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
logo
color-palette
sitemap
loading-flower
star-dot
school-arror
search
rotate-right
rotate-left
slide-arror
change-pw
pencli-edit
add-account
edit
close
cert
advance-filter
pencli
exam
check
calendar
disabled
bar-3
enabled
map
charging-pile
power
money
history
battery
bolt
delete
logout
dashboard
member
product
faq
accounts
setting
layout
chip
adjust
gear
eye
desktop
database
ipad
iphone
phone
printer
bubble
book-open
play-video
printer
forward
backward
sort-none
sort-asc
duplicate
sort-desc
about
news
carousel
questionnaire
onsale
order
payment
stock
mail
school-check
plus
minus
left
right
location
photo
zoomin
zoomout
up
down
chat
link
external-link
circle-border
cloud-upload
person-photo
music
video
file
image
save
content
exchange
down-arrow
up-arrow
list
table
header-mark
download
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配方資料庫
芳療心路
療程配方設計
精油直覺觀察筆記
芳香療法個案集
首頁
配方資料庫
芳療心路
療程配方設計
精油直覺觀察筆記
芳香療法個案集
禾場首頁
TO TOP
首頁
配方資料庫
尿布疹
配方 / 尿布疹
共
22
筆
相關文獻
尿布疹
共
22
筆
芳香療法課程心得:精油功效、應用與安全指南
芳香療法與精油基礎芳香療法課程讓我對香味有新的認知。 香味不只可以讓心情愉悅,還有療效。不同精油有多種功效,上課中老師有詳細解說。精油不只是香味,還很科學。 精油的萃取方式包括蒸餾法、壓榨法、溶劑萃取法等,可萃取出精油與純露。純露的使用方式有噴霧、濕敷、沐浴、漱口、頭皮及頭髮護理、急救等。口服精油的運用方式包含按摩、擴香、泡澡,這些搭配精油可以讓身心靈感到放鬆。精油調配要以個案來挑選合適的精油。 芳香療法對身體與心理有很好的作用。當神經系統有負能量時,可搭配檸檬、甜橙、葡萄柚等精油,幫助散發正能量、正面思考,促進精神層次與心靈層次的覺醒,緩和情緒、鎮靜神經、放鬆心情、移除焦慮、提振精神。芳香療法的應用與功效純露的功效 羅馬洋甘菊純露適合乾性與敏感性膚質,羅馬洋甘菊具有鎮靜安撫功效。外用可安撫皮膚敏感、紅腫、曬傷、燙傷,亦可用於寶寶尿布疹、濕疹、哺乳期乳頭護理、外生殖器的搔癢及非傳染性的發炎現象,並可用沐浴方式來舒緩。精油的保存、禁忌與學習心得 精油與純露的保存方式 精油應避免陽光照射,存放於通風陰涼處,並可置於木盒內保存。純露開封後應盡早使用,並以冷藏保存最佳。 精油的毒性與使用禁忌 容易造成皮膚刺激的精油包括丁香、黑胡椒、薑、檸檬、西香茅、薄荷。 可能造成神經中毒的精油包括艾草、鼠尾草、牛膝草、樟樹。 懷孕期間應避免使用的精油包括羅勒、快樂鼠尾草、天竺葵、牛膝草、玫瑰。 具有光敏感性的精油包括歐白芷、柑橘類精油。 癲癇患者應避免使用的精油包括迷迭香、牛膝草。 氣味與情緒的關聯 氣味與邊緣系統、負面情緒及記憶部分有直接聯繫。不同精油有不同的效果。總結 這堂芳香療法課程讓我更加了解大自然的奧妙。人類需要大自然的擁抱,才能重獲生命的泉源。芳香療法帶來感官與嗅覺的體驗,學習之路永無止盡。目前,我僅開啟了芳療的一小部分,未來仍有許多關卡等待我去解開芳療之謎。
芳療心路
2025.02.21
異位性皮膚炎的芳療個案研究
1.文獻查證 1. 病因 過敏或是免疫功能異常是目前認為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因素,但真正原因目前也不甚清楚。患 者會對環境中如塵蟎、食物等許多過敏原產生皮膚過敏反應,在許多病患的血中會發現有免疫球蛋白 E(IgE)及嗜伊紅性白血球增高的情形。這類病人的皮膚是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當病人遇到冷、熱、乾 燥的空氣、情緒、壓力的刺激等、壓力的刺激等,將會使病情加重。另外有許多因素例如出汗、摩擦、接觸過敏性或刺 激性物質(如動物毛髮、地毯、尼龍、肥皂等)或是 吃入或吸入過敏原(如牛奶、蛋、花粉等),都有可 能造成皮膚發癢及病情惡化。 2. 臨床症狀癢及皮膚乾燥是主要的臨床症狀,皮膚病病灶 的型態與分佈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在臨床上可分為三期: 嬰兒期: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在二至三月大時開 始發病,通常會持續二至三年。常見的部位為雙頰、前額及頭皮。在冬天時雙頰的皮膚會有乾燥、 發紅、脫皮的現象,但嘴巴和鼻子周圍的皮膚是 正常的。此外,或許是因為口水和局部沖洗的刺 激,下巴的症狀通常比兩頰嚴重。如果病童有舔 嘴唇的習慣,會造成口唇周圍脫皮、結痂、有滲 出液的情形。這些發癢的紅疹會使得小嬰兒躁動 不安及不易入睡。另外有少數病患會發生在膝膕 窩及皮膚皺摺處,但跟尿布疹不一樣的是,異位 性皮膚炎通常不會發生在包尿布的地方。這些病 人中,約有一半會在一歲半前痊癒,另外一半的 病情則會延續至兒童期。當小朋友開始學爬之 後,病灶可能會擴展到四肢的伸側與手腕。 兒童期:這個時期的病灶分佈較廣,多集中於手肘 窩、膝窩、頸部、手腳關節等處呈對稱分佈,剛 開始為增厚性乾燥病灶,經嚴重搔抓後,皮膚會 有破皮、滲出液、結痂等慢性濕疹性病灶。小朋 友癢的時候搔抓患部,造成溼疹更加惡化也更加 4癢,形成一種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大部份病人 會在 10至 12歲前慢慢痊癒,只有少部份病人會 持續至成人期。 3. 治療方式青年期與成人期:約有 5%~10%的病人會延續 到二十歲,其病灶與孩童型類似,好發於手肘窩、膝窩、頸項、前胸部、手腕、足關節等處。這個 時期局部皮膚苔癬化更明顯,也會有變厚、變粗等情形,膚色也較深。皮膚表現的型態有下列幾 種:四肢屈側的皮膚炎、手部溼疹、眼睛周圍的溼疹、肛門及生殖器周圍的慢性皮膚炎。 藥物療法: 口服藥物 口服抗組織胺:口服抗組織胺是是異位性皮膚炎 的主要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搔癢,有些病患甚 至必須長期服藥,等症狀較穩定再逐漸減少藥量,才能將症狀控制的較穩定。 口服抗生素:當病患因為搔抓而出現傷口而合併細 菌感染時,則必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必須吃滿一 個療程再停藥,否則會使病情反覆發作甚至惡化。 