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芳療——從課本到無感的印象
第一次看到芳療這個詞應該是念大學的時候,在一些「輔助醫學」之類的課本上偶爾會出現,然而畢竟不屬於正規醫學的範疇,通常課堂上不會有太深入的介紹,當時網路上對於「芳療學習」相關資訊也沒有那麼完整,對芳療的印象大概就是透過聞香氣,來改善身體機能,還可以運用在像是SPA按摩等等的產業,但我當時並沒有產生太大的興趣。
精油初體驗——改善痘痘與油水平衡
直到半年前和一位懂芳療的朋友見面,他看到我臉上舊的痘疤都還沒消,新的就已蠢蠢欲動,又有油脂分布不均的問題,他看了直搖頭,於是說服我嘗試使用他調配的精油看看,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溝通自己對香氣的喜好、日常保養的方式、最想改善的問題等等,幾天後2瓶精油寄來了,朋友教我一瓶如何搭配化妝水使用,另一瓶則可以薄薄敷在急性期的痘痘上,幾個月下來,痘痘偶爾還是會長,但發炎期縮短了,最大的差別是我終於體會到人家說的「油水平衡」是什麼感覺!以前我可能到中午就有出油的不適感,現在可以撐到快下班前,真的是非常明顯的進步,原本半信半疑的我,現在則是充滿好奇心與動力,想更進一步認識芳療。
芳療學習啟發——嗅覺共鳴與溫柔陪伴
禾場課程中我覺得很棒的是,介紹到的每一支精油,老師都會讓我們試聞味道,可以體會原來從大自然萃取而來的精華是這個模樣,老師在課堂上示範兩款香水的對比讓我印象深刻:市面上賣的香水聞起來很像一條扁平的線,但精油調製的香水聞起來卻能像音樂演奏般,是厚實、有層次的。這實在太有趣了!我想到這跟我偏好的音樂類型一樣,我喜歡由真實樂器去演奏而成的音樂;現在有些歌曲是大量電子技術合成的,即便同樣是鋼琴、吉他、鼓聲,電腦合成的聽起來就是會假假的、不夠立體。原來聽覺上的享受也能完美體現在嗅覺上,而且都能在腦海中轉換成視覺的畫面,不得不讚嘆我們的大腦有如此強大的功能。
我想將課程體驗濃縮成一句話送給自己:「芳療是一份陪伴」,提醒往後若有幸能學得更深更廣,都要時刻記得初衷。就像我的職業,身為生殖中心諮詢師,我沒辦法取代醫師替人開藥、手術,但我可以運用專業幫助你下最適合的決定;當你在療程中感到憂慮沮喪的時候,我可以在旁聽你抒發,替你分憂解勞。芳療就是這樣一個陪伴的角色,它不能取代正規醫療,但可以讓你在疾病的過程當中,感受到一份既真實又溫柔的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