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症或症狀
-
-
療程主要目的補充說明
改善個案車禍後的燙傷、水泡、瘀青問題,
優先處理燙傷水泡的傷口,進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止痛以及化瘀的處理。
在傷口癒合後,預防留疤並淡化斑痕。
-
文獻探討
1.病因
皮膚是身體最外層的保護器官,此一天然屏障可以抵抗外界刺激物及微生物的入侵,預防體液的流失,具有體溫調節的功能,並可經由汗腺排泄一些新陳代謝後的產物;皮膚具有冷、熱、觸覺、及痛覺的感覺接受器,而能經由反射活動對來自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燒燙傷依發生原因分為五種:
1.熱液燙傷:如沸水、熱湯、熱油、熱茶、洗澡水等。
2.火燄燒傷:如瓦斯爆炸、火災或酒精燃燒等。若病患有臉部焦黑、鼻毛燒黑、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的情況,則必須懷疑可能是呼吸系統吸入性傷害,此種類型燒傷會因熱空氣或火燄造成上呼吸道的傷害,同時因有毒煙霧或氣體成份造成支氣管及肺部的損傷,影響呼吸功能,死亡率相當高。
3.化學灼傷:如被潑灑硫酸、硝酸、強鹼等,造成組織蛋白變性、脫水、皂化等變化,多發生於暴露的頭頸胸部,常形成顏面及眼部的嚴重傷害。
4.電灼傷:如接觸高壓電、接觸電插頭所引起。嚴重的電傷多為高壓電所引起,可分為電流燒傷、電弧傷及火花燒傷。高壓電傷會引起肌肉壞死,分解出來的肌球蛋白會阻塞腎小管而導致急性腎臟衰竭。電灼傷是嚴重的急症,通常需住進燒燙傷加護病房治療。
5.吸入性呼吸道傷害:在失火現場或密閉空間遭受燒傷的病患,有臉部焦黑、鼻毛燒焦、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的情況,必須懷疑是“吸入性呼吸道傷害”。吸入性呼吸道傷害會造成呼吸道的傷害,不僅因熱空氣或火焰,同時有毒煙 霧或氣體造成氣管及肺部的損傷,影響呼吸功能,死亡率相當高。
其他:如接觸性燙傷(如機車排氣管燙傷)、曬傷、凍傷、幅射線燒傷、蒸汽燙傷等。2.臨床症狀 燒燙傷等級可依傷口深度分為一度燒燙傷、二度燒燙傷、三度燒燙傷及四度燒燙傷。
每個等級所影響的皮膚組織範圍、症狀及復原狀況都有所差異:3.治療方式
傷口處理五步驟「沖脫泡蓋送」:
沖:儘快把燒燙傷部位浸泡於冷水中,或是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受傷部位,須浸泡、沖洗至少 15~30 分鐘,讓皮膚表面迅速冷卻。
脫:把身上的衣物充分泡濕,再小心脫掉,並盡量避免將受傷部位的水泡弄破。若此時發現有衣物黏在皮膚上,則要暫時保留此部位,避免拉扯到傷口。
泡:為了減緩疼痛,可以將燒燙傷部位浸泡於冷水中。年紀太小或燒燙傷面積過大,則可以略過此步驟,以免體溫下降得太低引發心律不整、呼吸不規則等風險。
蓋:使用煮沸過的冷開水,把乾淨的棉布浸濕,再把棉布蓋到燒燙傷部位,並保持傷口乾淨,也避免塗抹任何東西,否則可能造成傷口感染。
送:儘速送往鄰近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
(一) 以嚴重程度區分
輕度燒燙傷:門診換藥治療。
中度燒燙傷:需住院治療。
嚴重燒燙傷:需送往燒燙傷加護中心治療。
(二) 傷口治療原則
清潔及保護傷口,防止微生物感染及促進傷口的早期修復。
