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
logo
color-palette
sitemap
loading-flower
star-dot
school-arror
search
rotate-right
rotate-left
slide-arror
change-pw
pencli-edit
add-account
edit
close
cert
advance-filter
pencli
exam
check
calendar
disabled
bar-3
enabled
map
charging-pile
power
money
history
battery
bolt
delete
logout
dashboard
member
product
faq
accounts
setting
layout
chip
adjust
gear
eye
desktop
database
ipad
iphone
phone
printer
bubble
book-open
play-video
printer
forward
backward
sort-none
sort-asc
duplicate
sort-desc
about
news
carousel
questionnaire
onsale
order
payment
stock
mail
school-check
plus
minus
left
right
location
photo
zoomin
zoomout
up
down
chat
link
external-link
circle-border
cloud-upload
person-photo
music
video
file
image
save
content
exchange
down-arrow
up-arrow
list
table
header-mark
download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配方資料庫
芳療心路
療程配方設計
精油直覺觀察筆記
芳香療法個案集
首頁
配方資料庫
芳療心路
療程配方設計
精油直覺觀察筆記
芳香療法個案集
禾場首頁
TO TOP
首頁
配方資料庫
呼吸道敏感
配方 / 呼吸道敏感
共
7
筆
相關文獻
呼吸道敏感
共
7
筆
使用精油提升自信與治癒力:芳療對情緒與身心的支持
接觸芳療的起點與初步體驗起初接觸芳療是來自一位優雅多聞的女性,她是一位相當獨立思考又充滿內涵的知性媽媽,她打破了我對一般傳統女性使用香氣的觀念,以我的傳統思維邏輯,香氣是來是藥草本身的味道,中年女性接觸都是因為身體的病痛而去接觸的,但這位女性給予我一股很柔和、很療癒的魅力,而且是有一種網芳療世界奔赴的決心,她與我分享他的所見所聞,讓我打開了對芳療的想像與世界。初次上課接觸除了果香、花香及木質香之外的精油,原來葉子、根部、種籽甚至是樹脂都是可以採集到植物的氣味的,而且也發現原來氣味可以有那麼多的層次,氣味除了香與臭,還可以分成上揚、下降、嗆、涼、甜、酸、苦、刺鼻、溫暖、濃烈、深層、有時間感等等的可以從各種方式去將無形體的氣味在具體呈現出來。在過往有看過一本書,書名為《感官之旅》,在嗅覺篇對自己有某種層度上的啟發,原來嗅覺是可以透過後天去啟發自己很多未知的領域。這也是我在探索芳療世界之後獲得了一個自我的連結,原來我對香氣的敏銳度是有潛力的。芳療與生活的連結:植物能量與呼吸道健康對我來說,芳療在我生命有它存在的意義,可能與童年記憶有相關,我是處在一個有很五味雜陳的家庭環境,最明顯的就是在家中的餐桌上,總是會出現半張桌子是葷食半張桌子是素食的奇異景象,在飲食上總是偏向清淡的植物蔬菜類,在某種程度其實我認知到的是植物是香的、是有能量的,所以我去選擇蔬菜去食用,而很多時候的肉類烹調方式是被很多香料類的食材去進行調味的。