口服類固醇:當急性期可合併使用類固醇,能使症 狀快速得到控制。 外用藥膏 類固醇類藥膏: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外用藥,類固醇藥膏具有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類固醇藥膏的強弱不同,會因嚴重度,年齡,病灶 部位之不同而調整,請依醫師指示使用。副作用有 皮膚萎縮、皮膚色素脫落、青春痘等。 局部免疫調節藥物:這是新一類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它是一種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藥物,它的作用機轉主要是選擇性的抑制免疫細胞合成細胞激素的功能,改變發炎細胞的表面抗原,但不會影響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功能,因此大大地降低了副作用的發生。不過這類藥物的作用時間較慢,大約使用兩週才會漸漸看到效果,剛開始治療 時可能會出現些許灼熱、刺癢的感覺,但不適感會 隨著時間慢慢減少。 ■避免皮膚刺激物:剪短指甲以減少搔抓所帶來的傷害。 避免過度沐浴或清潔,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可避免皮膚更乾燥。 洗澡時不宜使用過燙的水,盡量 使用溫和,pH值中性的清潔劑,洗完澡後可立刻擦上成分單純不含香精的乳液來預防皮膚乾燥。 穿著棉質的衣服,避免羊毛、尼龍等衣料。 夏天最好處於涼爽有空調的環境,以不流汗為原則,最好讓病患處於空調環境,在大太陽底下避免出門。 冬天要避免乾燥,可適量塗抹乳液,並減少沐浴的次數與時間。 ■居家環境的注意事項:動物皮屑、毛髮、排泄物是常見的過敏原,避免在室內養貓狗鳥等寵物。室內不鋪地毯、草蓆榻 榻米,以百葉⑤代替厚重⑤簾布,避免絨毛玩具,每週以熱水清洗枕頭、寢具,清掃家中及環境以減少灰塵。用這些方法來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 少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 激氣味物質。 使用空氣清淨機(須定期更換濾網)以減少黴菌生長,並使用除濕機保持濕度在 50~65%間。 ■其他注意事項:避免溫差過大,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對冷、熱或 周圍氣溫的改變很敏感,溫差變化過大容易使病情惡化。 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空氣污染區,避免二手煙。 一般不須限制飲食,只有在症狀非常嚴重,一般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病人皮疹的發作與食物有非常明顯的關聯,才須要飲食控制。較常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奶.蛋.魚.小麥.花生.大豆等,可嚐試避免食用數週至病情改善。 保持情緒穩定與避免壓力。 由於經常搔抓,所以傷口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而這些感染也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 因此除了避免搔抓之外,一旦產生傷口必須小心 處理以避免二度感染。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19.10.27
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芳療個案研究
1.文獻查證1. 病因 過敏或是免疫功能異常是目前認為造成異位性皮 膚炎的重要因素,但真正原因目前也不甚清楚。患 者會對環境中如塵蟎、食物等許多過敏原產生皮膚 過敏反應,在許多病患的血中會發現有免疫球蛋白 E(IgE)及嗜伊紅性白血球增高的情形。這類病人的 皮膚是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當病人遇到冷、熱、乾 燥的空氣、情緒、壓力的刺激等 、壓力的刺激等,將會使病情加重。 另外有許多因素例如出汗、摩擦、接觸過敏性或刺 激性物質(如動物毛髮、地毯、尼龍、肥皂等)或是 吃入或吸入過敏原(如牛奶、蛋、花粉等),都有可 能造成皮膚發癢及病情惡化。 2. 臨床症狀 癢及皮膚乾燥是主要的臨床症狀,皮膚病病灶 的型態與分佈會隨著年齡而改變,在臨床上可分為 n 嬰兒期: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在二至三月大時開 始發病,通常會持續二至三年。常見的部位為雙 頰、前額及頭皮。在冬天時雙頰的皮膚會有乾燥、 發紅、脫皮的現象,但嘴巴和鼻子周圍的皮膚是 正常的。此外,或許是因為口水和局部沖洗的刺 激,下巴的症狀通常比兩頰嚴重。如果病童有舔 嘴唇的習慣,會造成口唇周圍脫皮、結痂、有滲 出液的情形。這些發癢的紅疹會使得小嬰兒躁動 不安及不易入睡。另外有少數病患會發生在膝膕 窩及皮膚皺摺處,但跟尿布疹不一樣的是,異位 性皮膚炎通常不會發生在包尿布的地方。這些病 人中,約有一半會在一歲半前痊癒,另外一半的 病情則會延續至兒童期。當小朋友開始學爬之後,病灶可能會擴展到四肢的伸側與手腕。 n 兒童期:這個時期的病灶分佈較廣,多集中於手肘 窩、膝窩、頸部、手腳關節等處呈對稱分佈,剛 開始為增厚性乾燥病灶,經嚴重搔抓後,皮膚會 有破皮、滲出液、結痂等慢性濕疹性病灶。小朋 友癢的時候搔抓患部,造成溼疹更加惡化也更加 4 癢,形成一種越抓越癢的惡性循環。大部份病人 會在 10 至 12 歲前慢慢痊癒,只有少部份病人會 持續至成人期。 n 青年期與成人期:約有 5%~10%的病人會延續 到二十歲,其病灶與孩童型類似,好發於手肘窩、 膝窩、頸項、前胸部、手腕、足關節等處。這個 時期局部皮膚苔癬化更明顯,也會有變厚、變粗 等情形,膚色也較深。皮膚表現的型態有下列幾 種:四肢屈側的皮膚炎、手部溼疹、眼睛周圍的 溼疹、肛門及生殖器周圍的慢性皮膚炎。 3. 治療方式 n 口服抗組織胺:口服抗組織胺是是異位性皮膚炎 的主要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搔癢,有些病患甚 至必須長期服藥,等症狀較穩定再逐漸減少藥 量,才能將症狀控制的較穩定。有的家長對於口服藥會有疑慮而不願給病童服藥,其實抗組織胺 是種相當安全的藥物,且若不用口服藥控制病患的癢感只是一味塗藥,不但是種捨本逐末的方法 且無法有效控制病情。 n 口服抗生素:當病患因為搔抓而出現傷口而合併細 菌感染時,則必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必須吃滿一 個療程再停藥,否則會使病情反覆發作甚至惡化。 n 口服類固醇:當急性期可合併使用類固醇,能使症 狀快速得到控制。 n 外用藥膏 類固醇類藥膏: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外用 藥,類固醇藥膏具有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 類固醇藥膏的強弱不同,會因嚴重度,年齡,病灶 部位之不同而調整,請依醫師指示使用。