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別再痛:精油×基底油的一次到位支持指南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17 冬季

NAHA期刊
2025-09-10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與帶狀皰疹:精油療法如何幫上忙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亦稱為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水痘病毒(varicella virus人類皰疹病毒第 3 型(HHV‑3,是已知會感染人類的八種皰疹病毒之一。初次感染 VZV 會引發水痘,最常見於孩童。初次感染後,病毒會退居至神經系統的後根神經節,並可潛伏數十年。在 10–20% 的案例中,VZV 再活化而造成帶狀皰疹。病毒如何在體內存留或再活化仍未明,但風險因子包括:高齡、由壓力、疾病、受傷、特定藥物導致的免疫功能不佳,以及18 個月大之前得過水痘。

凡是得過水痘的人都可能發展成帶狀皰疹。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不會讓你得到帶狀皰疹;但未得過水痘或未接種水痘疫苗的人,若接觸到帶狀皰疹水泡內的液體,可能會出現初次感染(即水痘)(參考文獻 12

本文將聚焦於次發性 VZV 感染(帶狀皰疹)精油療法


帶狀皰疹有哪些症狀?

當病毒沿著神經纖維移動、增殖並回到皮膚時,症狀會分階段出現。

帶狀皰疹可引起類流感症狀、頭痛、畏光、暈眩或無力;通常會有搔癢、刺痛或疼痛。數日後,皮膚會在單側、呈帶狀或小範圍出現紅疹。一般而言,紅疹會變成成串水泡,充滿液體後結痂,約2–4 癒合。有些人只有輕微紅疹或甚至沒有紅疹。這樣的進程相當典型,通常足以與其他皰疹感染鑑別診斷。最常見的併發症是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頭痛,可能持續數月到數年

西醫(對抗療法)對帶狀皰疹的治療包含抗病毒止痛藥物;理想上應在出疹後 72 小時內開始抗病毒藥,以縮短病程並預防併發症。(參考文獻 345


精油療法如何幫助?

精油療法可作為輔助或與西醫治療並行,亦可用於高風險族群的預防。預防性的芳療措施包含:情緒、免疫與睡眠支持,以及壓力管理。對已出現症狀者,支持措施包括使用具抗病毒止痛穩定神經(neuroleptic舒緩肌膚特性的精油與基底油,同時支持情緒健康


哪些精油最有效?

預防的核心是減少壓力因子:充足睡眠、清新的空氣與飲水、溫和到中等強度運動、均衡飲食與放鬆。精油能提供良好支持。

例如,含有沉香醇(linalool的精油展現出抗焦慮免疫刺激解痙鎮靜(等)效應。富含沉香醇的精油包括:真正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羅勒(沉香醇型)Ocimum Basilicum ct. linalool)、佛手柑薄荷Mentha citrata)、樟樹(沉香醇型霍木)Cinnamomum camphora ct. linalool)、橙花(花)Citrus aurantium var. amara (flos))、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Ghandi rootHomalomena aromatica)、花椒/刺椒Zanthoxylum armatum)、百里香(沉香醇型)Thymus vulgaris ct. linalool)。將這些精油以低濃度加入個人保養品、吸入器與擴香,可支持健康的情緒反應、放鬆與睡眠。(參考文獻 678

針對帶狀皰疹發作,建議使用具抗病毒止痛穩定神經修護肌膚特性的精油與基底油(前提是所用精油須溫和且不刺激皮膚)。(參考文獻 9–12

羅文沙葉(Ravintsara精油具有抗病毒活性;球葵油(TamanuCalophyllum inophyllum促進吞噬作用,協助清除病原體與細胞殘骸。(參考文獻 13

起症即用,且頻繁塗抹(每日 4–5 次或更多)。Dr. Kurt Schnaubelt報告指出:「這種治療幾乎總能對難以忍受的疼痛帶來驚人的緩解,並讓生活品質顯著改善。」通常2 天至 1 可見效。若水泡消失後疼痛仍持續,羅馬洋甘菊純露Chamaemelum nobile)之頻繁外用可能帶來緩解。(參考文獻 14

其他建議的精油還包括:藍膠尤加利Eucalyptus globulus)、天竺葵Pelargonium × asperum麥蘆卡(東海岸化學型)Leptospermum scoparium ct. east cape)、香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沒藥Commiphora Myrrha)、綠花白千層1,8‑桉油醇型)Melaleuca quinquenervia ct. 1,8‑cineole)、茶樹Melaleuca alternifolia)。此外,聖約翰草浸泡油Hypericum perforatum)也被建議作為有效的抗病毒提振情緒穩定神經之基底油。(參考文獻 15


配方與實例、名稱釐清

亦有建議使用50:50 羅文沙葉(Cinnamomum camphora)精油(強力抗病毒)與球葵油(Calophyllum inophyllum之混合油作為處置。(參考文獻 14需要注意的是,Ravensara aromatica  RavintsaraCinnamomum camphora精油常被混淆;目前以 Ravintsara 帶狀皰疹的優先選擇Ravensara aromatica 被認為具強力抗病毒與神經強壯作用,單萜烯含量高;而 RavintsaraC. camphora富含氧化物與單萜烯,被視為有效、溫和且安全的抗病毒與神經強壯精油。因此,請務必核對學名以確定你使用的是哪一支精油。

