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版抗老術:你的膚質、你的配方,一次搞定 / NAHA芳療協會期刊 2017 冬季

NAHA期刊
2025-09-05

溫柔對待你的肌膚

溫和清潔、適度保濕與滋養,再加上防曬,在任何年齡都能維持健康有光澤的肌膚。你不需要砸大錢或花大把時間在高強度療程上,只要幾個簡單基本功,配合健康生活型態,就能預防、甚至改善許多肌膚問題。

我必須承認,在成長過程中,幾乎沒見過家人做臉部清潔保養——就連我當美容師的母親也沒有。她熱愛美的事物,常買最新的乳霜與彩妝,卻鮮少把清潔當作美容程序的一部分。

直到三十歲左右,我才突然意識到:建立一套臉部清潔儀式似乎是個好主意。那時我也開始大量飲用乾淨的清水(遠在瓶裝水流行之前)。和我其他健康習慣一樣,我的保養流程不斷演進。偶爾我會調整,但核心步驟大致如此。

另外,我現在很少在皮膚上使用身體乳或油(以前會)。我從飲食獲得優質油脂(如橄欖油 Olea europaea),從內而外滋養肌膚;我也每天喝足夠清水,幫助肌膚保持濕潤與柔嫩。我天生偏油性膚質,基因也可能有所影響。

想要健康、透亮的肌膚,可以試試以下保養步驟,並依你的膚況調整。記得選用最適合自己膚質的配方。


臉部&身體保養 9 步驟

1)每日以溫和洗面產品清潔

避免使用一般鹼性香皂或含刺激性化學的清潔品;臉部肌膚偏酸性(具保護的酸性皮脂膜),用極鹼性香皂會將 pH 值拉高,使保護膜受損、膚況惡化。改用依膚質(中性、油性、乾性、敏感、混合)的天然成分潔面產品。

像水楊酸、過氧化苯甲酰等強力潔面雖能短暫抑痘,卻會把皮脂帶走、引起刺激、打亂肌膚保水平衡。自然抗菌成分如蜂蜜或燕麥有助保持清新與延緩細紋。

我偏愛使用新鮮手工山羊奶皂清潔與溫和去角質(搭配亞麻纖維低敏洗臉手套或天然絲瓜絡)。開始清潔前別忘了先把臉打濕。乾性或敏感/混合部位可改用指腹或柔軟棉布,在下巴、鼻翼、額頭與雙頰這些容易堆積油汙處施以輕柔、均勻的壓力。

你的膚質

  • 中性:不乾不油、觸感柔滑、瑕疵少、敏感度低、毛孔幾乎看不見,整體透亮。保養需求較少。
  • 油性:毛孔較大、易出油發亮,粉刺痘痘盛行;壓力、荷爾蒙與嚴苛環境常使狀況惡化。
  • 乾性:看起來乾燥繃緊、可能脫屑,彈性較差、毛孔細小,膚色不勻;壓力/荷爾蒙/環境都有影響。
  • 敏感:泛紅、灼熱、搔癢、乾燥或觸痛;多半對環境、飲食或荷爾蒙過度反應
  • 混合:最常見;同時具油/乾/敏感,常見T 字部位出油、其餘正常或偏乾。


清潔時務必輕柔,避免加重問題或造成傷害。以清涼的水徹底沖淨,輕拍擦乾。有些人喜歡早晚各洗一次;我化妝時會這麼做,否則洗兩次反而讓臉更油。多嘗試,找出最適合你的頻率;流程也可隨時間調整。


2)使用化妝水(收斂水/爽膚水)

雖然不是絕對必需,但洗臉後使用化妝水可幫助收斂毛孔、帶走殘妝並淡化毛孔外觀;也有助控制痘痘、粉刺與阻塞。將化妝水沾濕化妝棉、自胸口向上以長行程帶過臉部;或直接以噴霧方式補水清新。


