000 年,就有肉桂輸入埃及的紀錄,被視為足以獻給王者乃至神祇的禮物;碑文記載曾將香料奉獻給米利都的阿波羅神殿。
肉桂亦用於木乃伊防腐與焚香。鑒於其抗菌特性,它有助淨化空氣、帶來怡人香氣。¹¹
近代早期(15 世紀末至 18 世紀末),荷蘭、葡萄牙與英國都在肉桂貿易上取得一席之地。荷蘭人在 1638 年於斯里蘭卡設站,1640 年掌控要地,1658 年驅逐葡萄牙商人;東印度公司改革野採方式,並開始自建栽培,但英國在香料貿易上同樣競爭激烈。
1767 年,布朗勳爵受英國東印度公司之託,在喀拉拉邦卡納諾爾附近創建安恰拉坎迪(Anjarakkandy)肉桂園,成為當時亞洲規模最大的園區。¹²
1796 年,英軍幾乎不費力便佔領斯里蘭卡沿海地區;1802 年荷屬區割讓英國。¹³ 此一時期雖充滿衝突與戰事,但終究回歸到較和平的肉桂生產。今日多由高度修剪、栽培的植株提供桂皮。¹⁴
如今肉桂已成為多數廚房的常客,被廣泛運用於各式料理,仍因其香、其味與醫療價值而備受喜愛。下回你伸手取出肉桂時,不妨想想這味曾經尊貴、充滿神話與冒險的香料,如何走進我們的居家生活。
肉桂不僅美味芳香,亦能對多種狀況提供助益。肉桂樹皮在東西方醫學沿用數千年。¹⁵ 作為最早被記錄的香料之一,《妥拉》記述將其與沒藥、香菖蒲、桂皮、橄欖油調製為聖膏油與臥房用香:
「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取上等香料……沒藥 500 舍客勒,香肉桂一半,就是 250 舍客勒……桂皮 500 舍客勒……與一欣的橄欖油。按調香之法,調成聖膏油,作為聖膏油。」¹⁶
傳統上,肉桂是一味溫熱的補益草藥,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強壯劑之一。泰奧弗拉斯托斯、希羅多德、蓋倫、狄奧斯科里德斯、老普林尼與斯特拉波等古代作家與醫師皆有記載;中國使用可追溯 5000 年,自西元前約 500 年起則見於埃及、印度與歐洲的醫療使用。¹⁷
傳統建議肉桂可用於各種消化不適,包括痙攣性腹部症狀、腹脹與消化遲緩;亦曾用於過度出血、子宮肌瘤與月經問題。
憑藉抗微生物特性,肉桂兼具食物防腐與防腐處理用途。據說它對「寒冷、虛弱」的體質有益,可能對念珠菌感染有所助益;草藥與精油皆為許多抗菌複方的關鍵成分。¹⁸,¹⁹
莫德·葛里夫(1858–1941)記述:「它能止嘔、緩解腸胃脹氣;與粉筆(碳酸鈣)同用,對腹瀉與子宮出血有益。」²⁰
希爾德加(1098–1179)形容其「極為溫熱」「力量強大」,常食者能「減少壞體液、增益良性體液」。²¹
《金氏美國藥典》稱其為「刺激、補益、健胃、驅風、收斂;亦具通經、減少泌乳之效」,並指出桂皮酊對子宮出血與經血過多有用。²²
C.
