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1.病因: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也稱為急性膀胱炎或膀胱感染,是一種會影響到部分泌尿 道的感染。泌尿道分為上、下泌尿道,感染部位不同對應到不同疾病名稱:當影響到下泌尿道,稱為膀 胱炎;當影響到上泌尿道,也就是腎臟的時候,則稱為腎盂腎炎。 不同感染位置,症狀會稍有不同:下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主要是解尿時會疼痛,也可能會有頻尿或是一直 想要解尿的感覺;上泌尿道感染除了會有跟下泌尿道感染同樣症狀外,還會有發燒、腹痛的症狀。有些 情況,可能沒有解尿也能感受到尿道灼熱痛感。年長者和很年輕的人若感染,以上症狀可能不會表現得 十分明顯。最常見造成泌尿道感染(上下泌尿道都有可能)的病菌是大腸桿菌,而其他細菌、病毒或黴 菌則鮮少造成感染。 女性其尿道較短,肛門和尿道開口距離也較近,因此較容易有泌尿道感染,約過半數的女性在其一生中 有出現過泌尿道感染的情形。泌尿道感染也常會復發。其他的危險因子還包括性交及家族病史。若有出 現腎盂腎炎,可能是因為膀胱感染而引起,但 也可能是因為菌血症而造成。若病患是年輕健康的女性, 泌尿道感染可以只以其症狀來診斷。針對一些模糊的症狀,會比較不容易診斷,因為可能有些部位已有 細 菌⬀在,只是沒有感染症狀。若是有併發症或是治療不成功的例子,可以進行尿液培養,若頻繁感染, 可用低劑量抗生素進行預防性醫療。 若是沒有併發症的泌尿道感染,可以用短療程抗生素進行治療,不過不少抗生素已用來治療泌尿道感染, 細菌抗生素抗藥性也漸漸提高。若是已有併發症,需要長療程的抗生素或是注射抗生素,若症狀在二至 三天還沒有改善,需要進一步的診斷測試。在女性中,泌尿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感染,每年約會增加 10%。若病患在尿液中有病菌或白血球,但沒有症狀,一般不建議使用抗生素,但若病患是已懷孕的婦 女,仍需使用抗生素。 2.臨床症狀 下泌尿道感染也稱為膀胱感染。最常見的症狀是排尿時有灼熱感與頻尿(或是有排尿的慾望),但沒有 陰道分泌物,也沒有與明顯的疼痛。這些症狀可能輕微,也可能嚴重,在健康女性身上會持續平均六天, 恥骨與下背部可能會出現些疼痛感。經歷過上泌尿道感染或是腎盂腎炎的人,可能會有側腹痛、發燒, 或是反胃噁心的經驗,以及不同於典型下泌尿道感染的不適症狀。但比較少出現尿中帶血或尿中出現肉 眼可見的膿的症狀. 3.治療方式 可使用最低劑量的抗生素,可以當每次感染發生時就使用短療程方式服用抗生素。長療程,每天使用抗 生素也是有效的。用藥上經常使用呋喃妥因和聯磺甲氧苄啶(TMP/SMX)治療, 烏洛托品則是另一種可 供治療的藥物,在低酸性的膀胱中可以形成甲醛,病原對此藥物不會有抗藥性。一些資料指出,使用抗 生素治療應避免長期使用,以免造成抗生素抗藥性。 4.照護措施規律的生活, 均衡的飲食, 避免過度勞累, 充分的飲水和良好的排尿習慣是預防尿路感染的基礎。 而 且個人的衛生習慣和婦科的問題都應加注意.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