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烯類精油解析大補帖

芳療生活
2025-04-23

萜烯類精油大全

文章目錄


延伸文章

【單萜烯在芳療中的應用與代表性精油解析】

【倍半萜烯在芳療中的應用與代表性精油解析】

【雙萜烯在芳療中的應用與代表性精油解析】

【三萜烯在芳療中的應用與代表性精油解析】


深入認識萜烯類精油:從分子結構掌握芳香療法的根本

在談論精油的芳療應用時,理解其化學結構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精油的多數功效與特性,皆來自於其中各類天然化合物,而其中**萜烯類(Terpenes)**化合物可說是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成分。


這類化合物由異戊二烯單元(isoprene units)組成,依其組合數量與分子結構不同,可進一步分為幾大類。透過理解這些萜烯類化合物的基本結構與作用機轉,我們能更有系統地選擇與應用精油,無論是在情緒調節、身體保養或臨床芳療中,都能根據化學屬性作出更精準的選擇。這不僅是芳療專業的基礎,也是連結植物智慧與人體療癒的核心橋樑。


一、單萜烯(Monoterpenes)

結構特徵:由兩個異戊二烯單元組成(C₁₀H₁₆)

特性:揮發性高、氣味清新、具有抗病毒、抗菌、刺激循環與提升情緒的作用。

常見精油:柑橘類(檸檬、甜橙)、松類(松樹、絲柏)、尤加利、胡椒薄荷等。

代表成分:d-檸檬烯(Limonene)、α-蒎烯(α-Pinene)、松油醇(Terpineol)


二、倍半萜烯(Sesquiterpenes)

結構特徵:由三個異戊二烯單元組成(C₁₅H₂₄)

特性:分子較重,氣味濃郁且持久,具有強效抗炎、抗菌、安撫神經與免疫調節功能。

常見精油:岩蘭草、廣藿香、沒藥、德國洋甘菊、乳香。

代表成分:α-丁香油烴 (α-Caryophyllene)、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等。


三、雙萜烯(Diterpenes)

結構特徵:由四個異戊二烯單元組成(C₂₀H₃₂)

特性:分子大,較不易揮發,但具有明顯的抗炎與細胞修復特性。

常見來源:鼠尾草精油中的「鼠尾草二烯(Carnosic acid)」、迷迭香中的「香豆二烯(Carnosol)」


四、三萜烯與其他高分子萜類

特性:這類分子過大,較少存在於常規蒸餾法取得的精油中,但可見於植物萃取物或CO₂超臨界萃取中,具優異的抗炎、抗腫瘤與肌膚修復功能。具有優異的抗氧化、抗腫瘤與肌膚修護能力,常見於植物乳膠或樹脂成分中。


常見問答 FAQ

1. 為什麼要了解精油中的萜烯類結構?

了解萜烯類結構有助於掌握精油的功效與特性,幫助芳療師或使用者依據需要做出正確選擇。


2. 哪些萜類結構較常見於日常使用的精油中?

日常精油中最常見的是單萜烯與倍半萜烯,這兩類分子既穩定又具有良好的芳香與療癒特性。


3.精油的化學成分會因植物品種或產地而不同嗎?

是的,精油的化學成分會因植物的品種、栽培方式、氣候、土壤條件、採收時間與蒸餾方式等因素產生變化,這也就是為什麼同一種植物的精油可能有不同的療效與氣味。這種差異稱為「化學型(Chemo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