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查證

1.  病因

腕隧道症候群」,又稱「腕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有人把「腕隧道症候群」歸類為一種「職業病」。
此病在「女性」的發生機率較高,約有一半的病患是雙手皆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大多數患者,是需要反覆手腕動作,或是使用震動機器的工作,好發於電腦使用者(因從事鍵盤、滑鼠的操作)、木匠、裝配員、工地電鑽工人、炒菜師傅......等等,諸如此類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

腕隧道症候群是「上肢」最常見的壓迫性神經病變。其原因是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而損傷所致。一般而言,大多數的病患其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原因不明,但是這類患者有一些相似的特徵,例如:糖尿病、甲狀線功能低下、肥胖、停經、更年期、懷孕女性......,以及需要手腕反覆動作的職業。
而少數找得到原因的腕隧道症候群病患,它的原因包括了:腕部骨折後的水腫、腱鞘囊腫、脂肪瘤,以及一些發炎性關節炎

2.  臨床症狀

典型的的臨床表現,包括手指麻麻痛痛的,特別是手掌、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一半會麻木,嚴重的會伴隨手無力,以及肌肉萎縮的情況。

3.  治療方式

復健治療:
復健治療的項目包括有:超音波、經皮電刺激、紅外線、熱敷、水療......等等。另外,復健治療師所設計的手腕關節運動,也可以讓神經肌腱在腕隧道內滑動得更平順,通常都有不錯的成效。
藥物治療:
常用的藥物包括了非類固醇類止痛藥、血液促進循環劑、維生素B群、利尿劑、一般酸痛藥膏......等等。
局部注射:
腕隧道症候群患者嚴重麻痛且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的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若手腕神經已經嚴重受損,甚至開始肌肉萎縮時,病患必須考慮儘早接受手術治療。
一般手術是切開壓迫正中神經的橫腕韌帶。手術的方法簡單而且安全,手術的時間約三十分鐘,可以採局部麻醉,傷口小且疼痛輕微,手術之後即可返家不須住院,傷口約十天即可拆線。手術也可以藉由內視鏡來操作執行,傷口更小且復原更快,手術後後也很快就可以恢復工作。
手術後,病患更記得要進一步到復健科,尋求「復健治療」,協助受傷的肌肉恢復功能,以期達到最好的療效。

4.  照護措施

日常活動的改變:
盡量避免手腕反覆彎曲的動作,或是減少其使用頻率,例如打電腦、切菜、炒菜......等等;若是必須做反覆手腕的動作,建議民眾應該每隔15分鐘,就要記得讓手腕放鬆、休息一下。
休息及保護:
為避免腕隧道症候群患者的正中神經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在罹患腕隧道症候群的初期(急性期),即須前往復健科尋求治療,最好要量製「手腕固定支架」。
一般是把手腕固定在背屈約0°~20°的位置,以避免手腕彎曲過度;此固定支架是由復健科的職能治療師專門設計及製作,它可以讓腕隧道有較大的空間,進而減少神經所受到的壓迫,病患在白天和晚上都可配戴。通常急性期休息及保護是最重要的。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患部疼痛時,滴5元硬幣大小,輕輕按摩塗抹於患處

盡量避免長時間做重複的動作,每15分鐘就應該適度休息一下,平時也可熱敷舒緩不適感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