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的狀況應該是不少打球的人都會遇到的事,腳踝扭傷,因組織液滲出血管,造成患部異常腫脹。腳踝扭傷不只發生在運動,意外踩空、絆到或是車禍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扭傷,腳踝因為向外或向內過度彎曲,超過身體能負荷的角度,造成韌帶撕裂、甚至傷及骨頭造成骨折。由於幸運的是個案的情形尚未造成骨頭斷裂,再透過針灸恢復一定狀況後可以試試使用精油調理。 在使用精油前,有一段時間個案每天下班回家腳都會非常的腫脹,有時甚至在回家的途中必須停下來緩解一陣子才能繼續前進,雖然回家後會用熱水泡腳來緩解疼痛,但對於消除腫脹的效果卻有限。因此在第一次用油時,我以丁香聖約翰草精油請個案泡腳試試,泡腳完當下,明顯感受到與之前沒有添加精油時泡腳的狀態不一樣,之前泡完雖然腳比較不會痛,但外觀上仍是腫脹的,添加精油泡腳後,腳的痛感減少且原本腫脹的腳居然消腫了。 而後我則以此為基礎為個案進行4次調油。然現階段(約4個月)個案的恢復情形仍然有限,雖然大致上走路都正常,但某些角度還是會怪怪的。後續除了芳療外也還必須到醫院觀察。



文獻查證

1.  病因
相信不少人在進行球類運動時,都有過莫名其妙腳踝「翻船」的痛苦經驗。醫師表示,「翻船」就是腳踝扭傷,因組織液滲出血管,造成患部異常腫脹
由於先天骨骼結構的關係,腳踝在外側的穩定性遠不及內側,外側可以幫忙穩定的肌肉又少的可憐,主要就只能依靠前脛腓韌帶(Ant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前距腓韌帶(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和跟腓韌帶(Calcaneofibular ligament)三條小韌帶在做支撐,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導致扭傷。
腳踝扭傷不只發生在運動,意外踩空、絆到或是車禍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扭傷,腳踝因為向外或向內過度彎曲,超過身體能負荷的角度,造成韌帶撕裂、甚至傷及骨頭造成骨折。

2.  臨床症狀
當腳踝外側扭傷時,就算只是正常的走路,腳踩下去時也會壓迫到患處引起疼痛。這時我們聰明的大腦就會擅自主張的認為:不要再給腳的外側任何刺激啦,盡量用腳的內側著地才不會痛阿!
然而接下來就會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重心偏往腳內側→足弓塌陷→膝蓋向內旋轉→單側骨盆向下傾斜→脊椎受力不平衡→下背痛、脊椎側彎、甚至造成肩膀到上肢的不適感。

3.  治療方
復健科醫師陳盈蒔表示,受傷時,組織液滲出血管,加上周邊組織發炎,造成患部腫脹並產生不適感,此時應用冰塊加水來對患部冰敷,以不凍傷為前提,每次持續1015分鐘。若是輕微扭傷,受傷超過24小時便不再需要冰敷,若腫脹未退,則可持續冰敷。
職能治療師張益豪表示,冰敷是為減少組織液持續滲出,抑制發炎情況,避免拉長復元時間。扭傷多為韌帶受損,但因韌帶疼痛感較低,若覺得痛到無法忍受,代表傷到骨頭、或是韌帶撕裂過於嚴重,建議立刻去醫院照X光片檢查。

照護措施
行走時應用柺杖支撐、避免患部落地,防止二度傷害。待在室內時,則應用彈性繃帶或板子固定,避免患部持續轉動。
因為腳踝腫脹會阻礙腳部的血液回流,張益豪說,睡覺時可將腳抬高,增加腳的循環達到消腫效果
若傷勢較輕微,經冰敷消腫後,可用熱敷進行復健。張益豪提醒,40度以上即有熱敷效果,但和冰敷一樣,要以不燙傷為前提。熱敷中和熱敷後,應在可接受範圍內轉動腳踝,除可避免韌帶因復原時產生沾黏,也兼具保持基本肌力,及提高血液循環來加速復元。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每天隨時隨地想到就用,晚上洗完澡睡覺前請務必使用。

盡量讓腳踝休息,減少不必要的行走。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