減輕傷口的疼痛。
深二度及三度傷口應考慮施以早期清創及早期植皮,以便留下之功能障礙與疤痕程度減至最少。(三) 傷口處理方法
初步處理:
(1)初步清創:清除死皮、毛髮及污染物,以使傷口清潔。
(2)包紮療法:使用藥物及敷料於傷口上,再包紮及固定,每日換藥壹至貳次。
(3) 暴露療法:口、眼、鼻周圍等無法妥善包紮部位。
手術處理:
(1)焦痂處理:焦痂是傷口上壞死的皮膚真皮層與其他組織,需依傷口上焦痂的情況,進行切開、切痂、及削痂處理,避免併發症發生。
(2) 植皮修復法:深度燒燙傷經過焦痂處理以後,必須儘早對傷口進行覆蓋,以防止傷口發生感染及細菌侵入深部組織,同時防止體液和電解質的流失,也減少出血及減輕病患的痛苦。 所謂自體皮膚移植手術的方法,是由病患自己身上未受燒燙傷的部位,取下部分皮層的皮膚,移植到深度的傷口上,通常是選擇大腿或頭皮作為供皮區。植皮的部位必須固定一至二星期,使移植的皮膚重新獲得血流的供應而生長於被移植的部位。供皮區約在二週可自行癒合,但除頭皮以外之供皮區都會留下疤痕,受傷面積較大的有可能需要多次植皮術。要注意的是,如果水泡破掉後,有出現化膿、感染等情形,就一定要儘快就醫處理傷口,以免產生蜂窩性組織炎或其他細菌感染併發症。
4.照護措施
傷口、疤痕的照顧 :
從傷口癒合一直到疤痕完全穩定,平均需要一年到兩年左右時間。在這段時間內,除了必須耐心、細心及恆心的照顧,另外還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避免各種後遺症的發生,並使功能恢復到最好。
傷口清潔 :
1.原則上每日應淋浴一次,若經醫師評估傷口不能碰水,則以擦澡的方式清洗身體。水溫不宜太高,否則容易使皮膚發癢,也易受傷。之後,應用乾淨、柔軟且吸水性佳的毛巾吸乾。
2.洗滌傷口的時候,用冷開水即可,必要時可用中性肥皂(例如象牙肥皂),或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之後宜用消毒過的棉枝吸乾再上藥。
3.還沒有完全痊癒的傷口,應盡量保持乾燥;如果傷口弄髒弄濕,應隨時換藥以免再感染。
4.傷口的護理應依照醫師所開的藥物使用,不可自行亂塗抹藥物,以避免傷口惡化。傷口護理要依據醫師或護理人員教導的無菌原則處理。
5.遭細菌感染的傷口常有異味,且膿液或分泌物較多,或有紅腫熱痛時需就醫治療。
疤痕照護 :
傷口癒合後宜塗抹溫和不刺激的潤膚乳液(不宜太油),以保持皮膚的潤滑。
塗抹時份量不宜太多,以避免乾燥為原則,每日數次,依皮膚乾裂情形而定;不可直接塗抹在傷口上。
疤痕按摩 :
1.深度燒燙傷的皮膚容易形成疤痕的增生和攣縮,需穿著壓力衣,也可經常按摩可使疤痕較柔軟、平坦。
2.通常在植皮手術傷口癒合後二至三星期,就可開始在皮膚痊癒處按摩(要在醫師或治療師指示下),用手掌根部或大拇指以垂直按壓的方式,不可搓揉產生摩擦。新生疤痕的表皮較為脆弱,按摩應較溫和,以免皮膚表皮受傷或起水泡;待疤痕較為成熟後,便可採較深層之按摩方式(請教治療師)。
3.按壓疤痕時不需將透氣膠帶或美容膠帶撕下,也不需將壓力衣脫下。但若是在沒有膠帶或壓力衣覆蓋的疤痕位置上,可直接配合乳液按摩疤痕。
疤痕發癢處理 :
1.發癢時可用溫水或冷水清洗或使用冰敷,使之感覺較涼爽,且盡量以拍打方式止癢,要避免用抓的方式。
2.對於小孩可適時轉移其注意力,如玩耍、遊戲或其他簡單的工作,來協助小孩忘記傷口發癢的感覺。
3.指甲要常修剪,以免不小心因抓癢而破皮。
4.清潔皮膚後,應局部用潤膚劑擦拭(勿塗抹在未癒合的傷口上),預防因乾燥發癢而抓破皮膚。
