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獻查證
病因
媽媽手的學理名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好發在剛生產過後的婦女,原因是過度使用手腕或大拇指重複或持續抓握動作,使手背拇指側的支持帶增厚,壓迫在骨纖維管道的肌腱與滑膜,發生腫脹發炎,產生手腕痛、大拇指痛症狀。嚴重時會造成肌腱沾黏,大拇指及手腕活動受到限制。
臨床症狀
1. 手部疼痛
媽媽手最常見症狀之一是手腕和手指的劇烈疼痛。這種疼痛通常在使用手部時加劇,尤其是當握著物品、轉動手腕或進行捏取動作時。痛感通常出現在手腕的背側,並延伸到大拇指基節部位。
2.腫脹
患有媽媽手的人常常會注意到手部周圍的腫脹,這是由於炎症導致。這種腫脹可能會造成不適和影響手部的外觀。
3. 力量喪失
病患可能會感到手部力量減弱,難以進行日常活動,如握筷子、開罐頭、扭轉門把或提起重物。這是由於肌腱炎影響了手部的正常功能。
4. 夜間疼痛
一些患者表示夜間疼痛會影響他們的睡眠品質。夜間疼痛可能會在手部的特定運動或姿勢下加劇,導致病患難以入睡或醒來。
治療方式
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治療方式,就是減少拇指外展的動作和手腕的活動,多休息、維持正確的姿勢。
在急性期,也是一動就會痛,且有患部紅腫熱痛的情況時,可以冰敷來緩和疼痛及發炎的狀況,使用副木將腕關節固定在中間位置(neutralposition)或是稍微伸展姿勢(腕關節伸展15°-20°,拇指偏向橈側30°)。口服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物(NSAID),或是疼痛部位注射類固醇,但不宜連續注射太多次,否則會導致肌腱斷裂。在亞急性期,也就是手部活動時仍有明顯疼痛,但是腫脹及局部熱感已逐漸消失,可以使用藥物止痛並配合物理治療包括局部熱敷和超音波治療,以及深層按摩(deep friction massage),每星期按摩三次、每次按摩20分鐘,以撫平肌腱和滑膜之間的疤痕組織,減少滑膜的刺激。
在慢性期則是手部疼痛減輕,但拇指用力時會出現無力感,此時建議處理方式,包括肌肉拉長伸展運動和肌力加強運動,同時持續局部熱敷和按摩。對於保守療法無法改善或是一再復發的患者,可以考慮外科手術的方法,先在手腕處橫切約1公分的傷口,找到第一背側間隔的腱鞘後將腱鞘切除,縫合傷口並壓迫性包紮,限制手部運動約7天,2星期後拆線。手術的方式可以明確消除肌腱在腱鞘中滑動的障礙並減少磨損和發炎症狀,但需注意表面橈神經的傷害所導致橈側手背麻木的併發症。
照護措施
適當休息、避免長時間或重覆過多使用拇指的動作、平時多做伸展運動。
1.新手媽媽哺乳時可找枕頭支撐手肘,抱嬰兒時五指併攏托住嬰兒將力量平均分散於五指,可減緩虎口及大拇指承受嬰兒的重量;擠乳時儘量使用手掌的力量不要過度使用拇指或持續太久的時間。
2.工作或運動時避免拇指長時間重覆的動作及不當用力。
3.適當的伸展運動和肌力訓練可以改善「媽媽手」發生。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1.每天早晚用這個配方按摩手部和手腕,重點按摩疼痛部位。
2.同時,進行嗅吸,可在晚間和午間進行擴香或滴幾滴在枕頭旁,亦可泡澡使用
生活習慣建議
1.規律作息:
固定睡眠時間:每天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儘量在晚上10點前入睡,保證7-8小時的睡眠。
午休時間:在可能的情況下,午間進行短暫的休息(20-30分鐘),有助於恢復精力。
2.均衡飲食:
多攝取新鮮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全穀物和瘦肉,保持均衡的營養攝入。
補充水分:每天至少喝8杯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
減少刺激性食物:避免過多的咖啡因和糖分攝入,以免影響情緒和睡眠。
3.適度運動:
每天運動: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適度運動,如散步、瑜伽或輕度有氧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和減壓。
手部運動:進行手部和手腕的伸展運動,緩解媽媽手的疼痛和僵硬。
4.自我照顧:
安排個人時間:每天留出一些時間進行自我照顧活動,如閱讀、聽音樂或進行芳香療法,放鬆身心。
放鬆技巧:學習並練習深呼吸、冥想等放鬆技巧,有助於減輕壓力和焦慮。
其他建議
1.社交支持:
參加社交活動: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或媽媽群體,增加社交互動,獲得情感支持。
交流經驗:與其他媽媽分享育兒經驗和情感,減少孤獨感和壓力。
2.專業支持:
心理諮詢:如產後憂鬱情況嚴重,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進行情感和心理輔導。
定期回訪:定期與芳療師進行療程效果回訪,根據需要調整療程和配方,確保療效最大化。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
個案用油狀況 |
用油時的感覺: 剛開始因為育兒的煩腦和芳療師聊起來,許久不見,芳療師身上的香味已經很吸引我,所以很快就願意使用芳療師建議的配方及自我照顧方式。 |
用油後的整體感覺: 自從開始用油後,每天都充滿了香味,而且貼心的芳療,因著我的喜好,每週幫我配置不同的香味精油,讓我沉醉在香味的花海中,最喜歡最後一週茉莉的香味,有種溫暖幸福的感覺,四週的芳香療法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不僅媽媽手的疼痛消失,手部活動恢復正常外,情緒也獲得很大的改善,心情愉快,自信心恢復,整個人感到更有活力和正能量。 |
個案對芳療師之建議與感想: 非常感謝芳療師這四週來的悉心指導和陪伴。在芳療師的幫助下,我的媽媽手疼痛和產後憂鬱情緒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每週不同的精油配方不僅讓我的手部疼痛消失,還讓我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平靜和快樂。薰衣草、羅馬洋甘菊、依蘭依蘭、玫瑰天竺葵等的香味給我帶來了無比的放鬆和愉悅感受。更感謝芳療師耐心地傾聽我的需求,根據我的狀況調整配方,提供了如此貼心的療程。這段時間的芳香療法不僅治療了我的身體,還治癒了我的心靈。真的非常感激芳療師為我所做的一切。我會繼續保持這些良好的習慣,讓芳香療法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次感謝芳療師的專業和關愛,讓我重新找回了健康和幸福。 |
結論
身體症狀:
媽媽手:因長期抱孩子和家務勞動,手腕部位出現持續疼痛和僵硬,影響日常活動。
產後身體不適:體力恢復較慢,經常感到疲倦。
心理症狀:
產後憂鬱:情緒低落,容易感到焦慮和壓力,對日常生活和育兒感到乏力。
壓力大:全職照顧兩個孩子,缺乏自我時間和放鬆機會,壓力水平較高。
芳療師治療目標:
1.緩解手部疼痛:通過精油按摩和保濕,減少媽媽手的疼痛和僵硬。
2.改善情緒:使用具有鎮靜和提升情緒效果的精油,緩解產後憂鬱和焦慮。
3.減少壓力:提供放鬆和舒緩壓力的芳香療法,幫助個案應對育兒和家務帶來的壓力。
4.提升睡眠質量:通過精油的舒緩效果,幫助個案改善睡眠質量,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
芳療師自我的觀察轉折:
第一週:
觀察:個案手部疼痛有所緩解,情緒略有改善,但壓力依然存在。
轉折:發現個案對香味的敏感度高,特別是薰衣草和羅馬洋甘菊帶來的鎮靜效果明顯。
第二週:
觀察:個案的壓力水平有所降低,手部僵硬減輕,睡眠質量提高。
轉折:注意到甜馬鬱蘭和依蘭依蘭的香味對個案的情緒提升有顯著效果。
第三週:
觀察:個案手部疼痛基本消失,情緒穩定,壓力進一步減少,睡眠持續改善。
轉折:玫瑰天竺葵和乳香的組合不僅改善了情緒,還讓個案感到放鬆和愉快。
第四週:
觀察:個案的手部完全恢復正常功能,產後憂鬱情緒基本消失,整體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轉折:薑和檀香精油帶來的安心感和茉莉精油的振奮效果對個案的最終恢復起到了關鍵作用。
治療應對方式是否有改善空間
1.加強運動指導:增加手部和手腕的專項運動和伸展指導,進一步預防媽媽手的復發。
2.心理支持:增加陪伴傾聽時間,婦女團體的介入協助個案有喘息空間,幫助個案在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方面獲得更多專業支持。
3.持續監控:定期跟進個案的恢復情況,提供持續的芳香療法和支持,確保長期效果。
回饋及印象
媽媽手的疼痛和僵硬完全消失,手部活動恢復正常,沒有不適感。
產後憂鬱情緒顯著改善,心情愉快,自信心恢復,日常生活充滿正能量。
能夠輕鬆應對育兒和家務帶來的挑戰。
個案的回饋,讓我更知道要多需要傾聽每個個案的需要,針對個案的喜歡做不同的調整,看到個案的身心都獲得改善,讓我有極大的鼓勵,我會更多的來使用精油,幫助更多的新手媽媽,在育兒的生活中重拾樂趣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