副作用有 皮膚萎縮、皮膚色素脫落、青春痘等。有些人聽到 類固醇就直覺是有害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類 固醇類藥膏跟其他所有藥物一樣,大部分的併發症 都是由於使用方法錯誤而造成,若能在醫師指示下 正確的使用,其實是有效而安全的。 n 局部免疫調節藥物:這是新一類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的藥物,它是一種不含類固醇的免疫調節藥物,它 的作用機轉主要是選擇性的抑制免疫細胞合成細胞 激素的功能,改變發炎細胞的表面抗原,但不會影 響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功能,因此大大地降 低了副作用的發生。不過這類藥物的作用時間較 慢,大約使用兩週才會漸漸看到效果,剛開始治療 時可能會出現些許灼熱、刺癢的感覺,但不適感會隨著時間慢慢減少 4. 照護措施 n 避免皮膚刺激物 剪短指甲以減少搔抓所帶來的傷害。有些病童會 在夜晚無意識的搔抓,可戴手套睡覺或是用紗布 蓋起來。 避免過度沐浴或清潔,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可避 免皮膚更乾燥。洗澡時不宜使用過燙的水,盡量 使用溫和,pH 值中性的清潔劑,洗完澡後可立刻 擦上成分單純不含香精的乳液來預防皮膚乾燥。 穿著棉質的衣服,避免羊毛、尼龍等衣料。 7 夏天最好處於涼爽有空調的環境,以不流汗為原 則,最好讓病患處於空調環境,在大太陽底下避 免出門,嬰兒也避免包裹太厚的衣物。冬天要避 免乾燥,可適量塗抹乳液,並減少沐浴的次數與 時間。 n 居家環境的注意事項 動物皮屑、毛髮、排泄物是常見的過敏原,避免 在室內養貓狗鳥等寵物。室內不鋪地毯、草蓆榻 榻米,以百葉窗代替厚重窗簾布,避免絨毛玩具, 每週以熱水清洗枕頭、寢具,清掃家中及環境以 減少灰塵。用這些方法來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 少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 激氣味物質。 使用空氣清淨機(須定期更換濾網)以減少黴菌生 長,並使用除濕機保持濕度在 50~65%間。 n 其他注意事項 避免溫差過大,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對冷、熱或 周圍氣溫的改變很敏感,溫差變化過大容易使病 情惡化。 n 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空氣污染區,避免二手煙。 一般不須限制飲食,只有在症狀非常嚴重,一般 治療無法控制病情,或病人皮疹的發作與食物有 非常明顯的關聯,才須要飲食控制。較常引起過 敏的食物如奶.蛋.魚.小麥.花生.大豆等,可嚐試避 免食用數週至病情改善。 保持情緒穩定與避免壓力。 由於經常搔抓,所以傷口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感 染,而這些感染也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 因此除了避免搔抓之外,一旦產生傷口必須小心 處理以避免二度感染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用油時的感覺: (由個案母親代為打字提供) 香香的,擦起來很舒服,擦了以後感覺沒那麼刺痛了,但是還是會有一點癢癢的感覺,也因為皮膚比較乾燥所以會一直發癢,需要持續擦,但擦起來是舒服的感覺很舒潤。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我用了阿姨做給我的藥膏以後,涼涼的感覺,真的完全不癢了,原本紅紅破皮的地方也好了,也不痛了,到現在也都沒有再發作,我覺得真的很神奇,之後如果又有哪裡癢癢的,我都可以拿來擦,真的好實用!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好謝謝阿姨幫我治療我的皮膚發炎,之前有試過看醫生擦藥膏,但都只維持一兩天之後又會復發,一直發癢,每次都抓到手破皮爛掉,這次阿姨幫我做的藥膏真的好有效,擦了清涼又香香的很舒服,阿姨說他之後還會持續幫我做,只要我有任何皮膚上問題都可以幫我,所以我真的很謝謝她,我覺得阿姨好棒!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6.16
改善濕疹的芳療個案研究
1.文獻查證 1.病因: 一、溼疹(Eczema)是皮膚上最常見的一種病症之一,原指皮膚有炎症反應,發生小水泡,並有滲出液的狀態。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皮膚炎,症狀特點包括:發炎部位呈紅色、皮膚表層稍微隆腫,有時伴隨水泡及體液滲出的現象,無論大人、小孩都可能是發患者。 二、「濕」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比較準確的說法,濕疹就是一種表皮對內因性及外因性刺激發生炎 三、症反應現象。與過敏的關係 溼疹可能是過敏的一種表現,如接觸性皮膚炎,但在醫學定義中,過敏是泛指個體對某種物質表現比大多數人更強的免疫反應,可以在皮膚上或其他器官上呈現,且涵蓋的型態很廣,例如:氣喘是呼吸道過敏、蕁麻疹是皮膚的過敏。 為什麼會得溼疹?種類有哪些? 濕疹發生原因有很多,一般可分為內因性、外因性兩種內因性 因為本身的體質因素所造成。例如:壓力過大,就有可能引發脂漏型溼疹、鬱積性溼疹;過敏體質者則容易引發錢幣狀溼疹、異位性皮膚等。 外因性 可能是受到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經常包尿布的小嬰兒容易因不透氣,而引發尿布疹、曝曬在陽光下而造成皮膚發炎等,有些則其他原因。 種類區分 濕疹的名稱及分類並沒有非常系統化,有時依據外觀型態命名,例如錢幣型溼疹;有時依據原因,如腿部容易罹患的缺脂性溼疹;有時為古早命名沿用至今,但有誤導病因之嫌疑,如手、腳部常發生之汗皰疹,雖然與汗水無直接關連,但仍沿用此名稱。 看診時,病人必須詳述濕疹出現的時間、生活作息、接觸史、過敏史,以便於醫師除了目視之外的診斷依據,藉以找出病因。 通常濕疹從外觀即可鑑別診斷,不過少數濕疹可能與其他疾病混淆,比如胯下的徽菌感染,因為是淫熱引起,常被認為是一種濕疹,而使用錯誤的治療。 乳房部位的濕疹,症狀類似一種叫做柏哲氏病的癌症〈帕哲氏病是乳癌的一種,臨床表現最初為乳頭表面會出現脫屑、結痂,出現類似濕疹樣的皮膚變化〉,這時就需要進一步切片檢查來確認,才能正確治療! 2.臨床症狀 濕疹的症狀,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症狀。急性溼疹會引起水泡、劇癢,若是放任不管、不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後,皮膚表面會變得較厚,水泡較少,持續發紅,稱為「亞急性溼疹」;久而久之,可能會變得又厚又乾,形成白色脱屑及顆粒性隆起,就是所謂「慢性苔癬化」症狀,就比較不容易根治,會一再復發。 濕疹家族症狀 只要皮膚出現小水泡、紅斑、脫屑的病症屬於濕疹家族,臨床的症狀可分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慢性苔癬化。 