另外一方面也與自己的呼吸道疾病有相關,從小就時常感冒,甚至在疫情期間也多重感染了肺炎,甚至也有出現慢性支氣管炎,花了好一會功夫才能治癒,所以可以好好呼吸甚至聞到空氣中的氣味都是一種很有希望的感覺。所以能夠透過芳療重建自己的呼吸系統甚至是開闊內心的世界都是很重要的。在接觸芳療至今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了,其實它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能夠有察覺自己現在所需要的精油香氣是哪一支,也會利用精油卡牌來試著分析自己現在的處境以及狀態。因為我以前是個容易想很多、花很多時間內耗的個性,所以常常是獨處調適自己的情緒,但又不曉得要怎麼樣去化解,最後又讓自己產生胸悶、呼吸急促、呼吸道敏感等問題,而在學習使用芳療之後,最大的變化就是我能夠從精油中補齊我所缺乏的能量,當我需要支持、勇氣、自信、保護、治癒甚至是安心感,它都是能夠不斷不斷地供給給我的,也造就了現在能夠不再害怕面對當自己負面、悲觀的時刻。芳療的實用性與影響力:從個人到社群的傳遞在芳療的應用上,個人會著重在比較生活上的實用性,以預防勝於治療的方式。例如酒精消毒液、防蚊液、提神精油、肌肉放鬆、預防感冒、髮油、洗手慕斯、眼部精華液、香水、除味噴霧、止汗噴霧、助眠靜心擴香瓶等等,在學習芳療這一條路上,辦過了好幾次的工作坊,希望能夠造福身邊的家人、朋友、夥伴甚至是影響到陌生人,因為香氣是一個不著邊際的存在,人或是物都是一個載體,它可以藉著一個媒介傳到下一個媒介,只要這個世界有空氣就有香氣,我們是被芳療的世界所籠罩的,以最簡單的來說,在佛堂拜拜所使用的檀香粉就是芳療的一種,所以我也期許自己能夠把芳療帶往更遼闊的地方,讓大家知道它的美好。總結而言,非常感謝與芳療的相遇,它的香氣帶領我的內心走遍了世界各地,就如同我親自到武嶺去觸摸、觀察大地上的一花一木一草,才發現我的認知是多麽的狹隘,再感受到這個世界之寬廣時頓時讓我潸然淚下,期許未來我能夠如同香氣一般不只能夠帶來療癒的能力,還能夠像大地能夠包容萬事萬物的能力。
芳療心路
2025.03.04
無尾熊的佛系精神
還沒接觸精油前聽到尤加利,總是很好奇吃起來的味道,看無尾熊吃得津津有味好像很好吃?後來上課去查了文獻,原來國外是真的有口服尤加利精油的不過得謹慎使用,很喜歡這支精油溫和的特性,就算呼吸道敏感使用上也很友善,不一定只能用於感冒上,有時無緣由鼻塞流鼻水我也會拿來做嗅吸,另外疲勞想恢復精神時,局部塗抹於肩頸也相當有效,或是做防蚊蟲噴霧,上次梅雨季臥室出現一堆螞蟻大遷徙,大半夜臨時找不到螞蟻藥,就先拿了貴貴的精油了代替,還好非常有用不然我的錢好痛。 想學習澳洲尤加利精油的佛系精神,覺得跟無尾熊很相像,有句話說吃飽睡好沒煩惱,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卻很難做得到,現在的我相較於之前不再總是想著要逃跑了,與其日復一日思考著想休息放假,或許我更需要的是創造一個不會想要逃離的生活,因自己以前總認為是不是不夠努力,常覺得沒有再多堅持一下感到很懊悔,甚至很是猶豫自己所的決定,若當初的那個我做了另一個選擇,結果會不會就是不一樣了,回想起那些低潮的日子仍舊歷歷在目,但沒有這些心境轉折我不會發現讓我真正長大的其實是放下,不過也很萬幸靠自己的力量向前邁進了,接觸芳療之後的我改變了許多。
精油直覺觀察筆記
2024.07.08
實作專題:乳香浸泡油