verum的關鍵成分包括:單寧、桂醛、丁香酚、反式桂皮酸、多酚、兒茶素、單萜、倍半萜、膠質、黏液質、樹脂、澱粉、糖類與香豆素。²³
C. cassia 富含:桂醛、酚類化合物、類黃酮衍生物、鈣、草酸鹽、樹脂、糖類、香豆素、水楊酸、anhydrocinnzelanol、anhydrozelanine 與 carvACrol。²⁴
2014 年對 C. zeylanicum與 C. cassia的研究綜述顯示:肉桂具抗氧化、抗發炎、抗菌、抗癌、抗糖尿病、降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等作用,且對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性疾病亦具潛在助益。²⁵ 由此可見,肉桂在促進健康方面確實貢獻良多。
秋天值得人手一瓶肉桂純露。與精油類似,純露可由葉或樹皮蒸餾而得;既然精油的化學組成因部位而異,純露理應也有所差異。
肉桂葉精油富含酚類——丁香酚(68.6–87%),其次為乙酸丁香酚酯(1–8.1%)、沉香醇(2–5%)與(E)-桂醛(0.6–1.1%)。
樹皮精油則以(E)-桂醛為主(63.1–75.7%),其次為丁香酚(2–13.3%)、(E)-桂皮醇乙酸酯(0.3–10.6%)、沉香醇(0.2–7%)與 β-石竹烯(1.3–5.8%)。²⁶
雖然對純露的分析文獻較少,但 Circle H Institute 的資料顯示,C. cassia純露含桂醛 939.96 mg/L、沉香醇 50.57 mg/L、丁香酚 34.8 mg/L;雖未特別標示,但從組成推測為樹皮純露。由此可推想,葉部純露可能以丁香酚為主、桂醛較少。²⁷
就個人經驗,肉桂純露「好喝極了」——聞起與嚐起都像糖果;甜中帶辣但不灼口。我僅試過樹皮純露,而 Catty 指出「葉部純露甜美可口,就像你嚐過最棒的肉桂糖果」。²⁸ 她形容樹皮純露風味更濃,稱得上「大人的糖果」。我相當認同她對純露美好的評價。
葉與樹皮純露都相當穩定,若儲存於陰涼處,可保存 18–24 個月甚至更久。
肉桂葉純露有助自律神經平衡。Catty 的一位客戶在一場冗長的訴訟期間連用近一年,發現它帶來清晰與應對能力。²⁸
樹皮純露偏刺激,對提振專注或學習很棒,比咖啡更勝(Catty 如是說),當然也能與咖啡相得益彰。開學季或秋季工作時,試著用它噴灑空間,既有季節香氣,又能聚焦。
與草藥相同,純露對消化系統極佳,能立刻緩解腹脹與絞痛。
肉桂精油以能不傷益菌而抑制腸道感染聞名;純露具類似但較溫和的效果。Catty 書中提到,同步使用精油與純露,有時能獲得極佳的協同成果。²⁸
據稱,蓍草純露與肉桂純露併用,有助重新平衡整體消化系統。Catty
建議:治療性內用純露時,可將 2 大匙加入 1 公升水中,每日飲用三週,停一週讓身體整合,之後再視需要續行。²⁸
(重要提醒:任何精油或純露的內用,務必在合格臨床芳療師或整合醫療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憑藉宜人的氣味與抗菌特性,肉桂純露很適合綠色清潔與空氣淨化——對抗開學季病菌正合適。它也能作為清新的口腔漱洗液,幫助口氣清新,甚至能吸引不愛刷牙的孩子。用於兒童時請務必稀釋;建議起點為 10%(5 ml 純露+50 ml 泉水)。
與多數純露不同,肉桂純露不建議用於護膚,也不要噴灑在臉部。雖然它可能有助清潔小傷口,但考量其醛類含量,可能刺激肌膚。
溫暖而撫慰人心的肉桂,長久以來因其風味與多重益處而備受珍視。曾經稀罕、充滿紛爭、只屬王侯的香料,如今走進尋常百姓家。無論你撒上粉末、擴香精油,或以純露噴灑/漱口,肉桂都能帶來秋日與家的溫度,並提供多樣助益。
這款居家噴霧有助專注、淨化空氣並帶來秋日香氣。需備 2 盎司玻璃噴霧瓶。注意:此為空間噴霧,非身體噴霧。
配方
• 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或桂皮 cassia)葉或樹皮純露 1.5 盎司
• 迷迭香(樟腦型或馬鞭草酮型,Rosmarinus
officinalis)純露 0.5 盎司
• Solubol 或其他天然分散劑 1/4 茶匙
精油
• 甜橙(Citrus sinensis)10 滴
製作與使用
將精油與分散劑加入玻璃瓶,再加入純露並蓋緊;輕搖混合。需要時噴灑空間以幫助專注或對抗病菌。避免直接噴向臉部。
注意事項
迷迭香純露在高血壓或妊娠第一孕期避免使用。
這款天然芳香漱口水風味佳,亦有助牙齦與口腔。準備 8 盎司帶蓋瓶。
純露
• 肉桂(Cinnamomum
zeylanicum或桂皮 cassia)葉或樹皮純露 4 盎司
• 胡椒薄荷(Mentha x piperita)純露 3.5 盎司
• 沒藥(Commiphora Myrrha)純露 0.5 盎司
使用