一、急性濕疹 皮膚會出現發紅、腫脹、發癢的現象,接著會冒出一顆顆小水泡,水泡破掉後會有滲液流出。二、亞急性濕疹 此時急性滲出液已開始變乾、結痂,皮膚也會慢慢變得比較厚,摸起來會有些粗糙感,有些時候還會伴隨著脫皮的現象,有些患者在此一時期仍然會持續發癢。 三、慢性苔癬化 患部的皮膚逐漸變為苔蘚化,和正常皮膚比起來顯得更為乾燥、更粗,嚴重時甚至還會產生龜裂現象,不過並不是所有濕疹都會轉變為慢性病症,大多數的溼疹症狀在經歷亞急性時期以前就可痊癒了。 3.治療方式 濕疹不同類型與不同時期的治療方式 濕疹這種變化多端的疾病,醫師不只是要「對症下藥」,還要思考到更源頭的誘發因子,以及想辦法預防持續惡化等許多面向。在不同時期的濕疹可能代表不同的成因、不同的症狀,自然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醫師通常會依照患者的病史、接觸以及症狀來推測這是內因性濕疹還是外因性濕疹。如果患者在發作之前有特別接觸過什麼物質、吃過什麼食物,或者是明確找到某個外在因素跟濕疹發作的關聯性,這樣的狀況通常是外因性的濕疹。醫師會先請患者避開接觸這些誘發的因子,並同時緩解病治療症狀。例如泡溫泉之後開始起紅疹,可能是泡熱水誘發的乾燥性皮膚炎。摸了某種金屬後突然手開始紅癢,可能是接觸性皮膚炎。這些都屬於外因性濕疹的。 但如果找不到外在的誘發因子,就要考慮是內因性濕疹,通常這跟體質有關。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等這些都屬於內因性濕疹。搞懂內因性與外因性之後,接下來會濕疹的病程分期,來決定治療的方針。 在急性期的濕疹,要先思考誘發的原因。例如嬰兒、孩童、青少年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這類的體質因素,成人如果發生在手指就要考慮汗泡疹,如果在接觸了特殊物質後發作則要考慮接觸性皮膚炎。醫師會先建議避免誘發的因子,並且開藥進行消炎、止癢,並且預防感染,目標是避免急性濕疹嚴重發炎或反覆發作。因為嚴重的發炎、感染,以及反覆的發炎反應會使皮膚每況愈下,進展成亞急性甚至是慢性濕疹。 在亞急性期的濕疹,如果進展到這個階段通常代表患者之前已經反覆急性濕疹發作過一段時間,暗示著患者有濕疹的體質,並且皮膚的表皮層已經不是健康完整的狀態了。因此醫師除了症狀治療以外,通常還會提醒患者避免各式的誘發因子,並且強化保濕,希望讓已經受損的表皮能夠逐漸復原。 而慢性期的濕疹,表皮已經反覆嚴重發炎一段時間,粗糙、不健康的表皮很容易就又會引起發炎。這個階段的治療重點會放在積極保濕,讓新的角質能夠逐漸取代受損的角質,回到健康的皮膚狀態。以下介紹一些常用的症狀治療藥物: 外用類固醇可以在輕微至中度嚴重程度的濕疹達到不錯的消炎以及止癢效果。但長期使用會擔心皮膚萎縮或變薄的副作用,因此醫師有時會使用局部的免疫抑制劑(topicalcalcineurininhibitor,例如 tacrolimusorpimecrolimus)來幫忙控制疾病。 抗生素與抗黴菌藥物分別會被使用在伴隨細菌或者是黴菌感染的濕疹患者身上,這類藥物可以控制感染,避免感染讓濕疹更加嚴重,但這類藥物一定要配合醫囑吃完整個療程,避免產生抗藥性害人害己喔! 抗組織胺是常見用在濕疹患者身上用來止癢的藥物。雖然有些專家認為這類藥物實際的止癢效果不強,有效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嗜睡的副作用。研究也發現會產生鎮靜效果的抗組織胺 (diphenhydramine,hydroxyzine,andcyproheptadine)比較有效,嗜睡負作用弱的抗組織胺效果就比較差。 但有些非常頑強的濕疹,光是做到這些還不夠。近年來國內外對於難治、反覆發作的濕疹使用濕敷療法越來越流行。原理基本上就是把濕疹的患處用厚厚的保濕產品,有時甚至會混著藥膏包覆起來,讓濕疹的部位更完整、更持續地保濕,並且讓藥效發揮得更好。在積極的濕敷療法下,許多患者都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照光療法也是濕疹治療的一個選項。使用特定波長的光線照射患處,可以透過局部調控免疫的方式,達到緩解發炎的效果。只是這類治療通常不能求速效,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療程,才能發揮比較好的作用喔! 醫生採取每種治療方式,背後會有一套邏輯與想法,當你對醫師使用的藥物有疑慮的時候,請一定要直接跟醫師討論。如果出現任何藥物副作用,也請打電話回去給診所或藥師詢問,這都是可以透過正規的醫療處置降低副作用或相關風險的。請避免自行調整用量或者是自行停藥,不然很容易淪為醫病雙輸的局面啊! 4.照護措施 濕疹的保養與預防:避免刺激、溫和清潔、積極保濕 在講保養與預防之前,要先講一件絕對不能做的事!去看皮膚濕疹的時候,常會遇到醫師不厭其煩,甚至是語帶恐嚇(?)地提醒你:「絕對不要用手抓!」其實我們醫生也是很想要溫柔的啊 ~能夠當暖男誰想要當怪叔叔?能夠當仙女姊姊誰想要當惡婆婆?好,扯遠了。總之醫師叫你絕對不能用手抓是絕對正確的。 濕疹發作的時候常會伴隨難以忍受的癢,但指甲是手上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如果不慎抓破病灶,可能造成進一步的細菌感染。即便沒有感染,反覆讓表皮再受損,也會讓濕疹的情況惡化。不管到底有多癢,絕對不能用手去抓就對了!坊間流傳了某些招數,有些人會教你用熱水沖的、戴著手套用拍的、用指尖彈的、用手掌搓的,但以上的這些方式,通通都是錯的!濕疹最怕的事情就是進一步破壞已經脆弱的表皮,或誘發病灶的微血管擴張,上面這些招數都會對濕疹造成更多傷害啊! 真的很癢的話,請醫師開立止癢的藥物是很合理的,不要聽到藥物就排斥。如果擦了藥還是癢的話,目前最建議的方式,還是使用冷水或微涼水沖,或者是有些人會用冰袋短時間冰敷一下溼疹發作的位置,然後趕緊使用保濕乳液。 在濕疹的日常的保養與預防中,要記住以下幾個重點:預防過敏、避免刺激、溫和清潔、積極保濕。 預防過敏方面,有些人會對塵蟎、動物的皮屑、黴菌、花粉⋯⋯等物質過敏,但過敏是不是一定就跟濕疹發作有關呢?其實相關證據還不明確。但通常醫師還是會建議做好居家環境清潔,使用空氣清淨機,控制家中的相對濕度在 50-60%左右,還是會有幫助。另外有些研究認為濕疹跟食物過敏有關,特別是牛奶、雞蛋、小麥、花生⋯⋯等食物,但其實食物過敏在大部分的案例中和濕疹發作不一定有關係。因此除非真的對某種食物過敏再避免食用即可,不然實在不須矯枉過正。但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酒精或辛辣的食物,很容易刺激微血管擴張,所以醫師通常會建議患者別喝酒,也別吃麻辣鍋、泡菜鍋這類刺激性的食物喔! 避免接觸方面,濕疹體質(異位性體質)的人在體質上就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接觸性皮膚炎,而已經受損的表皮更會讓這個傾向惡化。有些患者對鎳、香料、防腐劑,或者像是新黴素等等局部性治療產品或藥劑所含的成分可能會產生接觸性皮膚炎。因此在產品的選用上,要比一般人更小心挑選。另外穿在身上的衣服最好使用棉質的成分,不要過度粗糙,畢竟過度摩擦還是有可能誘發濕疹發作。如果是在臉部的濕疹,化妝還是儘量能免就免,如果非要化妝不可,儘量選用無香料的產品,也儘量不要化濃妝,畢竟濃妝往往必須要用強的界面活性劑才能清潔掉,對於皮膚但 刺激與傷害還是比較大。 