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 受邀採訪:「用對才有效 破解精油迷思」

2020-01-18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芳療」被現代人視為紓解壓力、放鬆身心、觸動五感的養生保健之道。面對坊間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精油、香氛產品,人們也出現許多自以為是、似是而非的使用方式。為免民眾「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專家列舉五大精油迷思,提醒民眾唯有了解,方能安心;「用對了,才有療效」。
 
以精油當媒介
 
達保健功效
 
台灣芳療協會資深講師 任雲嫻  表示,「芳香療法」在歐洲歷史悠久,近年來也成為國人回歸自然的養生方法之一。所謂「芳香療法」,是指藉由芳香植物所萃取出的「精油」為媒介,以按摩、泡澡、薰香等方式,經由呼吸或皮膚吸收進入體內,達到預防身心靈疾病的保健功效。因此「芳療養生」,不啻是一種預防醫學。
 
台灣芳療運用日益廣泛,許多醫院、診所、療養院,也使用這種輔助療法,來幫助人們恢復健康。如淡水馬偕癌症中心,即與民間的芳療師合作,為病友舉辦芳香紓緩講座,並讓社工師引領芳療師到癌症病房,利用精油按摩,為病友紓緩身體不適。除了醫療上的運用,有些公司也開始藉由芳療來照顧員工、紓解工作壓力。
 
任雲嫻 列舉坊間常見的五大精油迷思,包括「精油和香精,傻傻分不清」,她強調天然精油是從天然植物中萃取,其成分如同中草藥,不會添加劣質界面活性劑或定香劑;「品質好的精油,可直接抹皮膚」,她表示高濃度的精油塗抹在身上,很容易造成皮膚刺激與灼傷,因此愈純的精油愈需要稀釋,濃度約百分之三左右為宜。
 
「精油愈天然,愈不容易過敏」,其實,過敏跟「天然」與否無關,卻跟個人「體質」有關;「口服精油,更有療效」,她建議避免口服,因為有些精油分子不易被肝臟代謝,恐會造成肝臟負擔;「精油使用頻率,愈多愈有效」,她強調,適時、適量就好,「平衡」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