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礎入門到芳療世界的驚喜發現

      這段學習芳香療法的旅程,很謝謝老師從不吝於分享自己的配方,和實際運用在生活中的案例,不會一直鼓吹我們買各種不同的精油,而是教我們如何找到每種精油特性,找到能夠替代的品項,真的讓我收穫滿滿!從一開始對精油只有基礎的認識,到現在可以比較稍微專業地搭配、應用,這一路走來充滿驚喜,也讓我對芳療的世界越來越著迷。


芳療安全守則與個人化精油調配體驗

       從入門到中階,打開精油的深層奧秘, 還記得剛學芳療的時候,只知道薰衣草可以助眠、茶樹能消炎,感覺精油好像只是「好聞又有點療效」的東西。但中階班的學習,讓我發現芳療並不只是聞香氣、放鬆心情而已,而是一門結合科學、心理學、甚至能量學的完整療癒系統。 在這次的課程中,我才更真正了解到,使用精油並不只是「好聞、有效」那麼簡單,在課程中同時了解當身體在接受精油的療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排毒反應或刺激現象。如:有些人剛開始使用精油時,可能會出現輕微的不適,例如: 頭暈、疲勞感加重、 皮膚短暫出現紅疹或微癢,這些過程並非負面影響,而是身體調節的自然過程。

       此外,芳療雖然是一門溫和的療法,但仍然需要謹慎使用,特別是在皮膚應用時,為了降低這類風險,老師都特別提醒我們:1. 所有精油都應該進行皮膚測試,特別是首次使用時;2. 稀釋濃度應控制在安全範圍內(一般皮膚應用建議 1-3%);3. 避免連續長期使用同一種精油,可輪替不同精油以降低過敏風險與其成效;4.身體有任何不適,要先找尋專業醫師 ,這些實用的知識讓我在使用精油時更安心,也讓我學會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每一個環節都讓我覺得芳療不只是「輔助」,而是可以真正改變生活的一種方式。

       然而在中階班最大的挑戰之一,也是學習如何幫利用芳香療法個案紀錄表幫同學配製專屬她的精油配方,在個案紀錄中我學到 1. 傾聽很重要,先聆聽對方的狀態。有時候,一個被理解的感覺,對心理的療癒效果甚至比精油本身還大。 2. 精油的選擇要根據個人體驗來調整, 即使一款精油在理論上很適合,如果對方不喜歡它的味道或使用方式,就應該適時調整,芳療的核心是「個人化」,所以要依據每個人的感受來調整配方,而不是堅守理論。 3. 追蹤與變化是關鍵, 芳療不是一次性的解決方案,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療癒過程,需要根據對方的反應來微調配方,才是讓芳療真正發揮作用的關鍵,再透過持續追蹤,才能確保效果。


透過芳療牌卡認識自我,找回內在平衡

       最後,在中階班課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AC人格特質卡」抽取體驗,因為在入門課程時,我是在線上上課,因此沒有特別感覺,這次是我第一次玩牌卡,我抽到的三張牌卡分別是:第一張:甜茴香、 第二張:山雞椒、第三張:玫瑰, 這三張牌剛好對應了我近期的狀態。當我抽到甜茴香時,同學解釋這張牌代表我是需要關懷與有個人風格。 回想最近的生活,我發現自己確實有點容易焦慮、對自己要求過高,總覺得事情做得還不夠好,甚至偶爾會陷入自我批評的情緒中。甜茴香的訊息讓我意識到,我需要學會放下對自己的苛求,允許自己有不足與不完美的時候,並試著去接納自己的現狀。第二張牌,山雞椒說明我近期猶豫不決、不敢邁出第一步。 當老師在旁解釋這張牌時,我內心真的有種「被看透」的感覺。最近的我確實在很多事情上有點搖擺,總是想太多,卻遲遲沒有真正去行動。例如,我一直想經營一個芳療筆記的FB,但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專業、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導致這個計畫一直停滯不前。當我看到第三張玫瑰這張牌時,有些愣住,認為這次抽得牌卡怎麼那麼準,因為這似乎是要我放下過去傷痛、學會愛自己與找回自己自信的源頭,逐漸重返自信展現自己。

        這次的芳香療法中階班,我從一開始的緊張,到後來能夠放鬆地與同學對談,慢慢地學會如何觀察、分析如何正確使用精油,亦讓我更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並透過香氣與療癒練習,慢慢調整自己的狀態。我相信,這趟芳療旅程只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多芳療的奧秘等著我去探索,也希望能幫助更多人透過精油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