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療師: 張瑾文
【基本資料】 (半年內之追蹤免填,但有懷孕個案者則每次諮詢皆須填寫)
身高: 公分
體重: 公斤
出生日期:
團體背景
信仰:
參與工作/社團:
【生理健康狀態】
是否接受過任何手術
是否曾因疾病住院
是否有先天性疾病
是否有過敏問題
家族的重大疾病史
癲癇
糖尿病
心臟病
癌症
是否正在就醫診治
是否正在服用藥物
是否服用健康食品
曾經接受過其他自然療法
【懷孕狀況特別調查】
懷孕週數:
最後一次月經:
預產期:
懷孕史:
子女狀況:
血壓:
水腫:
胎心:
異常狀況:
16-18週內唐氏症篩檢:
16-18週內羊膜穿刺:
【生活及健康習慣】
飲食情況:
飲食習慣:
個案每日飲水量:
是否有吸煙習慣:
是否有飲酒習慣:
是否有咖啡習慣:
是否有運動習慣:
【情緒與壓力】
最近睡眠是否充足
最近睡眠狀況
最近記憶力機能
情緒低落或沮喪憂鬱
最近的壓力指數
最近的快樂指數
最近一年經歷
身心疾病
感情關係變化
親友變故
財務壓力
【身體系統功能】
循環系統狀況
呼吸系統狀況
免疫系統概況
感冒
癌症
良性腫瘤
神經系統概況
肌肉骨骼概況
肌肉痛
骨關節痛
萎縮症
舊/新傷調查
骨折
拉扭傷
身體疼痛指數
壓力指數概況
皮膚系統概況
膚質:
綜觀:
髮質:
內分泌系統概況
腺瘤,部位
消化/排泄系統
胃/肝臟/膽囊:
腎臟/膀胱:
腸道問題:
排泄功能:
生殖系統概況
生理週期狀況
  • 病症或症狀
  • 療程主要目的補充說明

    前一周脖子後方突然長癬, 推測因近期工作壓力大, 睡眠不足且均為淺眠, 導致免疫力低下所造成

  • 文獻探討

    1.  病因:

    體癬是黴菌感染的一種,多發生在四肢或脖子,症狀包括環狀的皮疹,且皮疹邊緣處伴隨脫屑,並伴隨搔癢感。當人體皮膚破損,抵抗力下降時,致病性黴菌則大量繁殖,侵入皮膚,皮下組織而引起癬的發生。本病多是接觸接觸傳染,如通過衣物、用具或自身手足癬傳染致病。在悶熱潮濕的氣候或環境下體癬容易蔓延擴散。

    主要造成癬類(股癬、足癬、甲癬)的菌種為皮癬菌類,皮癬菌類的抵抗力強,在脫落皮屑或毛髮中可存活數月至數年。皮癬菌類主要通過擦傷直接傳染,接觸被污染的器具、梳子、剪刀等也能間接傳染。另外,有些皮癬菌還可透過動物接觸與土地接觸感染。皮癬菌喜好入侵到皮膚的角質層,所以常會造成病人角質增厚或脫皮等現象,其他可能會造成癬病的菌種,則較為罕見,較為常見是念珠菌,多發生於免疫低下的病人,是一種人體表皮就已存在的菌種,主要透過傷口感染,並會入侵黏膜。受到真菌感染後約414天左右會開始出現症狀,病人常因皮膚搔癢而不自覺摳抓。此時附著在手上的黴菌轉移到其他地方,且皮膚一旦摳抓出傷口也可能發生感染。

     

    中醫學診斷,該病是由外受風毒,凝聚皮膚,甚則皮膚不能濡潤;或由於風寒外襲,營衛失調;或風熱侵入毛竅,郁久血燥;或沖任失調,營血虧耗,血虛生風化燥等致皮膚失養;或被風濕所侵,留於腠理;或久居濕地,水漿浸漬,濕邪外浸,郁於皮膚;或因汗衣濕溻,淹淅肌膚,復受日晒,暑濕侵漬毛竅,而成本病。

     

    l   好發族群:衛生習慣不佳的人、肥胖者、免疫低下的人、流汗多的人、足癬、股癬病人

     