3)乾性肌膚請保濕

洗臉或噴霧後,若你屬乾性肌可塗抹適合膚質的保濕品,自胸口向上以輕柔上提手法塗抹。


4)防曬

在美國的冬季,日曬問題相對不明顯(除非你「逐日」或住在亞利桑那/佛州等南部州,或赴海外陽光地帶旅行),但避免過度曝曬始終是保養要訣。長期日曬會導致皺紋、細紋、老年斑等,並提高皮膚癌風險。我熱愛陽光,夏季常在清晨日光浴。

Mercola 醫師指出:「每日在陽光下 15–20 分鐘有助身體製造維生素 D,讓你吸收鈣質、促進骨生長並維持心血管健康;但防曬乳(用於預防皮膚癌)會降低身體自製維生素 D 的能力。」

  • 穿著:長袖、長褲、寬沿帽防護衣物
  • 時間:在10:00–14:00紫外線最強時,盡量待在陰影處、避免直射。
  • 防曬乳:無法避免曝曬時,使用廣譜 SPF 15,充分塗抹於裸露部位並每兩小時、或游泳/大量流汗後補擦。


5)不要抽菸

抽菸會讓肌膚老化、皺紋提早出現,並引發「吸菸者嘴紋」。尼古丁會使表皮微血管收縮,導致血流降低、氧氣與營養不足;也會破壞膠原與彈性蛋白,使肌膚失去應有的強韌與彈性


6)吃「全食」健康飲食並喝足清水

全食飲食讓你看起來與感覺都更好。選擇真正滋養你、提供能量的食物。蔬果中的抗氧化能對抗皺紋;橄欖油與魚類中的健康脂肪幫助保水、減少自由基傷害並提供抗老效果。研究指出:富含維生素 C、低不健康脂肪精製碳水的飲食,有助保持更年輕的外觀。

每天喝足乾淨清水。水分能減輕肝臟負擔、幫助排毒,進而改善膚色。建議飲水量(盎司)約為體重(磅)的一半;例:體重 120 磅,每日至少飲用 60 盎司水。水分足,肌膚就不易乾燥。


7)管理壓力

失控的壓力會讓肌膚更敏感,並引發痘痘與其他問題。維持低壓狀態可支持健康膚況,也讓你保持放鬆、專注。練習說不、設定合理界線、釐清優先順序、精簡代辦清單、規律運動、冥想,並做你所愛。


8)每週 1–2 次深層去角質

雖非必需,但能幫助去除老廢角質、避免阻塞成為瑕疵。用最小壓力搭配溫和去角質手套或棉布;時間比日常清潔稍長,以輕柔、均勻壓力刺激表皮幾層。可用你的潔面品,或以小蘇打+清水(等量)調成濃糊洗淨。之後可依需要再行噴霧與保濕


9)每 1–2 週敷一次面膜

修復型面膜有助維持肌膚組織品質與色澤。依配方不同,可用於抗老、淡斑、細紋、提亮與調理膚況。


配方|淋浴後全身護理油

器材與材料

  • 小型陶瓷碗
  • 溫熱、濕潤的棉質洗臉布(用於上油並輕柔去角質)
  • 已消毒器具(如不鏽鋼茶匙)
  • 基底油 1–3 大匙荷荷巴Simmondsia chinensis)、玫瑰果(Rosa rugosa)或分餾椰子油(Cocos nucifera

精油(依膚質/狀況擇 1–3 滴,合計 1–3 滴)

  • 玫瑰Rosa × damascena):淡化紋路與疤痕。皮膚最大濃度 0.6%
  • 依蘭Cananga odorata):適乾性肌。中度致敏風險;避免用於病變/受損皮膚兩歲以下幼兒。皮膚最大濃度 0.8%
  • 德國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適敏感/問題肌。藥物交互作用所有給藥途徑)影響藥物代謝酵素 CYP2D6
  • 玫瑰天竺葵Pelargonium Roseum):適成熟/混合肌。低風險致敏;口服可能與糖尿病藥物CYP2B6 代謝藥物交互作用。皮膚最大濃度 17.5%
  • 絲柏Cupressus sempervirens):適油性肌。
  • 真正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適曬傷肌。

