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急性疼痛,對我真的是蠻大的挑戰,一方面要有耐心面對個案疼痛煩躁的情緒,另一方面,還要與個案建立自己能對使用精油來處理止痛能力的信任感,而這些狀況都是我的第一次經驗,很值得記錄下來。痛風造成的關節疼痛,真的是如疾風來去,在疼痛發生的當下,總令人難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面對它。個案本身因為個性內性,平日總是喜歡用壓抑的方式處理負面情緒,生活上也長期處在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狀況下,但其實這種長久以來的慣性行為,已經造成身心壓力疲憊而不自覺,我想這也是個案下意識的選擇以食物代償的方式來面對壓力,就是當壓力來臨時,會用過量的美食來補償自己的委屈感。現今醫學上知道痛風的成因 ,有二,簡單來說: 就是體內易生成尿酸囤積和尿酸生成後不易排出體外。 因是這兩個原因造成體內過多的尿酸結晶累積在關節處,引起發炎反應。當個案去就醫,確定此次病因是痛風引起的急性關節炎,身為芳療師的我,能夠提供最大的協助就是先幫助個案止痛,減緩和抑制正在發炎紅腫的局部炎症,讓個案除了可以服用醫生藥方外,還能有其他方式,盡快讓疼痛部位的關節處得到降溫舒緩,使紅腫的肌肉組織可以透過有消炎,抗組織胺作用的精油作稀釋塗抹,減輕疼痛感。一般急性處理骨科外傷的方式,多是先採取局部冰敷,作為降溫舒緩,但其實以中醫的理論,通常發生發炎紅腫,是為痹症,常以肌肉,筋骨,關節的痠痛麻重,屈伸不利狀態來表現,也會認為疼痛部位是因有淤塞不通所導致,這時候應是以活血化瘀,血路疏通作為主治,這就和精油芳療的概念較為相近。 我選用具有止痛,抗發炎,保護神經系統作用的精油,為急性發作期的用油,例如冬青,檸檬,薄荷,和百里酚百里香精油,可調製成5%的按摩油塗抹,迅速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而對於緩和時期的保養,則應該更為重視,因為要能先增進身體的氣血循環,才能加速體內尿酸的排出而檸檬的單萜烯,可以改善酸性體質,增強肝臟代謝,對於減少尿酸的生成,有很好的功效。我也建議個案用泡浴的方式來放鬆肌肉骨骼,及緊繃的情緒。 則選用了薑和黑胡椒精油,促進身體氣血循環及增進新陳代謝,來達到排汗降尿酸的目的。  最後個案更是有跟我分享他在這次急症使用後的感受,他覺得他真的大大的對精油改觀。 個案了解到精油不只是貴婦們專利,只是侷限在香氛spa 。 原來精油對於身體的照護, 也有這麼大的功效 。而身為芳療師的我 則是很開心,自己可以運用在禾場所學到的芳療知識,幫助到周圍的人。




  痛風是尿酸結晶沈積在關節、滑囊液、軟組織或其他組織的疾病,臨床表現包括反覆急性痛風、慢性痛風關節炎、腎結石或其他腎病變等。痛風患者皆有高尿酸血症,但有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不一定會有痛風發作。臨床上將尿酸濃度大於7.0 mg/dl定義為高尿酸血症,85~90%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是因尿酸排除能力下降所造成,體內水份過少是常見原因,而長期使用利尿劑者是危險族群;另10~15%的病人是因體內尿酸過多造成,可能與嘌呤合成異常、ATP代謝異常或細胞凋亡速度變快有關。發作時會造成關節疼痛和腫脹的關節炎,通常會持續一兩週,然後消退。痛風發作時的起始位置通常是大腳趾或者下肢。發生痛風的原因是體內一種名為血清尿酸鹽的物質水平較高,發生聚集。這時會在關節內部和周圍形成針狀結晶。這就導致關節炎症和關節炎。但也有很多血清尿酸鹽水平高的人並不曾發生痛風只要能夠早期診斷、治療並改變生活方式,痛風是最可控制的關節炎形式之一。痛風的病因是體內名為尿酸鹽的物質聚集,在關節處形成針狀結晶。這會導致:疼痛。腫脹。發紅。受累關節的動作和使用方式發生變化。以下因素可導致痛風:1.高尿酸鹽水平;但不是尿酸鹽水平高的所有人都會患上痛風2.有痛風家族史。3.年紀較大。4.飲酒。5.吃的食物富含嘌呤(通常來自動物來源),而嘌呤會分解成尿酸鹽。6.飲用含高果糖玉米糖漿的飲料,例如蘇打水。7.一些健康病症,例如超重或肥胖症、高血壓和慢性腎病。8.某些藥物。  痛風最常見的症狀是受累關節(例如大腳趾)疼痛。痛風是一類會造成關節疼痛和腫脹的關節炎,發作時通常會持續一兩週,然後消退。