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主訴的症狀是睡眠問題,覺得自己多夢、易醒,常常天亮醒來發現雖然躺了一整晚,但大腦似乎還轉不停。氣色看起來不大好,黑眼圈深、眼神黯淡,顯得更疲於日常的社交。但根據個案記錄表上的資料覺得個案近幾個月生病次數偏高,幾乎每兩週就會生病一次,有時喉嚨痛,有時耳朵發炎,有時是頭痛暈眩,有時一咳嗽就咳上好久,各種症狀還會反覆出現。判斷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跡象。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由於長期處於工作、生活緊張,以及情緒、精神過度處於壓力及超負荷狀態,所產生一系列身心疾病及症狀。患者通常會突然發病,症狀像感冒、非常疲勞,病患去醫院就診,但是醫師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可能是感冒等),服藥後也無顯著改善,然而症狀好好壞壞持續超過半年,造成病患極大的困擾,使他因而放棄許多日常活動。 在芳療調油上一開始以先改善個案主訴的睡眠問題,而後也試圖增加白天當作開機儀式的調油,希望除了改善睡眠外,也透過精油及冥想等行為,在生活及工作上找到樂趣與動力,因而積極快樂的面對每一天。 經過3個月的用油後,有發現個案生病的頻率有大幅度的下降,近一個月看醫生的次數僅一次頭痛的問題。在睡眠上更是有很好的改善,原本不容易入睡的狀況,透過每天洗完澡後自己按摩全身而更好的入睡了。



文獻查證

1.  病因
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在人體經過腦力激盪或劇烈運動,甚至焦慮不安之後,就會有暫時性的疲勞感出現,通常只要經過一番適當的休息與調養,都會在短時間內恢復。醫學上也會有一些疾病造成慢性的疲倦感,很難藉由休息得到恢復,例如: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各種感染症、內分泌疾病等,但是這些在臨床細心診察下,多半可以發現病因,對症下藥。
有一些例外的病患,總是無法找出真正的原因。在醫學上整理了此類病人的共通點後,定義出「慢性疲勞症候群」這個診斷名稱,用來統稱這些長期受疲勞倦怠所苦,卻又找不出病因的疾病。
慢性疲勞症候群是由於長期處於工作、生活緊張,以及情緒、精神過度處於壓力及超負荷狀態,所產生一系列身心疾病及症狀。

2.  臨床症狀
在診斷標準上,「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定義是非常嚴謹的,首先必須具備持續達六個月以上無法因休息而緩解的不明原因的疲勞感,且要排除掉所有可能造成疲勞的慢性病因;另外,疲勞的嚴重程度必須至少使日常活動力降低到正常狀態的一半以上,然後還必須符合八個次要標準或六個症狀,以及兩個徵象。
A.
主要標準:
新近存在持續性或反覆衰弱性疲勞,或個體感到易於疲勞,而無類似症狀史 ,不因休息而緩解,活動量減少五成,一次至少持續六週。必需透過患者病史、身體檢查和適當的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可能產生類似症狀的臨床狀況。
B.
次要標準(至少6個月):
(1)
輕度發燒、
(2)
咽喉部疼痛、
(3)
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乏力、
(4)
無法解釋的頸前、後,或咽峽部淋巴結疼痛、
(5)
肌肉的不適或疼痛、
(6)
長時間動腦或勞力活動後,感到很長時間的全身疲勞、
(7)
頭痛、
(8)
遊走性關節痛,但無紅腫、
(9)
一個或多個精神症狀、
(10)
睡眠障礙、
(11)
所述症狀在疾病早期的幾小時至幾天內存在。
慢性疲勞症候群通常會突然發病,症狀像感冒、非常疲勞,病患去醫院就診,但是醫師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可能是感冒等),服藥後也無顯著改善,然而症狀好好壞壞持續超過半年,造成病患極大的困擾,使他因而放棄許多日常活動。許多病患症狀逐漸改善,少數人會完全痊癒,有些人則嚴重受挫折、甚至辭職、完全打亂生活步調。

3.  治療方式
這類病患的治療方式並沒有特定或特別有效的方式,必須視情況而定,除了一些藥物的治療之外,可能還必須加上一些支持性的療法,如:運動、休息、心理諮商等輔助治療。

照護措施
(1) 天早晨多給自己十分鐘時間靜思,不要一下床就忙展開一天生活。
(2)
服用綜合維他命,食儘量正常定時定量。
(3)
保持適當體重,體重不宜起伏過大,少吃精緻、高糖、多鹽食物。 
(4)
多泡澡、多運動。沐浴有助恢復體力,愈累愈要運動,加代謝,增加活力。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第一次調油:

睡前使用,當作一個睡前的儀式,按摩肩頸、耳後,也可按摩腳底。

第二次調油:

早上起床後上班前給自己的一個開機儀式,以滾珠瓶按摩耳後及太陽穴。

第三次調油:

在睡前使用,關閉3C產品後,按摩肩頸及腳底,接著就睡去!盡量養成11點前就寢!

第四次調油:

可以當作開啟一個快樂的早晨的儀式使用,每天早上多給自己10分鐘時間靜思,不要一下床就匆忙展開一天活動。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