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查證
過敏性鼻炎,又稱為鼻敏感、乾草熱、花粉熱、花粉症或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是因為免疫系統受到空氣中的過敏原影響而導致的鼻炎症狀。最典型的三大症狀為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其他徵兆包括眼睛的紅癢與溢淚、眼睛周圍腫脹。從鼻腔流出的液體通常是清澈的。症狀通常會在接觸過敏原後的幾分鐘後產生,而且會影響睡眠、工作能力以及在學學生的注意力,因為花粉而有病徵的患者,大概都集中在一年的特定時間發病。許多過敏性鼻炎的病患也會為氣喘、過敏性結膜炎或異位性皮膚炎所苦。有些患者的症狀會全年性存在,有些是在特定季節才會出現,或是接觸到某些過敏原時才會發作。
據統計,台灣每3人就有1人有鼻子過敏。台北市衛生局統計,1985年孩童過敏性鼻炎的比例為7.84%,2007年竟增加至50%,20年之間人數飆漲7倍。奇美醫學中心統計也發現,在PM2.5濃度達到紫爆的期間,因鼻子過敏而就診的人數會增加3∼4成。
過敏性鼻炎基本上是受到環境過敏原的誘發,例如花粉、動物毛髮、灰塵或黴菌,遺傳基因還有環境暴露都是造成過敏的原因。在農場裡長大或有多個兄弟姊妹都能減低罹患過敏的機率其作用機制和IgE抗體有關,當此抗體接觸到過敏原時會促使肥大細胞釋出像是組織胺的化學物質來造成發炎反應。診斷方法常仰賴醫療病史,且結合皮膚過敏試驗或是抽血來檢查是否含有特定IgE抗體。不過這些測試有時會呈現偽陽性。過敏的病徵和普通感冒的症狀類似,但過敏的症狀常持續超過兩個禮拜而且較少會有發燒的情形。
如果在幼童時期就開始接觸動物,則有機會降低日後因此而過敏的機會。有部分藥物可以改善過敏症狀,當中包括鼻炎類固醇、抗組織胺,例如苯海拉明、色甘酸鈉以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類的montelukast(藥品名:欣流)都屬此類。不過對許多人而言,藥物改善的效果有限,或是會有副作用。過敏原免疫療法是讓人暴露在越來越多的過敏原中,此療法一般而言是有效的,過敏原可以注射到體中,或是用口含錠的方式含在舌下。
過敏性鼻炎是過敏的一種,會影響許多人的生活。西方國家在一年內約有10-30%的人們受過敏困擾,最常見的年齡大概是從20-40歲左右。在西元十世紀的時候,拉澤斯醫師第一次對過敏有完整的敘述。1859年,查理·布萊克利醫師發現花粉是造成過敏的原因,而皮奎特。和乾草的關聯卻是因為早期(且錯誤)的理論,該理論提到過敏其實是新乾草的味道引起的
症狀
其症狀與感冒相似,主要是眼睛瘙癢、鼻部癢、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和流清水狀白色鼻涕(流鼻水)等症,間歇性反覆發作,發作時鼻黏膜蒼白水腫,如還有過敏體質會引起蕁麻疹。嚴重也有可能會演變成鼻竇炎、哮喘或耳部感染。非過敏性鼻炎雖然也會導致鼻塞、鼻涕倒流,但較少出現鼻子癢、眼睛癢、打噴嚏等症狀。
過敏性鼻炎 |
普通感冒 |
流行性感冒 |
|
打噴嚏 |
一次連續3個或以上 |
間歇、不連續 |
間歇 |
流鼻涕 |
大量清水樣鼻涕 |
少量。初為清水樣後轉為黃綠色鼻涕 |
黃綠色 |
鼻塞 |
間歇 |
嚴重 |
嚴重 |
眼癢 |
有 |
無 |
無 |
發熱、喉痛、肌肉痠痛等全身性症狀 |
無 |
輕微 |
嚴重 |
傳染性 |
無 |
有 |
傳染性極強,常大規模爆發 |
病程 |
視過敏原而有不同 |
7-10天 |
10-20天 |
成因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人體自我保護的免疫機制所產生的排斥反應,它的成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3個成因:
1.因先天性氣管毛病,使鼻腔對天氣變化、花粉、塵埃或特定致敏原產生過敏反應
環境過敏原:塵蟎、蟑螂、黴菌、家中灰塵、動物皮毛、PM2.5、香菸、花粉等,其中塵蟎幾乎占 90%。尤其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濕度較高,容易使環境孳生黴菌、塵蟎等,加重發作情形。
易致敏食物:花生、蛋、牛奶、螃蟹、小麥等,中醫觀點則認為寒涼、生冷食物、冰品冷飲、刺激性食物會直接傷害鼻黏膜。
2.後天性致敏原因,例如因為空氣污染、藥物、花粉等致敏原的長期刺激而致病。
季節性過敏原:有些人只會在特定的某些時段發病,如百花盛開花粉飛揚的春季,每年12月至隔年5月的沙塵暴來襲期間,春秋兩季溫度劇烈變化的時期。
3.一些神經性疾病也可誘發過敏性鼻炎比如抑鬱症。