乳香浸泡油製作日期:113年10月5日製作動機: 乳香是我第一支入手的精油,很喜歡乳香精油的氣息,在變化與飄渺中,卻又有無比的安定感。 自幼以來,我的皮膚狀況很多,很容易過敏、傷口好的慢,忍不住亂抓的時候又會留下疤痕,乳香抗發炎以及傷口癒合的效果很好,再加上我的呼吸道也很敏感,雖沒有特別將乳香當呼吸道用油,但乳香一直都是我自製面部保養乳液的配方,在長期使用超過半年後,無論是肌膚過敏或是呼吸道敏感,皆改善許多! 於是,在實作的試驗裡,想要以最有感的乳香作為浸泡油的研究。原料準備: 1.5g的阿拉伯米粒乳香、30ml的荷荷芭油。實作過程: 1.將30ml的空玻璃瓶清洗、消毒完畢。 2.將1.5g的乳香粒放置瓶中,並倒入30ml的荷荷芭油。 3.於標籤寫上製作日期,放置陰涼處,靜待8週。成品分享:使用感想:先分享首次實作浸泡油的感想!我傻傻的以為乳香會完全消失...也以為打開這罐浸泡油,會充滿乳香的氣味(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這樣想像)其實聞起來還真的沒有什麼味道,就像一般的荷荷芭油一樣。為了避免乳香持續在浸泡油裡溶解、濃度會過高,在8週浸泡結束後,我便把剩下的乳香給濾出。做好的浸泡油在做成乳液前,剛好冬天到了,先做一波澡後身體按摩油,配方有義大利永久花(其實平常沒有用這麼高級,但因為已經岌岌可危快過期,趕緊加入當配方)、天竺葵、純正薰衣草,浸泡油與甜杏仁基底油的比例我抓1:3。其實擦起來的感覺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一如往常的好吸收,於是我又把乳香浸泡油打成臉部乳液,配方有岩玫瑰、義大利永久花。除了乳液,我也會做一罐單純的臉部按摩油,加上最近冬天,有時候把乳液跟臉部按摩油加在一起,好好的滋潤自己的臉部,真的覺得自己瞬間高級起來!臉部按摩油我把乳香浸泡油跟荷荷芭油抓1:5的比例,再依序加入摩洛哥藍愛菊、乳香。目前使用下來的感受很不錯,沒有長粉刺,也沒有大過敏、發紅,維持一個膚況穩定的幸福階段。
芳療心路
2024.12.20
化痰
1.文獻查證1. 病因 人類的呼吸道,從鼻腔、氣管、支氣管到肺泡,都有黏膜覆蓋,而黏膜需要分泌物來保持濕潤。鼻腔的分泌物是鼻涕,氣管、支氣管、肺泡的分泌物,就是痰液。在正常狀況下,痰液的分泌量不多時,可藉由細微纖毛擺動,把痰液自然排出,並不會感受到痰液的存在。 老菸槍、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患者,因纖毛被破壞,無法有效擺動,會一直處於痰多狀態。而慢性支氣管擴張的患者,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肺炎導致支氣管變形扭曲,加上不健康的纖毛運動,無法順利排出痰液。另一種情況是季節交換,當有呼吸道敏感、病菌感染時,纖毛的擺動可能沒有大問題,但會因病菌、壞死細胞增加,使得痰液的量增加、變得濃稠時,也會出現痰多的症狀。 當越來越多的痰液,逐漸堆積在氣管、支氣管、肺泡會讓呼吸道變狹窄,若合併有發燒時,痰液有可能因水分減少而變得更濃稠,不易咳出來。蓄積的痰液,就有如病菌的培養皿,引起感染造成肺炎,甚至會影響肺臟的氣體交換功能,出現呼吸困難的不適。 2. 臨床症狀 慢性⽀氣管炎,初期可能只是 冬天較易咳嗽、咳痰,夏天則較無症狀。隨著病情發展,症狀逐漸加重,咳嗽加劇,痰呈泡 沫粘液狀。慢性⽀氣管炎⼤多會重複發⽣,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作。 3. 治療方式 1、每天喝八⾄⼗⼆杯⽔。⽔分可稀釋痰液使痰較好咳出。 2、服⽤阿斯匹靈或⼀些⽌痛退燒藥物幫助症狀緩解。但⼩於⼆⼗歲的病⼈禁⽌服⽤阿斯匹靈。 3、服⽤⽌咳藥物。 4、呼吸濕暖的空氣,如洗熱⽔澡吸收蒸氣。濕暖的空氣可幫助化痰。 5、必要時服⽤化痰或氣管擴張劑改善呼吸道暢通。 4. 照護措施 1、避免處於污染及塵埃環境中。 2、戒菸。吸煙或是接觸⼆⼿煙的⼈有較多感染⽀氣管炎的機會。 3、適當運動和休息。 4、注意家居環境的清潔、通風、保暖。 5、避免進入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 6、寒冷的冬季要加強⼝、⿐、喉等部位的保養。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2.17
