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個案始使用精油配方 , 因為是男性不太習慣在臉上塗油類的東西,所以多次溝通 說明精油的好處 , 同時也配合個案喜歡的精油香味,讓芳個案放心使用, 讓我更加有信心 。 在這次芳療個案的過程,讓我了解精油不只能讓心情變好,也可以對一些症狀作改善 , 得到幫助。 從一開始狀使用精油芳療, 個案本人喜歡精油芳香,配合度也很高, 經過幾次配合芳療程 , 加熱敷 效果 一次比一次 ,有改善, 轉好 ,讓個案 知道不止可通過醫療治療, 也可配合精油作改善 。 這次看到個案的狀況有明顯的改善 , 讓我更加對精油熱愛 及相信芳療 的療效。
文獻查證
1. 病因:
膝蓋是個設計複雜的關節,還是個很大的關節。主要由骨頭、軟骨、韌帶、肌腱這四個部分組成。在膝蓋,骨折、脫臼、扭傷、韌帶斷裂等傷勢都可能發生。
骨頭:包含大腿骨(股骨)、小腿骨(脛骨腓骨)、和膝蓋骨(臏骨)。
關節面軟骨:包覆在大腿骨、小腿骨末端,以及膝蓋骨後方,大家吃雞腿、啃骨頭時會把一層白白的軟骨咬下是吧?這就是了。這可幫助膝蓋彎曲或伸直腳時,膝關節能順暢滑動。
半月板:這是墊在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增厚的軟骨,和關節面軟骨不一樣,半月板比較硬,比較紮實,可以吸收運動時帶來的震盪。半月板有兩塊,分別是外側半月板與內側半月板,能做為緩衝的接觸面,讓膝關節順暢滑動。
韌帶:骨頭和骨頭之間如果缺乏韌帶相連,就不會變成「一組的」,因此膝蓋關節這裡靠著內側側韌帶、外側側韌帶、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這四條韌帶將骨頭連結在一起活動,維持膝蓋活動的穩定。
肌腱:肌肉末端會以肌腱的形式附著到骨頭上。大腿前側的大塊肌肉-股四頭肌-最後會形成肌腱與膝蓋骨相連,膝蓋骨再以膝蓋肌腱與小腿骨相連。部分由股四頭肌形成的肌腱會直接連到小腿骨上,幫助膝蓋的穩定。
膝蓋的韌帶受傷: 從事足球、橄欖球、籃球等較激烈的運動比賽時,可能會讓膝蓋韌帶受傷。無論是突然在運動中迅速改變方向,或是跳躍落地時姿勢不正確,都可能帶來前十字韌帶的斷裂或部分撕裂。在膝蓋彎曲狀態時突然被由後方往前衝撞,則可能造成後十字韌帶斷裂。萬一被側撞的話,受傷的可能是內側或外側側韌帶。
韌帶受傷後患者會突然感到疼痛。側韌帶的受傷後痛點在膝蓋內側或外側,但十字韌帶受傷會讓人覺得膝蓋較深處在痛,比較難定位。韌帶受傷後患者常常會抱怨即使保持膝蓋不動也在痛,但當膝蓋彎曲、走路、或膝蓋承受重力時都會更痛。且膝蓋局部變得紅腫。
膝蓋附近若發生肌腱炎,可以是發生在膝蓋前側下方的膝蓋肌腱炎,或發生在膝蓋後方的大腿後側肌群肌腱炎,起因常是因為跑步、跳躍而拉扯到肌腱。身體其他各處若有嚴重肌腱炎時,醫師可能會於局部施打類固醇,減少肌腱的發炎腫脹。但若是於膝蓋前方發生肌腱炎的話,一般並不建議在這裡施打類固醇消炎止痛,否則股四頭肌肌腱與臏骨肌腱可能會有斷掉的危險。
常見的膝蓋受傷方式,不是要大家自行學會診斷是肌腱、韌帶、還是骨頭出了問題,而是知道膝蓋很容易受傷,且受傷方式還有不同種類。另外要提醒大家,如果膝蓋受傷時還有以下的情形,一定要盡早就醫檢查:
受傷的同時聽到「啪」的一聲且突然就腳軟摔倒膝蓋非常痛,膝蓋完全動不,了膝蓋非常腫
就醫後若醫師認為肌腱、骨頭、韌帶等結構沒有太大問題,會請患者先冰敷膝蓋,並限制膝蓋的活動,最好是把腳部抬高,多休息,先不要讓膝蓋承受太多重量,萬一真需要走路,可以考慮拿個拐杖輔助。醫師也可能建議患者先使用副木等輔具,固定膝蓋不要讓膝蓋亂動亂彎曲。多抬高休息,不讓膝蓋承受重量,固定膝蓋不彎曲這幾點,通常是會有幫助的。復原過程中,可以配合服用醫師開立的消炎止痛藥,減少腫脹及疼痛感。
