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 年 6 月,我的舅舅 Bill 駕駛砂石卡車外出工作,因對向車輛闖紅燈自側面撞上。燃料濺灑至駕駛艙並因摩擦起火,導致他全身 65% 面積三度灼傷。住院期間歷經多次感染,其中一種抗生素(常見為氨基醣苷類)造成耳毒性而聽力受損。他接受多次清創,清創後常覺得寒冷發抖,姨媽會準備熱茶給他。因低血容量,他至少輸血三十二次,並因此感染 C 型肝炎。由於自體皮膚不足,他以豬皮移植。雖然挫折連連,最終仍出院返家。
我那時只有九歲。第一次見到他時,我幾乎沒有注意到皮膚的燒傷,反而先被他消瘦的身形所震撼。多年來,我敬佩他的樂觀、對生命的熱愛,以及「別讓任何事阻擋你或讓你沮喪」的信念。我為他的堅毅與勇氣感到驕傲。回想當年,若我們懂得今天所知的芳香療法與精油外用在傷口癒合、感染與焦慮方面的應用,也許能縮短他的住院天數、降低或避免感染、避免因藥物導致的聽力損失、在焦慮時安撫他,或在清創後緩解冰冷感。芳療也能在一次衛教後,由姨媽在家照護,或由醫護團隊在換藥時施作。他之後仍感恩能重返職涯近 36 年,直到離世。姨媽說他的座右銘是「keep on trucking(持續向前開)!」而他也確實做到了。感謝姨媽 Carol 允許我分享他的故事。
皮膚燒傷的成因包括熱、冷、電、化學藥品、摩擦與輻射。研究顯示,精油與芳香療法對燒燙傷患者有效。兩種施作方式皆被採用:外用與吸入。兩者皆有助於降低感染、疼痛與焦慮,並加速癒合。精油亦可助於減少疤痕、提升自尊、減輕疼痛、降低感染與預防再發;同時協助面對憂鬱、悲傷與焦慮。
本文目的不在急救處置,也不逐一討論各型燒傷,而是著重於:預防感染、以及對部分厚度(second-degree)與全厚度(third/fourth-degree)燒傷的長期照護;並關注受傷者的情緒福祉。
僅表皮發紅、無水泡,通常可在家照護,數日內癒合且不留痕。可使用蘆薈凝膠(Aloe barbadensis)與冷敷。
出現水泡,劇痛,癒合可長達 8 週。影響表皮與真皮上層,若感染,甚至在初期治療後仍可能惡化為全厚度燒傷。當受傷體表面積大時,可能發生體液流失與休克。臨床上會依多項指標判斷為部分或全厚度。
三度燒傷穿透所有皮膚層;四度更深入肌肉、肌腱、軟骨與骨骼。此類需要醫師治療、住院,且常需植皮。長期影響包含:因疤痕與彈性下降造成的攣縮與活動受限、外觀改變導致自尊受損、焦慮、清創時的疼痛、感染風險增加、憂鬱與悲傷。患者可能需要輔具或義肢以協助日常生活;社交減少與工作中斷亦可能引發哀傷與抑鬱。
一項來自美國中西部兒童醫院的個案對照研究,比較兩位燒傷兒童住院期間的照護:其中一位於標準治療外另加精油輔助,另一位僅接受標準治療。結果顯示,僅標準治療的孩子出現兩次血流感染與四個院內併發症;而加入精油的孩子無血流感染、僅一項院內併發症、PICU(兒童加護病房)少住一天、整體住院天數縮短四天。此結果令人鼓舞,顯示醫院照護納入輔助療法的潛力。
以下四項研究以外用方式探討燒傷之癒合:
臨床人員仍需更多研究以了解此等介入對燒傷照護之影響。
成分
精油
製作與用法
混合後裝入深色琥珀瓶,置陰涼處保存。每日 2–3 次塗抹至癒合。此為約 5% 濃度。
成分
精油
製作與用法
混合後裝入深色瓶。經醫師評估同意下,每日 2 次塗抹於患部。陰涼處保存。約 4% 濃度。
注意:與順勢療法同用時避免。孕期與嬰幼兒避免使用。
* 樟腦月桂精油之成分組成與山薄荷(Blumea balsamifera)相近,後者價格高昂,於歐美市場少見。
革蘭氏陰性菌是燒傷感染的常見致病源。一項研究顯示,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精油對難癒合傷口中分離之陰性菌具有效抑制力,並對抗藥性反覆感染有助益。皮膚致敏風險低,建議最高皮膚濃度 17.5%,實務上以 5% 濃度使用或可兼顧效益與安全。
在一項隨機臨床試驗中,大馬士革玫瑰(Rosa × damascena)經吸入使用於二度與三度燒傷患者;對照組吸入蒸餾水。結果顯示,換藥後 15 與 30 分鐘之疼痛強度顯著下降,支持其在換藥期的鎮痛潛力。
另有單盲臨床試驗以玫瑰+薰衣草吸入,並以薰衣草+甜杏仁油按摩與對照組比較:結果顯示,芳療按摩與吸入皆能降低燒傷患者的焦慮與疼痛。上述兩種精油之外用與吸入,安全性良好。
成分
精油
製作與用法
配製約 5% 濃度之水凝膠,置深色瓶陰涼保存。塗抹於感染區,覆以 Xeroform(浸漬雙氰氧鉍之凡士林紗布)再包紮;每 8 小時更換或依醫囑調整。
雖非燒傷族群,但有研究顯示,依蘭依蘭(Cananga odorata)能顯著提升自尊。外用不建議塗於受損皮膚或 2 歲以下兒童;較適合以擴香方式在燒傷患者的環境中使用,以提振心情與自我價值感。
按摩配方:疼痛與焦慮
成分
精油
製作與用法
調製為約 2% 濃度的按摩油,裝入深色滴管瓶,用於減輕疼痛與焦慮。亦可不加基底油,直接將此精油基底配方加入擴香器吸入,以舒緩焦慮與疼痛。
精油
製作與用法
以 15 mL 深色滴管瓶調製擴香基底配方(各半)。每次取 5–6 滴加入霧化型擴香器與過濾水,依需要擴香,以提升自尊並減少焦慮。
全厚度燒傷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自尊、人格,甚至職涯。若當年在我舅舅的照護中能納入芳香療法,或許能減少感染、縮短住院、降低焦慮,甚至避免聽力損失。無論在實驗室或臨床,研究已顯示:芳香療法與精油可促進與加速傷口癒合、降低與預防感染、減輕疼痛與焦慮、改善憂鬱並提升自尊。醫療體系往往依循循證實證(evidence-based prACtice),因此仍需更多研究,方能使芳香療法在燒傷照護中更被廣泛採納。實務上,外用、吸入與按摩皆可納入燒傷患者的日常照護。
Sandra Nosek 為註冊護理師,具臨床芳療師認證。師承 Valerie Cooksley(Institute of Integrative Aromatherapy®),2015 年取得芳療文憑。雖為近年取得證照,然已長年為自己、家人、友人與安寧照護個案研究並調製芳療配方。現與結褵 29 年的丈夫居住於亞利桑那州吉爾伯特市。
更多資訊:www.heavenscen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