溫和清潔方面,因為濕疹患者的表皮已經很不健康,正常的天然保濕因子以及生理性脂質都缺乏的狀況下,如果再對表皮做過度清潔,反而會讓皮膚更乾燥、症狀更惡化。如果皮膚沒有太油太髒,其實使用清水洗滌就可以。如果真的比較髒的時候,可選用含溫和的界面活性劑的清潔產品。清洗的時候水溫不宜過熱,微涼到微溫的溫度都還可以接受。用雙手搓洗,不必使用任何清潔用的工具,否則反而會讓表皮受損。 積極保濕方面,在洗澡後不須把身體擦到非常乾,略帶一點濕的時候就可以趕快使用保濕產品。選用的保濕產品可以油一些,例如乳霜(Cream),或者是更油一些的油膏(Onintment)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乳液也沒有不行,但研究認為有些油的比例過低的乳液,可能鎖水能力不足會誘發濕疹發作。 保濕這件事情也不是只有洗澡完之後才做,每天至少早晚要各做一次,甚至平常只要覺得濕疹的位置又變乾了,就可以再使用保濕產品。只要完整做到以上的注意事項,多數人的濕疹都可得到還不錯的控制,甚至是完全痊癒喔! 濕疹真的是困擾很多人的疾病,而且這群患者常常是長年必須和反覆發作的濕疹作戰。濕疹如果沒有處置好,有些人甚至會進展為蜂窩性組織炎哩!這篇文章認真整理了濕疹的成因、治療、預防與保養方式,希望能對濕疹的病友以及病友家屬們有幫助。大家在學習正確保養之外,也應該找一位可信任的專業醫師,讓醫師完整了解你的病史與完整的身體狀況,給予你更個人化的完整建議。另外除了藥物與保養以外,也別忘了正常作息並保持心情愉快,壓力也是誘發濕疹發作的原因之一喔!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用油時的感覺:初期沒有特別感覺,與其擦類固醇的藥物不如試試看芳療調整,油的吸收度算札實,味道普通,但可以改善止癢比較重要。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當癢的時候發作,會有質疑真的能改善嗎?但經過實際天天的使用,發現都有在進步,有時候會依照不同的狀況改用別支,效果仍顯著,尤其薄荷那瓶,超級止癢,而美白也是努力使用,也有效果。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從遲疑到實際使用,確實真的很不一樣,對於每個配方都有簡單說明,而用的油品質也不差,對於長期用藥物治療的轉換一下用芳療輔助,有這樣改善經驗也是一種體驗,我相信在芳療師的輔助下,我的皮膚會有優化改善的機會。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7.03
改善濕疹
1.文獻查證 1. 病因 濕疹 (Eczema)是皮膚上最常見的一種病症之一,原指皮膚有炎症反應,發生小水泡,並有滲出液的狀 態。簡單來說,就是一種皮膚炎,症狀特點包括:發炎部位呈紅色、皮膚表層稍微隆腫,有時伴隨水泡及體液滲出的現象,無論大人、小孩都可能是發患者。「濕」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比較準確的說法,濕疹就是一種表皮對內因性及外因性刺激發生炎症反應現象。 溼疹可能是過敏的一種表現,如接觸性皮膚炎,但在醫學定義中,過敏是泛指個體對某種物質表現比 大多數人更強的免疫反應,可以在皮膚上或其他器官上呈現,且涵蓋的型態很廣,例如:氣喘是呼吸道過敏、蕁麻疹是皮膚的過敏。 濕疹發生原因有很多,一般可分為內因性、外因性兩種: 內因性 因為本身的體質因素所造成。例如:壓力過大,就有可能引發脂漏型溼疹、鬱積性溼疹;過敏體質者則 容易引發錢幣狀溼疹、異位性皮膚等。 外因性 可能是受到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經常包尿布的小嬰兒容易因不透氣,而引發尿布疹、曝曬在陽光下而造成皮膚發炎等,有些則其他原因。 種類區分 濕疹的名稱及分類並沒有非常系統化,有時依據外觀型態命名,例如錢幣型溼疹;有時依據原因,如腿部容易罹患的缺脂性溼疹;有時為古早命名沿用至今,但有誤導病因之嫌疑,如手、腳部常發生之汗皰疹,雖然與汗水無直接關連,但仍沿用此名稱。 看診時,病人必須詳述濕疹出現的時間、生活作息、接觸史、過敏史,以便於醫師除了目視之外的診斷依據,藉以找出病因。 通常濕疹從外觀即可鑑別診斷,不過少數濕疹可能與其他疾病混淆,比如胯下的徽菌感染,因為是淫熱引起,常被認為是一種濕疹,而使用錯誤的治療。 乳房部位的濕疹,症狀類似一種叫做柏哲氏病的癌症〈帕哲氏病是乳癌的一種,臨床表現最初為乳頭 表面會出現脫屑、結痂,出現類似濕疹樣的皮膚變化〉,這時就需要進一步切片檢查來確認,才能正確治療! 2. 臨床症狀 濕疹患者的肌膚會出現一粒粒的丘疹、小水泡,表面會泛紅、腫脹,甚至流出組織液,這樣的症狀被稱為「海綿樣水腫(Spongiosis)」,會引起劇烈搔癢的不適感受。當皮膚長期處於 濕疹 發作的狀態,角質細胞將難以正常保濕和代謝,而肌膚也會隨之增生、變厚,變得粗糙、乾燥,容易脫皮起屑。 關於濕疹成因 ,雖然目前醫學界尚未有明確的定論,但普遍認為與遺傳、環境因子、免疫功能失調相關。 濕疹成因 1:基因遺傳 濕疹成因 當肌膚出現濕疹症狀,除了與個人體質有關,也可能是基因遺傳所導致,比如有濕疹、花粉過敏、氣喘等家族病史,孩子將會有更高的機率出現 濕疹 問題。根據美國管理照護雜誌(AJMC)的統計指出,父母患有濕疹,遺傳給孩子的機率高達七成。 濕疹成因 2:環境因子 濕疹成因 濕疹患者的肌膚較脆弱,難以抵抗外界刺激,容易受環境刺激而引發濕疹,出現丘疹、紅腫、搔癢等急性濕疹症狀。以下列出常見的濕疹觸發因子: 1. 塵蟎 2. 黴菌 3. 花粉 4. 灰塵 5. 氣溫變化 6. 動物毛髮 7. 特定食物 8. 特定金屬 9. 特定清潔劑 濕疹成因 3:免疫失調 濕疹成因 壓力過大,或是不良的作息、飲食習慣,都可能使免疫系統失調,導致免疫力過強或過弱,肌膚將長時間處於發炎狀態,引起濕疹問題。 3. 治療方式 (1) 急性期 濕疹 治療 濕疹 治療 醫師會開立止癢、消炎的類固醇藥膏,幫助緩解肌膚搔癢問題,此時患者只要改善生活習慣、正常飲食 ,並避免摳抓、勤擦保濕乳液,強化肌膚保濕,便能幫助受損角質更新代謝,重回健康狀態。 (2)亞急性期 濕疹 治療 濕疹 治療 若類固醇藥膏無法改善,醫師會開立口服抗組織胺,加上短期口服類固醇藥物。但必須注意的是,長期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用油時的感覺: 油的質地很滋潤,味道又很舒服,所以我直接把他當作日常乳液來使用,只要感覺油不見了就會補擦,幾天後期時就看得出效果。在用油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香氣而忘記自己是因為濕疹的關係在進行療程,所以就比較沒有因為濕疹而不舒服的困擾。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油很好推開,味道也很好聞不會讓人覺得膩,我洗完澡後會馬上塗抹,隔天睡醒後也會在塗一次,效果就蠻顯卓的了,很開心有當芳療師的個案。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芳療師知道我有濕疹方面的困擾,也知道我為了濕疹去看過很多次醫生,所以當她決定找我做個案時我想都不用想就直接答應了她,因為我本身之前也有接觸過芳療,所以知道精油的療效是很神奇的,結果濕疹真的消失了。我認為精油的味道讓我很放鬆,因為心靈得到了舒緩,所以生理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9.04
