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配方調整中找到平衡:一位12歲個案肌膚問題的芳療歷程

2025-06-12
芳療師 張幸芳

個案介紹

  • 12歲女性,國小六年級
  • 些微過敏體質,四肢有毛囊角化皮膚症狀
  • 平時偶爾會擦一般身體乳液保養
  • 水分攝取容易過少,一天少於500cc
皮膚保養
毛孔角化症
發表內容

芳療配方解析

症狀處理配方A-乳液基底

日期-111.08.16-111.08.26


症狀處理配方B-乳液基底

日期-111.08.27-111.09.10


症狀處理配方C-乳液基底

日期-111.09.11-111.09.25


從配方調整中找到平衡

乳液調裡總共給了三種配方,第一次使用的配方沒有太明顯的改善,因此第二次增加了天竺葵,增加皮下組織的血液循環,與皮脂的分泌,且將純露更換成小孩最適合的羅馬洋甘菊,狀況有明顯的不同,紅點些微的消失了,皮膚層也呈現明顯的光滑感。

第三次想藉由廣藿香與永久花,試試看是否有更明顯的改善,但用了一段時間後,似乎在滋潤度上沒有特別的改變,但紅點的狀況依然有持續的變少。推測可能是乳液的基底油較之前的效果顯得較弱,金縷梅純露的效果可能對12歲的皮膚也較沒有作用,羅馬洋甘菊純露似乎較有感。


三階段配方的變化歷程

三次配方下來,個案較喜歡第二次的配方,似乎也因為比較喜歡第二次的配方,在使用的頻率上也顯得較高,同時增加了第二次配方能給予的作用和改善,讓整個效果更顯而易見。


使用者喜好與芳療師的調整策略

這一個個案的症狀調理,整個過程有非常多的收穫,除了第一時間對於個案生活模式的了解,針對針對於症狀所決定的配方內容,在資訊上都需要全盤的理解每個精油所能給予的幫助在一個個面向,然後再整合各配方能共同發揮的效果,之後調整氣味和比例,取捨各個精油如何讓配對效果達到最好的表現,然後後續個案的反應,生理所表現的反應都是最直接的狀況,在這些狀況中,再考量是否需要調整,要加強的部份以及減弱的部份,並不是所有看起來很厲害的精油放在一起就會有作用,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強強弱弱的搭配,達到一個平衡的效果,就會是最佳狀態。

並且,得出最大的結論,還是個案的喜好問題,喜好完全取決於使用者面對此配方的心態與使用,但對於芳療師來說,大膽的實驗與嘗試試卻是最重要的關鍵,除了對精油本身的知識是基本要求之外,開放的嘗試不同精油與不同氣味的使用,也是整個芳療在處理個案過程中,較能大方向的去調配予調整配方很重要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