第一次痛風發作多屬於「急性痛風關節炎」,可能會從第一趾關節、腳踝、膝蓋等處開始出現症狀,患部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疼痛的感覺。通常在發作後的12小時內,會達到最疼痛的發炎程度,過程當中容易伴隨倦怠、發高燒、畏寒等症狀。疼痛與其他併發症狀可能持續數天不等,情況因人而異。 在第一次痛風發作後,會進入痛風緩解期,此階段不會有痛風的症狀,但是體內尿酸濃度依然偏高,因此仍有可能繼續引起痛風發作,若置之不理,有可能會導致痛風發作的頻率變高,甚至導致更嚴重的關節炎發生。當你出現痛風前兆,建議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治療。

1. 

痛風病程主要可分為四期,依續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關節炎,不發作間歇期及慢性痛風石關節炎,根據這四期分別介紹相關症狀及治療方式。

【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顧名思義就是體內尿酸偏高,但是沒有任何臨床症狀及痛風石的疾病。持續高尿酸血症與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及胰島素阻抗相關疾病有關,當尿酸持續過高(>9.0 mg/dl)也較易有痛風發生的情形。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是不需要藥物的治療,但是必須找到發生原因並予以控制,治療目標是將尿酸控制在7.0 mg/dl以下。引起高尿酸的原因包括藥物和飲食等因素,如 aspirin(阿斯匹靈)、利尿劑、抗結核藥、cyclosporine的使用及含食用高普林的肉類及海產或飲酒(啤酒或烈酒)等。臨床上若無法藉由改變飲食來降低尿酸時,建議考慮進行藥物治療,尤其是當男性尿酸濃度大於13.0 mg/dl或女性尿酸濃度大於11.0 mg/dl,因較高的尿酸值有很高的機率對腎臟造成傷害;而尿酸排出量超過1100 mg/day的病人,則有50%的病人可能會有腎結石產生,因此建議給予藥物如allopurinol進行治療。
另外,經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後的病人,因腫瘤細胞大量凋亡,造成體內尿酸過高,為了防止急性尿酸腎病變,需給予足夠的輸液及allopurinolrasburicase治療。【急性痛風關節炎】
急性痛風關節炎通常發生在持續高尿酸血症數年之後。發作時在關節上會有紅腫熱痛的情況,於12~24小時內會感覺相當疼痛,若未進一步治療,疼痛感會在數天甚至數個禮拜內緩解。80%病人於第一次發作時,僅侵犯一處關節,通常是在腳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或膝關節,其餘病人則可能有多處關節受到侵犯,然而多關節痛風發作也常發生在多次痛風發作、未積極進行痛風治療、緩解期短及有可碰觸的痛風石的病人。另外,要提醒的是,由於關節如腕、指、踝或肘關節都可能會沈積尿酸結晶,因此從症狀上有時與退化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難以區別,另外約有12~43%急性痛風發作的病人,當時尿酸濃度是正常的,推斷可能與先前服用降尿酸藥品有關。在急性痛風發作24小時內使用藥物治療,可以減少疼痛持續時間,本身已使用降尿酸藥品者,發作時仍可繼續使用,然發作前沒有使用降尿酸藥品,則不建議使用,因為當尿酸濃度波動過大,可能會引起急性痛風發作。臨床上根據疼痛的程度,治療藥物亦有所不同;如果是輕至中度疼痛,可以考慮僅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類固醇或秋水仙素(colchicine等其中任一藥物治療,除外,也可以輔以冰敷減少紅腫產生的不適。假如在24小時內疼痛分數改善程度沒有小於原本分數的20%或超過24小時後疼痛分數改善程度仍小於50%,需考慮替換藥物或合併其他類藥物治療。若是重度疼痛或侵犯多個關節,則考慮兩個藥物合併治療,如:NSIADs合併colchicine、類固醇合併colchicine或關節內類固醇注射合併NSAIDscolchicine