某案例中,因Ravintsara 球葵油無法立即取得,治療師先以手邊現有精油開始,隨後改用上述 50:50 混合配方。(參考文獻 16

應客戶止痛需求,短期採用未稀釋之局部混合:藍膠尤加利 40%羅文沙葉(Ravintsara40%薄荷 20%,每日5–6 ,連續4 ;其後改為50:50 混合油,每日3 在此方案下,自出疹起 9 ,皮膚幾近清晰、疼痛消失。(參考文獻 16

(圖註)帶狀皰疹皮疹


編輯註

根據 Tisserand Young 《精油安全(第 2 版)》:Cinnamomum camphora 之精油被列為霍葉(Ho leaf(可能為沉香醇、桉油醇或樟腦化學型)精油;雖通常稱為「霍葉油」,但有時也被稱為「霍木油(Ho wood oil」。此外,作者指出:若產自馬達加斯加,霍葉(桉油醇化學型)精油即被稱為 Ravintsara RavensaraRavensara aromatica精油亦產自馬達加斯加——這正是名稱混淆之源。

Ravensara aromatica 精油有葉油樹皮油兩種,但 Tisserand Young 指出,一般在芳療用途上多為葉油


編輯安全註

雖然孕期、長者、兒童等族群可能對皰疹病毒更為易感,但在這些對象中使用本文所述精油時,務必採取一般注意事項:某些情況下,精油可能不適用,或需以更低稀釋度使用。鑒於 Ravensara aromatica  Cinnamomum camphoraRavintsara)之混淆,請確定你使用的精油(與化學型)為何,以及其是否/如何適用於個案。必要時請諮詢合格芳療師


結論

若能在症狀一開始就使用,精油與基底油對帶狀皰疹具有良好效果。同時,處理那些可能誘發帶狀皰疹發作的壓力因子也非常關鍵:充足睡眠、營養均衡、留出放鬆時間,並將滋補性(tonic)精油融入日常個人保養品,皆能大幅支持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 維基百科: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取:2017‑09‑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aricella_zoster_virus
  2. Arvin, A. 與 Gershon, A.(2000)。〈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病毒學與臨床管理》。劍橋大學出版社。PDF: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46b1/b14129709336fb8d0b418842dd29ae48cb09.pdf
  3. Gnann, J.; Whitley, R.(2002)。〈帶狀皰疹〉,《新英格蘭醫學雜誌》347:340–346。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p013211
  4. WebMD:帶狀皰疹健康中心(存取:2017‑09‑15)。
    http://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shingles/tc/shingles-topic-overview#1
  5. Clinical Advisor:Herpes Zoster(shingles, zoster, zona)(存取:2017‑09‑15)。
    http://www.clinicaladvisor.com/dermatology/herpes-zoster-shingles-zoster-zona/article/588352/
  6. Cline M. 等(2008)。沉香醇(薰衣草萃取)之抗焦慮研究,《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e Anesthetists》76(1):47–5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8323320
  7. Linck V. 等(2010)。吸入沉香醇對焦慮、社交互動與攻擊行為之影響,《Phytomedicine》17(8‑9):679–683。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62290
  8. Umezu T. 等(2006)。薰衣草油之抗衝突效應與活性成分辨識,《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 Behavior》85(4):713–72。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7173962
  9. Antani A. 等(2010)。選定單萜之抗病毒活性比較,《Phytotherapy Research》24(5):673–679。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653195
  10. Antani A. 等(2011)。〈具證據的補充與替代醫學〉2011,文章編號 253643。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ecam/2011/253643/
  11. Guimaraes A. 等(2013)。具止痛活性之單萜系統性回顧,《Phototherapy Research》27:1–5。
  12. Greenway F. 等(2003)。以天竺葵油外用暫時緩解帶狀皰疹後神經痛,《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115(7):586–587。
    http://www.amjmed.com/article/S0002-9343(03)00434-0/fulltext
  13. Schnaubelt, K.(2011)。《精油的治癒智能》,Healing Arts Press,p.142。
  14. Schnaubelt, K.(1999)。《醫用芳香療法》,Frog Books,p.247。
  15. Lenard J.; Rabson A.(1993)。以金絲桃素與玫瑰紅光敏滅活 HIV 與其他具包膜病毒,《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90(1):158–16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5619/
  16. The School for Aromatic Studies:帶狀皰疹的精油療法(存取:2017‑09‑15)。
    https://aromaticstudies.com/essential-oil-therapy-for-shingles/


資源

  • 水痘帶狀皰疹基金會:
    http://www.vzvfoundation.org/


Tricia Ambroziak Patricia

Ambroziak 是一位認證芳療師、精油教育者、生物學家與家教,亦是結婚 26 年的妻子與兩位青少年孩子的媽媽。她經營「Aromatherapy by Tricia Ambroziak」,專注於為個人與企業提供客製化芳療。Tricia 曾任教於Elon University、Drew College Preparatory High School 與 Great Oak High School,並在匹茲堡大學、Gladstone Institute 與 Genentech 擔任研究員。她亦是前武術教練,擁有跆拳道三段黑帶。更多資訊請見其網站:www.aromatherapybytriciaambrozia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