    2.  臨床症狀

    l  四肢或脖子出現紅疹,紅疹成環狀且邊緣伴有少量脫屑。

    l  紅疹有明顯搔癢感,嚴重時偶有滲液但不常見。

    l  部分病人皮膚會出現水泡。

    l  體癬的診斷包括觀察症狀和伍氏燈,當伍氏燈照射到皮癬菌時會呈現不同顏色,是準確度很高的檢查方式,也可採集病人皮膚的脫屑做菌種培養。

    3.  治療方式

    l   局部抗黴菌藥物:將軟膏或凝膠類藥物塗抹在患部藉此殺死黴菌,但體癬多長在四肢,容易因摳抓或接觸到外物將藥物抹掉,需特別注意。

    l   口服抗黴菌藥物:如果症狀較嚴重醫師可能會開立口服藥物,療效優於外用藥物。此外,醫師也會開立類固醇藥物用於改善症狀,類固醇不可使用超過兩種以免發生後遺症。

    4.  照護措施

    l   治療黴菌類疾病最重要的便是遵照醫師囑咐使用藥物,切勿擅自停藥,此外病人穿過的衣物需清潔並曬乾,防止復發。

    l   穿著寬鬆通風透氣性和散熱好且吸汗的衣服。

    l   注意皮膚的清潔。

    l   有其他癬類疾病如足癬、股癬的人在摳抓病灶後須洗手以防感染到其他地方。

    l   避免炎熱潮濕的環境。

    l   請勿共用任何私人用品,以免交互感染。

    l   飲食上,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腥辣之品。

    l   避免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領養動物前務必先看獸醫檢查。



  • 芳療措施
    名稱 劑量 選用理由 濃度
  • 準備的芳療措施

    10/1

    配方: (濃度: 5%)

    (Vo) BFF基底油 10ml + (Eo) 馬鬱蘭精油3D+廣藿香精油2D+薄荷精油3D+澳洲尤加利精油2D

    選用理由:因較急性發生, 先消炎殺黴菌, 同時促進傷口癒合及止癢

    • 馬鬱蘭精油具有強大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以幫助清潔和消毒皮膚,減少皮膚感染的發生. 對於消除淤血的作用極富價值, 因為擴張微血管後血液較易流通, 能改善整體膚質,謂理油膩不潔肌膚, 淡化老人斑, 幫助美白。
    • 廣藿香精油是殺菌力超強的精油,利於處理表皮傷口、黴菌感染,廣藿香精油還能幫助皮膚細胞再生, 促進傷口結疤, 明顯減輕發炎的狀況, 促進傷口癒合。也可幫助改善粗糙龜裂的皮膚以及各種傷口與瘡。
    • 薄荷精油有著可以深度清潔皮膚的功效,藉著排除毒性鬱積的阻塞現象,可改善溼疹、癖、疥瘡和搔癢。薄荷精油可還可收縮微血管,清涼,紓解發癢、發炎和灼傷。薄荷精油也可柔軟皮膚。
    • 澳洲尤加利精油能預防細菌滋生及隨之而來的蓄膿, 促進皮膚新組織的建構, 對於割傷、傷口、潰瘍與發炎狀態,在使用尤加利精油後均反應良好, 還可改善阻塞的皮膚。
    • BFF基底油是複方多功能基底油, 以葵花油為基底, 葵花油幫助皮膚再生, 療癒皮膚疾病


    (Hy) 羅馬洋甘菊純露

    選用理由:癢時噴灑, 及用油前溼敷, 幫助消炎及舒緩皮膚紅腫

    羅馬洋甘菊純露濕敷,可增加皮膚的保濕性, 幫助皮膚鎖住水, 有情緒安撫的作用, 對皮膚也有很好的舒緩, 能鎮靜搔癢、紅疹、敏感、紅斑性痤瘡、粉刺、痱子等皮膚發紅的症狀, 舒緩紅腫疼痛


    使用方式:1.     癢時噴灑及用油前溼敷羅馬洋甘菊純露.     2.     選用配方建議每天早中晚各一次塗抹於患部及按摩大腸經曲池穴及合谷穴


    生活習慣、作息調整建議:

    1. 穿著寬鬆通風透氣性和散熱好且吸汗的衣服
    2. 防曬,避免處在高溫潮濕環境。
    3. 不要熬夜、維持心情愉悅。
    4. 注意皮膚的清潔。
    5. 有其他癬類疾病如足癬、股癬的人在摳抓病灶後須洗手以防感染到其他地方。
    6. 請勿共用任何私人用品,以免交互感染。
    7. 飲食上,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不吃或少吃腥辣之品。 避免刺激性食物,茶、咖啡因、酒精等
    8. 避免接觸受感染的動物,領養動物前務必先看獸醫檢查。


  • 芳療評值 症狀改善程度可利用個案自述感受、照片、壓力量表、睡眠時間(深、淺、作夢)、疼痛指數、傷口大小等
    次數 評值日期 評值內容
  • 個案回饋
    • 用油時的感覺:

      第一次使用時有點涼涼的很舒服,味道很清新好聞, 心情感覺較放鬆及愉悅. 但癬的部分又有時覺得熱熱有刺激的感覺, 不過不會痛, 隔天覺得好像紅腫有消了一些, 前一天睡眠較好, 不確定是否是精油的功效

      每天塗抹及按摩時因為有涼涼的味道, 擦起來感覺很愉悅, 皮膚感覺很清爽, 沒有油膩的感覺, 本來還擔心使用油來塗抹會對長癬的部位不透氣反而會更糟, 但使用後反而癬的部位慢慢的乾燥收斂, 感覺越來越沒有那麼嚴重了

      第二次換配方後, 很喜歡薰衣草的味道, 感覺很香, 而且有玫瑰的香氣, 癬的紅腫有明顯的變好, 但很怕留下疤痕, 所以特別要求希望能美白淡斑, 趕快讓皮膚好起來, 第二次的油使用起來感覺沒有那麼刺激感, 皮膚塗起來很舒服, 而且也讓整個人很放鬆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感覺紅腫逐漸消失, 皮膚沒那麼熱, 且癢的感覺也改善, 皮膚有收斂的感覺. 不知是否是心理作用, 睡眠整體有改善, 使用後原本溫熱紅腫癢感越來越淡, 搭配著學習到的穴位按摩, 雖然工作量還是一樣很大, 感覺整個人較有精神, 更神清氣爽有活力. 

      剛好最近快感冒, 也拿來塗抹在鼻子周圍聞, 覺得應該可以殺菌抗病毒, 預防感冒, 果然都沒有被同事傳染

      第二次的油使用後除了皮膚清爽感外, 覺得皮膚也蠻滋潤的, 所以一併塗在之前蚊子叮咬的疤痕上, 感覺也有一些美白淡斑的作用.  睡眠整體有改善, 搭配著學習到的穴位按摩, 幫助自己振奮起來, 而且精油香氛讓人很療癒, 晚上塗抹完的薰衣草及玫瑰味也可幫助睡眠, 看著原本爆發無原因的癬, 本來很擔心, 但覺得恢復得蠻好, 也放心了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整個過程有看到效果, 覺得好神奇, 不只皮膚有效, 感覺人也更放鬆, 睡眠也較好. 謝謝芳療師除了調配精油幫助我的症狀改善外, 也很細心地分享了個別精油的知識與功效, 及皮膚癬後續日常起居及照料方式.

      也很謝謝芳療師一併聽我抱怨了工作上的事, 並給予身心靈上的建議, 同時也提供許多不錯的自然療法舒壓建議. 分享了一些瑜珈的呼吸法, 藉由調配呼吸, 讓我的心真的可以慢下來, 感覺整個人放鬆了許多, 還教了我一些提升免疫力及紓壓的瑜珈動作, 做完後身體覺得很舒服. 

      芳療師也以中醫理論說明了秋天肺氣跟皮膚之間的關係, 也分享了一些秋天對皮膚有益的食療方式, 也提供了經絡按摩的改善方式, 這些養生知識對我來說覺得很受用, 不僅身體改善, 還可了解自己體質與身心靈狀態, 一起來讓自己更健康

  • 整體檢討、評估與結論

    看到個案有療效, 覺得很有成就感, 在調油時不只考量改善皮膚癬的功效, 同時也想到個案突然長癬主要因素推估為工作壓力導致淺眠, 進而整體免疫力較低下. 所以希望調油能同時幫助個案能紓解心情壓力, 讓個案放鬆及感覺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