5.夏天宜盡量在冷氣房或通風良好的地方,且平日衣著應選擇棉織品或容易吸汗的布料,以免身體因溼熱造成汗液黏膩,導致發癢,進而抓傷皮膚。
6.應避免喝酒及吃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皮膚造成搔癢。
水泡處理 :
1.產生水泡時不可自行弄破,可到醫院讓醫護人員處理或詢問治療師處理方式,避免惡化發生感染。
2.盡量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3.預防皮膚色澤加深;出門時應戴寬邊遮陽帽、撐傘或穿長袖衣褲,並塗防曬產品。
-
芳療措施
名稱 名稱(Eo、Vo、Hy) 劑量 選用理由 濃度 使用建議 -
準備的芳療措施
2024/08/26 - 2024/9/16 四次芳療配方及選用理由紀錄說明
療程 配方 基底油 濃度 選用原因 2024/08/26 薰衣草 2d
乳香 2d
天竺葵 2d聖約翰草浸泡油 2ml
葵花油 8ml3% 針對傷口癒合及處理水泡
薰衣草精油用於修復皮膚、預防留疤。乳香精油有助於消炎、幫助皮膚再生、促進傷口癒合。天竺葵精油有益於消炎、處理水泡問題。2024/09/02 薰衣草 2d
乳香 2d
永久花 2d聖約翰草浸泡油 2ml
葵花油 8ml3% 針對傷口癒合及處理水泡
薰衣草精油用於修復皮膚、預防留疤。乳香精油有助於消炎、幫助皮膚再生、促進傷口癒合。永久花精油有益於化瘀、淡化色素。2024/09/09 薰衣草 2d
乳香 2d
沒藥 2d聖約翰草浸泡油 2ml
葵花油 8ml3% 針對淡化斑痕及預防留疤
薰衣草精油用於修復皮膚、預防留疤。乳香精油有助於消炎、幫助皮膚再生、促進傷口癒合。沒藥精油有益於消炎抗感染、促進傷口癒合。2024/09/16 薰衣草 2d
永久花 2d
沒藥 2d聖約翰草浸泡油 2ml
葵花油 8ml3% 針對淡化斑痕及預防留疤 薰衣草精油用於修復皮膚、預防留疤。永久花精油有助於於化瘀、淡化色素。沒藥精油有益於消炎抗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使用建議:
1.每日塗抹2-3次在瘀青和燙傷患部,大面積水泡傷口可先塗抹周圍至吸收。
2.出現水泡不要戳破,傷口保持透氣乾爽,避免摩擦以促進癒合並減少感染風險。3.較大的傷口,必須由專業的醫生進行處理,促進傷口癒合的精油作為輔助。
4.若使用時感到不適異常情況,請立即停止使用,並密切觀察傷口狀況。
追蹤記錄補充說明
追蹤紀錄 照片 補充說明 2024/08/26 個案在車禍時腳被排氣管燙傷,並且在傷口有疼痛感,還有三處瘀青和結痂。 2024/09/16 傷口逐漸縮小,未明顯紅腫現象,個案報告傷口還有輕微不舒適感,但整體狀況良好。 2024/09/23 傷口癒合進展良好,瘀青部分顏色逐漸變淡。患者表示不再有明顯疼痛或搔癢感。持續觀察並逐步恢復正常活動。 -
芳療評值 症狀改善程度可利用個案自述感受、照片、壓力量表、睡眠時間(深、淺、作夢)、疼痛指數、傷口大小等
次數 評值日期 評值內容 . . -
個案回饋
-
