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 病因 智齒是上下顎各側的最後一顆臼齒,由於生長空間比較小,會導致無法萌發或清潔不易,也 沒有正常的功能,會常常造成蛀牙或疼痛,如果牙齒受到擠壓,可能會出現紅腫和牙肉疼痛的情 形。若引起疾病或不適,則建議拔除智齒,反之,若良好生長且功能正常則不需要拔除。 所謂智齒,其實學名是第三大臼齒,一般人都是在 16 至 18 歲間才長出來,而此時人類的心 智已經趨於成熟,因此習慣被稱為「智齒」。智齒是從大門牙開始往內算起的第 8 顆牙齒,包括左 右兩邊的上顎、下顎一共 4 顆。不過,雖然智齒多在成年後才長,但每個人會因發育狀況不同而 略有時間差異,有些人不見得每顆都會長、或者有些人終身不會長、甚至有人的智齒雖然有長、 但是埋在牙齦內而成為「埋伏齒」。通常以下六種情況需要拔出︰ (1) 智齒蛀牙:除了簡單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補之外,那些鄰接面蛀牙,需要較好的技術, 以及蛀得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療的,建議拔除,以免衍生後續問題。 (2) 侵犯鄰近健康的牙:造成患者不舒適或牙疼。 (3) 空間不足:萌發的空間小,造成患者感覺到腫脹、疼痛感。 (4) 清潔不易:空間不足的關係,智齒長得歪七扭八,會常造成清潔牙齒的困難,引發蛀牙現 象。 (5) 沒有對咬牙:如果沒有相抗衡的智齒來對咬的話,可能發生智齒過度萌發,進而影響咬合 的情形。 (6) 阻生齒:通常埋在齒槽骨的裡面,如果導致疼痛,或是診斷出,就需要拔除。 2. 臨床症狀 (1) 牙齦或骨頭疼痛,甚至頭痛。 (2) 牙齦紅腫。 (3) 口臭,口水有異味。 (4) 牙齒排列不整齊。 3. 治療方式 手術的時間需要大約 40 分鐘,如果要一次拔兩顆以上或是牙齒特別難拔,有可能需要花到一 個小時。拔的時機由醫師決定,一般而言 25 歲以前拔智齒,傷口復原能力最佳,倘若等到 40 或 50 歲才拔智齒,則因傷口癒合能力退化,癒合期變久,較為不適。 最痛的時候通常是拔完牙齒 3~6 個小時,通常在 5~7 天後就不會疼痛了,這期間需要定時 服用止痛藥。拔完智齒後,臉頰腫脹是正常的反應,不是每個患者拔完智齒都會腫脹,視個人的 智齒生長狀態以及體質而定,如果智齒埋得不深、生長的方向及位置也正常、沒有壓迫到周遭神 經的話,術後腫脹的機率不高。(1) 拔除智齒後: • 咬緊紗布(或棉花)約一至兩小時。 • 在這兩小時之內,口水與血液必需吞下去。 • 如需吃藥,請依照醫師囑咐吃藥。 • 待麻醉劑效用消失,使可進食溫軟的食物。 (2) 拔牙及手術傷口的清潔維護: • 傷口附近的牙齒可輕輕的刷,其餘的牙齒應維持正常的刷牙。 • 如有特別需要,請依照醫生囑咐來清潔拔牙後的傷口;如在刷牙之後,再用不含酒精的 漱口藥水來漱口。 • 如果拔牙傷口的清潔沒有做好,會引起發炎,導致患者更腫更痛。 (3) 拔牙及手術後的消腫與止痛: • 拔牙後傷口附近區域會感覺疼痛是正常現象。 • 依照醫生囑咐吃止痛藥以減輕疼痛。 • 拔牙後,冰敷傷口附近的區域約 24 小時至 48 小時(由醫師視傷口大小判斷後告知); 其方式為每冰敷 15 分鐘後休息 5 分鐘,然後再繼續冰敷;冰敷目的是傷口不要腫太大。 • 拔牙 48 小時後,請用 40 到 60 度熱水熱敷,熱敷的時間越長越有效果,熱敷的目的是 消腫;一直熱敷到拆線為止;如有必要,可一直熱敷到傷口痊癒為止。 4. 照護措施 (1) 紗布應咬一小時,幫助止血。 (2) 24 小時內,應將口水吞下,不可以將口水吐出,甚至作出漱口動作。由於吐口水會在口內 產生負壓,容易會造成傷口流血不止。 (3) 術後二天,盡量避免熱燙或刺激性食物。 (4) 為減輕腫漲,術後應立即冰敷,術後 24 小時內的冰敷皆可減輕腫脹與止痛。 (5) 手術區附近臉部與頸部有時可能會出現淤斑,不用擔心,一星期內會逐漸消退。 (6) 術後一星期內禁止吸菸。 (7) 術後可能引發的暫時性張口困難屬正常現象,請進食流質性食物並加強衛生。 (8) 避免任何影響傷口的動作,如吸允或舌舔傷口。 (9) 即使吃了止痛藥,還是沒有辦法忍受疼痛,或是過了一個星期後,仍然感到傷口疼痛、臉 頰仍然腫脹,建議回牙科門診檢查。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