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希望透過分享他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憂鬱症,而且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和關懷的疾病。如果他的故事能讓更多的人關注,給予更多理解和支持,甚至運用精油來緩解情緒,那就更好了。在調理與照護過程中,我選擇了具有舒緩和提振效果的精油。例如:佛手柑精油可以幫助緩解壓力和焦慮,甜橙精油和檸檬精油可以提振精神,苦橙葉精油和快樂鼠尾草精油則可以幫助放鬆和舒緩壓力。然後,我將這些精油與基底油混合,因為基底油可以幫助精油更好地滲透到皮膚,同時也可以保護皮膚不受精油的刺激。 做為一名芳療師,我深知精油對於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幫助憂鬱症患者恢復心情更是讓我感到非常地高興。在調製按摩油時,我會根據個案的需要和反應來調整精油的配方和比例,因為我相信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也會建議個案在進行按摩時,先深深地呼吸,感受精油的香氛。我相信,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放鬆身體,也可以幫助他們釋放壓力、恢復心情。同時,我也會建議個案改變他的飲食習慣,並且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這些都有助於他的情緒穩定。 我深深相信,芳療不僅是一種治療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夠幫助人們找到內心的平靜,並且能夠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自己也因為芳療的能量而獲得許多益處,尤其是能幫助不同症狀的個案,更是一種利他助人的志業,我一定會持續秉持初衷芳療人生。
文獻查證
一、病因:
憂鬱症病因多元,涵蓋生物、心理與社會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家族遺傳與腦內化學物質失衡。遺傳因素中,直系親屬有憂鬱症者患病機會較高。腦內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若失衡,可能影響情緒調節。心理因素如個性較悲觀、偏執,對於美好事物無感,對壞事放大且耿耿於懷,容易患憂鬱症。社會因素如生活壓力、人際關係破裂、親愛的人死亡等,也可能引發憂鬱症。憂鬱症的病因並非單一,通常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臨床症狀:
憂鬱症的臨床症狀多元,可分為情緒、認知、行為、生理四大類:第一類是情緒症狀,情緒低落、容易哭泣、憂傷、常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害怕與恐懼、寂寞、無聊、對事物不關心、滿足感減少、失去幽默感、容易感到挫折、自責、無助、無望、有罪惡感,嚴重時會產生罪惡妄想,甚至覺得人生無望,嚴重的話還會有自殺意念或行為。第二類是認知症狀,對自己不滿意、低估自己能力、悲觀、自我譴責、低自尊、強迫回想舊事、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做決定,判斷力減退,對周遭事物呈錯誤、消極的判斷。第三類是行為症狀,對周遭事物失去興趣、工作效率或生產力皆減低、無精打采、說話與動作明顯遲緩、坐立不安,變得不太想動。第四類是生理症狀,胃口變差、食慾減退或增加、體重明顯減輕,有時會過度進食而明顯增胖,幾乎整天都極度疲勞與缺乏能量、精神或動作反應激動或遲滯、性慾降低、頭痛、頭昏、眼睛疲勞、眼角痠痛、口渴、頸部痠痛、胸悶、呼吸不暢、胸痛、腹脹、頻尿、身體痠痛、腰痠痛、盜汗與消化系統不適。
三、治療方式:
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藥物治療,這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通常在4-8週內發揮藥效,治療的目標是調整大腦中調控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第二類是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人際療法等,這種治療方式可以幫助患者對事件的發生有不同的解讀與詮釋,進而讓情緒有所轉變。第三類是其他治療,包括穿顱磁刺激、照光治療等,而穿顱磁刺激原理是利用磁波刺激患者的腦細胞,活化憂鬱相關的腦區域與皮質。
四、照護措施:
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固定的作息和生活習慣,也要常運動,保持健康的飲食,並與親友與愛人保持聯繫。如果憂鬱症的症狀持續14天以上,應尋求專業醫師、心理師協助。憂鬱症患者還可以透過精油照護來舒緩情緒,例如:使用佛手柑精油、甜橙精油、檸檬精油、苦橙葉精油、快樂鼠尾草精油,都對正面的心情開展有助益。使用精油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例如:可將5-10滴精油滴在擴香儀或水氧機中,讓空間充滿喜歡的香氣;也可以與基底油一起調和按摩在身上,當覺得備感壓力時,按摩在太陽穴上。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一、使用柑橘類精油時要注意光敏性,如果使用這些精油後曝露於陽光下可能會引起皮膚過敏。
二、在進行按摩前應將精油與基底油混合稀釋,直接塗抹在皮膚上可能會引起刺激或過敏反應。
三、使用新精油前應先在手背上進行皮膚測試,確認是否對該精油過敏。 四、孕婦和小孩的皮膚可能更為敏感,使用精油時應特別小心勿讓孕婦和小孩碰觸。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