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暖化,即使是台灣的北部,每年的夏日,總是挑戰每年多往上加的高溫。 長時間在烈日下的工作,與時常進出冷氣房,室外烈日高溫的溫差,不管是血管的收縮,或是高溫後流汗,再毛細孔擴張後,風邪的侵入,都是頭痛的來源。我想,這個病症未來會更常遇到。         覺得個案的問題,都是我會遇到的狀況。處理個案的問題,其實也是解決自己的。 水分,營養素的即時補充,是必須常常提醒自己的,複方的搭配,也是反覆不同個案發生類似頭痛的事件時,隨手想到的不同搭配,實驗到,配方與甜馬鬱蘭(清晰甜的香氣),羅馬洋甘菊的酯類放鬆,與複方加上甜羅勒(沉香醇的安定感)效用不大相同,加上甜羅勒最能有舒緩頭痛,在太陽穴附近神經痛的舒緩最有感覺。        從不同個案了解,再幫助放鬆肌肉痙攣後,嘗試用歐薄荷加上綠薄荷,同時有清爽感與甜美氣息,對於頭痛的舒緩,很有感受。後來再以一點薰衣草不管是不舒服的情緒或是生理,真的感受到一層層的精油香氣堆疊,協同作用的創造連結,生理心理,有同時解脫緊繃感。



文獻查證

病因-中暑

中暑(英文為Heat Stroke)指人長時間處於水分容易蒸發、流失的空間或狀態下,例如高溫或悶熱環境中,又未適時補充水分及鹽分,造成身體熱量無法順利排出,核心體溫升高,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可能導致中暑的原因有:

A.飲水不足

體內水分含量不足易引發脫水。

B.體重過重

身體生產過多熱量,降低身體散熱能力。

C.睡眠不足

可能影響身體機能、降低出汗率。

D.悶熱環境

通風不良、無空調的生活空間。

E.曾經中暑

易中暑原因可能與體質、基因或身體狀況有關。

F.藥物治療

如用於過敏的抗組織胺、利尿劑、瀉藥等等,藥物可能影響身體的散熱排汗機制、體溫調節,進而增加中暑風險。

臨床症狀

輕微中暑症狀-身體燥熱,皮膚乾燥發紅,心跳加快呼吸加快低血壓

嚴重中暑症狀-

當人體一直無法正常散熱時,核心體溫就會從正常的37度,升高至38~40度,並出現以下症狀:

無法流汗 ,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昏迷、抽筋。

當核心溫度超過40度時(肛溫40度、耳溫39.5度、腋溫39度),會影響中樞神經功能,導致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或多重器官衰竭 需緊急降溫、送醫,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治療方式

A.移至陰涼處,同時墊高頭部、身體躺平。

B.冷卻身體,除去身上多餘的衣物、皮帶配件,以利患者散熱與保持順暢呼吸。用濕冷毛巾擦拭患者身體,或以搧風的方式幫助緩者降溫

C.補充水分與鹽分,若情況輕微者,通常短時間會恢復意識,可給予水分、食鹽水或運動飲料。

D.適度休息,若患者5-10分鐘內未恢復意識,應立即送醫。特別是有慢性病、中風病史的患者。

E.刮痧-複方按摩油塗抹後頸部及大陽穴處,以刮痧板輕刮,把氣向下刮,助血液循環,緩解頭痛、噁心。

4.照護措施

   適時補充水分(至少每小時要補充一次)

     盡量避免長時間在高溫的戶外活動

     外出時要戴帽子或撐傘,減少太陽直射的時間

     處於高溫、悶熱的環境中,應開冷氣或吹電風扇

     穿著透氣、排汗佳的衣物

     維持良好的飲食與運動習慣

     擁有充足的睡眠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1.在中暑時,先到陰涼處 ,補充水分,幫自己稍微降溫後,感到頭暈痛,再以精油揉擦太陽穴,頭部髮際線,風池穴,到肩頸,頸椎兩側膀胱經,嗅吸讓自己稍微醒腦。

可以的話,加上刮痧,以上擦上複方解熱油的位置,可以加刮痧,幫助排除暑氣。

2.生活,作息預防方式:

              避免長時間在太陽下活動

避免在大太陽底下活動,尤其是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這是一天當中紫外線最強的時段。

              必備防曬工具

白天出門記得攜帶防曬工具,如雨傘、遮陽帽、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多喝水,幫助體溫調節

高溫容易加速水份流失,可以自行攜帶水壺,養成隨時補水的好習慣。

另外,國民健康署提供的運動喝水計畫包含:運動前2-3個小時飲用500 cc 的水;運動前、運動中1020分鐘飲用200 300 cc 的水以避免脫水。另外,少喝咖啡、汽水及酒精性飲料,也可降低脫水的風險。

外出以輕薄透氣衣物為主

避免過於緊身、悶熱的穿著,以透氣、輕薄的材質為主,輕薄的打扮有助身體散熱。

              攝取消暑食物

多吃新鮮蔬果也是預防中暑的祕訣之一,水果類如西瓜、哈密瓜、香瓜;蔬菜類如絲瓜、冬瓜、蘆筍。另外像綠豆、薏仁,也都是不錯的消暑盛品。若是冰品甜度太高,解熱能力可會大打折扣。

3.其他

預防中暑,可以自我按摩方式,中醫教雙手掌指尖向上貼耳,兩隻大拇指到的地方剛好按住後腦凹陷處,管頭部循環的「風池穴」,輕按壓促進頭部循環,氣散得出來,頭就不容易暈。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