改善呼吸道敏感的調油
使用前個人狀態描述 身體狀況記錄:睡眠品質不佳、上呼吸道敏感 情緒記錄:常感疲倦、精神緊張 療程目的:改善睡眠、改善呼吸道敏感、提振精神 精油調配: 3 % 基質名稱: 葵花按摩油 精油名稱 此精油的療效 歐洲赤松 淨化空氣、提振精神、補強身體元氣 穗甘松 舒緩緊張、減輕壓力 玫瑰 提振心情,舒緩緊張和壓力、促進黑色素分解,改善皮膚乾燥,恢復皮膚彈性 使用心得追蹤 使用前 氣味感受: 三種精油加在一起味道強烈偏酸,聞久會有淡淡的玫瑰味讓酸感減淡。 使用後 心靈感受: 當時剛好有運動完小腿痠痛脹的狀況,睡覺前塗抹及按摩小腿,瞬間有放鬆及感受到腿部壓力減輕很多,進而也有改善睡眠品質。
療程配方設計
2023.11.20
改善睡眠提振精神
使用前個人狀態描述 身體狀況記錄:睡眠品質不佳、上呼吸道敏感 情緒記錄:常感疲倦 療程目的:改善睡眠、改善呼吸道敏感、提振精神 精油調配: 3 % 基質名稱: 葵花按摩油 精油名稱 此精油的療效 薰衣草 放鬆助眠、止痛、抗菌、改善呼吸道 甜橙 緩和情緒、平衡緊張的消化道 桉油樟 呼吸道感染、感冒、肌肉疲乏、失眠、鼻竇炎、抗病毒 使用心得追蹤 使用前 氣味感受: 桉油樟讓我有清涼的感受,讓我想到一整片青綠色的草原,甜橙暖暖的柑橘香氣讓我感受到有曬太陽的溫暖,薰衣草沉穩的草本香氣讓人安心。 使用後 心靈感受: 三種精油讓我感受到沉靜、溫暖與開闊的感受,在睡眠上有感受到心情比較放鬆以及改善稍稍容易醒的狀況,早上起床容易鼻塞的狀況有稍稍改善,疲倦時直接吸嗅有提振精神的感覺。
療程配方設計
2023.11.20
舒緩皮膚發炎的調油
使用前個人狀態描述 身體狀況記錄:身體狀態正常,但隨著天氣變化,氣溫濕度變化大時,有時氣管、呼吸道、皮膚就容易敏感,引起乾咳或皮膚起疹子、泛紅發癢的狀態 情緒記錄:工作壓力大,神經緊繃,容易焦躁易怒 療程目的:呼吸道保養、皮膚消炎抗敏、鎮靜安撫、舒壓、消除疲勞 精油調配: 3 % 基質名稱: 橄欖油(未精煉) 精油名稱 此精油的療效 羅文莎葉 抗過敏、口唇/皮膚皰疹、呼吸道保養、調理失眠、肌肉疲乏 羅馬洋甘菊3% 鎮定安撫、調理異味性皮膚炎、濕疹 扁柏 呼吸道暢通、抗菌、抗金黃色葡萄球菌(鼻竇炎、中耳炎…) 花梨木 安撫神經、消除慢性疲勞、壓力型頭痛、舒緩濕疹、皮膚炎 使用心得追蹤 使用前 氣味感受: 一聞到扁柏的氣味,就聯想到兒時記憶中外公外婆的家,我的外公年輕時在林務局擔任公務員,因此家中有很多檜木傢俱,扁柏讓我聯想到一種安全感還有童年快樂的回憶,有種既熟悉又安定的感覺;花梨木的氣味則是至今為止,我心中的第一名,木質調又帶有一種淡雅的香味,在我的想象中若把花梨木擬人化來比喻,總是散發母性的能量,或許是森林守護神或大地之母的感覺。樟科的羅文莎葉對我來說,就屬於不討喜的刺激性氣味,雖然樟科植物在療效上有許多功用,但就氣味來說,多數樟科植物的氣味都不是我的首選,但這次羅文莎葉搭配扁柏和花梨木的氣味,免疫精油整體而言的氣味,我是喜歡的。 使用後 心靈感受: 這支精油是目前初階、中階調製精油中,我最常使用的精油,時常在呼吸道敏感或神經緊繃時塗抹這支精油在後頸、耳後側或胸口的位置,能快速舒緩當下緊繃不適或想咳嗽的症狀,有效舒壓,且幫助我安定精神、集中注意力。另外,除了我自己使用之外,在調製完這支免疫精油隔日,我爸爸剛好嚴重落枕,當時也有讓他嘗試塗抹這支精油在落枕的肩頸處,當下他表示塗抹完肩膀有明顯感受到比較放鬆,但大約塗抹兩次後,當天他反常的連續打嗝打了一整天,嚇得他再也不敢使用了。
療程配方設計
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