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使用須謹慎!芳療師應避開的高風險精油類型
芳療生活
2025-04-22

具全身毒性風險的精油
某些精油成分中含有高度濃縮的酮類或其他可能引發系統性毒性的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對肝臟、腎臟造成潛在負擔,特別是長期、大量使用時。舉例來說,艾草、樟腦及某些野生鼠尾草品種皆被列為需謹慎使用的精油。
在芳療應用中,對於孕婦、兒童、老年人與慢性病患這些高敏族群,必須謹慎評估精油的毒性潛勢,並避免不當使用。建議依循專業芳療師指導,選用溫和安全的替代精油,以確保使用者健康不受損害。
中文俗名 | 拉丁學名 | 有毒成分 | 禁用原因 |
---|---|---|---|
艾草 | Artemisia absinthium | 側柏酮 | 具強烈神經毒性與全身毒性,可能引起痙攣與嘔吐 |
藍艾菊 | Tanacetum annuum | 雙氫杜松酮 側柏酮 |
高濃度酮類可能導致肝腎負擔,慎用於虛弱體質 |
牛膝草 | Hyssopus officinalis | 側柏酮 | 含大量酮類,具潛在神經與全身毒性,應嚴格限量 |
可能干擾神經系統的精油
部分精油具有刺激或抑制神經傳導的活性,可能導致頭暈、意識混亂、癲癇誘發或其他神經相關不良反應。例如百里香、鼠尾草(特別是西班牙鼠尾草)等精油,其內含的單萜酮與倍半萜酮成分,即為常見的神經毒性來源。
芳療師在進行配方設計時,應詳加考慮個體的神經系統狀況,特別是針對神經系統易感族群如癲癇患者、幼童與老年人。應透過減量稀釋、改以嗅吸方式或選擇更溫和的替代油,避免產生神經刺激效應。
中文俗名 | 拉丁學名 | 有毒成分 | 禁用原因 |
---|---|---|---|
樟腦 | Cinnamomum camphora (white) | 樟腦 | 對中樞神經有刺激性,可能引起癲癇發作 |
西班牙 鼠尾草 |
Salvia lavandulifolia | 單萜酮 | 可能影響神經穩定性,不建議癲癇患者使用 |
百里香(紅) | Thymus vulgaris CT thymol | 百里酚 | 具刺激性與神經毒性,避免用於嬰幼兒與神經敏感者 |
潛在致癌風險的精油
雖然多數天然精油在臨床使用上是安全的,但仍有部分精油因含有疑似致癌的天然化合物而被歸類為高風險,例如含有β-石竹烯(β-Elemene)或亞硝胺前驅物的精油。這些成分在動物實驗中可能與腫瘤生成有關。
芳療應用中應避免將這類精油用於長期皮膚塗抹、內服或高濃度擴香等用途,特別是針對免疫力低下或癌症康復者。選擇來源透明、經嚴格檢測的精油品牌,是保障芳療安全的基本原則。
中文俗名 | 拉丁學名 | 有毒成分 | 禁用原因 |
---|---|---|---|
蠟菊 |
Helichrysum italicum |
β-石竹烯 |
含β-石竹烯成分,動物實驗中有致腫瘤傾向,建議避免長期大量使用 |
歐洲 防風草 |
Petroselinum crispum |
亞硝胺前驅物 (如胺類與硝酸鹽共存) |
在特定條件下與硝酸鹽生成亞硝胺,具致癌潛力,尤其不適用於內服 |
歐白芷根 | Angelica archangelica | 呋喃香豆素 | 光敏性強,且具致突變與致癌潛力 |
常見問題 FAQ
哪些族群不適合使用高風險精油?
孕婦、嬰幼兒、老年人、癲癇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以及肝腎功能不佳者,皆屬高風險族群,應避免使用具毒性或神經刺激性的精油。
這些精油完全不能用嗎?
並非完全禁用,而是需要嚴格控制濃度與使用方式,並應有專業芳療師評估與監督下使用,才能確保安全。
有哪些替代精油相對安全?
如真正薰衣草、甜橙、羅馬洋甘菊、佛手柑(去光敏)等精油,在正確使用下相對安全,適合一般人與敏感體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