通常患者接觸或吸入致敏原後,體內的IgE(免疫球蛋白E)會引致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造成過敏反應。
有些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也會患有哮喘。
治療
根據《哈佛健康雜誌》資料,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主要可分為三大方向:避開刺激物、用藥減緩症狀,以及免疫療法。
減緩過敏症狀的藥物
抗組織胺(口服或鼻噴劑):有助緩解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癢等製壯,高劑量可能導致想睡、口腔乾燥,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男性可能有排尿困難。
類固醇鼻噴劑:有助緩解眼睛與鼻子的症狀,效果較佳,但需較多天才能開始作用,副作用包括鼻子不適和頭痛。
白三烯素調解劑:有助緩解多數過敏性鼻炎症狀,副作用包括頭痛等。
解鼻充血劑:能夠減少鼻塞症狀,副作用有失眠、容易緊張、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也可能使良性攝護腺肥大的男性出現排尿困難。不過,解鼻充血劑不應使用過長時間,僅可做為暫時性的搭配藥物使用。
減敏療法(免疫療法)
有助達到長期的過敏性鼻炎控制效果。通常醫師會先藉由皮膚測試找出過敏原,接著由醫師每周注射過敏原、依患者反應情況逐量增加,培養病人對過敏原的抗體。
洗鼻
是清潔鼻腔的一種方法,例如使用生理鹽水清潔鼻腔,可以洗去許多過敏原及髒汙,對改善鼻塞、鼻子過敏有幫助。解鼻充血劑通常被用來改善鼻塞,但過度使用反而可能加重鼻塞症狀,甚至演變為長期鼻塞。
食材防過敏性鼻炎
薑:薑的辛味成分薑辣素和薑烯酚能提高身體免疫力與新陳代謝、治鼻塞,可以期待緩和過敏性鼻炎症狀的效果。
蓮藕:日本埼玉醫科大學教授‧ 臨床免疫學博士和合治久指出,蓮藕含有豐富的黏液素,能避免鼻黏膜太過乾燥1天吃30∼40公克的蓮藕粉,連續2周就可期待改善過敏性鼻炎的效果。
洋蔥:洋蔥含有豐富的槲皮素,槲皮素是一種類似抗組織胺特性的物質,具有抑制過敏、抗發炎的作用。
黑豆:黑豆含有能強化鼻黏膜的維生素 B12、鋅、鐵、大豆皂苷,能提高免疫力的卵磷脂、木酚素等成分,有助於預防過敏。
益生菌:基因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益生菌可以調節免疫系統,降低過敏反應。從優格、優酪乳、味噌、泡菜等食物中也能攝取到益生菌。
青背魚:沙丁魚、鰹魚、鯖魚、秋刀魚等青背魚含有豐富的 EPA 和 DHA,可以讓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有抗發炎、抗過敏的效果。
紫蘇:紫蘇有很高的殺菌效果,富含維生素K、木犀草素、α-亞麻酸等,可以恢復免疫機能、減少發炎反應,緩和過敏性鼻炎的症狀。
薄荷:書田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曾撰文表示,日本研究發現薄荷的類黃酮能抑制老鼠的肥大細胞釋放出過敏物質,對一些人的過敏性鼻炎也有效。
遠離鼻炎過敏,生活保養7要點
徹底清潔室內及寢具
勤於打掃,冷氣機、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等要定期清洗與更換濾網。枕頭套每周洗一次,寢具2 周洗一次,以 55∼65 度的熱水清洗後日曬,用吸塵器吸除塵蟎與屍骸、糞便,也可選用防蟎寢具。
少放地毯與絨毛玩具
布製品容易堆積灰塵、孳生黴菌、藏匿塵蟎,應盡量少用,或是選擇短毛地毯,絨毛玩具不放床邊,不用太厚重的窗簾布,時常清潔。
保持環境通風
現代住宅密閉性高,濕氣容易留在室內,利於塵蟎、黴菌繁殖。多通風換氣,使用除濕機讓室內濕度不超過 65%,使用空氣清淨機也能減少空氣中的過敏原。
室內避免養寵物
寵物容易掉落毛髮,產生灰塵等過敏原,毛髮與皮屑都是塵蟎喜愛的食物,應該盡量讓寵物待在室外,常幫牠洗澡。
生活作息規律
過勞、壓力大、熬夜、情緒起伏大都會影響免疫系統,保持睡眠充足、紓解壓力,可以調節自律神經,降低鼻過敏發作。
適度運動
適度運動能增強免疫力。日本耳鼻喉科學會表示,游泳能減少鼻子對過敏原的敏感度,但泳池的餘氯量要在 0.3∼0.7ppm之間,以免刺激鼻黏膜,有嚴重症狀者應先與醫師討論。
注意飲食
避免菸酒與少攝取帶殼海鮮、堅果、人工添加物、油炸與辛辣食物。中醫認為冰品冷飲與西瓜、竹筍等寒性食物會刺激副交感神經,增加發作頻率,應盡量避免食用。
2、芳療措施
3、芳療評值
4、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