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我主要針對個案的生理不適做治療,依她敘述的經期不適症狀包括:肚子脹痛、腰酸背痛、手腳冰冷、身體疲乏、難以入眠和睡眠質素差,白天偶有精神不振的情況。以上這些都是PMS的症狀,身為女生我也非常了解經期來潮的時候,疼痛真的可以讓人很難受,最慘莫過於連續幾天都睡不好還要上班!而PMS症狀一般認為是荷爾蒙的變化導致,當然在子宮收縮的時候導致的疼痛也是首先需要處理的問題。所以我調配了一款以調節荷爾蒙、抗痙攣止痛的精油為主。給個案於身體感到不適的時候局部使用於腹部和腰部。純正薰衣草和甜馬鬱蘭的抗痙攣止痛效果都是非常優秀的,加上天竺葵和快樂鼠尾草可以平衡女性荷爾蒙,希望可以緩解除了疼痛以外的其他症狀,例如情緒不穩。這個配方最後加入薑精油是因為個案居住在冬天很冷的地方,入秋之後就常有手腳冰冷和腸胃不適。我猜測可能是血氣運行不足,所以希望薑精油可以溫熱身體,補補氣。果然她使用後有感,身體上的不適緩解了,睡眠也變好了。 但是個案有反應說精油的香氣偏濃,希望可以換一種配方。我考慮到快樂鼠尾草和甜馬鬱蘭都是草本味非常強的精油,所以第二次就改用檸檬馬鞭草和羅馬洋甘菊,前者有清新的檸檬香,可以止痛、消脹氣和平穩情緒,後者有鮮甜果香,希望可以有效地安撫經期帶來的焦慮煩躁情緒。本來只是抱著試驗的心態,沒想到她那麼喜歡,算是幸運的結果!這次療程讓我發現,氣味喜好是非常主觀的,也許她心靈上剛好需要檸檬馬鞭草的療癒效果。心靈放鬆下來後,身體不適也會跟著改善。
文獻查證
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有時被稱為經前緊張症(PMT),是在女性月經來潮之前一至二週出現的生理及心理相關症狀。症狀的程度因人和時間而異,約在月經出現時結束 。 常見症狀包括粉刺、乳房壓痛、腹脹、容易疲倦、易怒及情緒上的改變 。症狀一般會持續六天。研究顯示,有8 成在生育年齡的婦女月經前會有些微的經前症候群症狀。在這些婦女當中,約有2至3成確診患有經前症候群,而更有2至8%的她們,其病徵已達嚴重程度。經期憂鬱症 / 經期不悅症(PMDD)則是經前症候群中的另一種疾病,且有更明顯的情緒、精神性病徵。世界上只有美國官方認可了經前不悅症。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認可經前不悅症是一種疾病,但世界衛生組織(WHO)並未承認。
1.病因
造成經前症候群的原因不明,但若不斷攝取高鹽、高酒精與高咖啡因食物則會使得症狀加劇 ,目前認為造成病徵的根本原因和賀爾蒙的改變有關,例如雌激素在經期後半段會顯著的減少,這樣的供應中斷會造成心理變化。診斷方式需要持續記錄在月經前的情緒以及生理狀況,直到因此疾病造成的變化開始影響正常生活,這些病徵不會是在月經一開始就出現的。若有一張保持記錄每月病況的清單,將有助於疾病的診斷。在確診前,必須排除其他有可能造成相似症狀的疾病。 經前症候群,一般發生在25-35 歲間的女性,也不見得是每次月經週期均會出現。下面是一些易患經前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提供大家做自我檢測:
(1) 年齡25-35歲的女性,月經不規則者
(2) 體重起伏不定,飲食不均衡,有抽煙喝酒者
(3) 有特別身心壓力,長期缺乏運動者
(4) 曾懷孕,流產,或有產後憂鬱症
(5) 曾有憂鬱症或焦慮症,或婚姻關係不和諧者
(6) 母親或姐妹也有類似經前症狀者
(7) 吃避孕藥或荷爾蒙,無法忍受而極不舒服者 經前症候群是一個症候群。現已確認出200多種不同的症狀,其中三個最顯著的症狀是易怒、緊張和煩躁不安。這些確切的症狀和他們的劇烈程度因人而異。多數患有經前症候群的婦女只經歷少量的問題。
2.臨床症狀
下列各項症狀也可以歸結為經前症候群:
沒有試驗檢測標準或特殊的體檢結果能對經前症候群進行確診。為了給患者確診,醫生可以讓她對各種病症堅持做至少兩個月經周期的預期日記。這將有助於確診這些症狀是否確實是經前症候群及可預測的復發症。
另外,可能更好地解釋病症的其他生理狀況必須排除。在月經期間,許多體檢生理狀況遭遇惡化,這一過程被稱為經期放大效應。這些生理狀況可能致使患者認為患有經前症候群,此時這些潛在的生理失調可能是一些別的問題。一個關鍵的特徵是這些生理狀況可能也會在黃體期外出現。在近月經期可能被放大的生理狀況包括抑鬱症、偏頭疼、癲癇、慢性疲勞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氣喘和一些過敏性反應。