改善異位性皮膚炎
1.文獻查證 1.病因: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皮膚屏障保濕功能異常而造成乾燥、發炎等症狀,是 一種反覆發作又合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病。約有一半的小朋友會合併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 過敏或是免疫功能異常,是目前認為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重要因素,但真正原因目前也不甚清楚。患者會對環境中如塵蟎、食物等許多過敏原產生皮膚過敏反應,在許多病患的血中會發現有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伊紅性白血球增高的情形。 這類病人的皮膚是是非常敏感的,所以當病人遇到冷、熱、乾 燥的空氣、情緒、壓力的刺激等,將會使病情加重。 另外有許多因素例如出汗、摩擦、接觸過敏性或刺激性物質(如動物毛髮、地毯、尼龍、肥皂等),或是吃入或吸入過敏原(如牛奶、蛋、花粉等),都有可能造成皮膚發癢及病情惡化。 引起異位性皮膚炎的機轉相當複雜,包括FLG基因突變、免疫功能失調、環境誘發和皮膚屏障功能缺損等因素。另外,家族性遺傳過敏史(濕疹、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也是危險因子。有些病人接觸塵蟎、食物等過敏原後,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伊紅性白血球會增高,因而出現嚴重皮膚過敏反應。 2.臨床症狀: 常見症狀包含發癢、紅腫,以及皮膚龜裂。發炎區域常有清澈液體流出,液體會隨著發炎時間越久而越濃。異位性皮膚炎常初發於孩提時期,嚴重程度則隨年紀變化:未滿足歲的孩童身上紅疹常遍布全身;年紀稍大時影響範圍則主要位於膕窩及肘窩處;成人則好發於手腳。抓搔病灶會使症狀惡化,並提升皮膚感染的風險。許多患者常合併有乾草熱及哮喘的症狀。 臨床學上診斷判定異位性皮膚炎的條件,須符合下列條件三項或以上: ● 皮膚搔癢 ● 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同時病灶符合位置 ● 持續慢性或反覆性皮膚炎長達六個月以上 ● 個人或家族有異位性體質目前醫學臨床上將此症分為三期: 1. 嬰兒期:多數病患於2~3個月大時即開始發病,並持續約2~3三年;多半在雙頰、前額及頭皮顯現,常見的症狀為乾冷時兩頰變得乾燥、發紅、脫皮,但嘴部和鼻部外側周圍正常,同時下巴亦顯現病症,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口唇周圍結痂、分泌物、脫皮;而此時嬰兒易因病症的刺激而不安、躁動、不易入睡;但與尿布疹不同,包尿布部位通常不會發作。約50%病患可於兩歲前痊癒,但其餘則會延續至兒童期。 2. 兒童期:此時期會「癢疹型」或「苔蘚化」造成灰褐色皮屑、皮膚變厚、粗糙且深的皮膚紋路或黑色素沉澱,主要顯現於手肘窩、膝窩頸部與手足關節處且對稱分佈,衣物緊密包覆患症部位導致摩擦更會加重病情,或是兒童因搔癢而抓患部也會使症狀惡化,甚至成為一個惡性循環:「越癢越抓、越抓越癢!」;而冷、熱、乾燥的空氣、情緒、壓力的刺激 ……亦會加重病情等,若為增厚性乾燥病灶,經過度抓癢後,會破皮、濕潤、結痂。多數病患可於12歲前逐漸痊癒,極少部份病人會再延續至第三期。 3. 成人期:若非前兩期延續,則此時通常在青春期時發作,可能原因為荷爾蒙的改變或青春期的壓力;多為慢性濕疹性狀況,好發於手肘窩、膝窩、頸項、前胸部、手腕、足關節,一般而言病患應在30歲前後可痊癒。另外,女性生產後異位性膚炎發作的案例也常發現。 3.治療方式: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因此治療過程需要長時間耐心配合,配合醫師的治療;一般投以外用類固醇藥膏及止癢的抗組織胺藥口服藥,若有感染問題則併用抗生素,而極少數急性嚴重發作則可以口服的類固醇快速改善症狀,但副作用大,因此須由醫師判斷後使用。 嚴重反覆發作的孩子,則建議做進一步的『特異性IgE抗體、過敏性皮膚測試(針刺檢查)、貼布試驗』等檢驗,可提早找出過敏原以作為預防。 提高肌膚保濕功能與屏護力是照護異位性皮膚炎的首要步驟,患者不可輕忽。 近幾年來,開始有皮膚科醫師用濕敷療法,做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線治療。針對比較嚴重、病灶面積大、年紀小的嬰幼兒,考量到很多全身性治療的可能風險,濕敷療法就成了另一項治療利器。 目前新一代治療藥物主成分Tacrolimus,可選擇性的抑制免疫細胞合成細胞激素的功能,而改變發炎細胞的表面抗原,但並不會影響纖維母細胞合成膠原蛋白的能力,因此明顯降低副作用,效果較目前一線藥物類固醇藥膏緩慢,投藥初期會有輕微灼熱、刺癢感,短時間即會消失,且若投藥量控制得宜即無全身性副作用,但此成分禁止使用於感染性皮膚病灶,同時使用期間需避免日曬或紫外線照射。 4.照護措施: ● 剪短指甲,避免無意識搔抓時造成皮膚嚴重損傷 ● 避免過度沐浴及少用肥皂或含有藥性、皂鹼、香精之清潔劑,避免皮脂流失而使皮膚乾燥,可選用天然植物成份(如超濃縮葵花子油)之清潔嫩膚產品,以維護肌膚脂質。 ● 用溫水盥洗,避免酸鹼值高的清潔劑與洗衣劑,並應洗淨無殘留,以免刺激皮膚。 ● 沐浴後及乾冷時可塗抹適量無刺激(藥性、香精、防腐劑)的潤膚劑。 ● 遠離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物質或氣味。 ● 穿著棉質衣物,避免穿著易造成刺激的羊毛、尼龍材質。 ● 被子的選擇可選用蠶絲或化學材質,勿使用毛毯,易有塵蟎。 ● 避免衣物粗糙、過緊而造成摩擦刺激加重病情。 ● 高溫時保持涼爽避免流汗與太陽直接照射,汗水及陽光皆會刺激皮膚。 ● 避免接觸與動物(寵物)皮屑、毛髮、排泄物接觸,此類物體中皆含大量易刺激病原體。 ● 不鋪地毯,並應定期更換濾蓆榻榻米,遠離毛絨玩具,以免縫隙中孳生病原體。 ● 將厚窗簾布替換為百葉窗,灰塵易堆積於厚窗簾布上。 ● 周圍相對濕度保持50~65%間,同時避免溫差過大,患者極易因過度敏感而發作。 ● 使用空氣過濾器減少黴菌網。 ● 每週並以高溫清洗寢具,減少含菌數。 ● 時常清掃環境減少灰塵,降低刺激原。 ● 禁菸並遠離二手菸,菸中所含化學物質為體內免疫系統的大敵。 ● 部分患者避免食用牛奶、蛋、魚、小麥、花生、大豆,少數患者對其中食物過敏。 ● 減少情緒波動與精神壓力,經證實負面情緒與精神壓力會導致內分泌失調。 ● 皮膚傷口須小心處理,避免引發感染。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9.22
改善濕疹