幾乎所有NSAIDs對於急性痛風皆有消炎止痛的效果,但如果對以上非選擇性NSAIDs有無法忍受的副作用,如腸胃道不適或出血,可考慮使用COX-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etoricoxibceleboxib,但celecoxib在高劑量下才有比較好的療效,使用時需將可能產生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納入考量。
Colchicine
藉由減少嗜中性白血球吞噬尿酸結晶的方式來減少發炎發生,在發作36小時內使用可以達到最好的療效,目前使用方式有兩種,如先投予1.0 mg當做起始劑量,一個小時候投予0.5 mg,然後進行再次痛風的預防,常用劑量是0.5 mg BIDTID;第二種方法則是直接投予0.5 mg TID,最大劑量不超過2.0 mg/day
Colchicine
與其他藥物併用時易有交互作用發生,其會與CYP3A4p-glycoprotein抑制劑如:clarithromycinerythromycincyclosporinedisulfiram產生交互作用,因此併用時需降低colchicine使用劑量。
類固醇藉由消炎的作用來緩解急性痛風產生的不適。如果只有1~2個小關節發作,可以使用口服療法,無法達到療效時,可以使用關節內注射類固醇或肌肉注射並搭配口服類固醇。但如果是1~2個大關節發作,則直接使用關節內注射類固醇並搭配其他緩解急性痛風藥物使用,其劑量的使用方式則是依關節大小而定。【不發作間歇期及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兩次急性痛風發作中間會有一段沒有症狀的時期,此期定義為不發作間歇期。這個期間變異性很大,但大部分治療良好的病人間歇期約有兩年。若未接受治療及預防再次痛風,不發作間歇期會縮短,並且會因痛風反覆發作,導致行動受限或發生多關節痛風關節炎且伴隨發燒等較嚴重的症狀。
慢性痛風石關節炎常發生在沒有接受長期治療的病人,於關節或軟組織下產生痛風石結節,而且大多已鈣化了。這種痛風石不會造成疼痛,但是可能使關節變形,進而使行動受限,甚至無法行走。第一次急性痛風發作至發生慢性痛風石關節炎時程大約12年,但只要積極治療仍可以減少痛風石產生。
為延長間歇期及減少痛風石關節炎產生,除了生活型態改變及治療會惡化痛風外,還要給予降尿酸藥物、NSAIDscolchicine預防痛風再次發生。根據2012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建議,痛風合併痛風石、一年發生超過兩次急性痛風、慢性腎衰竭二期以上或有尿路結石病史,需給予降尿酸藥物治療。治療目標是將尿酸控制至少在6.0 mg/dl以下,如果症狀比較嚴重,如可碰觸或可見的痛風石,則尿酸值需控制在5.0 mg/dl以下。因尿酸濃度急遽下降可能會引發急性痛風,因此降尿酸藥物通常在急性痛風後兩個禮拜,症狀較緩和時使用。降尿酸藥物依作用機轉分為三類,分別為:
(1)
抑制尿酸合成藥物,如allopurinolfebuxostat
(2)
增加尿酸排除藥物,如benzbromaronesulfinpyrazoneprobenecid
(3)
尿酸分解,如pegloticase
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建議, allopurinolfebuxostat之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為第一線治療藥物,如果病人有無法忍受的副作用或禁忌症,可考慮使用增加尿酸排除藥物。
Allopurinol
使用需先以較低劑量開始,有腎臟功能受損者需減量使用,於25週間可慢慢提高劑量至控制尿酸目標值,使用期間需密切監測其副作用,如:肝腎功能不良、藥物過敏包括罕見但嚴重的史帝文生症候群或毒性表皮溶解症,致死率高達2025%。根據研究,具有HLAB*5801基因型患者有較高的機會產生嚴重過敏反應,而 約6~12%亞洲人帶有此基因,因此建議使用allopurinol之前可先檢測本身是否帶有此基因型,但目前健保並沒有給付此檢驗。
Febuxostat
是一種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可降低血清尿酸達到治療作用。目前健保給付限慢性痛風患者之高尿酸血症使用,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
曾使用過降尿酸藥物benzbromarone治療反應不佳,尿酸值仍高於6.0mg/dL
2.