如果回診後醫師說復原的不錯,可以開始活動了,記得要回頭看我們之前的懶人包「膝蓋愈動愈痛-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這篇,這裡有保護膝蓋大作戰的動作輔助練習圖解。經常練習這些動作,增強股四頭肌的力量,穩定膝蓋路徑,就能減少後續膝蓋再度受傷或久傷不癒的問題。假使在練習中覺得膝蓋還是很不舒服,最好再度諮詢醫師及物理治療師。
當然,更嚴重的膝蓋受傷,像是骨頭斷裂、韌帶斷裂、半月板大範圍撕裂傷發生的話,有時不是休息固定及吃藥就會好了。醫師會評估患者受傷程度,考慮用關節鏡手術或直接開刀來處理膝蓋的問題。像是前十字韌帶斷裂時,經常可用關節鏡做微創修補手術;但若是骨頭及韌帶都斷了,醫師通常會選擇直接開刀修補。
2. 臨床症狀:
運動傷害就是運動過程時所造成傷害,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就是拉傷跟扭傷,嚴重的運動傷害甚至造成脫臼、骨折、韌帶斷裂等。
任何人都有運動傷害的風險,平日沒有運動習慣,每到周末卻瘋狂運動的族群是高危險群。建議民眾在運動前確實做好熱身,運動完後的拉伸也非常重要。如果在運動中不慎受傷,請循正
等運動傷害處理,包括PRICE原則(保護/休息/冰敷/加壓/抬高)、POLICE原則(保護/適當負荷/冰敷/加壓/抬高),如今最新的軟組織處理原則除了有急性處理的PEACE(保護/抬高/避免消炎/加壓/衛教)之外,也加入了亞急性階段的處理建議LOVE(負荷/樂觀/心肺循環/運動)。
Protection保護:受傷後應減少負荷、限制活動1~3天,減少組織出血,防止傷勢擴大,並降低傷勢惡化的風險。但需要注意的是,休息也要適量,因為長時間休息會影響組織的強度和品質,若疼痛緩解後,可開始進行適當運動。
Elevate抬高:把受傷的部位抬到比心臟高的位置,這樣能促進回流,減少、消除腫脹反應。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消炎處理:受傷後的發炎反應能幫助組織進行修復,但消炎藥會抑制發炎,同時也會減緩修復,讓傷口修復時間拖得更長,但並非絕對不使用消炎藥,可以諮詢醫師建議使用。
Compress加壓:利用彈性繃帶等對傷口進行加壓,有助於改善關節腫脹和組織出血。
Educate衛教:鼓勵病人主動處理傷痛、教導正確觀念,可以幫助傷口恢復得更好,應避免過度依賴針灸、電療等被動式復健或不必要的治療與手術。
脫臼:脫臼的當下患者可以先做局部冰敷,再用三角巾固定,送醫後醫師會先麻醉並對患部進行復位,之後會根據患者情況開立藥物來減輕疼痛,如果脫臼的情況嚴重且傷及血管神經,就需要手術治療。
骨折:治療骨折的目的是希望把斷掉的骨頭儘可能「喬」回原來的位置,至少是在可接受的位置上,固定受損骨骼的方式目前有很多種,傳統使用石膏作固定,或者開刀後以骨釘或骨鋼板作固定。至於以何種方式治療,就要看骨折的型態、位置、以及病人的需求等來決定。
韌帶斷裂:國外研究發現,在韌帶治療上復健的重要性可能大於手術,除非是專業運動員、日後仍會從事劇烈運動或粗重工作的人,或者受傷合併嚴重的膝蓋內外側副韌帶斷裂,或膝關節軟骨嚴重破損的人,才會在受傷的當下建議採取手術治療,否則急性期的韌帶斷裂目前仍建議先以復健治療與訓練為優先,若復健失敗才考慮韌帶重建手術。
在症狀發生初期,應該立即停止引起不適的活動,讓肌肉休息並給予冰敷,降低發炎。
接受物理治療,包含徒手治療、肌力訓練、熱療或是電療等。
在康復前使用護具固定,避免反覆受傷。如果造成慢性肌腱炎,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3. 治療方式.