將純露裝入玻璃瓶,蓋緊後輕搖。刷牙後取 1/2–1 茶匙(2.5–5
ml)漱口後吐出;亦可於日間隨時用於清新口氣。葉部純露香氣較樹皮純露清淡。配方製作後兩週內用畢為宜。
注意事項
用於兒童時稀釋至 10%。雖然純露十分溫和,但肉桂並不建議用於皮膚;避免接觸皮膚或眼周。
1. Encyclopedia Britannica:Cinnamon(取用:2018-07-30)。
2. The Seasoning and Spice Association:Culinary Herbs and Spices(取用:2018-07-30)。
3. Ceylon True Cinnamon:差異比較(取用:2018-07-30)。
4. Encyclopedia of Life:Cinnamomum verum(取用:2018-07-30)。
5. FAO:Spices and condiments(取用:2018-07-30)。
6. How Stuff Works:How Cinnamon Works(取用:2018-07-30)。
7. The Herbarium:Cassia Cinnamon(取用:2018-07-30)。
8. Pliny the Elder:The Natural History(Perseus Digital Library)。
9. Bible Gateway: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 Cinnamon。
10. Toussaint-Samat(2008),A History of Food。
11. Burlando 等(2010),Herbal principles in cosmetics。
12. The Hindu:Plantations add spice to the fun(取用:2018-07-30)。
13. De Silva(1981),A History of Sri Lanka。
14. Love to Know:Where does cinnamon come from。
15. Leung & Foster(1996),Encyclopedia of common natural ingredients。
16. 《出埃及記》30:22–25(NIV)。
17. Herbal Encyclopedia:Cinnamon(取用:2018-07-30)。
18. Balch(2002),Prescription for Herbal Healing。
19. Richard Whelan:Cinnamon(取用:2018-07-30)。
20. Grieve(1971),A Modern Herbal。
21. Hildegard(2001),Hildegard’s Healing Plants。
22. King(1905),King’s American Dispensatory。
23. The Herbarium:Ceylon Cinnamon(取用:2018-07-30)。
24. The Herbarium:Cassia Cinnamon(取用:2018-07-30)。
25. Rao & Gan(2014),Cinnamon: a multifACeted medicinal plant(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6. Tisserand & Young(2014),Essential Oil Safety(pp. 248–249)。
27. Circle H Institute:Cinnamon Hydrosol(PDF)。
28. Catty(2001),Hydrosols: The Next Aromatherapy(pp. 83–84, 177)。
Patricia(Tricia)Ambroziak 為認證芳療師、作家、教育者與生物學家,同時是擁有 26 年婚齡的妻子與兩位青少年的母親。她熱愛探索植物、藥草、純露與精油的驚奇與力量,並以此促進健康。她創立 Aromatherapy by Tricia Ambroziak,專注客製化芳療與化妝品配方,服務個人與企業。曾任教於 Elon University、Drew College Preparatory High School 與 Great Oak High School,並曾在匹茲堡大學、Gladstone Institute 與 Genentech 從事研究;亦是前跆拳道教練,擁有黑帶三段,喜愛跑步、沙包拳、瑜伽與 TRX 等運動。
更多資訊:www.aromatherapybytriciaambrozia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