患有慢性腎臟病 (eGFR45 mL/min/1.73m2serum creatinine1.5mg/dL),或具尿酸性腎臟結石或尿酸性尿路結石或痛風石,或肝硬化之痛風病人。
3.
痛風石病人使用時需於病歷上詳細記載部位(需有照片或X光攝影檢查)及醫療理由。
促進尿酸排除藥物皆是弱有機酸,與尿酸競爭近端腎小管的尿酸-氫離子通道,減少尿酸重新吸收至體內的機會。這類藥品需注意可能產生尿路結石的情況,因此服用藥物期間,需注意飲水、減少尿路結石的情況發生。另外,這些藥品在腎功能不佳時,如probenecidCcr<50 ml/minbenzbromaroneCcr<20 ml/min時,應避免使用。常見副作用為腸胃不適、腹瀉或尿路結石;常見交互作用為probenecid可能增加penicillin類的抗生素的濃度。
如果以上兩種藥物都無法使尿酸達到目標值且症狀仍持續,可將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合併排除尿酸藥物使用。
尿酸降低可能會使痛風復發,因此通常會再加上預防復發的藥物,第一線會先投予低劑量colchicine,建議使用劑量為 0.5mg QD~BID或低劑量NSAIDs,如:naproxen 250 mg BID(證據較低);第二線治療方式可以給予prednisoneprednisolone 10 mg/day,但長期使用仍需注意,需評估其利弊。預防復發的藥物使用時間端看症狀而定,如果仍有持續痛風活動,如超過一處以上的痛風石、反覆急性痛風發作或慢性痛風石關節炎等情況或(且)合併尿酸濃度仍無法控制至目標值,仍須繼續服用並監測藥物副作用;但如果都沒有上述這症狀,建議可以繼續使用六個月;但若尿酸濃度已達到目標值,可考慮只使用三個月(證據力較弱)。
痛風是現代文明病之一,與飲食習慣改變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因此預防痛風發作,需注意病人飲食習慣調整,除外,良好的服藥配合度也是預防痛風發作重點之一, 一旦痛風發作,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對於病人可有效降低痛風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及個人生活品質的提升。
照護措施  急性發作期(1-7 )飲食注意事項避免高普林食物,包括內臟類、高湯、肉汁、牡蠣等海鮮類。不可禁食,最好採取低普林食物,避免高量尿酸囤積體內和關節。低普林食物包括:各種新鮮水果、米飯、麥片、低脂乳品、菠菜、空心菜、芥藍菜、蛋類等食物。避免高油脂食物(包括雞湯、豬腳、肥豬肉、油炸食物),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嚴禁喝酒。大量飲水。禁止服用利尿劑。急性發作期(1-7 )生活起居注意事項避免熬夜。冰敷患部關節,每天冰敷多次,每次 20 分鐘。此時期,嚴禁熱敷或泡熱水、貼熱性藥布。嚴禁按摩推拿關節。避免運動,多休息。遵照醫囑服用藥物痛風痊癒期(8-14 ) 飲食注意事項適量攝取中普林食物,如各種家禽類、旗魚、黑鯧魚、草魚、豆腐、豆乾等。可少量攝取高普林食物。適度攝取油脂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可適量飲酒。每天至少喝 2000cc 以上的水分。避免服用上升尿酸藥物如利尿劑。痛風痊癒期(8-14 ) 生活起居注意事項保持正常作息。排解壓力。輕微運動。接受正確醫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