1.文獻查證 1. 病因 濕疹是一個症狀的通稱,它包含的疾病多達幾十種。根據國家衛生服務(NHS)的研究,遺傳和環境因素的結合似乎與濕疹的發展有關。醫學上的命名有引起發炎的原因如: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日光性皮膚炎、鬱積性皮膚炎、蟲咬性皮膚炎、汗疹;或以部位、形狀命名如:尿布疹、顏面濕疹、富貴手、手部濕疹、汗疱疹等等。 在不同的家疾病下,當患者暴露於某些觸發因素時,可能會導致惡化,例如: l 花粉、黴菌、塵蟎、動物和某些食物(針對過敏者)。 l 寒冷乾燥的空氣。 l 皮膚接觸水或清潔用品。 l 皮膚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 l 皮膚接觸羊毛等粗糙材質。 l 壓力等情緒因素。 l 添加到潤膚乳液或肥皂中的香精或染料。 臨床上則依照病變的形式大致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的濕疹易有紅斑、水泡、破皮、糜爛、腫脹、痂皮等症狀,「濕濕」的名稱就是依這一類病灶的表徵而來。慢性濕疹呈現的症狀則多為乾燥、增厚、變粗糙、帶有鱗屑或色素沈澱等變化。常見在神經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鬱積性皮膚炎、富貴手等疾病中。慢性濕疹常會有反覆性發作,如果沒有妥善控制,可能因為天氣改變、作息不正常、壓力大,症狀就又發作起來。 2. 臨床症狀 無論什麼樣的濕疹,通常都可以依據病程分為三個時期:急性期、亞急性期與慢性期。 l 急性期:患者的皮膚通常會有紅色斑疹、水泡等發炎現象,並且劇烈搔癢,水泡破裂則會滲水、糜爛。 l 亞急性期:皮膚的患處依然發紅,但是出現光澤感,伴隨脫皮、脫屑。而急性期出現的傷口,到亞急性期時則會結痂。 l 慢性期:濕疹不但不再濕,反而出現皮膚乾燥的狀況。此時皮膚顏色變暗,紋路變得比較明顯,表皮會增厚,進而苔蘚化,同時也會伴隨脫屑,甚至龜裂。 3. 治療方式 濕疹無法治愈,因此治療包括控制症狀並試圖防止進一步發作。濕疹的一些治療選擇包括: l 潤膚劑:可滋潤皮膚,維持皮膚表面的水分,可以避免皮膚乾燥、搔癢及不適。 l 類固醇:可分外用和口服 n 外用類固醇:可減低皮膚發炎的情況,如搔癢、增厚和紅腫。醫師會按病人的年齡、患處及嚴重程度去決定藥物的強度。塗抹時 只要薄薄一層,不用塗抹太多,只要病人遵循醫師的指示正確使用,就能降低副作用的發生機率。 n 口服類固醇:可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療程來控制病情,患者必須在醫師的處方下才可使用口服類固醇。 l 非類固醇藥膏:可以有效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及其他敏感性皮膚炎,也不會有塗抹類固醇產生的 副作用。 l 抗組織胺:可以舒緩濕疹所引起的搔癢。 4. 照護措施 l 皮膚搔癢時不要抓破皮膚,避免加重病情,引發細菌感染。 l 洗澡時不要使用過熱的水,洗完澡後,趁著皮膚上還有水分,盡快塗抹油性或保溼性乳液。 l 衣物應選用吸汗、通爽的純棉衣物,穿著禦寒衣服如羊毛、絨褸時不要直接與皮膚接觸,應以棉質衣物相隔,清洗衣物時,避免使用過量洗衣粉及要將洗衣粉徹底過清。 l 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焦慮、緊張的情緒會誘發或加重濕疹的症狀。 l 家居環境經常保持家居清潔,避免塵埃積聚避免用地氈、絨沙發和絨毛玩具,避免飼養有毛的寵物和種植有花粉的植物,避免混濁和塵土飛揚的環境,經常保持室內涼快,避免患者因過熱而流汗,居住環境的室內溫度不宜過低或過高,若有使用暖氣,宜注意屋內相對濕度維持。 l 戶外活動,盡量避免在猛烈陽光下作戶外活動,以免因出汗過多而刺激皮膚,當天氣炎熱或進行運動時,應常備濕毛巾抹汗,運動後應盡快洗澡。 l 值得注意的是缺脂性溼疹並非僅限於冬天發生,若夏季常處於乾燥的冷氣房中亦可能出現,若有持續搔癢或因搔抓產生濕疹病變,最好能請教皮膚科醫師,以確立診斷並視症狀輕重給予適當治療。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12.11
鎮靜傷口與加速癒合的乳液調製
使用前個人狀態描述 身體狀況記錄:有感冒症狀,鼻塞及流鼻涕明顯,以及有喉嚨痛。臉部皮膚有出現痘痘,還有黑色素沉澱的痘疤。 情緒記錄:因為不舒服和吃感冒藥,整個人有點想睡覺及昏沉,情緒也比較低落,很想休息以及睡覺。 療程目的:鎮靜安撫傷口,以及加速癒合。 精油調配: 1 % 基質名稱: 金盞花油 精油名稱 此精油的療效 真正薰衣草 1.神經鎮靜、助眠。 2.全能型皮膚保養,可平衡皮脂分泌。 3.止痛、止癢:可滴於蚊蟲叮咬患部,燒燙傷及曬傷直接滴於患部,可快速止痛及防止留疤。 4.預防曬傷。 橙花純露 1.抗憂鬱效果極好,有負面情緒時可將負面情緒帶走。適用於情緒起伏大、容易緊張的人。 2.美白、緊緻、淡化細紋。但因為收斂效果很好,所以太乾燥的皮膚不適合單獨使用。 3.有抗抽搐功效,噴灑在腹部或濕敷,可以舒緩因壓力造成的消化不良及生理期的腹部痙攣。 4.可以抗菌(白色念珠菌)、抗黴菌,可以沖洗或是噴在私密處再擦乾的方式,來處理白帶、鵝口瘡的症狀。 金盞花油 強力鎮靜、舒緩、促進皮膚傷口癒合,有很好的皮膚滋潤、抗發炎、細胞再生作用,非常適合用在皮膚受傷以及乾燥老化的時候,青春痘、皮膚凍傷、尿布疹、皮膚病、疤痕、靜脈曲張以及擦傷等都有效。 使用心得追蹤 使用前 氣味感受: 真正薰衣草的味道非常明顯,讓人彷彿置身薰衣草花海,聞了之後讓人心情愉悅、舒緩,有一種躺在花海中,慢慢深呼吸,被薰衣草所包圍、療癒,就像是被親愛的人所擁抱的感覺,安心而溫暖。 使用後 心靈感受: 1.使用的時候會感受到真正薰衣草的味道,擦之前已經使心情愉悅。 2.整體的感覺是很好推開,比較類似於精華液的質地。我自己的膚質是油性肌膚,所以這罐水凝乳液夏天已經夠用,但是冬天,如果不擦其他鎖水產品,還是會感覺皮膚比較乾燥。 3.痘痘的膿出來之後的傷口,比之前更快癒合,而且即使接觸到傷口,也完全不會有刺痛感,很舒服。皮膚整體的狀況很穩定,沒亂長東西,粉刺也變比較少。
療程配方設計
2023.12.21
改善濕疹
1.文獻查證1. 病因 濕疹是許多皮膚炎的統稱,只要皮膚有癢、紅、水泡等症狀,都可以稱為濕疹,且全身都可能產生,原因也非常多。「台灣潮濕悶熱,每個人都難免會長濕疹,可說是最常見的皮膚問題,」志勛皮膚科診所李勇毅醫師說。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紀景琪醫師指出,常見的濕疹原因包括以下幾種: l 脂漏性皮膚炎:原因之一是因為作息不正常、壓力大導致免疫力下降,皮膚表面的皮屑芽孢菌激增所致。 l 手部濕疹:俗稱富貴手,常見因素是頻繁碰水或洗潔劑,或現在為了防疫,頻繁洗水、擦酒精,導致皮膚屏障被破壞,外物刺激產生的發炎。 l 汗皰疹:原因目前還不明確,有可能是吃到或碰到過敏原,也可能是作息不正常、壓力大導致免疫系統不穩或氣溫變化大所致。有研究也指出,含有鉻的食物也會引發汗皰疹,例如巧克力。 l 接觸性皮膚炎:屬於急性濕疹,碰到過敏原而導致患部發癢、腫、痛甚至流出組織液。常見的過敏原如金屬鎳、錶帶、乳膠、橡膠、皮件或其他過敏原。 l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過敏性疾病,原因是體內T細胞過於活化,這類病人天生皮膚較乾、屏障較脆弱,因此皮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乾癢、起紅疹,且可能會因極度搔癢而抓出傷口,導致細菌感染。 l 對磨疹:在皮膚皺摺處或太胖的人,皮膚與皮膚不斷磨擦,加上汗水或細菌累積而導致的皮膚發炎。 l 酒糟肌、玫瑰斑:寄生蟲或微生物增生、免疫機制異常、壓力等。 l 光過敏:有些人碰到日光會長出疹子,這是因為皮膚天生對紫外線過敏。 l 汗疹:天氣炎熱、汗水刺激所致 l 皮膚癌:少數濕疹可能是皮膚癌的徵兆。紀景琪醫師指出,有些皮膚癌會長在外陰部如肛門或乳房,外表看起來就像是濕疹,但其實是癌症,稱為「乳房外柏哲德氏症」、「外陰博哲德氏症」,生長速度緩慢,原因大多是體內已有癌細胞,但往皮膚生長。