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入門課程中發現芳療的世界非常有趣,我便報名了中階課程。一開始,有位同學提到他對芳療的功能存有質疑,因此來上課是為了挑戰這些觀念。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有趣。對於剛接觸芳療的我來說,對其療效的確還抱有保留,畢竟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合的精油也可能不一樣。所以,我對芳療的實際效果還沒有完全信任。聽到老師說「有質疑很好,這能幫助你學得更快」,這句話讓我增強了信心。我明白,只要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認同並喜愛自己的選擇,就足夠了。 在中階課程中,我們嘗試了不同種類的基底油,發現它們各自擁有不同的功效,結合精油或純露時,還能疊加效果。我們透過塗抹基底油在手上進行測試,觀察皮膚的吸收情況,同時嗅聞氣味並測試延展性。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測試方式,並仔細記錄下測試結果,就像在進行一場有趣的實驗。 個案分析課程也讓我收穫良多。在調配油品時,我需要回憶老師講過的各種精油功效。有些症狀不是我自己遇到的,印象較模糊,但在為個案分析時,這些知識便會重新浮現,成為複習的好機會。我也注意到,每個人對氣味的喜好因人而異,調配的精油不僅需要針對症狀,還必須符合使用者的喜好,這樣他們才會主動使用。同一症狀,不同人的調油邏輯可能截然不同,跳脫既有框架去思考,往往能帶來全新的靈感與可能性。 最後一堂課是精油化學。老實說,我過去對化學課並不擅長,甚至有些排斥,但這次的課程讓我對精油的化學組成有了全新的認識。每種精油都包含不同的化學分子,而分子比例的差異賦予它們各自獨特的功效。例如,酯類帶有水果香氣,能幫助放鬆;氧化物類有調理呼吸系統的效果;酮類雖然殺菌力強,但僅適合健康成人使用。了解精油的化學分子不僅能幫助我挑選適合的精油,也讓我在調配時更加謹慎,確保安全性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