運動傷害的急性期治療中,保守治療佔很重要的角色,主要著重在症狀緩解,包括:藥物、休息、固定等,亦可利用復健儀器治療,電療、熱療、水療、雷射等方式可促進受損組織修復,減少腫脹,恢復身體機能前期的儀器治療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狀,然而,較嚴重的運動傷害若經過保守治療仍無法緩解,往往就要考慮更進階的治療方式,包括最終的手術治療。也有許多人選擇在手術治療前先接受注射治療,以改善疼痛與失能情形。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是近年愈來愈盛行的方式之一,好處在於可以精準定位,醫師一手操作超音波探頭,另一手持針注射,可一邊觀察超音波機器螢幕上的影像,確定注射部位正確性。目前廣泛使用的注射針劑內容物包括:高濃度葡萄糖、特殊型促進肌腱修復玻尿酸、自體血小板濃縮(PRP)或是羊膜基質等,皆可被注射到損傷的構造,促進組織修補,以增加穩定性與降低疼痛。
此外,對於注射治療有恐懼的患者,可選用非侵入性之治療,例如光動力雷射(高能雷射),或是軟組織體外震波,促進組織修補與減少疼痛。
不論前期如何治療,針對傷後復出的指導,物理治療師可利用一對一的運動矯正訓練搭配徒手治療,協助患者找出受傷原因、重塑受傷部位的活動度與肌力,並且加上進階訓練(例如本體感覺訓練),使患者順利重回運動活動。
運動傷害是有跡可循的,透過了解傷害成因可加以防範。倘若發生運動傷害,從診斷到急性期處置,與後續適當的治療,才能使受傷的組織得以修復,避免演變成慢性損傷,才能繼續享受運動的樂趣。
4. 照護措施:
*停止活動和休息: 如果你感到疼痛或受傷,立即停止運動活動並休息。 持續運動可能會加重傷害,延長康復時間。 給予受傷部位充分的休息時間,讓身體可以開始修復和康復。
冷敷: 在受傷後的最初48小時內,應用冷敷可以有助於減輕疼痛和腫脹。 使用冰袋或冷敷物品(如冰包或冰毛巾),每次敷冷15到20分鐘,每隔2至3小時重複。 ...
*對於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輕輕施加壓迫可以減少腫脹和出血。 使用彈性繃帶或壓迫帶,但不要過緊。 ...
*抬高受傷部位: 將受傷的部位抬高,有助於減少腫脹和疼痛。 使用枕頭或墊子將受傷部位抬高,保持在心臟水平以上。
*使用止痛藥:如果疼痛較為嚴重,可以考慮使用非處方的止痛藥(如布洛芬或扑热息痛)。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1.身體不適或有任何痠痛請立即去醫院檢查。
2.孕婦及嬰幼兒避免使用。
3.運動前先熱身,運動前先塗抹按摩油可以預防運動抽筋、減少運動傷害
4.每晚上可熱敷關節,舒緩運動後肌肉痠痛,止痛滾珠棒,塗抹在疼痛關節及四周 ,1天2次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