製作與用法

1–3 精油加入1–3 大匙基底油中於小陶瓷碗混合。用溫熱濕潤棉布吸取調好的香氛油,輕柔擦拭全身,讓肌膚自然風乾。依肌膚狀態,可在塗抹時稍加快力度。

注意事項

勿直接塗於開放性傷口,以免導致對精油致敏。可在破損周圍使用,但不要直接覆蓋傷口


配方|芳療化妝水

器材與材料

  • 2 盎司深色玻璃噴霧瓶
  • 純化水 1 盎司
  • 金縷梅(witch hazel120
  • 液態卵磷脂(乳化劑3–5 (用以幫助油水混合)
  • 檸檬酸粉 1/16 茶匙天然防腐劑;製備方法見下方方框)
  • 可選:甘油 1 茶匙

精油(合計 12–24 滴,約 1–2% 稀釋;依膚質擇用)

  • 德國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適敏感肌(交互作用見上)。
  • 玫瑰天竺葵Pelargonium Roseum):全膚質調節(限制見上)。
  • 真正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適燙傷/曬傷。
  • 依蘭Cananga odorata):全膚質保濕平衡(限制見上)。
  • 絲柏Cupressus sempervirens):適油性肌。
  • 沒藥Commiphora Myrrha)或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適乾裂龜裂肌。沒藥注意:可能致胎毒(因含 β‑elemene furanodiene);孕期與哺乳期避免
  • 乳香Boswellia frereana):適成熟肌。注意:氧化後可能致敏,建議冷藏保存
  • 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可能藥物交互作用抑制凝血;屬低風險過敏原,一般無需皮膚使用限制。
  • 玫瑰草Cymbopogon martiniiPalmarosa):適問題肌。低風險致敏;口服可能影響CYP2B6 代謝藥物。皮膚最大濃度 6.5%

製作與用法

  1. 將噴霧瓶先裝半瓶純化水。
  2. 加入120 金縷梅作為收斂/肌膚調理成分,充分搖勻
  3. 加入3–5 液態卵磷脂,再次搖勻
  4. 逐滴加入12–24 精油(總濃度 1–2%)。每加一滴就先噴一下測試氣味與分散情形;若油水分層,酌量再加卵磷脂。
  5. 充分搖勻使精油與水相融合。於目標部位輕噴以清新、調理皮膚;或噴在化妝棉上,由下往上帶過臉部。完全乾燥後可再上油或乳。

提示:化妝水可於日常清潔後使用,待乾再上保濕。最溫和的全膚質化妝水以純水+少量收斂劑(酒精或金縷梅 0–10%)為主;中等強度(適全膚質與油/混合肌)可將收斂劑提高至20%;最強配方(適油性肌、控油用)收斂劑可達60%,具較強抗菌力以預防、控制痘痘。


如何製備「檸檬酸保存液」以用於保養品

  1. 2 蒸餾水煮沸。
  2. 加入0.05–0.1% 檸檬酸粉並攪拌至完全溶解。
  3. 放涼後再加入到自製保養品(如乳液、臉/身體油)中,作為天然防腐成分。


參考文獻

  1. WikipediapH(檢索頁)。
  2. WebMDWhat’s Your Skin Type(檢索頁)。
  3. Mercola, M.D.When Should You Go Out in the Sun(文章)。
  4. 玫瑰依蘭玫瑰天竺葵德國洋甘菊玫瑰草沒藥廣藿香乳香之安全資料:Tisserand, R. & Young, R.2014)《Essential Oil Safety: A Guide 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5. WikipediaEmulsifiers乳化劑)。
  6. WikipediaCitric ACid檸檬酸)。
KG Stiles

KG STILES,BA,CBT,CBP,LMT,形上學實踐者、整體健康教育者與臨床芳療師/顧問,自 1980 年起提供精油專業服務。她創立 Pure Plant Essentials 芳療品牌,發表數百篇文章,刊於《Massage Therapy Journal》《Massage Today》《Breast Cancer Wellness》、澳洲 Aromatherapy Today 與《NAHA Aromatherapy Journal》。新書《The Essential Oils Complete Reference Guide》可於 NAHA 書店購得。KG 居住在奧勒岡州艾許蘭,為 NAHA 奧勒岡州(南區)區域主任。

更多資訊:www.kgstile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