3.治療方式
現已提出了許多經前症候群治療方法,包括改變飲食或生活方式及其他扶持性治療手段。醫學治療主要涉及激素治療和使用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SSRIs)治療。
可施以口服荷爾蒙治療,但須在有經驗的婦產科專科醫師評估後進行。
少數人因水腫、腹脹厲害,有時須用短期利尿劑治療,但要小心低血壓或低血鉀。
抗焦慮劑:焦慮不安、煩躁易怒症狀,使用短期及低量的安全鎮定劑,是可以考慮的。
低量抗憂鬱劑:有證據顯示,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如血清胺等,和嚴重經前症狀候群或經前不悅症,有所相關;這類藥物在高劑量時,可做抗憂鬱劑;低量時,對經前症狀療效頗佳。這些藥物既安全又少副作用,無上癮危險,每日低量服用一陣子,再改成有經前症狀出現時再服用。是目前經前不悅症的首選有效藥物。許多門診個案,使用後療效甚佳,主要是對情緒、易怒方面有幫忙,而少數個案連水腫、嗜吃現象也有改善。而這些藥物又可間接調整荷爾蒙不平衡的分泌,一舉兩得。
4.照護措施
(1) 飲食調整
• 奶製品,如牛奶,乳酪等:當中的鈣質可以緩解不穩的情緒,同時鈣質亦是控制肌肉收縮的成員,適量的鈣質,有助減少經痛的情況。
• 高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蕃薯、粟米,可以幫助穩定血糖和情緒
• 高鉀的食物如:香蕉、奇異果、冬瓜、蕃薯等蔬果,則能有助於排出身體的鈉,進而舒緩水腫問題。
• 黃豆類食物(如:豆腐、豆漿)含有大豆異黃酮,能平衡體內雌激素水平,改善情緒不穩、水腫、身體疼痛、乳房脹痛和腹痛等情況。 不過有些食物卻需要限制一下,以免令PMS症狀更加嚴重,例如:
• 高鹽份的加工食物:鈉質太多,會令身體保存額外水份在在細胞空隙間,加重經前水腫的情況。
• 高糖食物:很多朋友都會在經期期間愛吃甜,但要留意,高糖食物會令血糖波動更多,同時令情緒更波動。
(2) 營養補充 飲食治療研究表明補鈣(1200 毫克/天)可能是有益的。補充維生素 E(400 個國際單位/天)也具有同樣的效果。許多其他治療方法已被提出,包括:維生素 B6、鎂、錳以及色氨酸,儘管對這些治療方法的研究結果還未確定。
(3) 運動療法:每週至少三次以上,30分鐘左右的有氧運動最佳。
(4) 身心放鬆法:主要強調壓力管理技巧。各人適合方式不同。例如冥想吐納、指壓按摩、肌肉放鬆法、意像引導法、或生理迴饋訓練等等。
(5) 每日症狀記錄表:藉由自我深入了解認識,並利用認知行為技巧,控制身心穩定度。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配方(A)於經期來前2-3天,身體感到不適時使用。經期期間,腹部脹痛、腰酸背痛均可使用。局部塗抹於疼痛的地方,輕輕按摩約3-5分鐘。每天3-4次。 配方(B)經期前一週及經期期間使用。每天晚上洗澡後,取適量於手心溫熱後,塗抹於全身,可以於腹部和腰部加強。亦可以此配方添加至熱水中泡澡或泡腳。如泡澡的話,加入1cc(20滴)按摩油與熱水中。 要改善經前綜合症的不適,平常建議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不熬夜,確保身體有充分睡眠休息。每週做有氧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經期期間也可做比較輕緩的運動例如瑜伽,保持身體活絡,好的循環可以減輕經期不適。另外在飲食方面,要注意不要暴飲暴食,減少攝取糖分、咖啡因、加工食品和重口味的食物。亦可補充營養品例如鈣質、維他命B群或維他命E等。 情緒方面的不適,需要靠調整和訓練自己的心態,才有辦法慢慢改善。建議在經期間不要給自己安排太多的工作或行程,盡量減低壓力指數。搭配以上精油配方,可以每天騰出時間,練習正念,或是靜下心來跟自己對話,用手帳記錄自己的心情和身體的感受也是很好的習慣。例如說在什麼時間點、因為什麼事情、導致情緒失控,之後又是做了什麼行為,最後結果等等。這樣才可以看出模式,知道下次如何改善。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