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學習芳療期間,就是這個Covid-19的疫情年代,除了芳療學習到的利用芳香分子對環境的病毒消毒知識外,最重要的是不管自己或是家人,學生的生理狀況照顧處理。 長新冠症狀,幾乎是確診時期到解隔離後很頻繁預見的,身邊容易遇見非常多案例,我利用每周與固定學生見面的機會,了解這位學生每周不同生理症狀的改變與追蹤。 改變配方來讓她更舒服,搭配上瑜珈體式的調整,不讓她超過體力負荷,加強胸,肩背的開展 ,有幾位學生,平時身體生理機能就不差,配方的課前按摩與平時自己塗油的搭配可以明顯緩解。但也有遇到,除了配方塗抹,日常嗅吸,課前按摩之外的時間,症狀反反覆覆的,還是建議要到醫療體系追蹤身體的狀況。 以芳療知識來輔助個案的醫療,中西藥物的配合,還有更多需要學習的醫學知識需要同步進修涉獵的。
文獻查證
1. 病因-
新冠肺炎確診康復後的後遺症,呼吸道不適,喉嚨癢,久咳,呼吸量少微喘。
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俗稱長新冠,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分別定義為:確診後症狀持續一個月和三個月以上,稱為長新冠,也被稱作長新冠症候群、新冠肺炎後遺症。
長新冠是確診者不具有傳染性時,所產生的新冠後遺症。根據統計30%的確診者會出現新冠後遺症,其中以女性較高,但男性的致死率卻更高。
研究發現,90%長新冠患者是輕症,然而在發展出長新冠後遺症後,部分人出現疲勞、喘和 腦 霧等認知問題,進而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能力。
2. 臨床症狀
新冠後遺症初期通常包含:疲勞、乾咳、喘、頭痛、肌肉酸痛、胸悶和喉嚨痛。
確診6個月後,最常見症狀是疲勞、勞累後不適和腦霧;此外,85%新冠後遺症復發的原因,是因為運動、身體或精神活動以及壓力導致。
新冠確診2個月後最常出現的後遺症機率:
• 疲勞:84%
• 勞累後不適:70%
• 腦霧:64%
• 喘:61%
• 胸悶:56%
• 皮膚刺痛:55%
• 頭痛:53%
• 失眠:51%
• 記性變差:50%
• 肌肉痠痛:50%
• 心悸:49%
• 頭暈、暈眩、平衡問題:43%
• 呼吸困難:42%
1. 治療方式
針對長新冠久咳,呼吸道不適,喉嚨發癢等症狀治療方式有;
中醫角度;
不少人確診者康復後仍常有呼吸道問題,例如喉嚨癢或痛、稍微講話就想咳、咽中有異物感、有濃痰、鼻塞、流鼻水,或是乾咳無痰等。
• 中醫穴道
天突、合谷、風池等穴位,降氣平喘、通利肺氣;若是偏虛寒型,也可選擇灸療膏輔助治療。
中醫以潤肺化瘀為治療原則,若為血虛兼陽虛者,可使用養血滋潤,酌加補陽之藥物,如:何首烏、當歸、菟絲子等;若為氣虛下陷兼陽虛者,可使用益氣升提,酌加補陽之藥物,如:黃耆、人參、柴胡等,需要時可再加麻黃、杏仁等,如此可逐漸改善乾咳、呼吸淺快、血氧飽和度不穩定、倦怠等現象。
中醫觀點「肺與大腸相表裡」及「肺主氣,大腸主津」。意思是肺主呼吸之氣及一身之氣,為體內外氣體交換之器官,有維持氣體新陳代謝的功能,而「氣」是人體賴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大腸接收由小腸下注的飲食物質和水分,經由大腸水分重新吸收,使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亦即肺氣影響大腸的傳導;而大腸的傳導有助肺氣的通暢。
一旦肺經堵塞便容易導致上呼吸道過敏與咳、喘的發生,譬如最近疫情所造成俗稱「長新冠」的後遺症,像是鼻塞、咳喘、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就跟肺經堵塞有關。
故臨床上中醫除了依體質及辯證論治,給予相對的藥物治療,也可透過經脈情況,如針灸或穴位按摩肺經的尺澤、列缺和大腸經的曲池、合谷穴,藉由單一穴位或多個穴位配合,並配合下列日常生活調理,著手治療就能得到不錯的效果。
1. 照護措施
保持排便通暢,因肺經與大腸經相通會互相影響。可練習深呼吸,增加肺活量維持良好呼吸道功能。穴位按摩:以下穴位可治上呼吸道過敏、感冒咳嗽頭痛、肩頸痠痛等。
➔ 尺澤穴:
手肘內側橫紋上,手心向上,手肘外側往內一指寬處。
功用是可以緩解氣喘與呼吸急促,治療頭部與後頸有關的病症。
➔ 列缺穴:
取穴時以兩虎口交叉,食指壓在另一手橈莖骨突上,當食指尖所至凹陷處。
功用是有宣肺理氣、利咽寬胸、通經活絡之效。
➔ 曲池穴:
位於手肘外側端,肘彎起後橫紋結束的凹陷處。
功用是疏通筋絡、緩解頭頸肩痠痛、清脾胃的熱。
➔ 合谷穴:
在食指後面的掌骨(第2掌骨)中點垂直線上,離第二掌骨約1.5公分處(在虎口後)肌肉豐厚處。
功用是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解表泄熱的作用。
穴位按摩方法,以拇指按壓穴位,可單穴或數穴一起,以旋轉揉壓方式至痠脹感單穴30次,多穴各10次,休息後再一循環,兩手交替共3循環,早中晚各一次。
芳療措施
使用建議:
1.精油使用:複方油可以在喉嚨很癢,很想咳嗽,及睡前建議塗抹於肺葉相對位置,前胸口與後背上背處。以及咽喉兩側,氣管。
2.生活建議:確診恢復後的平時生活,若無法隨時抹上複方油,可以空間擴香,不論是水氧機擴香,口罩扣於口罩或衣服上持續芳香分子嗅吸皆可。
3.其他改善:慢慢增加溫和運動,增加呼吸的深度肺活量,以及中醫藥或日常生活營養均衡的補充,提升病癒後的養生。
營養師建議,建議可每天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蔬果,對呼吸道上皮黏膜組織具有修復作用,食物來源包括南瓜、地瓜、玉米、紅蘿蔔、芒果及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等,同時搭配油脂可以幫助吸收。另外,植物性食材中的維生素A是以β-胡蘿蔔素形式存在,若和礦物質鋅一起攝取更能有效轉換成維生素A。比方肉類即是鋅的良好來源之一,像蘆筍炒肉絲這道料理就很不錯,加上肉類所含的蛋白質,也有助於修補細胞組織喔!
芳療評值
個案回饋