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株植物在六月開出明亮的黃色花,搓碎會流出帶紅的汁液,甚至會使手指染藍,相當奇妙。它是非常古老的藥草,羅馬與希臘的醫藥權威如 Galen、Pliny 與 Dioscorides 都稱許其療效:療傷、調經(尤其是促進月經來潮)、利尿、驅腸道寄生蟲與蛇傷膏。(亦見中世紀英國藥草家 John Gerard 的記載,稱其「煎煮後飲用可利尿、善治膀胱結石」。)
英國藥草家 Nicholas Culpepper 指其為「獨特的療傷草」,不論飲用或製成藥膏皆能助於打開瘀滯、消散腫脹、癒合傷口;更可與草汁同飲以緩解嘔血/咳血、毒蛇咬傷與小便不通等症。文中亦提及「瘧疾與發熱症」之用,並用語如「tertain」「quartan」來指每三/四日發作一次的瘧疾型態。
瑞士醫師 ParACelsus 亦大力推崇此草,認為它能驅散憂鬱、黑膽質與過度興奮,並特別讚許所謂的「紅色油」可止痛。他在 1525 年寫道:「每個醫師都該知道,上帝在這株草裡放了一個偉大的奧秘(arcanum),正是為了那些受靈魂困擾與瘋狂幻象折磨、陷入絕望的人。」
在中世紀驅魔儀式中,它被稱為 Fuga daemonum(「嚇走惡魔」),亮黃的花也象徵基督之光。早期德國基督徒稱之為「帶來光明者」。屬名 Hypericum 來自希臘字根:hyper(「在上」)+eikon(「幻象/顯現」),亦被解讀為「超越想像」。另有別名 Corona Regia(「日冕」)。種小名 perforatum 則可將葉片對光,見其細小如針孔的透明點而識別。
英文名源自每年6 月 24 日聖約翰誕辰採集的習俗;仲夏夜人們把花束掛於門上護家,焚燒以驅邪;傳說8 月 29 日(聖約翰被斬首之日)花中會流出猩紅之血。
《健康花園》與療傷傳統
1485 年德國出版的《Hortus Sanitatis》為最早的自然史百科,全書載有本草,主張可止血、接合肌腱、對抗毒刃。直到今日,本草外用的要訣之一,仍是神經受損的傷口處理。
材料:新鮮盛開花朵、橄欖油(Olea europaea)或其他植物油、玻璃罐。
作法:採收花朵,將其完全浸沒於植物油中,罐口封緊後置於日照處2–3 週,期間定期搖晃。黃色花朵會釋放出紅色活性成分「金絲桃素(hypericin)」,可見於花瓣邊緣的黑色小點。約三週後,花材將把效力釋出,即得紅油。
早年學界推測金絲桃素(hypericin)即 ParACelsus 所言的「奧秘」,因其可增加腦部微血流,並在動物研究中抑制 MAO‑A/MAO‑B。但後續發現,要達到顯著效果所需濃度在人體腦組織中不切實際,其解釋力有限。金絲桃素也可與σ 受體、GABA‑A/GABA‑B、腺苷受體與三磷酸肌醇等作用,然仍不足以單獨說明抗憂鬱效果。
較新的證據指向超黃酮(hyperforin):它能抑制 5‑HT、DA、NE、L‑Glu 與 GABA 的再攝取,使神經突觸間的神經傳遞物質維持較高濃度。其作用不同於常見的 SSRI;本草似乎透過提高突觸的Ca2+ 與 Na+、並增加 5‑HT 受體數量來調節訊號。臨床試驗顯示本草的抗憂鬱效果與樣品中超黃酮含量呈正相關。
土耳其研究在雞胚材料上觀察到:加入本草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與纖維母細胞活化,有助傷口閉合。臨床人體資料仍有限,但其療傷傳統由來已久。
超黃酮被認為是主要的抗菌成分,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有效,包含MRSA/PRSA;對革蘭氏陰性菌則效力不明顯。
金絲桃素可失活具包膜病毒(如 HSV/HIV/HBV 等),且見光更佳;其機制可能干擾病毒膜融合/複製。然而,在早期人體試驗中,作為抗 HIV 的光動力藥物因嚴重光毒性而受限。另有試驗證實其可完全失活牛腹瀉病毒;部分儿茶素與類黃酮亦展現對流感病毒的活性。
抗發炎
本草可下調多項促發炎指標(如 IL‑6、iNOS、COX‑2),其中偽金絲桃素(pseudohypericin)在光照下對抑制 PGE2 路徑特別關鍵。
其他應用
基底油
精油
製作與用法
將全部油品裝入1 盎司玻璃瓶中混勻。取少量於掌心,輕柔按摩於開放性傷口周圍與已結痂疤痕上。僅於夜間使用,以避免光敏問題。
注意事項
基底油
精油
製作與用法
混勻後裝瓶,作為芳療按摩油使用。
注意事項
Elizabeth Ashley 1993 年取得芳療師資格,1994 年以優異成績通過高階文憑。著有十五本《秘療者》系列芳療手冊與入門課程,並持有醫學尋脈、醫學占星等證書及商務卓越獎。現為 NAHA 英國區主任,育有三名子女,定居英國什羅普郡。
更多資訊:www.thesecrethealer.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