用油時的感覺: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植物油在身體上,芳療師選用的植物油質地比我想像的更為輕盈,質地比預期的更為清爽,塗抹在傷口周圍後迅速吸收,最初以為植物油會比較厚重黏膩,但實際塗抹後發現,植物油帶來的觸感十分清爽。當我塗抹在傷口周圍的肌膚上時,植物油滲透進皮膚,沒有留下黏膩感,肌膚感受透氣舒適。芳療師建議,在塗抹完傷口可以進行嗅吸,塗抹完進行嗅吸時,氣味感受上很香,有聞到熟悉的薰衣草味道,讓人有心情愉悅療癒的感覺,這瓶調油帶給我情緒上的放鬆,讓人感到身心舒緩豁然開朗。這次的芳香療法體驗,不僅讓我對植物油有了全新的認識,也增添了一份對芳療的興趣與信任,相信芳療師的專業,也期待這次療程可以幫助我車禍的傷口加速復原。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在使用調油一段時間後,感覺傷口處的搔癢感有所加劇,可能是因為水泡傷口破裂導致,我擔心自己可能忍不住抓傷傷口,芳療師建議先暫停使用幾日,讓症狀稍微緩解後再繼續使用調油。在後續重新使用後,搔癢感逐漸減輕,傷口的不適感明顯緩解,皮膚狀況也日益穩定。 雖然初期塗抹時有些微的不適,但隨著使用時間的推進,傷口癒合的速度和整體舒適感都有所提升。芳療師的調油方法充分考慮到我的傷口狀況,並根據恢復進程給出適時的建議,尤其在不適時並未強迫繼續使用,這種貼心和靈活的調整讓我倍感安心。 整體而言,芳療師的調油方法展現出高度的專業性,根據我的傷口情況與恢復給予建議,並且不會再不舒適的時候強迫使用。讓我對這次療程充滿信心。 我期待按照芳療師的建議使用配方油,後續護理能帶來更顯著的改善。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芳療師的調油對於我的燙傷和水泡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舒緩作用,尤其是針對燙傷後的瘙癢感,效果十分明顯。最開始傷口因水泡破裂而帶來搔癢感,讓我一度擔心無法忍耐。但在芳療師的指導下使用植物油後,瘙癢的症狀得到了明顯改善,同時也減少了對傷口進一步刺激的可能性,讓我逐漸感受到皮膚的平靜與穩定。 在這次療程中,芳療師展現了高度的專業性,根據我的傷口情況詢問調製油品,並耐心解釋每種成分的作用與使用方法,讓我對植物油的療效充滿信心。我會繼續按照芳療師的建議,規律使用這些油品,並配合嗅吸療法進一步放鬆身心。希望透過持續的護理,能促進傷口更快癒合,恢復以往的正常生活。 這次芳香療法的體驗,不僅讓我感受到芳療師的專業與細心,也改變了我對芳療療法的看法。
-
-
整體檢討、評估與結論
經過這次個案的處理,我深刻體會到如何在第一時間有效應對燙傷以及隨後出現的水泡情況。這不僅是對燙傷初期的快速處理,更需要根據傷口癒合的不同階段,調整精油的配方和使用方法,以達到最佳的療效。 對於燙傷後出現的水泡,這是一個常見的癒合過程,但同時也是一個挑戰。水泡不僅會引發強烈的搔癢感,尤其是在皮膚潮濕不透氣的情況下,搔癢感會加劇,這可能讓病人不自覺地想抓,但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傷口的癒合速度。我會建議病人盡量避免抓撓,並通過合適的精油來幫助加速傷口癒合,舒緩皮膚的不適。 水泡本身是傷口癒合過程中的保護機制,能夠保護傷口免受外界感染,並減少疼痛。然而,當水泡破裂後,傷口會暴露,這時就需要特別注意防止感染以及避免過敏反應。這也是在調配精油時需要考慮的因素,選擇具有抗炎、舒緩作用,不會引起過敏的精油是非常重要的。 這次經歷也讓我更加理解如何靈活應用精油,根據傷口的不同階段(如處理水泡、止痛消炎、促進癒合等)來調整配方,這不僅幫助病人減輕不適感,也可以加速傷口癒合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