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為二十幾歲的年輕女性,對於妹妹來找我說明自己的狀況。我也是有特別的照顧他和詢問他的狀況。以及有告知她男友必須要多體諒對方和可能可以幫對方按摩腳。得知個案的生活習慣。我知道他們的工作會很累、休息日很少、每天要很早起、工作到下午結束,就光綜合以上這幾條。我就已經覺得會壓力很大了,不管是睡不好、睡不飽的這些壓力。再加上面對自己工作時要有的心態完整和冷靜的壓力。再加上是一個新工作上的壓力。要轉變心態等等。

所以我使用了守護系列精油的基本款岩蘭草杜松乳香。再去搭配其他個案會喜歡的味道。個案自己也有讓我知道她本身是很喜歡精油這種有香氣的東西。會讓她比較放鬆舒服。所以在睡眠上面就有搭配一些比較舒服和適合個案給我感覺的精油。

在反饋上面。也得知。確實個案使用後,在睡覺時她的安心感增加了。

 

因為有經前症候群。所以我們在調整完工作壓力轉換的精油後剛好到月底生理期。我們就調了一款針對生理期的精油。因為我自己本人沒有這方便的狀況。所以我很不熟悉這個轉換的感覺。但是聽個案說著自己的轉變不會這麼暴躁。我就覺得。恩~這也是有被證實了是很有效果的。

 

過了幾週後。個案走在路上跌倒撞到。有一個很大片的瘀青受傷。個案說她的身體通常都是持續大概一週左右。然後因為前面這些精油讓她滿驚豔。那這一次就直接跟我說她有這個狀況。也想要用精油試試看。於是我們也是很緊急的做了這一款精油來試。效果也是讓個案很喜歡。對我來說在個案身上的效果好像都很翻倍一樣。不知道跟使用者自己本人充滿信心地在使用會不會有關係。

 

那經過這些調整和精油,個案的症狀都有改善。並且覺得自己之後會是永久的客戶。


文獻查證

一、病因

一般月經只要在23-35天左右,都算正常範圍。月經週期的算法如下:月經開始首日是週期的第一天,前面14天是屬於所謂濾泡期,第14天左右是為排卵日,濾泡期主要是以雌激素這種女性荷爾蒙為主。這段期間,一般並不會有經前症候群出現。14天後到下次月經來潮的這段後半週期,稱為黃體期。這時候黃體激素開始分泌,尤其在晚黃體期,就是月經來前7-10天(有些人只有2-3天),女性對身心內外壓力都特別敏感,就容易產生輕重不等的經前症候群症狀。 

經前症候群原因錯綜複雜,可能是和黃體激素和雌激素比例失調有關。另外,營養不均衡(高脂肪或糖鹽過多)、維他命B6不足、甲狀腺內分泌失調、鈣質缺乏、身心壓力、睡眠不良、環境污染等,都可能影響經前症候群的表現。


二、臨床症狀

經前症候群是一種身心症,是指在月經前一週左右出現易怒、焦慮、憂鬱、體重增加、愛吃東西、下腹及胸部腫脹等情況。約58成女生會有這方面輕、中度的困擾。本篇文章主旨在談簡易的自我處理方式。至於少數女性(3-8%),屬於較嚴重的“經前不悅症”,這些需要進一步之治療評估及藥物治療。


三、治療方式

  1. 自我治療:
    • 飲食調整:避免高脂肪、太鹹、過甜、及生冷食物。如油炸食品、咖啡、巧克力、糕餅、及冰品類。
    • 營養補充:每天可加服1000毫克鈣片及50毫克維他命B6
    • 運動療法:每週至少三次以上,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最佳。
    • 身心放鬆法:主要強調壓力管理技巧。各人適合方式不同。例如冥想吐納、指壓按摩、肌肉放鬆法、意像引導法、或生理迴饋訓練等等。
    • 每日症狀記錄表:藉由自我深入了解認識,並利用認知行為技巧,控制身心穩定度。


  2. 中醫治療:需請教專業中醫師。柴胡、益母草、當歸、芍藥及消遙散都可能有效,但個人體質仍有差異,需和醫師討論。也希望日後中西醫聯手治療,幫助更多廣大女性同胞。 
  3. 西醫治療:
    • 可施以口服荷爾蒙治療,但須在有經驗的婦產科專科醫師評估後進行。
    • 少數人因水腫、腹脹厲害,有時須用短期利尿劑治療,但要小心低血壓或低血鉀。
    • 抗焦慮劑:焦慮不安、煩躁易怒症狀,使用短期及低量的安全鎮定劑,是可以考慮的。
    • 低量抗憂鬱劑:有證據顯示,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如血清胺等,和嚴重經前症狀候群或經前不悅症,有所相關;這類藥物在高劑量時,可做抗憂鬱劑;低量時,對經前症狀療效頗佳。這些藥物既安全又少副作用,無上癮危險,每日低量服用一陣子,再改成有經前症狀出現時再服用。是目前經前不悅症的首選有效藥物。許多門診個案,使用後療效甚佳,主要是對情緒、易怒方面有幫忙,而少數個案連水腫、嗜吃現象也有改善。而這些藥物又可間接調整荷爾蒙不平衡的分泌,一舉兩得。


四、照護措施

因為經前症候群是一種週期性的症狀,因此到了接近症狀發作的這段時間,應該避免攝取咖啡因、戒菸、規律的運動與營養補充(鈣質、維他命B6等),以及充足的睡眠。


芳療措施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