李勇毅醫師也指出,如果濕疹1、2個月都沒有痊癒,而且愈來愈多,有可能是另一種罕見的皮膚癌「皮膚T細胞淋巴癌」,所幸它的發生率不高,通常是百萬分之二左右且集中在30~60歲的人,只要及早治療,5年存活率達80~100% 由此可知,導致濕疹的因素眾多,可能是天生體質、免疫系統不穩定、接觸到過敏原、氣候、溫度、濕度變化、頻繁破壞皮膚屏障等。1. 臨床症狀 病名 發生部位 季節 族群 年齡 內因性 異位性皮膚炎 關節內側、頸部 冬、夏 有家族病史、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結膜炎者 0~30歲 脂漏型濕疹 鼻翼兩側、眉毛、髮際、耳後 秋、冬 中風、巴金森氏症患者、精神壓力大患者 30歲以上 鬱積型濕疹 (重力性濕疹) 小腿 不限 經常長時間站立者 40歲以上 汗皰疹 手、腳 季節交替 過敏體質、壓力大、失眠、足癬患者 15~50歲 錢幣狀濕疹 腿部 秋、冬 乾燥或過敏性膚質者 25~60歲 缺脂性濕疹 (冬季癢) 腿部 秋、冬 皮膚乾燥或特殊體質者 30歲以上 外因性 接觸性溼疹 臉、手、腳等容易接觸外物部位 不限 過敏性膚質者 不限 日光接觸性皮膚 曝曬部位 春、夏 過敏性膚質者 不限 富貴手 手指 不限 常接觸清潔劑、肥皂、化學溶劑者 25~60歲 尿布疹 大腿內側、臂部 不限 嬰兒或長期包尿布的成年病患 0~2歲、成年 濕疹的症狀,在不同時期會有不同的症狀。急性溼疹會引起水泡、劇癢,若是放任不管、不治療,經過一段時間後,皮膚表面會變得較厚,水泡較少,持續發紅,稱為「亞急性溼疹」;久而久之,可能會變得又厚又乾,形成白色脱屑及顆粒性隆起, 就是所謂「慢性苔癬化」症狀,就比較不容易根治,會一再復發。只要皮膚出現小水泡、紅斑、脫屑的病症屬於濕疹家族,臨床的症狀可分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慢性苔癬化。 l 急性濕疹 皮膚會出現發紅、腫脹、發癢的現象,接著會冒出一顆顆小水泡,水泡破掉後會有滲液流出。 l 亞急性濕疹 此時急性滲出液已開始變乾、結痂,皮膚也會慢慢變得比較厚,摸起來會有些粗糙感,有些時候還會伴隨著脫皮的現象,有些患者在此一時期仍然會持續發癢。 l 慢性苔癬化 患部的皮膚逐漸變為苔蘚化,和正常皮膚比起來顯得更為乾燥、更粗,嚴重時甚至還會產生龜裂現象,不過並不是所有濕疹都會轉變為慢性病症,大多數的溼疹症狀在經歷亞急性時期以前就可痊癒了。 2.治療方式 濕疹治療一般最常見的是類固醇和抗組織胺。紀景琪醫師表示,由於全身都有可能長濕疹,因此醫師會依照身體部位開立強度不同、類型(乳膏、油膏、藥水)的類固醇外用藥,例如軀幹皮膚比較厚,因此用油膏效果較好,頭皮則用藥水比較清爽,而皮膚較薄的地方如臉部,就不能用太強的類固醇以免微血管擴張。李勇毅醫師表示,不嚴重的濕疹,使用抗組織胺搭配乳液保護患部即可,必要時可局部使用類固醇藥膏,發炎症狀消失後再用乳液保養,但如果這些方式都沒有用、濕疹愈來愈多,甚至蔓延至全身,就可能要使用口服的類固醇。 3.照護措施 濕疹成因眾多、防不慎防,醫師建議可以做到以下幾件事情把濕疹風險降到最低: 移除過敏原或刺激物 l 生活作息正常,如果是脂漏性皮膚炎,可以搭配市售的藥用洗髮精 l 保持通風、乾爽,流汗時盡量擦乾 l 非必要不要常碰水、酒精、洗碗精等消毒劑 l 勤保濕,乳液或凡士林都可以2.芳療措施3.芳療評值4.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2.02.13
改善小腿濕疹和淡斑
此個案為本次作業唯二以效果不彰結束,覺得有點可惜,畢竟濕疹是現代人很常見的發炎症狀,我本身有面部脂漏性皮膚炎,換季或者睡眠不足時會發作,尚未接觸芳療前是以保濕乳液當日常保養,但接觸芳療後使用自製精油油膠,改善很快,尤其是當下的紅腫發炎狀況當天就緩解下來,所以本來期待也能協助此個案改善濕疹,但可能我忽略個案的患部已是多年宿疾,濕疹狀況從多年前開始反覆發作,發作後結痂然後又發作,導致傷口一直都在,演變成比較深層的皮膚問題,因此結束此個案後,我思考,應該要讓兩次配方使用時間拉長,一次配方大約三至四週,長期的療效或許對多年累積的炎症才會有逐漸緩解的效果,病症須視急性與慢性,不應該心急求結果,這是之後諮詢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的部分。文獻查證1. 病因 濕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炎症皮膚病,產生的原因以季節來說,夏季濕熱,冬季氣溫急降皮膚乾燥,導致皮膚發癢,尤其以下肢會最為明顯,因溫度低使血管收縮,且與皮脂腺、汗腺機能降低有關,導致皮膚在冬季失去正常的角質含水量,變成粗糙、無彈性、易生裂紋、落屑、搔癢,一旦搔癢過度,容易產生濕疹。濕疹包含的疾病有很多種,包括:異味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缺脂性鼻膚、蟲咬性皮膚炎、汗疹、尿布疹、富貴手、汗疱疹等。 2. 臨床症狀 濕疹常見的臨床症狀為多樣性、對稱分佈的皮疹,會感覺搔癢,易反覆發作演變成慢性皮膚炎。濕疹初期較容易出現在頭頸部、手關節皮膚皺摺處,主要特徵是群集的小水泡、丘疹泡。任何年齡、季節、身體部位都有可能發生,依照病變形式分為急性濕疹和慢性濕疹: (1) 急性濕疹的症狀:紅斑、丘疹、水泡、破皮糜爛、結痂等,會有劇烈搔癢,導致患者抓破皮。常見為接觸性皮膚炎、感染性皮膚炎。 (2) 慢性濕疹的症狀:多為急性濕疹症狀演變而成,患處皮膚變乾燥、增厚、粗糙,出現鱗屑,變成暗紅色和色素沈澱。只要季節變化、睡眠不足、壓力都會導致慢性濕疹發作。常見為神經性皮膚炎、富貴手、冬季癢。 3. 治療方式 (1) 潤膚劑使用:讓皮膚有充足水分,避免乾燥導致搔癢 (2) 類固醇口服和外用:依照醫師評估指示,口服型類固醇適用於短期內治療。外用型類固醇可降低發炎反應,像是搔癢、紅腫等,塗抹時薄薄一層,不用抹太多,按時使用。 (3) 抗組織胺:能夠緩解濕疹造成的搔癢不適 4. 照護措施 濕疹期間與濕疹為發作期間,日常都需要做好保養,避免濕疹發作頻繁或者更加嚴重。 (1) 均衡且清淡飲食,避免辣、油炸食物,並盡量讓睡眠充足,不要熬夜 (2) 穿著棉質且寬鬆的衣褲,保持患部通風清爽,避免化學纖維和毛織品摩擦皮膚造成刺激 (3) 避免接觸刺激性、過敏物質、盡量避免用手抓患處,以免濕疹復發,或者破皮細菌感染 (4) 洗澡時盡量避免使用肥皂清潔身體,水溫不要太熱,皮膚乾癢時不用熱水清洗患部止癢 (5) 皮膚做好適當的保濕,尤其洗澡後一定要擦保濕乳液 資料來源: 1. 台大醫院 https://yldepweb.ylh.gov.tw/department/28/nurseform/%E7%9A%AE%E8%86%9A%E7%96%BE%E7%97%85%E8%88%87%E7%85%A7%E8%AD%B7/61%E6%BF%95%E7%96%B9%E4%B9%8B%E9%98%B2%E6%B2%BB1080910.pdf 2.台北榮總員山分院 https://www.savh.gov.tw/ysvh/code_upload/HealthCate/file1_859_2305789.pdf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
芳香療法個案集
2023.01.04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